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702)
2023(7050)
2022(6113)
2021(5805)
2020(4913)
2019(11239)
2018(11344)
2017(23180)
2016(12779)
2015(14123)
2014(14448)
2013(14420)
2012(13761)
2011(12466)
2010(12777)
2009(12094)
2008(12275)
2007(11114)
2006(10010)
2005(9287)
作者
(36852)
(30386)
(30239)
(29111)
(19607)
(14463)
(13993)
(11583)
(11441)
(11325)
(10329)
(9995)
(9876)
(9776)
(9704)
(9285)
(9117)
(9087)
(8937)
(8753)
(7706)
(7531)
(7441)
(6973)
(6958)
(6912)
(6853)
(6788)
(6138)
(6011)
学科
(48969)
经济(48915)
管理(39661)
(38693)
(31222)
企业(31222)
方法(22264)
数学(20193)
数学方法(19935)
(18253)
中国(15607)
(14427)
(13972)
(12246)
贸易(12237)
(12039)
(11898)
银行(11889)
(11731)
财务(11711)
财务管理(11684)
(11362)
企业财务(11127)
(10571)
(9870)
金融(9870)
业经(9864)
(8928)
农业(8674)
(8238)
机构
学院(184755)
大学(183869)
(80116)
经济(78313)
管理(69369)
研究(63123)
理学(58509)
理学院(57901)
管理学(57029)
管理学院(56669)
中国(52139)
(43599)
(38659)
科学(35458)
财经(33273)
(32584)
(30112)
中心(28956)
研究所(28805)
(28272)
(28174)
北京(25071)
经济学(24910)
财经大学(24746)
业大(23915)
(22962)
经济学院(22522)
(22437)
(22365)
农业(22247)
基金
项目(110439)
科学(86859)
研究(82243)
基金(80626)
(69514)
国家(68933)
科学基金(58349)
社会(51897)
社会科(49293)
社会科学(49281)
(41776)
基金项目(41358)
教育(38276)
自然(37224)
自然科(36336)
自然科学(36325)
(35974)
自然科学基金(35686)
资助(35152)
编号(33508)
成果(29242)
(25964)
重点(24797)
(23850)
课题(23660)
(23422)
(22422)
教育部(22355)
人文(21551)
科研(21204)
期刊
(90543)
经济(90543)
研究(61188)
中国(34810)
(33964)
(27622)
金融(27622)
管理(26848)
(25710)
学报(25390)
科学(23506)
大学(19583)
学学(18553)
教育(18073)
农业(17184)
财经(16944)
经济研究(15771)
技术(14638)
业经(14609)
(14465)
问题(12405)
(12194)
国际(10718)
理论(10336)
实践(9232)
(9232)
商业(8948)
统计(8715)
技术经济(8690)
现代(8665)
共检索到28944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国际商务研究  [作者] 于玲  
央行因为外汇储备而投放的基础货币是一种被动投放。近年来外汇储备的快速增长导致基础货币投放大量增加,为了回笼过多的流动性,央行不得不被动地上调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和大规模发行央行票据。这种被动调节降低了货币政策调控手段的效能,影响了货币政策实施的效果。为此,本文认为应从根本上割断外汇储备和基础货币之间的必然联系,并据此给出了政策建议。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朱正元  
我国货币政策间接调控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朱正元货币政策最终目标的实现,离不开行之有效的货币政策工具。根据调控方式的不同,货币政策工具有直接控制和间接控制两种类型。直接控制通常采用控制总量的办法,由中央银行限定商业银行贷款的最高限额;间接控制则是依靠再贴现...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于玲  
近年来,外汇储备的快速上升导致的外汇占款增加成为基础货币投放的主要方式。为了收回基础货币减少流动性过剩,央行不断地上调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和大规模发行央行票据。而存款准备金率和央行票据都具有很大的局限性从而影响了货币政策实施的效能。为此,必须割断外汇储备和基础货币之间的连动性,从根本上解决基础货币被动投放的问题。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胡斌  
