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053)
- 2023(14537)
- 2022(12393)
- 2021(11871)
- 2020(10236)
- 2019(23990)
- 2018(23885)
- 2017(45720)
- 2016(24137)
- 2015(27859)
- 2014(27702)
- 2013(27338)
- 2012(25511)
- 2011(23040)
- 2010(22888)
- 2009(21591)
- 2008(21416)
- 2007(18772)
- 2006(16283)
- 2005(14784)
- 学科
- 济(104042)
- 经济(103931)
- 管理(65790)
- 业(65735)
- 企(50244)
- 企业(50244)
- 方法(50219)
- 数学(44890)
- 数学方法(44417)
- 中国(31751)
- 农(30027)
- 贸(28016)
- 贸易(28001)
- 财(27883)
- 易(27279)
- 制(20917)
- 业经(20720)
- 农业(19778)
- 银(18205)
- 银行(18178)
- 学(17969)
- 地方(17470)
- 行(17464)
- 融(16782)
- 金融(16779)
- 务(15520)
- 财务(15475)
- 财务管理(15432)
- 和(14943)
- 企业财务(14501)
- 机构
- 大学(354557)
- 学院(350400)
- 济(158568)
- 经济(155813)
- 管理(136971)
- 研究(120553)
- 理学(117973)
- 理学院(116767)
- 管理学(114968)
- 管理学院(114313)
- 中国(94487)
- 京(74587)
- 财(72139)
- 科学(68671)
- 所(59435)
- 财经(58024)
- 中心(56185)
- 农(54649)
- 研究所(53828)
- 经(52953)
- 经济学(50347)
- 江(49787)
- 业大(48242)
- 北京(47602)
- 经济学院(45729)
- 范(44188)
- 师范(43788)
- 财经大学(43247)
- 院(43018)
- 农业(42866)
- 基金
- 项目(230684)
- 科学(182621)
- 基金(171197)
- 研究(170660)
- 家(149196)
- 国家(147757)
- 科学基金(126265)
- 社会(110957)
- 社会科(105322)
- 社会科学(105294)
- 基金项目(89391)
- 省(85533)
- 自然(79266)
- 教育(77863)
- 自然科(77414)
- 自然科学(77389)
- 自然科学基金(76043)
- 划(73389)
- 资助(71028)
- 编号(68885)
- 成果(56713)
- 部(53513)
- 重点(51760)
- 发(49581)
- 国家社会(47807)
- 创(47750)
- 教育部(46409)
- 课题(45896)
- 创新(44790)
- 科研(44697)
- 期刊
- 济(165703)
- 经济(165703)
- 研究(105502)
- 中国(63046)
- 财(54198)
- 学报(50532)
- 农(48874)
- 管理(48522)
- 科学(47691)
- 大学(39122)
- 学学(36634)
- 融(34401)
- 金融(34401)
- 农业(33428)
- 教育(31656)
- 技术(29611)
- 经济研究(28693)
- 财经(28621)
- 业经(25760)
- 贸(24901)
- 经(24657)
- 问题(23628)
- 国际(21652)
- 统计(19068)
- 业(18710)
- 世界(18536)
- 技术经济(17562)
- 理论(17505)
- 图书(17312)
- 策(16352)
共检索到52125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黄灿 闫云凤
使用2013年中国家庭住户收入调查数据,检验了贸易开放对劳动者收入差距的影响。实证研究发现,贸易开放显著促进了我国劳动者整体收入水平的提升,但影响程度在不同群体和地区间存在差异。分技能回归显示,贸易开放对我国高技能劳动力的收入提升的影响程度显著高于低技能劳动力,拉大了高、低技能劳动力之间的收入差距。分地区回归显示,贸易开放在我国东、中、西部地区对收入的提升效应依次递减,加剧了地区间收入不平衡。此外,贸易开放是我国东部地区劳动力技能收入差距拉大的影响因素,但在中、西部地区,贸易开放反而缩小了高、低技能劳动力之间的收入差距。
