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746)
- 2023(5667)
- 2022(4938)
- 2021(4861)
- 2020(4141)
- 2019(9602)
- 2018(9785)
- 2017(20029)
- 2016(11110)
- 2015(12825)
- 2014(13030)
- 2013(13211)
- 2012(12395)
- 2011(11311)
- 2010(11753)
- 2009(11486)
- 2008(11696)
- 2007(10931)
- 2006(10128)
- 2005(9551)
- 学科
- 管理(43048)
- 济(41041)
- 经济(40992)
- 业(36220)
- 企(30829)
- 企业(30829)
- 方法(18267)
- 财(16718)
- 数学(15882)
- 数学方法(15719)
- 中国(14000)
- 制(13280)
- 农(12668)
- 策(11658)
- 银(11284)
- 银行(11282)
- 贸(10760)
- 贸易(10752)
- 行(10700)
- 易(10588)
- 务(10250)
- 财务(10218)
- 财务管理(10189)
- 企业财务(9585)
- 业经(9141)
- 税(8687)
- 融(8419)
- 金融(8419)
- 税收(8319)
- 收(8224)
- 机构
- 学院(159353)
- 大学(158128)
- 济(70119)
- 经济(68339)
- 管理(64955)
- 理学(52178)
- 理学院(51676)
- 管理学(51176)
- 研究(51061)
- 管理学院(50816)
- 中国(47080)
- 财(40769)
- 京(33943)
- 财经(29499)
- 经(26541)
- 江(26389)
- 科学(26145)
- 所(25730)
- 中心(24600)
- 北京(22597)
- 研究所(22100)
- 财经大学(21644)
- 州(21414)
- 经济学(20815)
- 农(19427)
- 范(18960)
- 师范(18856)
- 经济学院(18720)
- 银(18289)
- 院(18003)
- 基金
- 项目(84837)
- 研究(67977)
- 科学(66207)
- 基金(60304)
- 家(49614)
- 国家(49151)
- 科学基金(42083)
- 社会(41684)
- 社会科(39567)
- 社会科学(39558)
- 省(31880)
- 教育(31701)
- 基金项目(30512)
- 编号(29693)
- 划(27027)
- 资助(26961)
- 成果(26487)
- 自然(25178)
- 自然科(24506)
- 自然科学(24500)
- 自然科学基金(24071)
- 课题(20771)
- 部(20144)
- 性(18705)
- 重点(18332)
- 项目编号(18320)
- 发(17891)
- 教育部(17688)
- 人文(17359)
- 年(17208)
共检索到27097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徐亚平 李甜甜
在复杂经济形势下市场信心易波动,对稳定和引导公众预期的要求更高。随着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经济结构性矛盾进一步凸显,货币政策兼顾总量与结构调控、货币政策调控框架转型、经济运行复杂多变等多重因素增加了货币政策预期管理的难度。当前,我国尚未形成比较完善的公众预期管理体系,需借鉴国外经验并结合我国实际情况,逐步构建和完善货币政策预期管理体系。
关键词:
货币政策 预期管理 货币政策有效性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徐亚平 李甜甜
在复杂经济形势下市场信心易波动,对稳定和引导公众预期的要求更高。随着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经济结构性矛盾进一步凸显,货币政策兼顾总量与结构调控、货币政策调控框架转型、经济运行复杂多变等多重因素增加了货币政策预期管理的难度。当前,我国尚未形成比较完善的公众预期管理体系,需借鉴国外经验并结合我国实际情况,逐步构建和完善货币政策预期管理体系。
关键词:
货币政策 预期管理 货币政策有效性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宋连方 李生海
传统货币政策预期管理重在通过操作政策工具实现政策目标,现代预期管理重在通过信息传递,塑造和引导公众预期。央行沟通和货币政策规则是货币当局释放政策信号进行预期管理的重要方式。分析了货币政策预期管理对微观企业投资产生影响的理论机制,构建了我国的央行沟通信号和政策规则信号指数,并以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检验货币政策信号对企业投资的影响效果。结果表明:沟通信号和规则信号能够显著影响微观企业投资,信号宽松程度与企业投资呈倒U型关系。企业金融投资对实业投资存在挤出效应,预期管理抑制了这种挤出效应。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郑联盛
全球金融危机后,预期管理成为货币政策制定的重要因素并日益成为一种政策手段。美联储是预期管理内化为货币政策因子的典型代表,其预期管理取得了较好的政策效果。美联储预期管理注重针对性、长期性和平衡性,基于其在市场体系中的核心影响力、长期的公信力以及体制上的政策主导权,通过明确的量化指标、恰当的前瞻性指引和充分的沟通机制有效地引导微观主体的经济行为以实现政策的目标。前瞻性指引是美国预期管理的核心手段,具有开放式指引、时间指引以及阀值指引等三种模式。美国预期管理实践值得中国借鉴,我国应将预期作为内生变量纳入到政策制定之中,积极构建与前瞻性指引相适应的指标体系,加强政策制定执行反馈各环节的沟通,并强化政策...
