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3215)
2023(19349)
2022(16780)
2021(15609)
2020(13418)
2019(31041)
2018(30945)
2017(60080)
2016(32621)
2015(37303)
2014(37614)
2013(37294)
2012(34730)
2011(31513)
2010(32031)
2009(29978)
2008(29632)
2007(26584)
2006(23763)
2005(21400)
作者
(98075)
(81942)
(81631)
(77604)
(52194)
(39512)
(37317)
(32092)
(30892)
(29466)
(27722)
(27604)
(26194)
(26077)
(25375)
(25299)
(24583)
(24274)
(23581)
(23579)
(20608)
(20348)
(20002)
(18714)
(18418)
(18269)
(18189)
(18092)
(16773)
(16173)
学科
(148033)
经济(147880)
管理(97602)
(92207)
(75511)
企业(75511)
方法(64548)
数学(56264)
数学方法(55436)
(38148)
中国(37112)
(35116)
(31438)
业经(30532)
地方(30456)
(26528)
农业(25736)
(25285)
贸易(25271)
(24484)
理论(22987)
技术(22540)
(22116)
(21720)
财务(21621)
环境(21619)
财务管理(21566)
(21560)
银行(21501)
(20452)
机构
大学(484864)
学院(484335)
(198926)
经济(194505)
管理(187857)
研究(164050)
理学(161448)
理学院(159607)
管理学(156478)
管理学院(155605)
中国(123237)
(103942)
科学(102112)
(91429)
(84753)
(79506)
研究所(76715)
中心(74383)
财经(72908)
(72515)
业大(71858)
北京(66340)
(65874)
(63834)
师范(63243)
农业(62254)
经济学(60137)
(58922)
(58568)
经济学院(53998)
基金
项目(317986)
科学(248556)
研究(230514)
基金(229019)
(199747)
国家(198102)
科学基金(169140)
社会(143713)
社会科(136137)
社会科学(136097)
(124554)
基金项目(120637)
自然(110745)
自然科(108080)
自然科学(108052)
教育(106914)
自然科学基金(106074)
(104574)
资助(96365)
编号(94941)
成果(77546)
重点(71267)
(70202)
(67986)
课题(65434)
(64985)
科研(60759)
创新(60694)
教育部(59889)
大学(58792)
期刊
(223923)
经济(223923)
研究(143980)
中国(90501)
学报(76864)
(71816)
(70749)
科学(69990)
管理(69350)
大学(57357)
学学(53945)
教育(51372)
农业(49026)
技术(44914)
(41741)
金融(41741)
财经(36135)
经济研究(35860)
业经(35682)
(30995)
问题(29523)
技术经济(25994)
图书(25359)
统计(25205)
(25005)
理论(23245)
(23000)
(22463)
科技(22341)
资源(22235)
共检索到72153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田颖  刘林  
文章通过Malmquist指数分解法将技术进步分解为技术效率与技术变化,并从技术效率与技术变化出发,考察其对我国资源型省份经济可持续增长的影响。首先运用面板VAR模型(PVAR)对我国26个省份1996—2017年的面板数据进行深入剖析,以分析资源依赖、技术进步与地区经济发展的内在交互关系。随后,具体将我国资源型地区划分为中部、西部和东部,利用动态面板模型,研究不同资源型区域经济可持续增长问题。结果表明,我国整体层面存在"资源诅咒"现象,制约了地区经济发展,而技术进步可以显著刺激经济增长,缓解"资源诅咒"现象发生。此外,通过对中部、西部和东部进行分区域研究,发现除技术变化外,技术效率的提升可以有效缓解中西部地区"资源诅咒"现象,而技术变化则是破解东部地区"资源诅咒"的关键。进一步对影响技术水平的各变量进行分析后,认为金融发展与人力资本的投入可以显著提高中西部地区的技术水平,而对外开放度和外资利用率对东部技术水平的提升具有显著促进作用。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刘林  田颖  
