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712)
2023(12629)
2022(10828)
2021(9951)
2020(8438)
2019(19413)
2018(19098)
2017(37692)
2016(20924)
2015(23434)
2014(23479)
2013(23203)
2012(21932)
2011(20154)
2010(20245)
2009(19130)
2008(19178)
2007(17471)
2006(15337)
2005(13756)
作者
(64014)
(53521)
(53481)
(50992)
(33955)
(25665)
(24531)
(20952)
(19995)
(19171)
(18017)
(17582)
(17111)
(16845)
(16796)
(16785)
(16616)
(15849)
(15584)
(15529)
(13643)
(13192)
(13128)
(12394)
(12025)
(12014)
(11908)
(11841)
(10828)
(10725)
学科
(84221)
经济(84130)
管理(59249)
(57507)
(44674)
企业(44674)
方法(39929)
数学(36007)
数学方法(35650)
(25482)
中国(23834)
(23377)
(19993)
贸易(19986)
(19519)
(17778)
业经(17735)
(17645)
农业(16474)
(15338)
银行(15276)
地方(15065)
(14600)
(13709)
财务(13682)
(13679)
金融(13677)
财务管理(13645)
(12968)
企业财务(12880)
机构
大学(309438)
学院(309290)
(129759)
经济(127093)
管理(116289)
研究(106778)
理学(100128)
理学院(98996)
管理学(97343)
管理学院(96776)
中国(81586)
科学(66515)
(64520)
(61363)
(60514)
(56216)
研究所(51074)
业大(50060)
中心(48895)
财经(48551)
农业(48459)
(46540)
(43958)
北京(40573)
经济学(40057)
(38950)
师范(38440)
(37469)
(36933)
经济学院(36549)
基金
项目(201641)
科学(156906)
基金(145762)
研究(142526)
(129130)
国家(128053)
科学基金(107382)
社会(89958)
社会科(85353)
社会科学(85324)
(78930)
基金项目(76762)
自然(70582)
自然科(68923)
自然科学(68896)
(67705)
自然科学基金(67704)
教育(65905)
资助(60476)
编号(57435)
成果(47295)
重点(45919)
(44980)
(43720)
(41737)
课题(39962)
科研(39441)
创新(39128)
计划(38422)
教育部(37913)
期刊
(139379)
经济(139379)
研究(90214)
中国(55828)
(54070)
学报(53881)
科学(46753)
(46031)
管理(40070)
大学(39287)
学学(37368)
农业(36053)
(33246)
金融(33246)
教育(29129)
技术(24479)
财经(24071)
经济研究(23724)
业经(23554)
(20643)
问题(19371)
(18717)
(17594)
技术经济(15492)
(15364)
商业(15356)
理论(15349)
国际(14946)
统计(14612)
科技(13862)
共检索到45495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王晓芳  王学伟  
本文通过构建以收入、利率、预期通货膨胀率以及股票市场市值等宏观经济指标为决定变量的货币需求计量模型,检验这些变量对我国货币需求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这些变量的共同作用决定了狭义货币M1余额和广义货币M2余额的长期均衡水平;M1余额在短期存在向长期均衡水平调整的自发调节机制,但这一机制对M2而言则不显著;各经济变量的变动对货币余额的影响遵循不同的动态过程且影响程度存在差别,其中,利率和股市变动分别对M1和M2具有重要影响。文章最终针对实证结果阐明了其货币政策涵义。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段进  曾令华  朱静平  
运用协整、弱外生性和因果关系检验对我国股票市场与货币需求的关系进行的实证研究发现,股市不影响M2的总量但影响其结构;M1对股市不产生直接影响,而M2对股市的直接影响处于有与无的临界状态;M1、M2均通过GDP对股市产生间接影响,但没有形成利率传导机制,我国股市是关于协整向量的弱外生变量。基于以上结论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李红艳  
货币政策效果受货币政策工具、传导机制、实体经济对货币的需求等多种因素影响 ,受上述因素制约 ,我国用扩张性货币政策对付通货紧缩的效果并不显著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陈桢  岳喜伟  
