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704)
2023(6796)
2022(5731)
2021(5646)
2020(4514)
2019(10507)
2018(10396)
2017(20168)
2016(11256)
2015(12571)
2014(12565)
2013(12417)
2012(11842)
2011(10689)
2010(11096)
2009(10508)
2008(10554)
2007(9657)
2006(8905)
2005(8140)
作者
(31698)
(26136)
(26009)
(25239)
(16759)
(12176)
(12160)
(9981)
(9800)
(9727)
(8648)
(8474)
(8391)
(8383)
(8275)
(8254)
(7932)
(7728)
(7643)
(7625)
(6574)
(6547)
(6326)
(6080)
(6056)
(5978)
(5881)
(5869)
(5274)
(5219)
学科
(37997)
经济(37930)
(31233)
管理(30967)
(21473)
企业(21473)
(17210)
中国(15299)
方法(14549)
(13436)
数学(12999)
数学方法(12790)
农业(11621)
(11397)
(9764)
银行(9756)
(9499)
贸易(9489)
(9370)
(9340)
(9304)
业经(8520)
(7876)
金融(7876)
(7719)
地方(7395)
税收(7380)
及其(7347)
(7330)
(7301)
机构
学院(157676)
大学(155270)
(65227)
经济(63626)
管理(56727)
研究(54299)
理学(47173)
理学院(46651)
管理学(45927)
管理学院(45622)
中国(44797)
(36410)
(32922)
科学(30494)
(27351)
财经(26843)
(25881)
中心(25524)
(24819)
(24108)
研究所(23961)
北京(21721)
(21638)
师范(21421)
(20874)
业大(19886)
经济学(19738)
(19623)
财经大学(19540)
农业(19189)
基金
项目(92040)
研究(73658)
科学(71662)
基金(64293)
(54534)
国家(53980)
科学基金(45276)
社会(43903)
社会科(41467)
社会科学(41461)
(36124)
教育(35404)
基金项目(32460)
编号(32315)
(30656)
成果(28889)
自然(27087)
资助(26884)
自然科(26333)
自然科学(26327)
自然科学基金(25855)
课题(23516)
(21034)
重点(20851)
(20648)
(20093)
(19889)
项目编号(19281)
(18863)
(18238)
期刊
(78522)
经济(78522)
研究(53905)
中国(35633)
(27180)
教育(24411)
(24301)
管理(22220)
(21966)
金融(21966)
学报(20304)
科学(19170)
农业(16203)
大学(15950)
技术(15063)
学学(14690)
业经(13747)
财经(13161)
经济研究(12807)
(11263)
问题(10930)
(10183)
国际(8830)
理论(8761)
职业(8223)
图书(8072)
实践(7918)
(7918)
(7591)
(7575)
共检索到25722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杨龙  李萌  汪三贵  
建档立卡是我国新时期的贫困瞄准政策。研究发现,建档立卡政策同时包含着福利测量和农户参与两种视角的贫困瞄准方法。建档立卡政策以福利测量方法为表达,但却以农户参与方法为实践。利用三组微观农户数据,发现两种视角下贫困划分的不一致程度在37%到50%之间。贫困瞄准政策表达与实践背离的原因在于,福利测量方法和农户参与方法在收入和支出的认知上存在差异。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廖小薇  黄维  要攀攀  李凡  
政府和高校将"精准资助"作为高等教育资助的政策理念的情况下,大学新生贫困资助政策的瞄准性、充足性与减贫效果尚需进行科学的评估。基于政策评估方法和2016年11月-12月开展的第一轮"湖南高校大学生发展"调查数据,本文发现,大学新生贫困仍然较为普遍,且贫困家庭的经济负担较重,必要开支占家庭年收入的比例达60%左右,尤其以农村地区的学生更严重,达到66%以上。尽管资助的覆盖率较高,但大学新生贫困资助的漏助率和错助率也较高,"非贫但获助"的瞄准偏误现象较为严重,未能给大学贫困新生提供充足的资金保障,现行的大学新生贫困资助的实际减贫效果仍有很大的改善空间。未来政策改革的重点在于改善瞄准性和确立基于需要的资助分配机制促进其减贫效果的实现。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马文武  杜辉  
