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671)
2023(5617)
2022(4796)
2021(4625)
2020(3996)
2019(9223)
2018(9385)
2017(19082)
2016(10656)
2015(11930)
2014(12044)
2013(12282)
2012(11883)
2011(11045)
2010(11182)
2009(10667)
2008(10829)
2007(9654)
2006(8744)
2005(8101)
作者
(33006)
(27454)
(27275)
(26175)
(17634)
(13081)
(12486)
(10420)
(10246)
(10067)
(9512)
(9210)
(8984)
(8844)
(8803)
(8439)
(8199)
(8087)
(7948)
(7938)
(7076)
(6901)
(6741)
(6392)
(6316)
(6256)
(6182)
(5932)
(5601)
(5515)
学科
(43477)
经济(43424)
(27027)
管理(26942)
方法(22082)
(20553)
企业(20553)
数学(19978)
数学方法(19791)
中国(14231)
(11867)
(11389)
(10735)
(10247)
贸易(10241)
(10109)
(10097)
银行(10083)
(10048)
(9743)
(9139)
金融(9138)
业经(7764)
农业(6991)
(6985)
财务(6974)
财务管理(6957)
企业财务(6657)
(6616)
理论(6310)
机构
大学(165727)
学院(162135)
(69520)
经济(68066)
研究(59147)
管理(57175)
理学(48766)
理学院(48129)
管理学(47261)
中国(47203)
管理学院(46951)
(35748)
科学(35690)
(35245)
(31805)
研究所(28827)
(28629)
财经(28539)
中心(26029)
(25981)
(23577)
业大(23357)
经济学(23071)
农业(22998)
北京(22689)
财经大学(21523)
(21159)
经济学院(21074)
师范(20922)
(20408)
基金
项目(100454)
科学(78332)
基金(74666)
研究(70277)
(66493)
国家(66013)
科学基金(54318)
社会(45024)
社会科(42731)
社会科学(42718)
基金项目(38808)
(36672)
自然(35474)
自然科(34663)
自然科学(34645)
自然科学基金(34065)
(32815)
教育(32728)
资助(32298)
编号(26991)
(23860)
成果(23818)
重点(23175)
(20843)
(20254)
教育部(20182)
(20126)
科研(19614)
课题(19250)
创新(19039)
期刊
(74609)
经济(74609)
研究(52523)
学报(28622)
中国(28429)
(25846)
(25698)
科学(25477)
(23071)
金融(23071)
大学(20957)
管理(20814)
学学(19909)
农业(17176)
财经(14917)
教育(14130)
经济研究(13349)
(12752)
技术(11131)
业经(11001)
问题(10942)
(10481)
理论(9585)
国际(9437)
实践(8567)
(8567)
(8441)
统计(7952)
(7867)
商业(7781)
共检索到24579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易行健  谢识予  
本文对我国1978-2002年的M1/M2的长期趋势和周期波动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1978-1995年,中国的M1/M2呈急剧下降的趋势,但是从1996至今中国的M1/M2基本保持平稳;其次国际比较表明我国的M1/M2比较高,因此从长远来看,随着我国金融市场的发展、税收治理的加强、信用制度的完善和支付制度的改革,我国的M1/M2还会有一定的下降空间;同时除开长期走势之外,中国的M1/M2还伴随着经济活动呈周期性的波动,实证分析表明1996年前的经济增长率是M1/M2周期波动的Granger原因;但1996年以后则必须由名义利率、通货膨胀率和股票市场交易量的变动才能说明M1/M2的波动。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张广婷  
近20年来,全球跨境资本流动呈现出新特征和新风险,其中最主要的表现是新兴市场跨境资本流动的周期敏感性显著增强。本质上看,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美国货币政策的非对称性变动,尤其是驱动美联储提高利率的背后因素的作用。据此,文章从微观机理、宏观传导以及冲击差异三个维度,深入剖析美国货币政策非对称性变动对跨境资本流动顺周期性影响的理论逻辑。理论上看,在微观层面,美联储政策目标的非对称性导致其货币政策策略逐渐由“规则式行为”(Rule-like Behaviour)转向了更加被动的“相机抉择”(Discretion),这实际上是一种衰退回避偏好(RAP);在宏观层面,金融体系中的信息不对称与“金融加速器”效应形成负反馈循环,在信号效应的作用下放大金融冲击,但是在传导过程中因“美联储信息效应”、市场预期以及东道国的异质性导致冲击存在差异。基于理论分析和国际经验,文章给出了新形势下新兴市场应对跨境资本流动周期敏感性的政策建议。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刘金全  王雄威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货币政策出现了多次紧缩和扩张之间的交替,形成了显著的货币政策周期。下行经济周期往往都是发生在货币紧缩政策结束之后。为了度量货币政策作用效果,我们需要建立货币政策周期与经济周期之间的内在关联机制,并从众多的反映宏观经济状态的指标从中选取合适的预测指标来反映其内在机制。通过实证检验发现,我国自1996年以来共出现了3次产出增长率的下降,而这3次产出降低都发生在紧缩性货币政策结束之后。这说明我国货币政策周期与经济周期之间存在密切关联,货币政策操作也存在相机选择的内生属性,并且M1同比增速和金融机构新增短期贷款能够更准确地预测在紧缩性货币政策实施之后是否会出现下行经济周期。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赵海华  
