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344)
2023(6295)
2022(5470)
2021(5148)
2020(4427)
2019(10014)
2018(9832)
2017(19542)
2016(10399)
2015(11515)
2014(11380)
2013(11629)
2012(11222)
2011(10394)
2010(10477)
2009(10018)
2008(9719)
2007(8919)
2006(8363)
2005(7753)
作者
(33225)
(27578)
(27489)
(26214)
(17433)
(13273)
(12490)
(10615)
(10581)
(9749)
(9449)
(9280)
(8962)
(8736)
(8712)
(8645)
(8138)
(8120)
(8042)
(8041)
(6963)
(6914)
(6826)
(6439)
(6324)
(6183)
(6131)
(6056)
(5657)
(5504)
学科
(45959)
经济(45902)
(26377)
管理(24285)
(19138)
方法(17569)
中国(16794)
数学(16130)
数学方法(15981)
(14760)
企业(14760)
农业(13956)
地方(12945)
(10630)
(10337)
(9852)
业经(8788)
(8697)
银行(8673)
(8428)
(8410)
贸易(8402)
(8161)
地方经济(7820)
收入(7692)
(7682)
金融(7680)
环境(6928)
(6386)
(6276)
机构
大学(159202)
学院(156704)
(66570)
经济(65184)
研究(61017)
管理(56169)
理学(47896)
中国(47415)
理学院(47277)
管理学(46383)
管理学院(46112)
科学(37909)
(35303)
(33270)
(32736)
(31491)
研究所(29615)
中心(27103)
农业(26225)
业大(25455)
财经(24391)
(24343)
北京(22758)
(22082)
(21960)
(21786)
师范(21687)
经济学(20767)
(19280)
经济学院(18842)
基金
项目(101741)
科学(79684)
基金(74139)
研究(72495)
(66943)
国家(66398)
科学基金(54583)
社会(46408)
社会科(43752)
社会科学(43743)
基金项目(38853)
(38485)
自然(34988)
自然科(34069)
自然科学(34055)
(33865)
自然科学基金(33446)
教育(32022)
资助(30343)
编号(29904)
成果(24998)
(23696)
重点(23627)
(22835)
课题(20454)
(20175)
国家社会(19741)
科研(19449)
计划(19168)
创新(19122)
期刊
(76535)
经济(76535)
研究(50462)
中国(32945)
(30634)
学报(28225)
科学(26599)
大学(20847)
农业(20537)
(20499)
学学(19716)
管理(19458)
(17865)
金融(17865)
教育(15214)
业经(12866)
经济研究(12315)
财经(11889)
技术(11769)
问题(11151)
(10246)
(9945)
(8888)
理论(8211)
资源(8153)
(8033)
统计(7732)
图书(7728)
国际(7686)
技术经济(7572)
共检索到24530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关键词: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郭劲光  
在贫困脆弱性和贫困动态理论的逻辑归纳与阐述基础上,利用辽宁省重点贫困县调查样本数据,采用聚类分析、脆弱度分析以及敏感度分析等方法实际测度了贫困县贫困状态的分布情况和脆弱程度;从贫困动态的角度,对贫困户1997—2006年间的贫困发生频次、深度及持续时段进行了统计分析。研究发现,各个贫困县的贫困脆弱性程度存在一定的差异,且受多重致贫因素的影响呈现出一定的类型分布特征;贫困动态的分析在一定程度上支持了贫困脆弱度的结果;贫困时段分析与以往研究发现略有不同,呈现出"暂时贫困"和"长期贫困"二者"并重"的特征,而非"单一分布"的"偏态",真正有效率的扶贫救济制度应当准确地锁定在持续贫困的家庭上,政策相应地要具有差异性和弹性,这样才有可能快速及时地解决攻坚阶段的贫困问题。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王丽华  
本文在阐述湘西八个贫困县贫困人口分布及构成变化基础上,分析了现有扶贫政策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瞄准地缘性贫困群体、促进贫困群体人力资源开发、推动劳动力流动和保护等相关对策。
[期刊] 消费经济  [作者] 周万钧  
脱贫与贫困人口的消费周万钧一我国现有的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在城乡消费关系上提出了新的问题。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有所扩大。1987年农民人均纯收入与城镇居民人均生活费收入之比为1:2.37,1984年缩小至1:1.71,1994年又扩大到1:2.6。如果把城...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本刊编辑部  
背景 变革的时代往往也是“多事之秋”。市场导向的经济社会变革所取得的成就无疑是巨大的,但随着改革的深入推进,旧的利益格局被打破,新的社会关系被重新构造,人们的社会角色和经济地位也在随时发生变化,由此引发一些社会问题当不在意料之外。如所周知,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路线是自乡村而城镇展开的,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巨大成功突出地表现在绝对贫困人口的减少上——从改革开放前夜的2.5亿降至目前的6500万。与此同时,随着城镇经济体制改革攻坚战的打响,昔日的保障就业制度开始瓦解,不少国有企业面临极为严峻的生存问题,在“低工资、多就业”模式下存在多年的“隐性失业”现象开始公开化,大量冗员被推向社会,相当一部分下岗人员因为收入的突然减少而陷入了贫困的境地;问题的另一端是,大量的离退休职工也因为所在单位不尽人意的经济效益不得不去面对离退休金得不到保障的窘境,本来这些老职工的收入就十分有限,如此一来,自然是“雪上加霜”。新贫困阶层的出现和脆弱人群的扩大以及由此引发的系列性社会问题业已成为政府部门和学术界共同关注的新话题。
[期刊] 消费经济  [作者] 蒋南平  蒋若凡  
中国贫困人口的消费与贫困标准及消费标准密切相关。政府可以根据消费标准制定及实施中国贫困人口的消费政策。中国的特殊国情,决定了应优先解决贫困人口的消费问题。我们应正确地引导中国贫困人口的消费。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尹海洁,关士续  