通过选取我国14个资源型省份1995—2016年面板数据,运用面板SVAR模型、动态面板模型和Hansen门槛模型,分析资源依赖、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内在关联效应和动态关系。结果表明"资源诅咒"假说在我国省域层面成立;而金融发展水平的提高可以显著刺激经济增长,且对不同地区而言,促进金融发展水平的因素是不同的。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魏枫  樊士德  
在总结中国经济增长的典型化事实的基础上,给出中国经济能够顺利实现赶超的理论证明及实现条件,认为技术进步路径将会大致依次经历如下三个阶段:模仿阶段、由模仿向创新过渡阶段和创新阶段。模型中的转移动态分析表明,当某些条件不能得到满足时,动力系统的稳态点就会使得技术进步路径收敛到模仿阶段,国家也因此会陷于经济停滞的模仿陷阱状态。政府可以通过扭曲本国生产要素价格和本币贬值,提高企业获利能力,这对于陷于模仿陷阱的国家摆脱经济停滞状态极为有效,亦能够加快赶超国家的增长速度。如果中国由模仿到创新的过渡阶段业已来临,那么对外模仿、吸引外资对于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将会出现下降,而自主研发对于经济增长的贡献会显著上升。要保持经济长期稳定地增长,政府就应逐渐减低对经济的扭曲,将生产资源的定价权逐步交还给市场。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张烨卿  
本文利用资本产出比这一指标衡量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率,并对影响资本产出比的因素进行探讨。利用中国的经验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的结果表明,内生增长模型比新古典模型更适用于解释中国经济的持续增长。投资率在中国经济转轨的两个阶段起着不同的作用,长期来看,投资率的变化不会影响中国的资本产出比,FDI的增长提高了资本产出比,而人力资本的增长有助于促进资本产出比的下降,从而得出了:维持中国经济增长可持续性的源泉在于人力资本和自主创新的内生技术力量的结论。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韦镇坤  
通过理论模型证明了一个国家或地区发展适宜技术是实现经济增长的最优路径,接着在计量检验我国东中西部典型省(市)技术、资本和劳动力分别贡献率的基础上,进一步从实践说明了发展适宜技术对不同地区经济增长的重要意义,最后结合各省要素禀赋的特点分析了不同省份经济增长存在差异的原因,指出在技术推动经济增长的时候要采用适宜技术才能使资源得到最合理的利用,经济得到最大程度的科学发展。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丁建勋  巩爱凌  
为了探讨我国经济是否具有持续的动态改进的力量,本文研究了我国经济增长中的技术层问题。研究结果显示,我国已经实现了资本积累与技术进步的动态融合,具有较高资本体现的技术进步率,这种技术进步率较难通过传统的全要素生产率(TFP)方法核算出来。在此基础上,本文得出结论:低TFP增长率、高投入式增长未必就完全属于粗放式增长,也不一定是低效、不可持续的。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新常态下西部地区经济可持续增长动力研究”课题组  
本文通过经济增长综合指数划分经济增长阶段,运用空间动态面板模型对东西部经济增长阶段进行对比分析,研究新常态下西部地区经济可持续增长动力。结果表明:投资是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在各个阶段均表现出强劲的拉动作用,工业化水平在经济发展中呈“倒U”型关系。新型消费模式对经济的推动作用更加明显,创新驱动和结构转型成为西部地区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强劲动力。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戴敏华  
以世界银行代理第一副行长兼首席经济学家艾伦·盖尔布(Alan Gelb)为首的世行专家们认为:现在是发展中国家在4年创记录增长后不确定性增加的时期。2008年全球增长将稍稍下降到3.3%,世行专家们除了考察近期和更长时期内的经济前景外,还深入考察了技术成就的当前水平和最近趋势,探究发展中国家成功利用外国技术的主要因素。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杭帆  郭剑雄  
