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733)
- 2023(12691)
- 2022(10995)
- 2021(10255)
- 2020(9000)
- 2019(21079)
- 2018(21157)
- 2017(40842)
- 2016(21745)
- 2015(24958)
- 2014(24991)
- 2013(24632)
- 2012(23007)
- 2011(20841)
- 2010(20614)
- 2009(19465)
- 2008(19302)
- 2007(17189)
- 2006(14859)
- 2005(13323)
- 学科
- 济(92354)
- 经济(92253)
- 管理(63699)
- 业(59664)
- 企(48157)
- 企业(48157)
- 方法(46972)
- 数学(41673)
- 数学方法(41206)
- 贸(25588)
- 贸易(25577)
- 易(24870)
- 财(24588)
- 农(24317)
- 中国(24279)
- 学(18775)
- 业经(18000)
- 制(17524)
- 环境(16842)
- 地方(16717)
- 农业(15405)
- 务(15310)
- 财务(15266)
- 财务管理(15226)
- 银(14791)
- 银行(14748)
- 企业财务(14342)
- 行(14063)
- 融(13856)
- 金融(13853)
- 机构
- 大学(323890)
- 学院(322010)
- 济(137413)
- 经济(134761)
- 管理(124024)
- 理学(107416)
- 研究(106906)
- 理学院(106315)
- 管理学(104488)
- 管理学院(103927)
- 中国(80628)
- 京(67476)
- 科学(65575)
- 财(62720)
- 农(55314)
- 所(54263)
- 财经(50732)
- 中心(49594)
- 研究所(49385)
- 业大(49146)
- 江(47092)
- 经(46028)
- 农业(44161)
- 经济学(42998)
- 北京(42040)
- 范(39603)
- 经济学院(39252)
- 师范(39098)
- 院(38838)
- 财经大学(37781)
- 基金
- 项目(215612)
- 科学(168749)
- 基金(157761)
- 研究(153391)
- 家(138779)
- 国家(137704)
- 科学基金(117096)
- 社会(97527)
- 社会科(92570)
- 社会科学(92543)
- 省(83570)
- 基金项目(83260)
- 自然(77126)
- 自然科(75312)
- 自然科学(75286)
- 自然科学基金(73931)
- 划(71064)
- 教育(70924)
- 资助(65982)
- 编号(61493)
- 成果(49224)
- 重点(48977)
- 部(48635)
- 发(46309)
- 创(44772)
- 科研(42668)
- 创新(42021)
- 课题(41851)
- 教育部(41493)
- 国家社会(40884)
共检索到46484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钟凯扬
贸易开放下环境规制和要素禀赋将影响污染密集型产业的转移,ACT模型认为一国贸易对环境污染的结构性影响取决于这两者的合力。本文选择三种工业污染排放物,采用我国1993-2013年的省际面板数据,以修正的ACT模型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环境库兹涅茨曲线是否成立取决于污染物的选取;污染避难所假说和要素禀赋假说在我国成立,但作用相反;贸易开放总体增加了污染,但影响较小,污染排放强度的效应高于污染排放总量。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钟凯扬
贸易开放下环境规制和要素禀赋将影响污染密集型产业的转移,ACT模型认为一国贸易对环境污染的结构性影响取决于这两者的合力。本文选择三种工业污染排放物,采用我国1993-2013年的省际面板数据,以修正的ACT模型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环境库兹涅茨曲线是否成立取决于污染物的选取;污染避难所假说和要素禀赋假说在我国成立,但作用相反;贸易开放总体增加了污染,但影响较小,污染排放强度的效应高于污染排放总量。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陈红蕾 陈秋峰
贸易与环境的关系是当今国际经济学界的研究热点,而贸易自由化的环境效应更是倍受关注。本文在对中外学者有关该问题的研究进行综述的基础上,建立计量回归模型,以二氧化硫(SO2)排放量作为环境污染指标,采用1991-2004年的相关经济数据,对我国贸易开放的环境效应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在样本期间内,贸易自由化的规模及结构效应为负,技术效应为正;而综合环境效应是积极的,即规模、结构和技术效应共同作用的结果可以减少污染排放量,有利于我国环境状况的改善。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项晓娟
本文基于经过改造的ACT模型,对1995至2010年我国省域和东中西部的碳排放量、碳排放强度、贸易开放度和贸易环境效应进行了计量分析和区域比较研究,并在区域产业结构低碳化、贸易低碳化转型和政府环境规制有效性三个方面提出政策建议。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张云 韩露露 尹筑嘉