关键词:
贸易开放 收入水平 收入差距
[期刊] 中国经济问题
[作者]
王小洁 刘鹏程 李磊 陈梅
本文运用2007年中国家庭住户收入调查数据(CHIP)检验了贸易开放对城镇居民就业的影响,研究发现贸易开放对城镇居民总体就业具有显著的正向效应。本文进一步验证了贸易开放对劳动者就业结构的影响,结果显示:从劳动者技能水平来看,贸易开放对低技能劳动者就业有负面影响,对中等技能劳动者就业有正面的影响,对高技能劳动者就业影响不显著;从三大产业就业来看,贸易开放对第一产业就业具有显著负面影响,对二、三产业就业具有显著正面影响。第三产业中,贸易开放对生产性服务业就业具有正面影响,对分配和消费性以及社会性服务业就业影响不显著。
关键词:
贸易开放 城镇居民就业 就业结构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冷智花 付畅俭 许先普
在人地关系调整大背景下,"谁来种地"的现实命题备受关注,土地的权利设置及制度约束固然重要,然而经营主体认识才是土地经营方式决定的第一重要变量。本文运用北京大学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数据,在既有承包制度设计框架下解析农户土地流转行为决策的家庭一般性特征。研究结果发现:家庭收入结构和劳动力内部分工的影响最为显著,不同地区土地流转体现为"富农"行动特征,低收入家庭对于土地的依赖程度较高,农村内部收入差距成为约束条件,决定着农户土地流转决策目标。由此得到的政策含义为:土地流转是农业劳动力转移和非农业劳动参与的结果,农业劳动力有效转移是土地流转市场形成的必要条件,土地具有生产资料和社会保障双重功能...
关键词:
土地流转决策 农村收入差距 家庭收入结构
[期刊] 投资研究
[作者]
阚大学
文章采用2002年CHIP中的城镇数据,从微观上控制劳动者的个体特点、职业特征和企业所有制特征对劳动者收入的影响,将FDI引入收入方程,实证研究了FDI对城镇居民收入差距的影响。结果发现,FDI对低技能劳动力收入的促进作用小于对高技能劳动力收入的促进作用,FDI拉大了技能劳动力的收入差距,相关结论通过了稳健性检验,并且发现FDI拉大了国有企业劳动力与非国有企业劳动力的收入差距,FDI拉大了资本收入者和劳动收入者的收入差距。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谢申祥 王孝松
本文旨在考察经济全球化对中国地区间收入差距的影响程度。通过估计人均收入决定方程并将收入差距进行分解,在控制了国内资本存量、教育水平、城市化水平、区位等因素的基础上,我们有效地识别出全球化因素对中国地区间收入差距的影响程度。估计结果显示,在样本期内,贸易开放对收入差距增大的贡献度高达48.6%,而FDI对收入差距扩大起到了微小的抑制作用。两种因素结合起来,对地区间收入差距扩大的贡献度超过47%。因此,需要对贸易政策、产业政策、地区发展政策有效地进行协调,切实地采取政策促进中、西部地区发展,才能从根本上改变地区间收入差距不断扩大的现状。
关键词:
贸易开放 FDI 收入差距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孙睿君 李子奈
文章利用2002年住户收入调查(CHIP)数据对我国不同期限类型劳动合同的工资决定机制及工资差异进行了经验研究。结果发现,长期劳动合同与短期劳动合同的工资差异符合补偿性工资差别理论,企业对没有签订劳动合同的员工存在工资歧视。排除特征因素和选择性因素,长期劳动合同工的工资比短期劳动合同工低42.84%,比无劳动合同员工高29.6%。文章研究表明:短期劳动合同没有对生产率表现出显著的负面影响,提升劳动合同签订率是比限制短期劳动合同使用更为合适的劳动政策。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朱彤 刘斌 李磊
本文运用中国城镇家庭住户收入调查数据(CHIP),实证检验了外资进入对收入总体水平的影响。实证研究发现:外资进入对居民收入具有显著的正向效应,在控制了性别、年龄、政治面貌、受教育程度和工作经验等基本的收入决定要素下,逐步引入产业、省份、企业所有权和职业类别的固定效应后,检验结果依然稳健。本文进一步验证了外资进入对不同类型劳动者的影响。其结果显示:外资进入对高技能劳动收入的正向影响大于对低技能劳动力收入的正向影响;外资进入对不同所有制企业的劳动者收入的影响存在差异;外资进入对男性劳动力收入的正向影响大于对女性劳动力收入的正向影响;外资进入对高收入者的正向影响大于对低收入者的正向影响。因此,从某种...