我国货币政策在实施过程中面临传导机制不畅的问题。其原因在于,一是我国的货币市场发育程度还很低,资本市场发展缓慢而且运行质量较差,外汇市场还没有真正形成汇率决定的市场机制;二是中央银行货币政策工具缺乏充分性和政策操控的独立性,以及商业银行市场主体地位的欠缺;三是与国有企业的低效率、民间投资约束大以及转轨时期居民预期改变等因素有关。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张本照  杨皓  邱媛  
自1996年以来,我国一直实行扩张性货币政策,以期能够扩大需求,减少庞大的居民储蓄,但是实践证明1996年到2002年间,我国的货币政策并未能达到预期的效果。2003年以来,由于某些制度缺陷被弥补,货币政策效果转好。文章从我国货币政策工具和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两个方面来阐述我国的制度缺陷是如何影响我国货币政策作用发挥的,并提出一些提高我国货币政策效果的思路。
[期刊] 广东金融学院学报  [作者] 周高宾  韩俊梅  
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外汇储备、预期价格及利率对货币需求的影响不明显;而货币化比率、内源融资比率对货币需求有明显影响,尤其是收入变量对货币需求有正的影响,二者相关性强。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王少平  李子奈  
本文运用协整以及弱外生和短期因果关系检验 ,对我国货币需求的长期稳定性进行实证 ,由此而产生的主要结论为 :我国货币需求的长期稳定性 (协整 )依赖于时间趋势 ,货币政策目标变量为M1,实际货币政策效应主要体现在促进经济增长。我国货币需求和利率是关于协整向量的弱外生变量。基于上述结论所提出的政策建议为 :当前的货币政策重点应转向于防范通胀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徐雪  
论我国货币政策效应时滞的影响因素徐雪货币政策是一国政府通过中央银行采取管理货币的手段或措施(货币政策工具)达到调节和改善国家经济状况、实现稳定物价、充分就业、平衡国际收支、促进经济增长等最终目标的宏观经济政策。货币政策的实施,能否达到预期的经济效果,...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陈焕永  
影响中国货币政策的几个因素的理论分析陈焕永一、金融创新对货币政策的影响金融创新是各种金融要素的新的组合,是为了追求最大利润而进行的金融改革。金融创新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整个金融市场、金融体系的格局和运行机制,因此也不可避免地影响着货币政策。1.金...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陈焕永  
影响中国货币政策几个因素的理论分析陈焕永货币政策的效应与其所处的宏观环境有着密切的联系,在开放经济中与在封闭经济中不同,在浮动汇率制下与在固定汇率制下也不同。加强对开放经济中浮动汇率制下货币政策效应的认识,对我国货币政策的制定与实施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陈焕永  
文章对金融衍生市场、举借国债、金融创新、政策性银行、外汇储备、国际游资、市场一体化、浮动汇率制对货币政策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分析。认为货币政策的效应与其所处的宏观环境有着密切的联系,在开放经济中与在封闭经济中不同,在浮动汇率制下与在固定汇率制下也不同。加强对开放经济中浮动汇率制下货币政策效应的认识,对我国货币政策的制定与实施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期刊] 征信  [作者] 杨雪芬  
利用VAR模型分析美国货币政策调整前后影响我国短期国际资本流入因素的差异,并针这种差异提出相对应的政策措施,比如深化汇率制度改革密切关注发达经济体货币政策的调整,审慎开放资本项目等,为监管当局管理资本流动提供参考。
[期刊] 征信  [作者] 杨雪芬  
利用VAR模型分析美国货币政策调整前后影响我国短期国际资本流入因素的差异,并针这种差异提出相对应的政策措施,比如深化汇率制度改革密切关注发达经济体货币政策的调整,审慎开放资本项目等,为监管当局管理资本流动提供参考。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许璞  郑贞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货币流通速度呈现不断下降的趋势,影响了宏观经济政策的有效性。运用计量经济模型验证了影响我国货币流通速度变动的主要因素。因此,应通过深化完善金融制度,强化金融创新,实行利率市场化等措施来改变我国货币流通速度下降的趋势,并使其维持在合适的水平。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邢哲  
货币乘数的变化是央行在实施货币政策时考虑的重要因素,各个国家由于金融制度及金融深化水平不同,央行影响货币乘数的能力自然会有差异,本文从货币乘数的基本原理出发,对我国2001年至2007年期间货币乘数的变化及央行货币政策对货币乘数的影响进行了实证分析,本文试图通过对货币乘数变化的分析,印证央行货币政策的有效性问题。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