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759)
2023(8403)
2022(7273)
2021(6480)
2020(5449)
2019(12344)
2018(12386)
2017(24946)
2016(12996)
2015(14472)
2014(14756)
2013(15022)
2012(14556)
2011(13474)
2010(13827)
2009(13173)
2008(12774)
2007(11461)
2006(10687)
2005(10022)
作者
(39574)
(33317)
(33097)
(31536)
(21195)
(15812)
(15202)
(12712)
(12362)
(11828)
(11578)
(11030)
(10731)
(10725)
(10368)
(10209)
(9727)
(9578)
(9568)
(9314)
(8615)
(8184)
(8041)
(7600)
(7550)
(7436)
(7410)
(7044)
(6852)
(6434)
学科
(80494)
经济(80429)
管理(33832)
(31634)
方法(29610)
数学(26458)
数学方法(26312)
(23128)
企业(23128)
(21391)
贸易(21378)
(20740)
中国(19848)
地方(18453)
(15619)
(14692)
(14536)
(13294)
业经(13061)
地方经济(12759)
(11823)
银行(11807)
(11422)
(11335)
金融(11334)
农业(10232)
(9607)
环境(9594)
(9415)
(9364)
机构
大学(206526)
学院(204737)
(104691)
经济(102950)
研究(75779)
管理(72253)
理学(61342)
理学院(60652)
管理学(59803)
管理学院(59412)
中国(57912)
(47852)
(42740)
科学(41534)
(38903)
财经(38047)
经济学(35567)
研究所(34798)
(34464)
经济学院(32045)
中心(32003)
(30373)
(29963)
财经大学(28167)
北京(27502)
(26872)
业大(25806)
(24572)
师范(24350)
农业(23790)
基金
项目(123339)
科学(96724)
基金(91718)
研究(89913)
(79736)
国家(79163)
科学基金(66277)
社会(60905)
社会科(58018)
社会科学(58005)
基金项目(47189)
(45205)
自然(40007)
教育(39708)
资助(39074)
自然科(39051)
自然科学(39038)
自然科学基金(38366)
(38192)
编号(34261)
成果(28915)
(28910)
(28284)
重点(27828)
国家社会(26620)
教育部(25058)
(25034)
(24596)
人文(24260)
课题(23805)
期刊
(120434)
经济(120434)
研究(70093)
中国(35011)
(34812)
学报(30269)
管理(28190)
(27237)
科学(26770)
大学(23168)
(22905)
金融(22905)
经济研究(22896)
学学(21863)
财经(20196)
(18877)
农业(18385)
(17579)
问题(17391)
业经(16862)
国际(16286)
技术(15931)
教育(12903)
技术经济(12091)
世界(11610)
统计(11468)
商业(11249)
理论(10067)
经济问题(9918)
(9627)
共检索到32235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赵永亮  Ayan  
基于Feenstra等人的理论方法,本文利用2000-2007年相关年份数据度量我国省份国际贸易增长的两个源泉——外延边际和内延边际,体现贸易多样性的外延边际成为我国出口贸易的显著因素,略高于内延边际;实证发现新兴工业国逐渐成为我国贸易多样性拉动增长的重要新市场。在多样性增长的影响变量方面,贸易显性或掩性壁垒成为限制因素,中小企业的贡献显著,外资进入和市场化改革则成为其拉动力量。贸易多样性对经济增长率的贡献成为传统要素(资本和劳动力)后的第三大因素。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赵永亮  朱英杰  
依据Feenstra等人的检验方法,本文测算了中国省份层面的初级品和制成品贸易多样性,结果发现,制成品进口多样性的地区区域出现扩散形态,而出口多样性走向区域趋同。在计算样本期我国省份TFP指数基础上,研究进一步考察了贸易多样性与生产率增长的双向关联,结果发现,除了科研投入,贸易多样性成为我国生产率提高的重要因素;就贸易多样性扩张来看,显性或隐性壁垒以及汇率波动干扰等构成壁垒因素,而TFP指数、科研投入、产业结构差异化、中小企业规模都成为其贡献因素。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赵永亮  阿彦  
本研究以我国贸易多样性为研究对象,通过多国模型阐述了贸易自由化可增加多样性贸易福利;基于Feenstra(1994)的贸易多样性指数,本文给出了1995~2007年我国贸易扩张的内延边际和外延边际,2001年之后贸易的外延边际(多样性扩张)带来的贸易收益十分显著。实证结果表明,人均收入的跨国差异不利于贸易多样性的扩张,关税和非关税壁垒同样成为我国进口多样性的阻力因素,而中小企业群体规模对贸易多样性扩张的贡献作用显著。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彭渤  胡麦秀  
根据地理区位,将沿线国家划分为海湾六国、南亚四国和东盟十国,根据国民收入恒等式,将政府采购(G)、投资(I)和消费(C)作为控制变量,并通过协整检验、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和回归分析,对1993-2015年间我国与"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的进出口贸易对我国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对海湾国家的出口和进口对我国经济增长贡献率为0.142%和0.06%;我国对南亚国家的出口和进口对我国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0.1044%和0.0499%;我国对东盟国家的出口对我国经济增长贡献为0.119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朱春兰  
进口贸易与经济增长关系的问题长期以来一直未引起学者的重视。本文根据我国1952-2004年的进口贸易总值和国内生产总值等统计数据,采用广义差分回归分析的方法揭示两者之间的内在依存关系,结果表明:在1952-2004年期间我国进口贸易对经济增长贡献率约为18·86%;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关的政策建议。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郭梦迪  
