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259)
- 2023(12098)
- 2022(10423)
- 2021(9805)
- 2020(8667)
- 2019(20138)
- 2018(20203)
- 2017(40058)
- 2016(21429)
- 2015(24341)
- 2014(24546)
- 2013(24315)
- 2012(22480)
- 2011(20239)
- 2010(20108)
- 2009(18773)
- 2008(18581)
- 2007(16605)
- 2006(14082)
- 2005(12540)
- 学科
- 济(88125)
- 经济(88032)
- 管理(60652)
- 业(59160)
- 企(47444)
- 企业(47444)
- 方法(46226)
- 数学(41080)
- 数学方法(40594)
- 贸(25296)
- 贸易(25285)
- 易(24594)
- 财(24303)
- 农(23817)
- 中国(23182)
- 制(17504)
- 学(17303)
- 业经(17279)
- 务(15614)
- 财务(15569)
- 财务管理(15532)
- 农业(15182)
- 地方(15157)
- 银(14987)
- 银行(14956)
- 企业财务(14660)
- 行(14246)
- 融(13732)
- 金融(13729)
- 理论(13109)
- 机构
- 大学(312734)
- 学院(311914)
- 济(132266)
- 经济(129650)
- 管理(120991)
- 理学(104927)
- 理学院(103837)
- 管理学(102051)
- 管理学院(101474)
- 研究(100888)
- 中国(76403)
- 京(64538)
- 财(61426)
- 科学(60995)
- 农(51898)
- 所(50614)
- 财经(49797)
- 中心(47292)
- 业大(46762)
- 研究所(45983)
- 经(45152)
- 江(44940)
- 农业(41314)
- 经济学(41234)
- 北京(40003)
- 范(38492)
- 师范(38061)
- 经济学院(37665)
- 财经大学(37117)
- 院(36391)
- 基金
- 项目(208009)
- 科学(163244)
- 基金(152390)
- 研究(149655)
- 家(132876)
- 国家(131841)
- 科学基金(112641)
- 社会(94933)
- 社会科(90124)
- 社会科学(90100)
- 基金项目(80657)
- 省(80512)
- 自然(73740)
- 自然科(72029)
- 自然科学(72004)
- 自然科学基金(70724)
- 教育(69686)
- 划(68253)
- 资助(63480)
- 编号(60553)
- 成果(48694)
- 部(47342)
- 重点(46853)
- 发(44159)
- 创(43117)
- 科研(40958)
- 课题(40773)
- 教育部(40600)
- 创新(40407)
- 国家社会(39552)
共检索到44454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于春海
本文在开放宏观经济的平衡关系中引入产品的可贸易性差异,探讨我国贸易顺差的根源以及外需的可替代性。研究结果表明,(1)我国国内总供给结构偏向于贸易品,国内总需求结构偏向于非贸易品,两者之间不断扩大的差距是贸易顺差不断增长的根本原因;(2)非贸易品供给不足所导致的"强制储蓄"现象,制约了我国居民消费需求的增长,使其无法有效替代外需;(3)给定国内供给和需求的结构性特征,外需增加是国内投资增加的必要条件,投资需求无法替代外需;(4)为了实现总需求构成的重新平衡,特别是提升国内消费需求在总需求中的比重,不能简单地依赖总需求管理政策或收入分配政策,必须配合以促进供给结构调整的政策措施。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高敬峰
通过对有关贸易理论和我国贸易发展现实的分析,说明我国贸易顺差的变化及其影响。指出我国对外贸易活动今后的发展方向是在继续扩大出口规模的同时加大进口规模,以保持进出口基本平衡为目标,并以此目标来调整相关的贸易政策。
关键词:
贸易顺差 外汇储备 重商主义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张为付
本文运用替代弹性方法对我国贸易部门与非贸易部门、贸易产品与非贸易产品的替代弹性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我国的贸易品与非贸易品间存在较大的弹性。最后,文章研究了通过提高非贸易品价格以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减少贸易顺差,扩大内需,推动经济健康平稳发展的可能性。
关键词:
贸易品 非贸易品 替代弹性
[期刊] 对外经贸实务
[作者]
孙华妤