关键词:
外资进入 居民收入 收入差距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杨宝玉
本文采用计量经济学的方法研究了社会地位、收入差距与地位性消费支出的关系。首先,自我社会地位认知对消费支出存在积极影响,同时自我社会地位认知对地位性消费也存在积极影响,从影响系数来看,对消费支出的影响低于地位性消费的影响。其次,在收入差距较大的区域,主观社会地位与地位性消费的关系得到了强化。本文的研究结论对我国政策具有较大的启示意义。第一,应当关注社会舆论导向,避免过度物质化的价值观得到广泛传播,倡导健康的消费理念。第二,地方政府应当建立更完善的收入分配机制。第三,推动国家的遗产税征收。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李树培 高连水 魏下海
文章将人力资本结构因素纳入到贸易开放与发展中国家内部收入差距关系的分析框架之中,通过理论推理和实证检验考察了贸易开放、人力资本结构对发展中国家收入差距扩大的影响机制、条件与力度。研究表明,贸易开放对发展中国家收入差距扩大的影响不但与其所带来的技术进步类型有关,还与该国的产业发展战略和人力资本(人才供给)结构密切相关。就我国而言,人力资本结构升级速度慢于贸易产品结构升级速度,是贸易尤其是出口导致收入差距扩大的重要条件。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薛进军 园田正 荒山裕行
文章以中国改革开放最早、也是中国最富裕的城市深圳为例,研究中国的收入差距问题。研究发现:(1)利用2006年深圳市住户调查数据测算出深圳市的基尼系数为0.56,达到中国城市最高水平。(2)泰尔指数的分解表明,户口制度和地区发展优惠政策是产生收入差距的制度性原因。(3)用Oaxaca-Blinder法进行的分解分析表明,平均受教育年限的差距(即教育差距)可以解释城乡收入差距的将近40%。文章的结论是,中国的收入分配差距主要是由政府的差别性政策等制度性原因和教育差距等市场因素造成的。
关键词:
收入差距 教育差距 住户调查 深圳市
[期刊] 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梁柱 陈继勇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中国梯度对外开放战略的实施,中国经济增长的地区收入差距持续扩大,其中,对外贸易是引致中国地区收入差距的重要原因之一。本文运用倾向得分匹配法评估贸易开放度高低对省际人均实际产出(GDP)的影响。研究发现,在1981-2007年间,从全部样本省区来看,贸易开放度较高省区的人均GDP比贸易开放度较低省区的平均要高125-197元,约占样本实际人均GDP的6.1%-9.6%。从贸易开放度较高的省区中随机地挑选一个省区,这个省区的实际人均GDP与假定该省区贸易开放度较低时平均要高856.9-900元,约占样本实际人均GDP的39%-43%。承接东部产业转移、扩大内需、减少对海外...