本文利用扩展的C-D函数模型来系统地构建贸易集约边际扩张和经济增长因素对我国居民消费福利波动影响的比较静态分析框架。实证分析显示,以出口规模为代表的我国贸易集约边际的扩张有利于我国居民消费福利的稳定,与之对应的是贸易集约边际的收缩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我国居民消费福利的波动,同时经济增长因素会深化我国贸易集约边际波动对居民消费福利波动的影响。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孙楚仁  沈玉良  赵红军  
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的关系最近已经成为理论界和政策层关心的重要话题。本文强调了加工贸易和其他贸易对经济增长贡献的不同作用,将出口和进口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置于平等地位,然后采用因果分析、支出法和联立方程组法对我国加工贸易和其他贸易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进行了计量分析。分析结果显示,在1981~2004年,加工贸易和其他贸易出口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为正,而加工贸易和其他贸易进口对经济增长总体来说贡献为负;从分阶段来说,1981~1991年,加工贸易没有其他贸易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大,而1992~2004年加工贸易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要比其他贸易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大,这符合我国对外贸易政策的阶段性。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邵学峰  梁志元  
通过对东三省2004~2014年二三产业增加值、资本存量、二三产业从业人数、城市建设用地面积四项数据,采用空间计量分析的空间误差模型和空间滞后模型,对国有建设用地投入与经济增长关联性进行分析,发现东三省尤其是吉林省长期以来的土地供应和土地财政制度逐步降低了土地的使用效率,进而降低了资本使用效率,导致国有建设用地投入和二三产业经济增长出现了负相关。说明东三省原来的经济增长模式已经不具有可持续性,转变粗放式经济发展模式已经到了关键节点。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王博  刘澜飚  
本文在定量考察外需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的基础上,利用协整检验和格兰杰因果性检验等计量检验方法,对我国1978~2004年的贸易扩张和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以验证"出口引导经济增长"假说在中国的适用性。结果发现中国的出口、进口和以出口调整的GDP三者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但无法发现出口和GDP增长二者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格兰杰因果性检验表明出口引导假说成立,但仅仅是对经出口调整的实际GDP而言,这一结论与大多数已有研究存在显著差异。
[期刊] 经济学(季刊)  [作者] 李坤望  宋立刚  
本文以1990—2003年为考察时段,从总体和产业两个层面,对中国在亚太地区主要经济体出口增长中的贡献度进行实证评估。通过对各经济体出口增长来源的分解,我们发现亚太地区的贸易扩张越来越依赖于需求拉动的作用,而从需求方面看,中国对亚太地区贸易增长的贡献越来越大,对本地区经济的影响力已替代了日本。东盟对中国的依赖程度越来越高。一个以中国为中心的更加紧密的东亚地区贸易关系正在形成,这为今后该地区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创造了一个良好的合作基础和利益来源。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肖红  杨凤美  
长期以来,香港与内地都是彼此的重要贸易伙伴,中港贸易对香港经济增长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通过考察中港贸易对香港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发现,中港贸易对香港的经济增长有很强的正相关性,而且进口比出口对香港经济的增长贡献率更大。因此香港今后的贸易方向应注重加强与内地的进出口程度,特别是进口,以充分发挥两者间的贸易对香港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范柏乃  毛晓苔  王双  
以国家统计局发布的1952-2003年度统计数据为基础,采用Granger因果关系模型和广义差分回归的方法研究了中国出口贸易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中国出口贸易与GDP之间存在着十分明显的单向因果关系,出口贸易是推动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原因;(2)1952-2003年期间,中国出口贸易对经济增长贡献率约为24.1%。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傅志明  许晓燕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韩兆洲  黎中彦  
经济增长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文章从产业结构、需求结构、地区结构三个方面对我国经济的构成进行分析,通过1991~2009年这三种结构对我国经济增长的贡献与贡献率的测算,分析我国经济增长的原因,对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提出若干政策建议。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刘洪  蔡伟  肖亚超  
文章利用1981~2012年统计数据,把外需分为加工贸易和其他贸易两部分,分别考察各自历年的进口出口对GDP增长的贡献度影响。本文利用小样本因果关系检测来确定各经济变量对GDP的因果关系,以及变量之间自身的因果关系,据此建立联立方程模型。模型表明:整体来看,在2005年以前,加工贸易进口的贡献度是超过其他贸易进口贡献度;在2005年之后,其他贸易进口的贡献度大于加工贸易进口。加工贸易出口和其他贸易出口持相反的趋势。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