一、2010年的贸易顺差不可能造成货币超发2010年CPI上升3.3%、PPI上升5.5%。因为2010年广义货币(M2)计划增加17%、实际增加了19%,很多人相信这次通胀产生于货币超发,并认为贸易顺差带来基础货币被动增加是货币超发的根源,进而把压顺差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于文涛
2005年,我国对外贸易继续保持了较快的发展速度,贸易规模达到 14221.2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3.2%, 对GDP增长的贡献率明显提高。在对外贸易规模快速发展的同时,应高度重视出现的进出口贸易不平衡现象。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徐婧
近年来,随着我国进出口贸易的高速增长,我国贸易顺差规模也持续扩大。扩大的贸易顺差在推动我国经济稳定增长的同时,也促成近年来诸多的贸易摩擦,使我国对外贸易环境趋紧。本文通过贸易差额系数和贸易差额构成系数从规模和结构两方面对我国近十年贸易顺差的变化进行全面的实证分析,从而对其变动的路径和现状得出一个更加客观的结论。
关键词:
中国 贸易顺差 规模 结构 合理性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宗建亮 熊豪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迅速,1978年国内生产总值为3624.1亿人民币,2005年则达到182321.0亿元人民币,平均以每年9.4%左右速度增长。是什么在支撑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呢D由凯恩斯国民经济恒等式Y=C+I+G+(N-M)可知,C、I、G和(N-M)的增加都会拉动经济的增长。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李玉举
新世纪以来,我国先后出现两轮贸易顺差激增现象。总体分析可以得出,国际产业转移是导致出口量增、进口价跌、产能过剩的原因,而一系列刺激政策和改革举措出台,是重要的影响因素。要以完善宏观调控措施、优化商品结构、建设境外贸易合作区、完善贸易统计方式为重点,减贸易顺差、促发展平衡。
关键词:
贸易顺差 顺差原因 减顺差促平衡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熊宇
文章讨论了我国贸易顺差与我国以廉价劳动力要素参与国际要素分工之间的关系,认为贸易顺差产生的根本原因是我国以廉价劳动力要素参与国际要素分工。若要从根本上解决或者缓解贸易顺差,需要提升我国的要素禀赋,以更高级的要素参与国际要素分工,参与国际产品价值链的更高级阶段,从事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的生产环节。
关键词:
经济全球化 要素分工 贸易顺差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许梅恋
本币升值是削减我国贸易顺差的一项措施。但是,在一般贸易和加工贸易同时存在且加工贸易占比更大的情况下,本币升值对削减顺差的作用将大大被削弱。本文探讨了在多种贸易方式同时存在的情况下本币升值对进出口的影响机制,证明了本币升值对不同贸易方式的影响程度不同并指出要有效削减贸易顺差必须特别采取针对加工贸易的措施。
关键词:
本币升值 贸易顺差 加工贸易 一般贸易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魏磊
一、我国贸易顺差的基本情况(一)1994年以后持续出现贸易顺差20世纪90年代以前我国处于贸易逆差状态,1985年贸易逆差甚至达到149亿美元。1991年我国贸易顺差只有81亿美元,1992年为44亿美元,1993年又出现逆差为122亿美元。1994年以后则持续出现贸易顺差,规模逐步扩大。1997年和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期间达到404亿美元和435亿美元,2001年我国加入WTO当年顺差为225亿美元,2004年为321亿美元,2005年猛增到1020亿美元,2006年超过2000亿美元,2008年接近3000亿美元(2981亿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赵文军 于津平
本文首先从商品耐用性角度考察中国贸易顺差的内部结构特征,然后通过建立两贸易品跨期均衡消费理论模型和相应的计量模型,对中国耐用和非耐用品贸易收支变动原因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非耐用品贸易顺差是中国贸易顺差的首要来源,但其增速远低于耐用贸易品。从长期看,国内实际资本存量快速扩张是推动耐用和非耐用品贸易顺差不断走高的根本因素,国内实际消费支出上升和非耐用品跨时价格下降是抑制非耐用品贸易顺差的有力因素,而国内实际消费支出上升对耐用品贸易顺差不存在显著抑制作用。本文还分析了相关变量间的短期动态关系,并根据长短期的分析结果,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