本文从金融体制、金融市场化改革的角度分析了中国目前货币政策调控方式传导性失效的三大原因。同时采用比较分析法,给出了优化中国货币政策调控的相关政策建议。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蔡文娟  
本文针对我国需求拉动和成本推动型CPI上涨,应用计量的多元线性回归和格兰杰因果检验方法对货币政策工具的实效性进行定量分析,以期得出有用的结论,从而进一步对货币政策工具的选择使用以及改进方面提供一些方向性的参考。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顾巧明  
货币政策只能在一定的时限和幅度范围内才有效,超过了时限和幅度运用货币政策,不仅会抵消货币政策的效果,而且会使经济运行遭受沉重的打击。美国次贷危机的发生就是利率调整幅度过大的教训,而我国的人民币升值压力,外汇储备过高等也受我国汇率调整过于滞后的影响。因此,我们提出了在一定的时限和幅度内运用货币政策思路,以尽可能减少震荡的方式,促使被扭曲的经济变量向均衡位置回归,以提高宏观调控的效率。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刘艳丽  
本文从趋势水平和波动水平两个视角出发,对我国货币政策调控房价的有效性进行实证检验。检验结果表明,差别化信贷政策和货币供应量可以在长期趋势水平上调控房价,但利率不能有效调控房价。在房价短期波动调控中,必须将总量调控、供给和需求结构调控全面结合起来,否则货币政策无法有效调控房价。据此,笔者提出区别考虑货币政策各工具调控效果,统筹调控的短期和长期目标,合理安排货币政策工具组合等建议。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高鸿  
在数量型与价格型货币政策工具的作用机理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当前我国金融宏观面临的特殊情况、调控效果的差异性等方面进行对比研究,从累计变化看,我国数量型货币政策工具的影响远大于价格型工具,数量型货币政策工具不存在滞后期,价格型货币政策工具存在一定时滞期。基于此,对优化货币政策工具调控效果提出了改进的方向:主要是推进利率、汇率市场化,进一步提高完善中央银行宏观审慎调控机制。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胡振华  王振  文兴易  
通过扩展IS-LM模型理论分析,文章采用多项经济指标建立并识别结构向量自回归模型(SVAR)研究影子银行对我国货币政策调控效果的影响。基于我国2003年至2013年6月的月度数据,通过各变量的平稳性检验、协整检验、模型的稳定性检验等相关检验,指出各经济指标与影子银行之间存在着长期均衡的关系。对模型各参数进行估计,并就影子银行与各经济指标之间做脉冲响应,进一步对主要变量进行方差分解,指出影子银行的发展对经济的影响具有两面性,对货币政策的调控效果会有影响,中央银行应执行更为谨慎的货币政策。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毕燕君  
文章在动态随机一般均衡(DSGE)模型框架下,构建基于广义货币供应量和基于广义流动性的两个模型,实证研究影子银行体系与商业银行独立且平行的信用创造能力和货币供给机制对我国货币政策数量型工具调控绩效的影响,力求为我国货币政策的制定和实施、经济金融的持续健康发展提供现实依据。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潘明霞  周莉凡  
本文运用VAR模型、脉冲反应、方差分解等现代计量分析方法,从货币政策能否有效影响股市的角度考察了我国货币政策与股市之间的关系。结论是我国货币政策对股市有一定程度影响,但并不能有效调控股市,且股市体制性缺陷也不是股市货币政策效应低下的最根本原因。因此,货币政策应关注但不盯注股票市场,货币政策也不意味着要转向以诸如股价之类的资产价格为主的传导机制。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刁节文  容玲  
本文通过汇改以来的月度宏观经济数据分别构建我国的货币状况指数和金融形势指数,并对其进行比较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货币状况指数和金融形势指数能够反映我国货币松紧状况,并可以预测通货膨胀率,从而作为货币政策调控的辅助参考指标。分析结果还表明,FCI是通货膨胀率的先行指标,是引起通胀的Granger原因,在控制通胀方面作为指示器要优于MCI。
[期刊] 改革  [作者] 胡志九  
以货币供应量为主要对象的数量型调控方式难以适应经济发展的新态势。数量型调控具有多方面的不足,其有效性受到质疑,且面临结构性问题的掣肘,开放环境下其独立性容易受到干扰。与之相反,以利率走廊为代表的价格型调控模式具有明显优势和理论基础,宜将其作为货币政策未来调控的主要方式。从近年来的现实来看,现阶段我国已具备逐渐向价格型调控方式转变的基本条件。为了创造货币政策向价格型调控转变的良好环境,下一步需要扎实推进利率市场化定价等相关基础工作。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杨维新  梁珂  
1999年 6月重新修订的《中国人民银行法》以法律的形式将我国现阶段的货币政策目标规定为“保持货币币值的稳定 ,并以此促进经济增长”。 1998年以后 ,随着GDP下降趋势日益明显 ,货币政策有效性的问题显得尤为突出。本文主要按狭义货币政策有效性的概念 ,讨论我国货币政策的无效性及其原因 ,并对提高货币政策有效性应采取的措施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