在农业劳动力和农业用地非农化趋势不可逆转的背景下,中国农业产出的可持续增长唯有依靠技术进步。现代农业技术是以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为载体的,农村人口转型带来的农业人力资本供给的增长,将成为中国现代农业技术体系构建的不可或缺的条件之一。中国1985-2012年间30个省(市、自治区)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东、中、西部地区不同的技术进步水平对农业增长起到不同程度的促进作用,而人口生产由数量偏好(高生育率)向质量偏好(高人力资本积累率)转变,即人口转型与农业机械化水平和化肥施用量之间均具有正相关关系,表明人口
[期刊] 税务与经济  [作者] 姬超  颜玮  钟无涯  
技术进步与经济增长之间关系的界定是认识经济内生增长及经济增长理论的前提和脉络。技术进步与内生经济增长都在一个可持续的过程中得到体现,基于供给创造需求的范式,经济发展是一个由行为主体推动的、分工和专业化不断深化、生产社会化不断扩大、产业链条越来越迂回和延长的内生过程,技术进步从而成为经济增长的表现及进一步增长的条件。偏向性技术进步导致的要素收入分配差距也必须在供给创造需求的条件下得到根本性解决,从而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创造前提。在当前的宏观经济环境下,以社会体制改革为突破口则是成本最小的推动要素所有者成为经济发展主体和普惠式经济形成的可能路径。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郑丽琳  朱启贵  
文章通过构建包含能源和环境约束的多部门内生增长模型,首先从理论上分析了能源导向型和劳动导向型这两类垂直技术进步如何影响一国的产业结构变迁和经济增长,然后在此基础上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研究发现:(1)经济能否持续增长与产业结构变迁密切相关,而产业间垂直技术进步差异和能源环境约束又直接影响产业结构变迁状况;(2)在一定的参数设置下,经济可实现持续增长,环境库兹涅茨曲线成立,经济变量变动率长期趋同。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官升东  
本文通过建立一简单的新古典经济增长核算模型,对西部地区经济增长绩效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由政府主导的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推动了西部地区经济的快速增长。但是,其增长在很大程度上所依赖的是资本要素的投入特别是政府投资的增加,而非要素生产率水平的提高。这意味着,继续维持这种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模式,西部地区经济的持续增长将难以为继,而且对于西部地区经济结构的调整、市场的发育以及生产率水平的提高将会产生极为不利的影响。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王兵  颜鹏飞  
本文运用当期DEA和序列DEA两种方法测度了1960—2004年APEC17个国家和地区的技术效率、技术进步及曼奎斯特生产率指数,并且对APEC经济增长的趋同效应进行了实证检验。本文的主要结论是:20世纪80年代,东亚地区全要素生产率平均增长超过了APEC其他地区,但是全要素生产率对于劳动生产率增长的贡献仍然低于发达国家;在整个样本期存在显著的趋同,资本积累是趋同最重要的源泉,而技术进步则使经济增长发散;序列DEA避免了技术的退步,是一种比当期DEA测度技术进步更好的方法。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李娟  
在生态文明建设纵深推进的大背景下,为探讨生态旅游业发展与地区经济可持续增长的关系,结合河南省的实际情况,运用协整分析法就生态旅游业发展与地区经济可持续增长的关系进行了平稳性检验、协整检验、Granger因果检验,研究认为生态旅游业与地区经济可持续增长呈现出强关联性,生态旅游业发展对河南省经济的可持续增长有着正向影响,且生态旅游业对河南省经济可持续增长的长期效应更为明显。并提出新阶段河南应注重经济可持续增长的质量,挖掘生态旅游资源,以发展生态旅游业作为地区经济可持续增长的新动能。
[期刊] 银行家  [作者] 夏斌  
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如同一个企业的发展。企业的发展需要有资金、人才与技术,还要有市场。国民经济的发展也需要保持供给和需求的基本平衡。中国经济就实现长期可持续增长而言,在供给方面有三个优势:一是资金供给比较充分。与多数国家特别是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有相对较高的国民储蓄率,同时也是2021年世界第一大吸引外资国。中国经济建设不缺资金。二是人才供给比较充分。经过40多年改革开放的积累和历练,中国目前有数量庞大的高素质的劳动力资源和人才资源。三是制度创新优势。中国的改革开放释放出巨大的制度红利和创新潜力。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