关键词:
贸易开放 地区差距 倾向得分匹配法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曾国彪 姜凌
本文基于CHNS调查数据,对我国城市和农村地区基尼系数和贫困指数进行测度,并构建地区贸易开放指标,在此基础上,利用面板数据回归模型和DID分析方法,检验了贸易开放对城市和农村地区收入差距及贫困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贸易开放拉大了我国城市和农村地区的收入差距,减少了城市贫困,但对农村贫困没有显著影响;相对劳动力要素流动较低的地区,贸易开放在劳动力要素流动较高的地区有利于缩小收入差距和降低贫困,即劳动力流动障碍是造成我国贸易开放对收入差距和贫困的影响与传统贸易理论相悖的重要原因。
关键词:
贸易开放 收入差距 贫困 要素流动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周广肃 樊纲 申广军
收入分配状况的日益恶化会影响居民的健康水平,而中国是一个传统的关系型社会,社会资本不仅对健康水平发挥重要作用,也可能加强或减弱收入差距对健康的影响。本文使用中国家庭追踪调查2010年和2012年的数据研究了收入差距、社会资本及其交互作用对中国居民健康水平的影响,并对相关影响机制进行了探讨。本文发现收入差距的扩大对居民健康水平有显著的负向作用,社会资本对居民健康水平有显著正向作用,并且减轻了收入差距对健康的负面影响,这一结果尤其体现在保障机制不健全的农村地区。收入差距通过减少医疗资源的配置从而对健康产生负面影响,社会资本却通过其促进民间借贷和亲友间转移支付的作用,以及其对医疗资源获取和保健行为的...
关键词:
收入差距 社会资本 健康水平 民间借贷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孙宁 李明真 李达 王永路
人工智能技术创新在提高制造业生产效率的同时,也在重塑行业内劳动力市场中不同群体的“技能-技术”匹配关系和收入分配。基于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数据考察人工智能技术创新对制造业性别收入差距的影响,并从理论上探讨其内在影响机理。研究发现:(1)技术进步扩大了行业中的性别工资差距,但使整体工资水平趋于上升;(2)技术进步使低技能群体的性别收入差距缩小,但却扩大了高技能群体的性别收入差距;(3)制造业中人工智能技术创新主要通过教育程度、行业内性别偏好、女性精细化能力优势及低技能工作对体力技能需求下降的方式影响性别工资差距。
[期刊] 产经评论
[作者]
杨扬 杨冉璐
技术进步偏向引发的技能工资差距扩大引起了广泛关注。结合理论模型和实证分析探讨技术进步偏向对技能工资差距的影响效果,首先在双层嵌套的CES生产函数下构建技术进步偏向影响技能工资差距的理论模型,得出当资本和劳动呈替代关系时,技术进步越偏向资本,技能工资差距越小,技术进步越偏向劳动,技能工资差距越大的主要结论。然后,基于中国家庭收入调查(CHIPS)微观数据,采用Heckman两阶段法实证分析技术进步偏向对技能工资差距的影响效果,结果表明:技术进步的资本偏向性越高,高低技能劳动力之间的技能工资差距越小。最后,为进一步探究技术进步偏向对技能工资差距的差异化影响,对不同产业类别、不同企业特征和不同区域的分样本进行回归,实证结果表明:技术进步偏向对技能工资的影响主要通过第三产业和非国有企业实现,并且在东部地区的影响尤为显著,在这三类样本中技术进步偏向均缩小了高低技能劳动力之间的技能工资差距。因此,政府应注重国有企业招聘市场化和透明化、注重对服务业中小型企业的扶持以及对低技能劳动者尤其是东部地区低技能劳动者的在职培训。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数字金融与农户消费——基于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数据的经验分析
外贸是否会带来工资差距及技能极化?——来自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数据的经验证据
城镇家庭收入差异研究——基于2005—2009年安徽省城镇家庭月度住户调查数据的分析
人力资本、行业特征与行业收入差距——基于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的研究
对外开放、贸易商品结构与中国城乡收入差距——基于省际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
垂直专业化分工是否引致工资极化——基于中国家庭收入调查数据的经验分析
基于微观调查数据的城乡家庭收入差距分解
家庭收入与人口结构特征对旅游支出的影响效应——基于中国城镇住户调查数据的经验证据
社会网络与家庭财产差距——基于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面板数据
中国的贸易开放与工资收入差距——来自微观数据的经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