Using data from a survey conducted on the poor in Harbin, this paper compares the situation of young and middle aged poor with that of their parents, and the situation of middle aged and elderly poor with their children. Results show that among the parents of young and middle aged poor, 55 6% are also poor; and that among the children of middle aged and elderly poor, 65% are also poor, which means there is significant intergenerational transmission of poverty among the urban poor. An important feature of the intergenerational transmission of poverty is that the educational level of young and middle aged poor and that of their parents are homogeneous to a large degree, as are the occupations of middle aged and elderly poor and those of their children. It can be said that the homogeneity in educational level and occupation of the urban poor and their parents and children is an important factor leading to the intergenerational transmission of poverty.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张青  
相对贫困是收入相当于社会平均收入水平一个较低比例的社会生活状态,相对贫困人口比率是指相对贫困人数占全体人口的比率。由洛伦兹曲线可以求出相对贫困人口比率,通过消除相对贫困可以有效降低基尼系数。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王卓  王璇  
文章利用西南地区三个国家级贫困县的2203户贫困户的入户调研数据,基于多维贫困视角,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对贫困人口扶贫认可度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贫困人口对扶贫的综合认可度为92.43分,其中对村庄总体变化的认可度最高,对家庭整体变化的认可度最低,对脱贫退出的认可度居中;贫困人口健康状况、贫困程度、家庭收入增长情况,产业扶贫政策、就业扶贫政策、金融扶贫政策,政府扶持力度、帮扶责任人工作力度、村两委干部素质等因素显著影响贫困人口对扶贫的认可度。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张全红  
本文运用"马丁法"测算了近年来中国农村的贫困线标准,结合中国官方贫困线标准,分别测算了1980年以来的农村贫困状况,结果表明,农村实际贫困线要比官方公布的低收入线还要高出1倍,贫困人口也要大得多。面对两种相差悬殊的贫困状况,我国的农村反贫困政策要进行相应的调整。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李穗英  胡志强  
[目的]贫困人口脱贫是一项长期而又重大的任务,摸清贫困人口的空间分布格局和特征,是新阶段精准扶贫工作的核心和关键。通过分析青海省贫困人口规模、分布情况,得出贫困人口的空间分布格局和特征。[方法]文章在GIS软件和Geo Da软件的支持下,采用不均衡指数、集中指数和洛伦兹曲线法来测度青海省贫困人口分布的集中化程度,使用青海省贫困人口等数据,在空间上对青海省贫困分布现状进行了刻画。[结果]通过分析得出:青海东部农业区和青南牧业区的贫困人口为两个高值区,柴达木工矿区贫困人口分布较少,呈现出明显的地域分异;贫困发生率与贫困人口分布对比分析得出:柴达木地区贫困人口数最少,贫困发生率也是全省最低的区域;东部地区贫困人口分布是全省最多的区域,但因其人口基数大,贫困发生率低于平均贫困发生率;三江源地区贫困人口数分布较多,因其人口基数较小,该区域为全省贫困发生率最高的区域;计算结果得出,青海省分县贫困发生率Moran’I指数为0. 572,检验结果显著,说明全省县域贫困发生率存在着正相关性,说明贫困发生率相似的县域存在着空间集聚现象。[结论]青海省贫困人口空间分布不均衡是总的特征,根据计算所得结果将全省划分为5种贫困类型区域:消除贫困区、一级贫困区、二级贫困区、三级贫困区和四级贫困区。从自然资源、生态环境和劳动力素质等方面对各贫困区贫困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对策。
[期刊] 中国卫生经济  [作者] 孙晓杰,孟庆跃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的转轨和产业结构不断调整,社会经济结构正处于转型时期,城市相对贫困人口日益增加。对城市贫困人口进行医疗救助,已经成为稳定社会、防止因病致贫和返贫的重要措施之一。本文利用现有资料对我国医疗救助的现状进行评价和分析。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骆祚炎  
本文通过扩展的线性支出系统分析认为,城镇2000—2004年的贫困人口分别为:2295万人、2883万人、3766万人、3912万人、4071万人,城镇贫困人口有增加的趋势。这主要是由于城镇人口的基数上升、城镇居民收入差距的扩大和低收入者的收入增长赶不上基本消费需求额的增长等原因造成的。除最低收入组构成贫困人口的主体外,低收入组居民有“渗透”进入贫困人口的趋势。缩小城镇居民收入分配差距是解决城镇相对贫困的有效措施。同时要注意在城镇化的过程中产生新的城镇贫困问题。
[期刊] 中国卫生经济  [作者] 房莉杰  
目的:了解目前农村贫困人口医疗保障的现状和问题,寻求完善农村贫困人口医疗保障制度的方法。方法:对已有的相关文献、政策和数据进行梳理和分析。结果:相对城市而言,农村居民面临着更大的因病致贫和因病返贫的危机,目前,虽在进行包括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农村医疗救助在内的制度建设,但由于探索时间较短,仍有不少问题有待改进。结论:今后应考虑加大政府投入力度,提高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统筹层次,做好医疗救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之间,以及各项相关制度之间的衔接。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周建华  
人力资本缺乏是导致贫困的根本原因。人力资本投资是解决我国农村贫困人口的根本出路。本文以贫困人口人力资本投资为切入点,通过对我国贫困人口现状的分析,剖析了我国贫困人口农村人力资本投资的反贫困作用机理,并从建立多元化的贫困人口人力资本投资渠道;加大贫困人口人力资本投资财政支持力度;完善农村人力资本投资组织机构;创新农民科技教育培训等方面对农村贫困人口人力资本投资的主要途径进行了探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