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360)
2023(9845)
2022(8411)
2021(7975)
2020(6721)
2019(14832)
2018(14899)
2017(28667)
2016(15169)
2015(16881)
2014(16357)
2013(15978)
2012(14865)
2011(13212)
2010(13823)
2009(13209)
2008(13325)
2007(12202)
2006(11020)
2005(10192)
作者
(40924)
(33975)
(33765)
(32166)
(21572)
(16066)
(15366)
(12890)
(12722)
(12281)
(11524)
(11221)
(10921)
(10799)
(10470)
(10429)
(9917)
(9866)
(9845)
(9745)
(8679)
(8149)
(8019)
(7821)
(7724)
(7690)
(7667)
(7643)
(6645)
(6578)
学科
管理(54923)
(54734)
经济(54618)
(54317)
(45037)
企业(45037)
方法(21605)
(20677)
中国(19595)
(19312)
(18583)
数学(18231)
数学方法(18086)
技术(16909)
业经(14752)
(14034)
银行(14022)
(13357)
农业(12549)
(12503)
技术管理(12353)
(12305)
财务(12284)
财务管理(12252)
(11893)
金融(11891)
企业财务(11667)
(10613)
贸易(10599)
体制(10537)
机构
学院(213355)
大学(212912)
(92090)
经济(90124)
管理(83903)
理学(70602)
理学院(69942)
管理学(69112)
管理学院(68688)
研究(67594)
中国(56091)
(50201)
(44202)
财经(37855)
科学(35255)
(34118)
(33953)
(32202)
中心(31422)
经济学(28719)
北京(28616)
财经大学(27971)
研究所(27916)
(27033)
(26796)
(25916)
经济学院(25846)
师范(25698)
业大(25076)
(24666)
基金
项目(130317)
科学(104230)
研究(103711)
基金(93987)
(79116)
国家(78350)
科学基金(68436)
社会(67342)
社会科(63816)
社会科学(63802)
(51573)
基金项目(49211)
教育(48707)
编号(42535)
(42238)
自然(40100)
自然科(39115)
自然科学(39106)
自然科学基金(38488)
资助(36676)
成果(36228)
(33248)
(31937)
课题(30411)
创新(30073)
(29975)
重点(29115)
国家社会(28006)
(27733)
(27262)
期刊
(108844)
经济(108844)
研究(71695)
中国(49768)
(41025)
管理(36432)
教育(28938)
(26638)
金融(26638)
(25450)
科学(25245)
学报(24407)
技术(21153)
大学(20595)
财经(19590)
学学(18976)
业经(17883)
经济研究(17308)
(16826)
农业(16491)
问题(14313)
(11931)
技术经济(11820)
科技(11308)
理论(11088)
会计(10155)
现代(10151)
(10147)
论坛(10147)
商业(10004)
共检索到34092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汪三贵  梁晓敏  
作为实现"十三五"扶贫目标的重要手段,资产收益型扶贫已经在我国贫困地区展开多种形式的尝试,并获得了一定成效。本文基于我国资产收益扶贫的典型案例研究,从该项目的构成要素入手,深入分析我国资产收益扶贫的已有实践、主要机制和存在的难点,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汪三贵  梁晓敏  
作为实现"十三五"扶贫目标的重要手段,资产收益型扶贫已经在我国贫困地区展开多种形式的尝试,并获得了一定成效。本文基于我国资产收益扶贫的典型案例研究,从该项目的构成要素入手,深入分析我国资产收益扶贫的已有实践、主要机制和存在的难点,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李书奎  任金政  赵鑫  