本文测算中国工业部门44个细分行业碳排放量,划分为高低碳工业行业,然后构建模型进行分类实证检验。结果显示考察期内工业行业整体和低碳工业行业的对外贸易开放有助于减少碳排放,而且低碳工业行业存在"倒U型"的EKC曲线,分类行业碳泄漏问题实证检验证实,工业行业整体和低碳工业行业不存在碳泄漏问题,佐证了我国不需要为了环境保护而抑制对外贸易,而应该充分发挥对外经济开放"减排"效应;但是,分类行业EKC检验结果存在差异性甚至相反性,不同类行业碳泄漏检验结果也存在不一致性,这种结构性差异对我国制定对外贸易政策以及环境规制措施提出更高要求,需要注重行业结构性差异,制定差异化的行业环境规制措施,制定更加贴合绿色低碳经济产业发展的政策,引进先进技术,加大研发投入,实现产业升级。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刘林奇
我国对外贸易环境效应应从以下5个方面进行考察:规模、结构、技术、市场效率和环境政策。通过运用Panel-Data模型对我国30个省、市和自治区2000-2006年工业污水排放进行的实证分析,我们发现,规模效应和结构效应加剧了我国的环境污染,技术效应和市场效率效应则减少了我国的环境污染,环境政策效应减少了东部地区的污染,但增加了中部和西部的污染。总的来看,我国的对外贸易环境效应对东部有积极的影响,对中部和西部则有负面影响。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汪凌志
近年来贸易开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引起了学术界的广泛关注。文章采用人均碳足迹与碳足迹强度作为生态环境指标,利用中国2000~2010年30个省、市、自治区的面板数据,对贸易开放的生态环境影响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从全国及区域层面看,贸易的规模效应与结构效应均加剧了中国的生态环境压力,其中对西部地区影响程度最强;东、中、西部地区均存在倒U型的EKC曲线,并处于曲线的上升阶段;环境政策力度仅在中部地区降低了污染水平;城市化水平的提高逐渐成为推高环境污染水平的重要因素。
关键词:
贸易开放 碳足迹 面板数据 EKC曲线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马光明 唐宜红 郭东方
中国加工贸易经过多年的发展,目前已经处于区域非同步转型阶段。表现为以东部沿海地区为代表的加工贸易转型区内部加工贸易比重下降、一般贸易占比上升;而以中西部人口大省为代表的加工贸易承接区则表现出相反趋势。理论上,贸易方式结构反映了当地制造业生产过程的特点,可能从"清洁效应"与"技术效应"两个渠道影响工业排污强度。以各省区市单位工业产值SO2排放作为排污强度指标,利用2006—2015年省级面板数据的分组实证研究发现,在全国总体及加工贸易承接区子样本范围内,各省区市加工贸易比重与排污强度呈负相关;而加工贸易转型区各省区市加工贸易占比与当地排污强度呈正相关。以各地低端劳动密集型制造业就业占比替代加工贸易占比的稳健性检验也得出了一致性结论,从而验证了"贸易方式结构——制造业生产特点——排污强度"的逻辑关系。在东部地区成本上涨、国际环境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的背景下,中西部地区扩大开放可借鉴东部地区从加工贸易入手,并在政府协助下积极完成资金与技术的积累与升级。
关键词:
贸易方式 加工贸易 污染排放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刘力
贸易与环境的关系是国际经济可持续发展研究的重要领域,而贸易的环境效应所探讨的国际贸易对环境影响是贸易与环境关系的一个重要侧面。本文将国际贸易的环境效应区分为六个方面,即规模效应、结构效应、技术效应、收入效应、产品效应和法规效应,进而分别从理论模型到实证研究不同角度探讨了国际贸易的环境效应。
关键词:
贸易与环境 环境效应分析 南北贸易模型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谢涓 许漪
以建设资源节约型与环境友好型社会为基点,阐述了对外贸易中环境保护处理的重要意义,并通过对外贸易中环境效应的分解及传导机制分析框架的构建,厘清了对外贸易影响环境保护的机理,为正确处理贸易与环境的协调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刘似臣
This paper briefly surveys the literature of measures of trade openness and points out the main factors affected the size of trade openness. Then we estimate the trade intensity in China and adjust it after several selected factors.The conclusion is that the nominal trade intensity in China has been larger than its theoretical value, especially for 2001~2003. Reasons for the deviation of 2001~2003 are (1) the lag effect of the accession into WTO; (2) the depreciation of USD and (3) other trade policy and industry policy.
