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953)
2023(11516)
2022(10254)
2021(9744)
2020(8254)
2019(19244)
2018(19407)
2017(38165)
2016(20569)
2015(23171)
2014(23461)
2013(23459)
2012(21624)
2011(19622)
2010(19646)
2009(18076)
2008(17776)
2007(15467)
2006(13738)
2005(12138)
作者
(60907)
(50348)
(49936)
(47564)
(31961)
(24083)
(22841)
(19783)
(18884)
(17991)
(17032)
(16818)
(15994)
(15861)
(15464)
(15311)
(15135)
(14860)
(14386)
(14340)
(12455)
(12355)
(12080)
(11311)
(11219)
(11215)
(11196)
(11069)
(10132)
(9886)
学科
(82084)
经济(81993)
管理(58071)
(55863)
(45587)
企业(45587)
方法(40214)
数学(34590)
数学方法(34242)
(24186)
贸易(24174)
(23499)
中国(22612)
(21865)
(20550)
(18089)
业经(17422)
地方(16061)
(16003)
农业(14073)
理论(13795)
(13754)
银行(13717)
(13310)
环境(13171)
(13105)
技术(13088)
(12984)
财务(12924)
财务管理(12900)
机构
大学(302101)
学院(299818)
(121215)
管理(118918)
经济(118561)
理学(103281)
理学院(102157)
管理学(100496)
管理学院(99964)
研究(99521)
中国(73105)
(64368)
科学(61620)
(56060)
(50234)
(46778)
研究所(45769)
财经(45558)
业大(44587)
中心(43769)
(41743)
(41336)
北京(40942)
(38806)
师范(38459)
农业(37023)
(36209)
经济学(36073)
(34647)
财经大学(33987)
基金
项目(202188)
科学(157745)
研究(148064)
基金(146363)
(127268)
国家(126255)
科学基金(107387)
社会(91691)
社会科(86889)
社会科学(86864)
基金项目(78334)
(78048)
自然(70332)
自然科(68629)
自然科学(68611)
教育(67367)
自然科学基金(67363)
(65989)
编号(60970)
资助(60939)
成果(49729)
(45110)
重点(44752)
(42910)
(41666)
课题(41307)
科研(38965)
创新(38856)
教育部(38514)
项目编号(37740)
期刊
(129640)
经济(129640)
研究(89795)
中国(50270)
学报(47364)
科学(43098)
管理(42736)
(41933)
(39601)
大学(35466)
学学(33466)
教育(30843)
农业(29718)
(25434)
金融(25434)
技术(24171)
业经(21928)
经济研究(21710)
财经(21555)
问题(18670)
(18335)
(18237)
理论(15895)
图书(15406)
国际(15088)
(14736)
实践(14652)
(14652)
商业(14524)
技术经济(14299)
共检索到43078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张家胜  祁春节  
近几年来,伴随着我国的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的贸易顺差不断增长,但到目前为止,对于我国贸易顺差的可持续性问题还缺乏全面、深入的研究。本文基于两个实际经济变量模型,对我国贸易收支出现顺差的原因进行了分析。本文认为,国内有效需求不足和国内投资过度扩张、贸易品生产相对过剩与公共品供给不足,以及国民储蓄超过国内投资,是我国贸易收支出现顺差的直接原因,而人口红利、大规模的工业化与城市化、地方政府行为扭曲、金融抑制等因素,决定了我国贸易顺差将在较长时期内存在,具有可持续性。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崇曦农  刘晶  
该文通过分析我国贸易顺差的深层次原因及要素价格与贸易顺差的微观形成机制,提出我国较大的贸易顺差是不会持续存在的。随着要素市场化进程的推进,加工贸易的渐进转型,我国巨额贸易顺差会逐渐下降并稳定于收支平衡略有盈余的长期均衡水平。在此建议,要使我国现阶段积累的贸易顺差回归并稳定于收支平衡略有盈余的长期均衡水平单靠市场的自发调节是不够的,政府应从宏观层面,重点着手国内生产要素价格形成机制改革,尤其要保持实际工资的合理增长,最终从价格机制上迫使企业优化生产要素的使用,促进生产方式和贸易方式的转变。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万金  祁春节  
我国农产品贸易已进入"逆差时代",而园艺类农产品仍保持顺差,其对平衡我国农产品贸易逆差的作用日益关键。本文以柑橘为例,采用1996-2009年间的贸易数据,利用市场广度、价格和数量的三维分解模型,对其贸易顺差来源进行了结构分解,研究了三者对总顺差的贡献程度,并由此分析了我国柑橘贸易顺差的可持续性。研究发现:市场广度顺差和数量顺差是总顺差的来源,价格基本上为逆差,但此结构并非始终稳定;以西班牙为参照,我国柑橘贸易顺差不具有可持续性;我国柑橘维持贸易顺差的途径是实现增长方式转变前提下的数量顺差和市场广度顺差的扩张,并适度调控价格顺差。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魏磊  