[目的]脱贫攻坚战略实施以来,各地区形成和沉淀了大量的农业、产业扶贫项目资产,而扶贫资产管理作为持续发挥项目效益、巩固脱贫质量的重要抓手,试点地区实践情况亟待加以梳理与分析。[方法]文章在文献梳理的基础上以流程化管理理论为切入点,探讨了扶贫资产内涵及部分试点地区实施现状,在解析问题的基础上构建扶贫资产"七步法"的流程化管理模式。[结果]部分试点地区积极探索扶贫资产管理模式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部分地区仍存在产权界定不清晰、收益分配不合理、监管不到位等问题,而完善扶贫资产管理机制能够有效解决"管什么"和"怎么管"的难题,进一步实现管理效率的提升。[结论]各地区应坚持以人为本、因地制宜的原则,积极探索并实施差异化的扶贫资产管理模式,切实提升扶贫资产管理效率为实现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奠定基础。
[期刊] 地方财政研究  [作者] 金彦海  王俊霞  张海英  
产业扶贫是促进贫困地区发展、增加贫困农户收入的有效途径,是开发式扶贫的核心内容,是脱贫致富的必由之路。资产收益扶贫是产业扶贫的重要制度创新,能够有效解决贫困户劳动能力不足、不具有市场意识、资产不足等问题,政府通过多种途径赋予贫困户资产,增加其资产收益,能够有效提升脱贫效率。在调研组对辽西北地区开展资产收益扶贫调研基础上,本文总结了辽西北地区开展资产收益扶贫的主要模式、资产来源、收益分配等基本情况,就开展资产收益的参与主体、利益联结机制、收益分配、资产整合、发展特色产业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八个方面完善举措和审慎推进的意见建议。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廖志华  赵杰  
贫困是制约全人类共同进步与发展的主要障碍之一,是社会动荡和经济波动的重要根源。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贫困现象不仅使贫困人口陷于物质资源匮乏、生存艰难的境地,更使他们难以有效参与市场经济的交易和与社会的交往过程,从而无法实现人际协调、区域协调,难以达到小康社会的生活水准。因此,消除贫困、改善民生、实现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要求。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李艳芝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精神,指导各地有序推进资产收益扶贫,进一步增强贫困群众获得感,财政部会同农业部、国务院扶贫办印发了《财政部农业部国务院扶贫办关于做好财政支农资金支持资产收益扶贫工作的通知》。近日,财政部农业司有关负责人就进一步做好财政支农资金支持资产收益扶贫工作回答了记者提问。问:为什么说资产收益扶贫是精准扶贫重大机制创新?答: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探索对贫困人口实行资产收益扶贫制度"。《决定》进一步明确要求探索资产收益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李艳芝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精神,指导各地有序推进资产收益扶贫,进一步增强贫困群众获得感,财政部会同农业部、国务院扶贫办印发了《财政部农业部国务院扶贫办关于做好财政支农资金支持资产收益扶贫工作的通知》。近日,财政部农业司有关负责人就进一步做好财政支农资金支持资产收益扶贫工作回答了记者提问。问:为什么说资产收益扶贫是精准扶贫重大机制创新?答: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探索对贫困人口实行资产收益扶贫制度"。《决定》进一步明确要求探索资产收益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王会战  
在我国的精准扶贫实践中,旅游扶贫作为一种典型的产业扶贫形式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由于贫困问题的复杂性与长期性,巩固拓展旅游脱贫攻坚的成果仍任重而道远。后扶贫时代,如何通过乡村旅游精准扶贫机制的创新,实现脱贫的可持续性,对于具备一定旅游发展基础与条件的乡村来说至关重要。由湖南人民出版社出版,张琦等编著的《扶贫机制创新的理论与实践》一书全面阐述了扶贫攻坚机制创新的目标任务,对于后扶贫时代乡村旅游精准扶贫的机制创新具有一定的理论启示意义和实践启发价值。笔者在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西部项目"增权视角下我国革命老区旅游精准扶贫的机制创新与路径优化研究"(16XGL008)的研究过程中,结合该书关于扶贫机制创新的理论分析与实践探索,尝试基于增权视角创新后扶贫时代乡村旅游精准扶贫的机制体系。
