- 年份
- 2024(10141)
- 2023(14693)
- 2022(12737)
- 2021(11827)
- 2020(9933)
- 2019(22762)
- 2018(22792)
- 2017(44423)
- 2016(23816)
- 2015(26875)
- 2014(26972)
- 2013(26919)
- 2012(24931)
- 2011(22869)
- 2010(23162)
- 2009(21593)
- 2008(20944)
- 2007(18572)
- 2006(16799)
- 2005(15194)
- 学科
- 济(115678)
- 经济(115576)
- 管理(70240)
- 业(62370)
- 企(50216)
- 企业(50216)
- 方法(46001)
- 数学(40074)
- 数学方法(39679)
- 中国(29070)
- 农(26917)
- 地方(26537)
- 学(24172)
- 财(23549)
- 业经(23020)
- 环境(20217)
- 制(19169)
- 农业(18414)
- 贸(17804)
- 贸易(17792)
- 和(17543)
- 易(17206)
- 地方经济(16180)
- 理论(16023)
- 银(15720)
- 银行(15678)
- 划(15439)
- 融(15051)
- 金融(15049)
- 行(15048)
- 机构
- 大学(355364)
- 学院(353507)
- 济(149441)
- 经济(146245)
- 管理(138022)
- 研究(122606)
- 理学(118972)
- 理学院(117587)
- 管理学(115717)
- 管理学院(115060)
- 中国(91130)
- 京(76443)
- 科学(75646)
- 财(67767)
- 所(62417)
- 研究所(56733)
- 财经(54362)
- 中心(53884)
- 农(53240)
- 江(51262)
- 业大(49922)
- 经(49195)
- 北京(48903)
- 范(47156)
- 师范(46771)
- 经济学(45719)
- 院(44414)
- 州(41825)
- 农业(41628)
- 经济学院(40999)
- 基金
- 项目(235142)
- 科学(184327)
- 研究(172351)
- 基金(170147)
- 家(148091)
- 国家(146911)
- 科学基金(125440)
- 社会(109047)
- 社会科(103341)
- 社会科学(103312)
- 省(91092)
- 基金项目(90486)
- 自然(80608)
- 自然科(78521)
- 自然科学(78503)
- 教育(77585)
- 自然科学基金(77079)
- 划(76518)
- 编号(70412)
- 资助(70171)
- 成果(57035)
- 重点(52689)
- 部(51757)
- 发(51635)
- 课题(48273)
- 创(47757)
- 国家社会(44987)
- 创新(44647)
- 科研(44613)
- 教育部(44015)
- 期刊
- 济(170687)
- 经济(170687)
- 研究(108495)
- 中国(63947)
- 学报(53938)
- 管理(51609)
- 科学(50505)
- 财(49267)
- 农(47380)
- 大学(40018)
- 学学(37611)
- 教育(35005)
- 农业(33203)
- 技术(30431)
- 融(29771)
- 金融(29771)
- 经济研究(27918)
- 财经(26846)
- 业经(26208)
- 经(22968)
- 问题(22468)
- 图书(19312)
- 技术经济(18789)
- 资源(18199)
- 理论(17810)
- 贸(16762)
- 业(16361)
- 现代(16249)
- 科技(16146)
- 商业(15990)
共检索到52528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路正南 杨雪莲
文章从实证分析的角度,将资源、环境、经济三大系统量化,基于耦合度与协调度双重评价模型,研究我国东、中、西部及东北地区三大系统的时空耦合特征及其分类。结果表明:样本期间,四大区域资源、环境、经济系统耦合度均呈缓慢上升态势,由拮抗型升级为磨合型;协调度共经历快速上升、剧烈振荡和反复不定三个阶段,除东北地区出现明显回落,退化为勉强型协调外,其他地区协调度均有所提升但增速放缓,维持中级良好协调水平;各区域耦合度与协调度空间集聚效应较为显著,其中,河南、山西、安徽、辽宁等为良好互动耦合的典型代表;耦合作用与协调水平在空间上具备明显的不对应性。
关键词:
资源环境 经济 耦合协调 时空差异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戴永安 陈才 黄馨
首先计算各地区的经济综合发展水平,然后基于随机前沿生产函数模型,计算1997—2007年不同地区的建筑业技术效率,最后借鉴物理学中的耦合度函数,测度出不同地区经济增长与建筑业技术效率的耦合协调程度,结果显示:我国各省区经济增长与建筑业技术效率耦合协调程度存在明显的空间差异,可分为优质协调、良好协调、中级协调、初级协调和勉强协调五种类型,且大部分省区处于初级协调阶段。
关键词:
经济增长 建筑业 耦合协调度 空间差异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汪中华 陈保华