提高扶贫瞄准效率是减贫成功的必要条件,采取适应贫困实际情况的瞄准机制和瞄准方法是提高扶贫瞄准效率的有效途径。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村的反贫困实践遵循了一条合乎农村贫困变化特征、反映农村减贫规律的贫困瞄准机制演化路径。农村减贫成功的重要原因就在于在农村贫困变化的不同阶段,采取了有效率的贫困瞄准机制,并在此基础上创新扶贫模式和调整扶贫政策。中国农村贫困瞄准机制经历了农村整体瞄准——贫困县级瞄准——贫困村级瞄准——贫困户建档立卡瞄准的历史进程,契合的正是中国农村反贫困模式不断创新、措施不断精准、贫困人口不断减少、反贫困难度不断增加的历史进程。当前中国正处于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攻坚阶段,必须根据新时期贫困新特征,强化瞄准精准性、措施精准性;必须前瞻性预测2020年后农村新贫困问题,不断创新适应未来农村贫困新特征的贫困瞄准机制和扶贫模式,未雨绸缪,从容应对未来新阶段的贫困新挑战。
[期刊] 教育与经济  [作者] 杨钋  刘霄  
2007年以来,我国研究生资助体系迅速成长,覆盖面不断扩大、资助种类持续增加、资助水平稳定增长。本文利用2014年北京大学开展的"首都高校学生发展状况调查"收集的30所高校4376名研究生的调查数据,采用同时考虑收入和支出的双指标法计算了在校研究生的贫困率,并尝试对研究生收费改革以前资助政策的减贫效果进行评价。研究结果表明,2014年我国研究生群体的贫困率为20. 4%,家庭负担率约为58%。研究生收费前贫困资助的覆盖率高,达到56. 3%。但是瞄准效果较差,资助的泄露率较高。从减贫效果来看,我国研究生资助政策的瞄准和减贫效果有待提高。资助后的贫困率下降了6. 3%,但仍有14. 1%的研究生未摆脱贫困状态。2014年以来,我国研究生学费、资助政策不断完善。未来研究生助学金政策的改进应该同时考虑家庭收入、学生必要支出、学费等因素,以提高学生资助的效率。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温雪  钟金萍  潘明清  
精准扶贫重在精准识别,本文使用CHNS (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2000~2015年的面板数据,从收入、健康、教育、饮用水、燃料和环境卫生六个维度对中国农村居民多维贫困指数进行了测算,并分析了仅考虑单一的收入维度贫困和多维贫困时识别贫困户差别,研究发现:多维贫困视角下,仅考虑收入维度的贫困户识别方法有效覆盖率仅为12.09%,瞄准效率较低;属于多维贫困户而非收入贫困户的漏出率达到87.91%,属于收入贫困户而非多维贫困户的误评率达到43.03%,因此,从单一收入维度向多维贫困识别方式转变具有较强的必要性;就贫困户本身而言,其具有较强的社会资本对贫困人口的漏出具有负向影响,而对贫困人口的误评具有正向影响。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王卓  秦浩  
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及其瞄准精度是识别和解决城市贫困问题的关键。基于可行能力理论,利用2019年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2019)中的13503个城市家庭为样本,系统研究代理家计调查(Proxy Means Tests,PMT)对城市低保瞄准偏误及其减贫效果的作用。基于OLS统计推断构建城市代理家计调查框架,综合运用对象瞄准法、补差瞄准法分析城市低保识别效率,实证分析FGT指数的变化以检验城市代理家计调查在提升减贫效果方面的表现。研究发现:当前城市低保漏保偏误仍然十分突出,瞄准效率有待提升;代理家计调查在降低漏保率方面优于其在降低错保率方面的表现;与实际瞄准机制相比,代理家计调查在降低贫困广度、贫困深度和贫困群体内部不平等程度的表现突出。优化城市低保制度体系,可引入城市代理家计调查,以有效解决城市低保瞄准偏差问题,提升低保制度的减贫效应。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郭佩霞  
"瞄而不准"是我国少数民族地区扶贫行动的固有弊病。要修正目标瞄准偏差,需要对民族地区的反贫困目标瞄准机制进行重构。本文在客观评价民族地区反贫困目标瞄准机制的基础上,依托少数民族贫困地区的地理、人文特性,提出从四个方面融合地域特性建构其反贫困目标瞄准机制:提高民族地区的贫困线标准;在穷人识别设计中引入土地指标;在穷人界定与细分标准中引入性别敏感指标;建立容纳穷人参与的穷人识别机制。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毕洁颖  陈志钢  
本文总结了国际多维贫困测量、多种瞄准方法、统一登记系统以及瞄准特定人群人力资本提升项目的有条件转移支付方式,并分析了各种方法需要注意的问题。据此提出采用多维贫困的方法进行贫困测量和干预,通过人群精准分类和统一的登记系统实现精准瞄准,通过参与式扶贫机制设计尤其是村庄的参与提升扶贫效果,通过加强贫困人口的营养、健康与教育投入降低返贫风险等建议。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陈立中  
政府在对贫困人口实施收入救助时,通常以追求目标群体贫困最小化为出发点。同时,政府常借助于贫困指数来评估贫困和反贫困政策效果。对收入相异的贫困人口而言,实际能否得到救助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政府的评估方法和约束条件。基于此,探讨了在不同约束条件下,贫困测度方法与反贫困目标瞄准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从效率和公平的角度看,我国应采用Fα(0<α<1)指数作为贫困评估方法,以实现Type-pr类反贫困政策。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汪三贵  Albert Park  Shubham Chaudhuri  Gaurav Datt  
