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653)
2023(6966)
2022(5883)
2021(5526)
2020(4581)
2019(10618)
2018(10481)
2017(21687)
2016(11576)
2015(13159)
2014(13179)
2013(13008)
2012(12441)
2011(11484)
2010(11643)
2009(11363)
2008(11179)
2007(10150)
2006(9352)
2005(8686)
作者
(33369)
(27636)
(27572)
(26686)
(17717)
(13012)
(12622)
(10607)
(10494)
(10058)
(9278)
(8911)
(8892)
(8807)
(8724)
(8621)
(8239)
(8185)
(8083)
(8012)
(7057)
(6850)
(6694)
(6466)
(6341)
(6211)
(6178)
(6092)
(5548)
(5394)
学科
(49546)
经济(49496)
管理(34175)
(32293)
(24976)
企业(24976)
方法(21413)
数学(19699)
数学方法(19507)
中国(16249)
(14336)
(14040)
(12544)
贸易(12537)
(12306)
(11891)
(11035)
银行(11023)
(10690)
(9651)
(9588)
金融(9588)
业经(9584)
农业(8757)
地方(8515)
(8466)
(8269)
税收(7934)
(7882)
及其(7726)
机构
学院(172136)
大学(171202)
(79700)
经济(78084)
管理(64998)
研究(58867)
理学(55041)
理学院(54520)
管理学(53780)
管理学院(53456)
中国(48561)
(40765)
(35158)
科学(32122)
财经(31507)
(29596)
(28609)
中心(26868)
研究所(26213)
(25883)
经济学(25751)
(24819)
经济学院(23451)
财经大学(23400)
北京(22908)
(21385)
业大(21355)
师范(21213)
(20950)
(20685)
基金
项目(103576)
科学(82082)
研究(78244)
基金(76288)
(65087)
国家(64562)
科学基金(55115)
社会(50994)
社会科(48515)
社会科学(48509)
基金项目(38950)
(38930)
教育(36090)
自然(33799)
(33355)
资助(33013)
自然科(32995)
自然科学(32984)
自然科学基金(32406)
编号(31825)
成果(27220)
(24407)
重点(22958)
(22760)
课题(22421)
教育部(21247)
国家社会(21126)
(21023)
人文(20716)
(20651)
期刊
(88984)
经济(88984)
研究(59560)
中国(30937)
(29041)
(26206)
金融(26206)
管理(24865)
(22447)
学报(21895)
科学(20961)
大学(17154)
教育(16650)
经济研究(16299)
学学(16203)
财经(16002)
农业(15020)
业经(14493)
(13777)
技术(13652)
(12406)
问题(12396)
国际(10957)
理论(9944)
商业(8996)
实践(8801)
(8801)
统计(8566)
技术经济(8478)
现代(8207)
共检索到26932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黄敏  
通过分析近年来我国央行应对国际国内经济金融形势的种种举措,本文认为,我国经济运行逐渐趋稳,与央行稳健货币政策的预调微调措施密切相关,解释了稳健货币政策与适度宽松货币政策在宏观效应上的区别。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杨长岩  
2012年中国人民银行提出要按照"总量稳健、审慎灵活、定向支持"的原则落实好稳健货币政策,根据国内外经济金融形势变化,适时适度进行预调微调。如何正确把握货币政策"预调微调"内涵,有针对性地加强货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一段时期以来,针对外需明显减弱、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等突出问题,国家及时提出把稳增长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加大政策预调微调力度,经济增速虽有所放缓,但仍保持在年初确定的预期目标区间内。但也要看到,我国经济增长的外部环境仍然十分严峻,外需下滑,内需不振,经济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没有根本解决,经济增长还没有形成内在稳定回升的态势。尤其是,国际金融危机深层次影响在不断显现,欧债危机仍处于高危阶段,发达经济体增长乏力,新兴经济体增速下降,美国面临财政悬崖风险,国际大宗商品和金融市场可能持续动荡,地缘政治风险上升,全球金融市场不确定性增加。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崔建军  张冬阳  
本文综合金融市场的多维信息,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合成我国的金融周期指数。在此基础上,构建TVP-SV-VAR模型研究2003—2017年间我国货币政策、金融周期及宏观经济变量间的时变互动关系。研究发现:(1)我国货币政策、金融周期和宏观经济变量之间存在显著的时变互动关系。(2)金融传导渠道可能扭曲货币政策效力,通过金融传导渠道,货币政策不仅会抑制经济增长,还可能加剧通货膨胀。(3)金融周期对货币政策产出效应的影响滞后于对价格效应的影响。短期来看,货币政策产出效应的时变特征与金融传导渠道无太大关联,但随时间推移,金融繁荣对产出的负面影响可能最终使货币政策产出效应发生反转。货币当局应警惕金融繁荣对货币政策效力的扭曲,审慎操作,且不宜承担过多刺激产出的任务。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徐海霞  吕守军  