[期刊] 林业经济问题  [作者] 许正松  徐彩瑶  陆雨  王苓  孔凡斌  
系统梳理中国扶贫政策的施政理念、实施效果、政策体系及演变后发现,从2010年开始,中国生态扶贫初步形成了完整的政策体系,在价值取向、目标定位、工作机制等方面呈现出积极特征,各地区根据自身条件探索出各具特色的生态扶贫模式,并取得显著成效。然而,在巩固拓展脱贫成果过程中还面临着诸如脱贫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不均衡、内生发展动力不强、基础设施薄弱、长效机制不够健全等不足。为了巩固拓展生态脱贫成果,需要将生态扶贫纳入国家中长期扶贫与乡村振兴规划,健全生态脱贫成果拓展机制、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生态脱贫同乡村振兴协同机制,以及生态扶贫成果共建共享机制。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李湘玲  陈绍志  赵荣  
资产收益扶贫是从收入扶持到资产拓展的精准扶贫机制重大创新,林业资产与扶贫资金、信贷资金等有效整合提高了贫困农户的短期和长期经济收入。林业资产收益扶贫存在资源估值问题、依托的产业发展处于初始阶段、金融服务水平不高及融资保障机制不完善限制了林业资产收益扶贫发展等问题。文章提出了拓展多元化资产来源、合理选择主导产业和开展多产业融合、建立完善的经营主体监督机制等建议。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杨青贵  
与传统股权相比,扶贫股在出资、股权类型、权利内容、收益分配、退出机制、风险防范等方面形成了许多创新做法,但存在制度回应弱、效益吸引力不够、相关利益协调不足、长效的收益分享机制缺失、平台治理参与局限等深层次问题。据此,应立足中国实践,在集体股的框架内,明确扶贫股的法律属性,以集体股制度创新为路径,从制度层面规范扶贫股。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阳大胜  宋祖红  
民族地区是我国扶贫攻坚的主战场之一,对我国在2020年末全面消除区域性贫困问题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文章运用理论分析、文献分析以及比较分析等方法,以民族地区为对象,分析金融扶贫的机理,详细阐述民族地区金融扶贫存在的主要障碍,以此为基础提出金融扶贫政策创新、组织机制创新、服务机制创新、产品创新等金融扶贫策略。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戴旭宏  
本文通过对四川省资产扶贫模式的观察和研究,认为资产扶贫模式是精准扶贫的有效载体,资产收益扶贫通过对地区致贫原因的精准瞄准实现了对贫困群体的精准帮扶。同时,提高了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促进了地区的整体发展。通过资产收益扶贫模式的实施,参与试点的贫困农户获得了稳定增收的渠道、贫困地区自我发展能力增强、财政资金使用效率提高、农村社区建设得以推进,实现了贫困与非贫困群体、社会组织和政府的多方共赢。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汪翠荣  
经过二十多年的探索发展,产业扶贫涌现出"农户+合作社+信贷"、"公司+农户"、"行业协会联营"、"特色产业扶贫"等多种模式,对于改变贫困地区"久扶不脱贫"的困境具有较大的作用。但实践中既有的产业扶贫模式因缺乏金融资本支持、缺少龙头企业带动和利益保障机制,并未实现理想的扶贫效果,出现了脱贫慢、返贫快、财政资金使用效率低的问题。因此,建立一种全新的财政资金、金融资本和产业资本有机结合的产业扶贫新模式,就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资产收益型产业扶贫新模式,是以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黄承伟  覃志敏  
农业产业化是市场经济发展和农村市场化的产物,其组织形式的发展、演进与外部制度环境紧密相关。改革开放后,农村社会建设缺位下的城乡经济一体化过程中,农村和农业发展资源(农村精英、资金等)迅速流入城市,农业粗放化经营、土地撂荒,农业产业化扶贫遭遇困境。本文对重庆市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下的涪陵区园区产业扶贫案例研究表明,新阶段的城乡统筹发展系列制度安排,促进了生产诸要素资源向农村和农业的回流与聚集,是我国产业扶贫走出困境、实现组织形式创新的重要契机。而涪陵区园区农业产业扶贫机制既形成了城乡农业产业化发展诸要素资源的优化整合,又实现了扶贫对象自我发展能力提高与农业现代化的有机结合,具有较大的创新性和启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