基于2010—2019年松花江流域10个城市的面板数据,构建经济增长、生态环境与人口集聚系统耦合协同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利用耦合协调度模型、空间自相关模型和空间杜宾模型实证分析了系统综合水平指数变化趋势、耦合协调的时空异质特征和影响因素的空间效应。结果表明:综合发展水平指数大体平稳,整体呈上升趋势,但上升速度较为缓慢;系统耦合协调度整体上偏低,随时间变化呈平稳上升并趋于稳定的态势;全局莫兰指数均为正且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显著性,说明松花江流域经济增长、生态环境、人口集聚系统存在正的空间自相关性,其空间集聚现象也是客观存在的;由空间杜宾模型以及效应分解可知,投资调整、政府能力会对地区耦合协调度的提高产生正向作用,城市化水平、教育投资、基础设施对于耦合协调度的提升没有起到预期正向作用。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汪中华 陈保华
基于2010—2019年松花江流域10个城市的面板数据,构建经济增长、生态环境与人口集聚系统耦合协同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利用耦合协调度模型、空间自相关模型和空间杜宾模型实证分析了系统综合水平指数变化趋势、耦合协调的时空异质特征和影响因素的空间效应。结果表明:综合发展水平指数大体平稳,整体呈上升趋势,但上升速度较为缓慢;系统耦合协调度整体上偏低,随时间变化呈平稳上升并趋于稳定的态势;全局莫兰指数均为正且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显著性,说明松花江流域经济增长、生态环境、人口集聚系统存在正的空间自相关性,其空间集聚现象也是客观存在的;由空间杜宾模型以及效应分解可知,投资调整、政府能力会对地区耦合协调度的提高产生正向作用,城市化水平、教育投资、基础设施对于耦合协调度的提升没有起到预期正向作用。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付云鹏 马树才
通过构建人口、经济和资源环境3个子系统的指标体系,利用因子分析方法和协调发展模型研究了中国31个地区2005-2012年间的系统协调发展问题。在此基础上,利用空间自相关检验研究了各地区人口、经济和资源环境系统协调发展度之间的空间自相关性。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吴玉鸣 张燕
如何协调高速经济增长与环境恶化及资源耗竭的关系涉及到人类能否实现可持续发展。环境是经济增长的重要影响因素和承载,二者之间的耦合协调发展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基于经济子系统和环境子系统18项指标构成的"经济增长与环境"系统指标体系,通过耦合协调度模型和熵值赋权法对1995年、2000年和2005年中国31个省级区域经济增长与环境耦合协调发展的时空分布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大部分区域的经济增长与环境发展尚处于低强度低协调的低水平耦合阶段;各个区域的经济增长与环境交互作用的耦合度和耦合协调度存在着明显的区域差异,且区域分布与经济发展水平之间存在着很大的空间对应关系;区域耦合强度与协调程...
关键词:
经济增长 环境 耦合协调发展 中国区域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邓蕾
本文通过文献检索收集营商环境及其评价的相关概念,归纳了营商环境测度指标的设计原则,应用相关基础理论探究营商环境与经济增长耦合协调度的模型理论,运用马尔可夫链分析营商环境与经济增长耦合协调度的空间动态演变;通过熵值法构建指标体系,分析我国各省域营商环境的差异性及营商环境与经济增长耦合协调度存在的空间溢出效应。本文的研究结论为协同推进网络强国建设与高水平引进外资提供了经验证据。
关键词:
营商环境 经济增长 耦合协调度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逯进 陈阳 郭志仪
文章测度了2003~2009年中国省域社会福利和经济增长水平的变迁特征,并通过耦合模型衡量了二者的协调发展程度,借此系统论述了中国区域发展的差异。研究结果表明,近年来中国社会福利与经济增长的区域差异明显,且各区域均存在福利的拐点。社会福利与经济增长协调度的下降和福利拐点的到来将恶化二者的耦合趋势。因此,当前各省应发挥增长在二者耦合关系中的主导作用,并结合自身发展特征加速经济发展方式转型,持续促进社会福利与经济增长的协调共进,从而缩小区域发展差异,深化和谐社会建设。
关键词:
社会福利 经济增长 区域差异 耦合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逯进 朱顺杰
本文在构建金融生态和经济增长指标体系的基础上,运用耦合机理实证解析了我国31个省区金融生态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并就其耦合度的空间关联性进行了识别和检验。结果显示:各省区的金融生态与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协调演进之态势,但二者的耦合度却呈现出明显的区域差异,表现为东部最高,中部、东北次之,西部最差,耦合度的空间关联格局也验证了上述特征。
关键词:
金融生态 经济增长 耦合 Moran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刘丽辉