信贷市场摩擦与BaselⅡ的银行资本监管会加剧金融体系和实体经济的波动性,这促进了"宏观审慎监管"理念的引入。本文运用一个带有抵押品约束的DSGE模型分析货币政策与宏观审慎监管对经济周期、福利改善和金融稳定的影响,基于中国经济的模拟检验得到如下结论:(1)宏观审慎监管中的LTV规则可以降低福利损失,此工具在维持金融稳定方面是有效的;(2)两种政策如何协调应根据具体经济情况而定,研究表明,经济体在面临需求冲击时两种政策可以相互促进,而面临供给冲击时可能会产生冲突;(3)最优政策组合的福利分析表明,LTV规则对房价应做出更强的反应,而修正泰勒模型中加入宏观审慎监管后的政策效率比标准泰勒模型更好,说明两种政策的互动能显著地增强经济体系的稳定性。鉴于此,我国政策当局在宏观经济调控中应当有效发挥货币政策与宏观审慎监管的协调效应,共同实现经济与金融稳定。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周鹏博  
2011年第三季度,人民银行首次提出货币政策适时适度的预微调机制。支付清算系统作为金融市场的核心基础设施和资金汇划主干道,对货币政策的有效实施具有重要影响。本文从支付清算的角度出发,分析了预微调机制的提出背景,探讨了支付清算安排与预微调之间的理论关系,并采用Panel Data模型证实了通过支付清算安排为货币政策预微调提供借鉴依据的可行性。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周鹏博  
2011年11月16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2011年第三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指出,下阶段央行将继续实施稳健货币政策,同时密切监测国内外经济金融形势发展变化,把握好政策的力度和节奏,适时适度进行预调微调。那么,如何理解货币政策的预微调机制,支付清算系统作为金融市场的核心基础设施和资金汇划的主干道,是否能够通过应对流动性风险的清算安排获取预微调机制的参考信息。本文将对此进行研究分析。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宋海林  杨文化  
如何通过微调执行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宋海林杨文化一、微调的主要依据与工具选择货币政策的有效性除受制于其它条件的实现外,关键之一是能否根据当时的经济运行状态做到适时适度的微调,即通过政策工具的灵活使用,达到既定调控目标,或消减经济运行对政策目标的偏离。...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马骏  何晓贝  
本文在梳理学术文献和国际经验基础上,讨论了货币政策与宏观审慎政策之间的潜在冲突和协调机制。国际文献的初步结论是,为了同时实现价格稳定和金融稳定目标,大部分情况下需要货币政策与宏观审慎政策反向操作(由于政策的替代性),但有时也需要两者同向操作(由于政策的互补性),最优政策组合取决于宏观冲击的类别和风险的来源。本文认为,选择最优组合是一个复杂的理论和实证问题,除了冲击类别和风险来源外,不同的金融体制和经济周期阶段也会影响选择结果。因此,货币政策当局与宏观审慎当局之间需要建立有效的协调机制,并加强对货币政策和宏观审慎政策"溢出效应"的分析能力。基于上述理论,针对我国"双支柱"决策的现状和问题提出如下改革建议:一是从法律上明确中央银行的金融稳定职责。二是建立在同一框架内分析货币政策与宏观审慎政策的方法和工具。三是将金融监管部门的主要宏观审慎政策决策权集中至中央银行。四是建立货币政策与宏观审慎政策的协调流程与机制。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王培华  王胜  
随着国内金融机构的业务创新和综合化经营的快速增长,银行资产负债表结构也呈现多元化特征,金融机构的混业经营初具规模。但由于混业监管框架的缺失,风险在多部门间交织叠加,影子银行和表外业务问题突出,特别是近年来剧烈波动的资本市场价格、房地产泡沫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苗文龙  
把握金融周期规律对金融稳健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政府换届是影响金融市场运行不可忽视的因素。在观察国际经验事实的基础上,采用面板数据回归分析和交叉谱分析实证得出:不同类型的市场经济国家都存在显著的"政治金融周期",政治周期是影响本国金融周期的重要因素;本国金融周期亦受到核心国货币政策的显著影响,但影响效应小于本国政治周期;各国金融周期存在一定的数量关系,但密切程度高低不一,未出现统一变化的周期性规律。因此,为了熨平跨境资本流动、维护本国经济平稳发展,应测算和把握国际金融周期规律,实施主动的货币政策,并在保持货币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周昌发  
1.注重程序规范的价值。宏观经济预微调涉及的市场经济主体多、影响面广,关系到社会生活的稳定与质量,法律须注重在授予调控机关权力的同时应为权力的行使设定程序,所设定的程序规范要围绕实现宏观调控的目标来展开,一方面为调控行为的行使提供基本要求;另一方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邢源源  王雪源  
在国家经济发展的新阶段,宏观调控内涵更加丰富,货币政策应国家要求需要做好经济跨周期调节工作,维护经济平稳运行。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货币政策采取逆周期调节提振经济,并取得亮眼成绩,但同时也引发一些问题,值得深入分析总结并思考跨周期调节下货币政策需要把握的重点。文章用经济数据对逆周期调节的现状进行梳理与展现,并反思了逆周期调节存在的问题,认为逆周期调节缺少长期问题的解决方案、本身存在隐患、政策实施的力度与时机难以把控、政策调节不够灵活、工具不够丰富。在跨周期调节背景下,提出需要做好政策设计、守住安全底线、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和加强与相关政策协调配合等建议。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周子勋  
在资金"旱情"持续不见缓解的背景下,央行仍坚持持续收紧流动性的态度,显示央行货币政策目标可能已经发生了微妙的变化,从此前保证资金面稳中偏松以支持经济增长,转向适度回收银行间市场流动性,以实现控制社会融资规模过快增长等目标。事实上,从2013年5月下旬至今,央行主动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方友林  陈茉  
资产泡沫已经成为现代经济的主要特征之一,将资产价格更多地纳入货币政策的视野,符合现代全球经济变化的趋势,对促进金融经济稳定具有积极的意义。在目前我国实体经济复苏根基未稳的情况下,针对房地产和股市的双泡沫,货币政策微调的目标应该定位于在维持一定程度资产泡沫的同时打消市场对资产价格单边上涨的心理预期,逐步引导资金流向实体经济,通过实体经济的进一步复苏来维持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的平衡。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