关键词:
贸易开放度 外贸依存度 外贸依存度理论值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匡远配 谢杰
我国是世界主要农产品贸易国,农产品贸易的资源效应和环境效应越来越突出。农产品出口贸易规模的扩大导致贸易顺差,但同时也带来了资源的大量消耗和环境污染。而农产品贸易逆差则意味着资源节约和环境破坏的改善。根据1995-2009年我国的农产品贸易及2008年我国31个省农产品贸易数据,利用单位农产品带来的消耗系数和污染密集度系数,实证分析发现,我国农产品贸易发展对资源消耗和环境影响具有明显的时空特征,需要加强政府的引导,调整优化农产品贸易格局,促进环境成本内部化,加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农业建设。
关键词:
农产品贸易 资源效应 环境效应 两型农业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付鑫 张云
通过对不同区域对外贸易的分解,构建贸易规模与贸易质量模型,从对外贸易规模与质量视角出发,分析不同对外贸易维度对环境污染的影响。通过设定对外贸易区域差异与环境污染间的固定效应模型,对我国内地除西藏以外的30个省份对外贸易的环境效应进行计量分析。结果表明:(1)东部地区贸易规模与贸易质量都远超中、西部地区,而西部地区与中部地区贸易差异在2012年后逐渐减小。(2)对外贸易会显著地影响地区环境污染程度,环境污染程度会随着贸易规模的增加而增加,但会随着贸易质量的提升而下降,并且对外贸易的环境效应在不同区域存在异质性。(3)随着贸易规模的增加,东、中、西部地区污染排放均会上升,但东部地区最为明显;随着贸易质量的提升,东部地区环境污染改善最为明显,中西部地区环境也存在一定程度改善。(4)随着人口密集度的增加,东部地区环境显著改善,中部地区变化不明显,西部地区环境更加恶化,即东部地区"知识溢出"效应最为明显。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钱慕梅 李怀政
本文在分析国际贸易理论和东中西部出口贸易现状的基础上,对Gross-man和Krueger(1991)创建的研究自由贸易环境效应的模型进行了一定的改进,用能源转换法,创建了29个省份1995-2007年的二氧化碳排放量面板数据库,用面板模型实证检验了中国东中西部出口对地区碳排放量的影响程度,结论显示,东部11省中有5省的出口与碳排放量高度相关,中部8省中有6省,而西部10省中有5省的出口与该地区碳排放量高度相关。本文对此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黄娟 田野
文章基于产品内分工的视角,构建了关于自由贸易环境效应的联立方程模型,并利用中国11个东部沿海省市1992~2010年间的面板数据对该模型进行了估计。结果表明:在产品内分工背景下,SO2污染排放的三个经济决定因素的影响都是显著的,其中规模效应的影响显著为正,说明了自由贸易引致的生产规模的扩大增加了SO2污染排放;而结构效应和技术效应的影响显著为负,表明自由贸易带来的产业结构的调整和技术进步有利于减少SO2污染排放。其总体效应为正:产品内分工下中国自由贸易有利于减少SO2污染排放,对环境产生积极的影响。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