本文运用C-D生产函数及耦合协调性方法,分析了广东21地市耕地占用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差异性及两者之间的耦合协调性。研究结果表明:除云浮外,广东20个地市耕地占用是区域经济增长的重要原因之一,但广东四个经济区域耕地占用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存在差异,其大小依次是西翼地区、东翼地区、珠三角地区及北部山区五市。耦合协调性分析表明:广东四个经济区域的耦合协调度基本都从上世纪90年代初期的中度协调逐步演变到目前的全面严重失调状态。该研究对广东制定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实施区域差别化的耕地管理、加快"金科产"相融合步伐都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崔靓 李晓梅 姚若羲
文章基于我国30个省份2013—2019年的数据,测算了数字物流、生态环境治理与区域经济增长的耦合协调度,并对三者之间的耦合协调度进行了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运用灰色关联模型分析三者耦合协调度的驱动因素。研究表明:各省份耦合协调度呈逐年上升态势,但地区间差异较大;耦合协调度存在空间正相关性,且表现为一定的空间集聚性;在耦合协调度的驱动因素中,二氧化碳排放量的灰色关联度较大,表明其对总体耦合协调度起到重要作用,其他驱动因素依次为物流产业增加值、区域GDP、R&D经费、工业污染治理投资及互联网宽带接入端口。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左玲玲 陈建平
文章基于外部性理论、公共物品理论、信息不对称理论等环境规制依据,利用2006—2015年我国31个省份的面板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发现:全国范围内环境规制有利于经济增长,但也存在区域差异;东部地区环境规制与经济增长呈现倒"U"型关系,适度的环境规制能够促进东部地区的经济发展;中西部地区环境规制与经济增长呈现正"U"型关系,现阶段环境规制确实会对经济增长产生一定程度的阻碍作用,但是一旦达到拐点处,便会进入有利于经济增长的新阶段。由此提出建立健全环境规制的法律法规制度体系、实行多样化的环境规制方式、完善环境规制的监督机制等政策建议。
关键词:
环境规制 经济增长 区域差异 面板数据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马志超
[目的]为明晰黄河流域农业碳减排与其经济增长之间的矛盾,实现农业碳排放与其经济增长间脱耦以及稳定的强脱钩状态。[方法]通过构建农业碳排放核算模型和农业碳排放经济效率模型,对1997—2021年黄河流域9省农业碳排放量排放进行测算,并在厘清流域内农业碳排放和农业增加值区域差异及公平性评价的基础上,运用耦合协调模型和Tapio脱钩模型探究农业碳排放系统和经济增长系统之间的“耦合协调”和“脱钩”关系及演化特征。[结果](1)黄河流域9省农业碳排放总量呈现了“持续上升—平稳达峰—持续下降”的“倒U型”波动变化,且在2015年达到峰值,“减肥减药”行动对于农业生产减碳减排起到正向作用,农业增加值始终处于持续上升的理想态势;(2)黄河流域农业碳排放经济效率指数具有较大区域差异,主要源于各省区经济作物种植结构、畜牧养殖规模和农业物质投入水平等方面;(3)黄河流域农业碳排放与经济增长的耦合协调状态,基本实现了从初级失调向整体协调的转变,且表现为上游地区转变速率最快,中游地区整体速率居中,下游地区转变最具稳定性;(4)黄河流域各省区农业碳排放与经济增长间的脱钩状态,整体以弱脱钩和强脱钩等有利脱钩状态为主,表明在多情景下经济增长速度都要明显快于农业碳排放,且部分年份碳排放增速甚至为负的理想状态,表明各省份农业碳减排工作均取得积极成效。[结论]黄河流域9省农业碳排放总量已过峰值,实现了与其经济增长间脱耦以及有利脱钩状态,呈现流域农业生产结构合理化和高级化的发展趋势。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郭利平
城市群、产业集群及其耦合关系会对区域经济发展产生深刻影响。文章以中原城市群为研究地理单元,城市集聚、产业集群、城市群产业集群耦合集聚、全球经济联系为解释变量,以区域经济增长为被解释变量,以耦合协调度衡量城市群与产业集群耦合互动水平,通过单位根检验、协整检验构建计量经济学回归模型做进一步的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城市集聚对区域经济发展有促进作用,产业集群对区域经济增长有显著性影响,产业集群对区域经济增长的贡献度大于城市群。在城市群与产业集群系统耦合协调状态下,城市群和产业集群耦合互动对区域经济增长有显著性影响。外商直接投资对中原城市群经济发展贡献并不明显,跨国公司和外商投资力度还很欠缺,中原城市群需要持续扩大外商投资规模和提升外商投资质量。
关键词:
城市群 产业集群 耦合 集聚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刘维林
采用系统动力学的方法对区域物流系统与区域经济增长之间的动态关联关系及耦合结构进行模型设计和仿真实证,分析了其三大作用子系统及多重嵌套反馈回路,结合天津滨海新区案例,模拟了自适应、物流系统适度超前和其它产业优先三种发展模式下的协同演化路径。结果表明二者存在自适应调节机制,物流适度超前短期内会略微减缓区域经济增速,但长期则能使区域经济增速显著提升。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