文章首先使用Johansen-Juselius协整检验方法,对我国的货币需求函数进行了实证检验。在此基础上,采用货币过剩法度量了1994~2010年期间我国的货币流动性失衡状况,结论为:以广义货币过剩指标衡量的我国货币流动性呈现短缺与过剩交替的周期性波动状态。基于我国货币需求函数基本稳定的实证结论,我国的货币流动性失衡主要源于货币供给变化,最后结合1993年以来我国货币政策变化分析了货币流动性从过剩到短缺周期性变化的原因。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刘洁琼  刘传哲  何凌云  
本文通过实证方法研究了我国流动性过剩的实物资产价格效应和金融资产价格效应,发现我国的流动性过剩与一般物价、房地产价格和股票价格具有很强的正相关关系,且对一般物价的影响具有滞后效应。同时,过剩的流动性对金融资产价格的影响要大于对实物资产价格的影响。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谢杭生  徐燕  王素珍  
对我国货币流动性变化的实证分析谢杭生,徐燕,王素珍通过观察1982年以来货币量的变动,我们发现,以M1占M2比重(M1/M2)表示的货币流动性始终处于明显的波动状态。货币流动性的不稳定表明M1和M2的增长经常出现明显的不一致。当M1的增长与M2的增长...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李成武  白雪梅  
本文利用协整和脉冲响应等分析方法,研究了我国货币流动性与外商直接投资、进出口差额和投机资本之间长期的动态关系以及短期和长期的影响机制。结论是:进出口差额短期内即可造成流动性的扩张与收缩,长期影响则更明显;外商直接投资短期内不会对货币流动性带来剧烈影响,但长期内会导致流动性反向剧烈波动;投机资本无论是短期还是长期内对流动性的影响都是显著的。最后,本文从外贸政策、外资政策和控制投机资本方面提出了建议。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林乐芬  高文芳  
本文对当前造成我国货币流动性过剩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巨额外汇储备是造成流动性过剩的最主要因素;过剩的流动性是导致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不断攀升的重要原因,也加速了房地产市场的繁荣;股票市场的繁荣虽不是流动性过剩的必然结果,但充裕的货币流动性则可能有利于股票市场通过整合获得健康发展。合理制定有利于房市、股市发展的以"疏"为主的政策,其利要大于以"堵、抑"为主的政策,利用过剩的流动性消化成长中可能产生的泡沫,不仅有利于缓解流动性过剩,更有利于构建一个完整的多层次的资本市场体系。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陈静  
近年来,我国货币市场基金快速发展,T+0赎回等配套功能逐步实现,其对银行储蓄存款的替代作用进一步显现。但货币市场基金资产负债期限不匹配隐含流动性风险,在极端情况下如果出现大量赎回,可能对金融市场和其他金融机构形成冲击。本文根据我国货币市场基金发展的实际情况,详细分析了货币市场基金流动性风险问题,指出可能引发货币基金流动性风险的潜在因素,并结合美国2010年货币市场基金改革的方向和措施,提出防范我国货币市场基金流动性风险的政策建议。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毛茅  
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我国的经济高速增长,但是在经济繁荣的背后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其中一个问题就是出现了流动性过剩和资本市场(资本市场)泡沫化倾向。文章认为这两种情况的出现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是我国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后政治、经济和社会诸多问题的集中体现。并给出相应的解决办法。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李成武  白雪梅  
次贷危机后,我国经济一枝独秀,各种形式的外资争相涌入,我国外汇储备急剧增长。与此同时,国内市场一直呈现出流动性过剩的现象。本文利用协整和脉冲响应等分析方法,研究了我国货币流动性与外商直接投资、进出口差额和投机资本之间长期的动态关系以及短期和长期的影响机制。结论是,我国货币流动性与三种形式的外资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进出口差额短期内即可造成流动性的扩张与收缩,长期影响则更明显;外商直接投资中、短期内不会对货币流动性带来剧烈影响,但长期内会导致流动性反向剧烈波动;投机资本对流动性的影响,无论是短期还是长期都是显著的。最后,本文从外贸政策、外资政策和控制投机资本方面提出了建议。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高丁丁  陈卫红  
论证了流动性偏好对我国货币需求变化的影响机理和传导机制,通过理论阐释和2002-2016年数据的实证分析发现,影响我国货币余额长期均衡水平的主要因素是收入水平和利率水平,流动性偏好对货币需求的影响在三方面产生了较为明显的发展趋势:第一是物价水平对货币需求量的影响程度在加深,物价水平抬升的频次推动了居民对货币需求量的增长要求;第二是利率对货币需求量变动的敏感性和周期性在增强,货币需求量变动的幅度和频次对利率的反应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第三是物价水平及产品需求量对货币需求变化所造成的冲击,由于相反的迂回参与效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王建  
自去年初以来直到目前,我国流动性过剩始终是一个热门话题,不仅因为央行在最近几年虽然不断治理过剩的货币流动性,仍未见较好的结果,也因为巨大的过剩货币正在强劲地推动我国的资产价格上涨,从而开始积攒起日益扩大的资产“泡沫”风险。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马正兵  
本文应用交叉谱分析方法对中国1999年1月至2013年12月期间四个价格指数和三个层次货币供应量的月环比增长率的领先或滞后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发现,中国价格指数间既存在着上中下游的顺向价格传导机制,也存在着逆向倒逼机制,这意味着1999年以来不同时期的通货膨胀可能既有需求拉上因素,也包含着成本推进因素。与此同时,货币供应量增长率表面上滞后于物价变动率,但考虑到货币传导的时滞和货币政策目标的选择惯性,货币供应量调整变动事实上"确认"了之前的物价变动。优化物价统计指标体系、加强各环节的价格监测以及加快市场化、结构性的价格改革是根本的战略举措。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