关键词:
预期管理 货币政策 前瞻性指引 公信力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王玺
预期及其依赖的信息,对货币政策的实施效果具有重要作用。在当前国际金融市场动荡加剧、国内资本市场信心不足及通货膨胀危险依然存在等情况下,更加体现出了预期及居民信心对我国货币政策执行效果的作用。本文通过一个非完全信息动态博弈分析框架,指出货币政策效应依赖于理性预期。此外,其他预期对货币政策效应也起重要作用。因此,当前执行货币政策的核心问题是合理引导公众预期,增强公众对我国货币政策的信心。
关键词:
信息 预期 博弈 货币政策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康庄 陈思憧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徐亚平 徐韬 兰茹佳
由于资产价格含有未来经济运行的一定信息,按照理性预期理论,人们会根据资产价格所包含的特定信息来改变对未来的预期。但另一方面,不完全信息与有限理性决定了人们对于实际经济运行只有模糊的认识。由于资产价格波动的影响因素一般比较复杂,资产价格对相关信息的反应也非常灵敏迅速,不仅波动比较频繁,往往波动幅度也比较大,使得资产价格的波动对人们心理的影响一般也比较大,导致人们在依据资产价格信息来调整对未来的预期时,状态往往是不稳定的,有时会做出超调或过度反应。所以中央银行虽然并非必须要对资产价格的波动做出直接的政策调控,但必须要加强相关的信息沟通,加强对公众预期的管理,稳定和引导公众的预期。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杨凌云
论我国货币政策工具的完善与创新杨凌云我国中央银行如何完善现有的货币政策工具,并根据经济体制的变革不断培育和创新新的货币政策工具,从而顺利地实现货币政策目标,这是一个十分重要而复杂的问题。笔者不揣冒昧,对此做一点粗浅的探讨。一、西方国家货币政策工具选择...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孙韦 郑中华
近期我国货币供应量以及贷款规模的快速增长引发各界对我国通胀的担忧。对我国历年货币政策制定和执行的实际情况进行实证分析,发现当期的价格水平和前一期GDP的增长率是正相关,货币供应量的增加会引起下一年度物价水平的上升,检验结果都显著。货币当局在维持宽松的货币政策,保持经济增长的同时,应该增加货币供应量调节手段,防止流动性泛滥;进行窗口指导,调整产业结构;加强国际资金流动监管,防止输入型通货膨胀;维持汇率稳定,增强产品出口竞争力。
关键词:
通货膨胀 货币政策 货币供应量 窗口指导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于玲 李颖
一、货币政策的简要回顾1983年我国中国人民银行独立为中央银行,从1984年开始执行货币政策,自此以后,中央银行走上了一条艰难曲折的道路,到目前为止,货币政策的执行一直处于痉挛状态。1984年是中央银行行使职能的第一年,货币净投放80亿元,总的投放了262.33亿元,市场货币流通量比1983年增长49.5%,主要原因是中央银行控制措施不力,信贷规模极度扩张。针对此,1985年中央银行采取了存贷差额和贷款规模的双重控制措施,并提出要同时控制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方丹洲
货币政策效果弱化的原因分析(一)由于产业结构、消费结构不合理导致货币政策传导不畅,效果欠佳。我国的货币政策未能有效启动国内需求, 其根本原因在于我国市场经济机制的不完善, 对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即投资机制、消费支出机制产生干扰,降低了货币政策的有效性。1.由于产业结构不合理,导致投资机制不畅,货币政策传导受阻。从目前情况看,我国产业结构不合理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产业结构偏差,即第二产业尤其是工业的比重过高,第三产业比重偏低。二是产业结构升级缓慢。传统农业比重较大,优质高效农业得不到较快发展,不能满足农产品消费结构升级的需要;在第二产业中, 工业技术更新改造和技术进步没有取得大的进展,资源...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郭中海 李利英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杨维新 梁珂
1999年 6月重新修订的《中国人民银行法》以法律的形式将我国现阶段的货币政策目标规定为“保持货币币值的稳定 ,并以此促进经济增长”。 1998年以后 ,随着GDP下降趋势日益明显 ,货币政策有效性的问题显得尤为突出。本文主要按狭义货币政策有效性的概念 ,讨论我国货币政策的无效性及其原因 ,并对提高货币政策有效性应采取的措施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关键词:
货币政策 无效性 货币供应量 机制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