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320)
- 2023(16676)
- 2022(14080)
- 2021(13204)
- 2020(11260)
- 2019(25761)
- 2018(25427)
- 2017(50275)
- 2016(26893)
- 2015(30257)
- 2014(30255)
- 2013(29732)
- 2012(27682)
- 2011(24795)
- 2010(24927)
- 2009(23674)
- 2008(22922)
- 2007(20416)
- 2006(17633)
- 2005(16049)
- 学科
- 济(107446)
- 经济(107328)
- 管理(77839)
- 业(76899)
- 企(62453)
- 企业(62453)
- 方法(51607)
- 数学(46186)
- 数学方法(45617)
- 中国(33753)
- 财(32420)
- 农(30582)
- 融(29875)
- 金融(29872)
- 银(29352)
- 银行(29320)
- 行(28222)
- 制(24891)
- 业经(23359)
- 贸(23236)
- 贸易(23219)
- 易(22690)
- 地方(21543)
- 务(20790)
- 财务(20727)
- 财务管理(20683)
- 学(20242)
- 农业(20042)
- 企业财务(19692)
- 理论(16950)
- 机构
- 学院(382997)
- 大学(380964)
- 济(161976)
- 经济(158625)
- 管理(148596)
- 理学(127933)
- 理学院(126604)
- 研究(125492)
- 管理学(124474)
- 管理学院(123763)
- 中国(102497)
- 财(78666)
- 京(78394)
- 科学(74146)
- 所(62984)
- 财经(62581)
- 农(61875)
- 中心(60994)
- 研究所(56960)
- 经(56787)
- 江(56455)
- 业大(54515)
- 经济学(50814)
- 北京(49133)
- 农业(48763)
- 范(47594)
- 师范(47109)
- 财经大学(46610)
- 经济学院(46189)
- 州(45913)
- 基金
- 项目(252171)
- 科学(199102)
- 研究(184710)
- 基金(184243)
- 家(159663)
- 国家(158349)
- 科学基金(136465)
- 社会(117707)
- 社会科(111840)
- 社会科学(111811)
- 省(98281)
- 基金项目(96804)
- 自然(88027)
- 自然科(86019)
- 自然科学(85993)
- 教育(85847)
- 自然科学基金(84497)
- 划(82788)
- 资助(76748)
- 编号(75167)
- 成果(61367)
- 部(57046)
- 重点(56755)
- 发(54326)
- 创(52864)
- 课题(51485)
- 创新(49452)
- 教育部(49239)
- 科研(49050)
- 国家社会(48758)
- 期刊
- 济(170409)
- 经济(170409)
- 研究(112187)
- 中国(69284)
- 财(60957)
- 学报(56523)
- 农(55514)
- 管理(52963)
- 融(52627)
- 金融(52627)
- 科学(51926)
- 大学(43227)
- 学学(41018)
- 农业(36868)
- 教育(36298)
- 技术(32598)
- 财经(30929)
- 经济研究(28632)
- 业经(28276)
- 经(26554)
- 问题(22859)
- 贸(20491)
- 理论(19413)
- 统计(19218)
- 业(18866)
- 技术经济(18456)
- 商业(17864)
- 国际(17694)
- 策(17558)
- 实践(17486)
共检索到56462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肖强
笔者针对我国更广泛的金融变量,利用动态因子模型构建了我国金融状况指数(FCI)。并以FCI为金融市场的代理变量作为转移变量,构建了logIstIC向量自回归(lstVAR)模型,分析以货币供给量为工具的货币政策对产出和价格冲击的非对称性效应。实证结果表明,金融状况良好情形下,扩张货币政策对增加产出短期有效而长期无效。而金融状况恶化情形下,扩张的货币政策不引起价格的显著上涨。因此,我国需要构建能反映国情的FCI,并且根据不同的金融状况采取相应的政策反应,从而避免或降低金融市场波动给宏观经济造成不利影响的可能性,进而维护金融秩序和稳定物价。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肖强
文章将动态因子模型所构建的物价预警综合指数作为价格预期指标的代理变量,利用因扩展的VAR(FAVAR)模型弥补VAR模型的不足之处。然后,测度了我国货币政策在不同价格预期状态下,产出和价格效应的的非对称性。实证结果表明:在一种价格预期体制下,同样大小的正负冲击产生的产出和价格效应不具有对称性。在不同通胀预期状态下,同一货币政策冲击对价格和产出也具有非对称效应。
关键词:
货币政策 非对称性 FALSTVAR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张强 赵继鸿