一、我国贸易顺差的基本情况(一)1994年以后持续出现贸易顺差20世纪90年代以前我国处于贸易逆差状态,1985年贸易逆差甚至达到149亿美元。1991年我国贸易顺差只有81亿美元,1992年为44亿美元,1993年又出现逆差为122亿美元。1994年以后则持续出现贸易顺差,规模逐步扩大。1997年和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期间达到404亿美元和435亿美元,2001年我国加入WTO当年顺差为225亿美元,2004年为321亿美元,2005年猛增到1020亿美元,2006年超过2000亿美元,2008年接近3000亿美元(2981亿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陈卫东  盖新哲  马曼  
近年来,我国外贸呈现货物贸易顺差缩水较快、经常账户余额占GDP比重下降的趋向,我国可能面临经常账户赤字进而对经济发展造成冲击的风险已不容忽视。从国际经验看,在贸易顺差中成功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的案例较多,在贸易逆差中实现经济增长的模式则很难复制。因此,当前阶段维持适度贸易顺差格局对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至为关键。在推进经济结构转型升级背景下,我国应坚持出口大国强国政策目标,厘清外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许统生  殷功利  朱永军  
在统计描述中国1990-2010年的月度进出口数据关系典型事实的基础上,利用内生结构突变的单位根和协整检验技术,对中国贸易顺差可持续性进行了经验分析,结果表明:中国进出口之间具有包含截距项和斜率项都发生了变化的长期均衡关系,贸易顺差具有弱可持续性,出口由于受到进出口间长期均衡关系的约束,其偏离均衡会在下一期得到修正。因此,旨在调节贸易收支(外部)基本平衡的政策应充分考虑这一特性。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高敬峰  
通过对有关贸易理论和我国贸易发展现实的分析,说明我国贸易顺差的变化及其影响。指出我国对外贸易活动今后的发展方向是在继续扩大出口规模的同时加大进口规模,以保持进出口基本平衡为目标,并以此目标来调整相关的贸易政策。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修媛媛  
文章构建实物持续贸易红利模型,对我国实物贸易顺差波动进行宏观性政策指标因子测度。研究表明:政府支出和税收变动是影响我国对外实物贸易顺差波动的重要宏观性政策指标,货币发行量和准备金率的变动对我国对外实物贸易顺差波动产生较大影响。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胡吉嵘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贸易平衡状况不断改善,连续多年出现较大的贸易顺差。但与此同时,我国与主要贸易伙伴特别是美国、欧盟的贸易摩擦也越来越多。如何看待目前贸易顺差问题,采取措施缓和与主要贸易伙伴的矛盾和摩擦,是关系到我国对外贸易能否持续健康发展的重大战略问题。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刘志雄  周倩  
在对我国贸易顺差和国内通货膨胀状况分析的基础上,从理论层面探究了我国贸易顺差对通货膨胀的传导机制,发现我国贸易顺差主要通过引致外汇储备增加,对以外汇占款形成的基础货币投放产生扩增影响,从而对通货膨胀产生影响。利用1994年~2014年的数据实证检验了我国贸易顺差对国内通货膨胀的影响程度,发现长期贸易顺差对物价水平的影响会表现得比较明显,我国贸易顺差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国内通货膨胀的形成。在未来,我国需要缩减贸易顺差的扩增,也需要合理控制和利用外汇储备。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张岭松  
文章在一个两期模型中分析跨期贸易中的比较优势与我国贸易顺差的成因。在一个两期模型中,跨期贸易的模式取决于贸易双方在现期消费和未来消费上的比较优势。由于未来收入和支出的不确定性、经济环境的不确定性以及消费的流动性约束,我国居民存在对未来消费的显著偏好,造成我国现期消费对未来消费的相对价格偏低。在跨期贸易中,我国在现期消费上具有比较优势,在未来消费上具有比较劣势,这是造成我国贸易收支持续顺差的主要原因。只有逐步改变居民消费偏好,才能从根本上缓解我国贸易顺差的状况。
[期刊] 对外经贸实务  [作者] 宋树理  
开放经济条件下,我国贸易顺差持续增长之久已是不争的事实,然而,值得深思的是形成贸易顺差持久的根源所在。根据中国海关总署的统计,自2001年底加入WTO以来,我国对外贸易已连续六年以20%以上的速度增长,而且对外贸易顺差的增速远远超过了贸易总值的增速,2007年的贸易顺差额比2001年增长了11.6倍。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姚枝仲  
2008年2月,中国的贸易顺差开始下降了,到6月,累计贸易顺差比2007年同期降低了128亿美元,降低幅度为11.6%,6月当月的顺差更是同比下降了20.7%。这次顺差减少与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外需下降有一定的关系,更为重要的是,近几年来的政策调整效果开始显现。当然,在贸易顺差朝着"基本平衡"的目标迈进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出口企业陷入困境的现象,出现了担心净出口减少引起GDP增长率过度下滑的忧虑。本文对这次贸易顺差变化的性质、构成进行了深入分析,从中找出了顺差变化的真正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应对措施,这对我们如何正确看待此次贸易顺差减少提供了有益参考。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张家胜  祁春节  
近几年来,伴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的贸易顺差不断增长,但到目前为止,对于我国贸易顺差存在的根源及发展趋势等问题还缺乏全面、深入的研究。文章基于两个实际经济变量模型对我国贸易收支出现顺差的原因进行了分析,认为国内有效需求不足和国内投资过度扩张、贸易品生产相对过剩与公共品供给不足以及国民储蓄超过国内投资是我国贸易收支出现顺差的直接原因,而人口红利、大规模的工业化与城市化、地方政府行为扭曲、金融抑制等因素决定了我国贸易顺差将在较长时期内存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