我们采用国家统计局的农村住户调查和世界银行的专项村级调查数据,通过分析贫困村确定的准确性、决定因素以及贫困人口的覆盖率来评价中国农村扶贫计划中村级瞄准的效率。研究结果表明,尽管越是低收入组的村被确定为贫困村的可能性越大,但贫困村覆盖不完全和非贫困村被定为贫困村的问题依然比较严重。总体而言,以收入为标准和在精确瞄准状态下应该被确定为贫困村的村中有48%的村没有被瞄准。确定贫困村的主要决定因素是收入水平、贫困发生率、基础设施和社会服务的可获得性以及偏远程度等,这与中央政府确定贫困村的原则和推荐方案是一致的。2001年,有59%的极端贫困人口居住在贫困村内,但这一比重在2004年下降到51%。与其他...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房风文  邵苗苗  王向太  
针对贫困地区,我国出台了诸多职业教育精准扶贫政策,推出职业教育学生资助、内地中职班、东西部职业教育对口支援、扶贫职业技能培训等举措,为贫困地区教育公平、民生改善、教育进步和经济社会发展作出重要贡献,但仍受到较多内外因素制约,影响精准扶贫效能发挥。面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贫困地区职业教育精准扶贫需要统筹谋划,加大投入,完善机制,充分吸纳社会力量参与。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周云波  贺坤  
本文以国家卫计委2016年全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数据为基础,采用收入贫困和AF多维贫困测度方法,对农民工的收入贫困和多维贫困状况进行了测度和识别,并从多个角度对测度识别结果开展对比分析。结果显示,收入贫困和多维贫困测度识别方法在贫困瞄准性方面存在显著差异,收入贫困的瞄准性存在局限,难以全面、真实地反映贫困的全貌和内涵,多维贫困识别能够弥补单维收入贫困识别瞄准性不强的短板,如果将收入维度纳入多维贫困识别矩阵,则能够显著提升多维贫困识别的覆盖率并降低对收入贫困的漏出率。因此,在中国现阶段的扶贫实践中,精准扶贫效率的提升要求我们要充分运用多维贫困的识别与测度方法,构建具有针对性的多维贫困识别体系,增强对贫困发生维度的瞄准性,有效提升精准扶贫效率。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刘渊  
西部偏远山区是中国自然环境较为恶劣,资源禀赋差,贫困现象最为集中的地区。集中连片贫困现象突出、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知识贫困现象严重等多种问题叠加,造成了西部偏远山区农村贫困对象瞄准问题具有强烈的区域特殊性。但是,在该地区的贫困对象瞄准过程中,由于信息不对称,"瞄准"错靶、"瞄准"偏差和"瞄准"脱靶现象持续存在,客观上造成了贫困对象瞄准工作出现了诸多问题。本文在此基础之上,客观剖析了贫困对象瞄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成因,探索构建西部偏远山区农村贫困对象瞄准工作的机制设计。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解垩  
本文使用中国家庭动态跟踪调查(CFPS)数据,基于代理工具测试模型(Proxy means testing,PMT)并结合ROC曲线方法(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s)研究低保的反贫困瞄准问题。结果显示:城市单个贫困指数以卫生间类型、电脑拥有情况来衡量较为有效,农村单个贫困指数则以户主年龄、冰箱拥有情况来衡量较为有效。更改贫困概率门槛值会影响公共预算转移支付贫困瞄准结果,对于一个较低的贫困概率门槛值,其对应的覆盖率(公共预算转移支付覆盖贫困人口)和漏损率(非贫困人口被纳入公共预算转移支付)都比较高。当政策制定者把对覆盖贫困人口和排除非贫困人口的目标赋予同等权重时,城乡贫困概率门槛值约为0.5左右。当贫困率较低且使用与贫困率相同的瞄准率时,基于PMT模型的贫困瞄准较差。在贫困率给定的条件下,随着受益比率(包含率)的增加,贫困瞄准的精确性在提高。使用全覆盖所需预算的百分比下降时,覆盖率和漏损率也都呈现下降态势,贫困率逐渐上升,预算中做覆盖之用的比例上升,而预算中漏损部分的比例下降。贫困线的变动会影响覆盖率、漏损率。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刘成良  
贫困瞄准能力是国家认证能力的重要表现,虽然在精准扶贫时期国家认证体系建设取得了长足进步,但贫困瞄准能力与贫困治理目标以及治理体系不匹配等问题仍然存在,问题突出表现为精细化设计的贫困量表难以准确评估贫困户、贫困瞄准能力也难以应对乡村的弱分化社会结构,贫困瞄准除了存在错评型偏差、漏评型偏差,此外还存在着模糊型偏差等问题。研究发现,贫困瞄准机制与贫困人口规模分解机制的矛盾影响着贫困认证体系的目标达成,由于国家贫困瞄准能力无法应对基层复杂的社会事实,结果造成贫困瞄准偏差难以消除。长远来看,贫困瞄准能力长效建设需要在四个层面继续发力:完善贫困认证体系,建立浮动型政策帮扶体系,强化对贫困问题的动态化、常态化治理;坚持分类治理原则,明确贫困瞄准的事实标准,改变计划色彩浓厚的贫困人口分解机制;完善公共政策的适应与调适周期,保持灵活调整的纠偏能力,综合提升地方治理效能;将贫困户造假、福利欺诈等行为纳入全国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完善社会征信体系建设。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