金融危机前后我国央行先后采取了紧缩、适度扩张以及稳健的反周期操作,为检验我国货币政策的非对称效应提供了良好的契机。文章选取金融危机前、危机中及危机后三组样本区间,运用协整检验和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实证分析我国货币政策效应的非对称性。结果显示,我国货币政策在短期和中长期均存在非对称效应,即存在紧缩性货币政策效应明显优于扩张性货币政策、稳健性货币政策效应居中的现象。
关键词:
货币政策 非对称效应 金融危机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尹韦琪
产业发展状况关乎中国经济增长速度和发展质量。本文对货币政策的产业发展效应传导机制进行理论描述,并基于T-VAR模型对中国货币政策的产业发展效应进行实证分析,重点刻画货币政策冲击下三大产业的"非线性"和"非对称性"响应特征。研究发现:第一,中国的货币政策与产业发展之间并非简单线性关系,二者之间存在一定门限效应;第二,不同区制下,货币政策对产业发展的动态冲击呈现出明显的"非对称性"特征,低区制下三大产业发展受货币政策的影响强度明显大于高区制下三大产业发展受货币政策的影响强度;第三,相同区制内,同一货币政策工具对不同产业的冲击影响存在"非对称性"现象。因此,应结合"区制"差异采用不同的政策工具调控三大产业发展。
关键词:
货币政策 产业结构 门限模型 非对称性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金春雨 吴安兵
本文基于IS曲线和菲利普斯曲线,运用时变状态空间模型测算出1997年第一季度至2016年第二季度G20国家的动态金融状况指数,进而对比分析不同时期发达国家与新兴经济体金融市场波动幅度的差异,基于泰勒规则方程采用面板平滑迁移回归模型实证分析不同金融状况下货币政策对产出与通胀的区域非对称效应。研究结果表明:发达国家的金融市场波动幅度比新兴经济体更为明显,随着金融状况指数由低区制平滑迁移至高区制,货币政策对产出与通胀的反应均呈现逐渐增强的正向效应,且低区制状态下新兴经济体货币政策调控效果更佳,而发达国家在高区制状态下货币政策调控效果较为明显,相比G20其他国家,中国货币政策调控效果较为突出。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金春雨 吴安兵
本文基于IS曲线和菲利普斯曲线,运用时变状态空间模型测算出1997年第一季度至2016年第二季度G20国家的动态金融状况指数,进而对比分析不同时期发达国家与新兴经济体金融市场波动幅度的差异,基于泰勒规则方程采用面板平滑迁移回归模型实证分析不同金融状况下货币政策对产出与通胀的区域非对称效应。研究结果表明:发达国家的金融市场波动幅度比新兴经济体更为明显,随着金融状况指数由低区制平滑迁移至高区制,货币政策对产出与通胀的反应均呈现逐渐增强的正向效应,且低区制状态下新兴经济体货币政策调控效果更佳,而发达国家在高区制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肖强 赫永达
考虑到核心通货膨胀率是CPI中各商品包含的共同变动趋势,文章基于CPI的8大类指标利用动态因子模型生成了核心通货膨胀率。进而,将核心通货膨胀率作为LSTVAR模型中平滑转换函数的转换变量,利用LSTVAR模型分析了货币政策的非对称性。实证结果表明,在由核心通货膨胀率确定的不同通胀状态下,货币政策对产出和价格具有显著的非对称性。高通胀状态下扩张的货币政策无效,而低通胀状态下宽松的货币政策更有效。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王国松 孙自胜
本文运用面板数据模型,基于1995-2014年的年度数据的实证研究发现,我国货币政策存在显著的非对称区域效应,货币政策产出的反应由强至弱次序为东部、西部、中部和东北部。经对区域异质性信贷传导渠道的检验发现,各区域信贷对货币政策响应存在同样的强弱次序,即货币政策区域非对称性效应是由于区域异质性信贷渠道所致。但对各区域的信贷产出效应检验发现,由强至弱次序分为西部、中部、东部和东北部,主要是由于各区域对信贷依赖度不同所致。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曹永琴
经典的货币政策非对称效应意味着相同程度紧缩性货币政策效果显著强于扩张性货币政策,本文通过构建四类货币供给方程全面测度中国货币政策冲击,藉此验证货币政策非对称效应的存在性及表现形式。研究表明中国货币政策存在显著的非对称效应,当期正向货币冲击对产出的影响力度大于负向货币冲击对产出的影响力度;但滞后两期和四期负向货币冲击对产出的影响力度则分别大于相应滞后期的正向货币冲击的影响力度;考虑货币政策发挥作用的整个时段,紧缩性货币政策比扩张性货币政策更为有效。
关键词:
货币政策 非对称效应 货币冲击 测度指标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陈德伟 徐琼 孙崎岖
本文运用预测方差分解法对我国1993年~2001年货币政策作用的非对称性问题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在我国货币冲击的紧缩效应大于扩张效应,紧缩性货币政策能够有效地抑制经济的过热增长,而扩张性货币政策却无法显著摆脱经济的恶性衰退。因此从对称性角度看,在扩张时期和紧缩时期,货币冲击效果在我国具有微弱的非对称性。
关键词:
货币政策效果 非对称性 预测方差分解
[期刊] 投资研究
[作者]
杨铖 郭树华
随着国际经济全球化进一步提高,再加上我国正处于转型的关键时期,宏观经济调控变得异常复杂,汇率政策与货币政策既要调控货币数量维护币值稳定又要调节总需求促进经济发展,同时还要负责内外经济均衡的调节,所以二者之间的配合与协调显得异常的重要。然而很多时候,汇率政策与货币政策会出现相互制约的冲突效应,以至于偏离政策预期甚至阻碍经济发展,所以冲突效应的研究对建立完善的政策协调机制意义重大。另外从更为细致的角度来看,这种冲突效应在不同的政策姿态或者经济环境下是否存在差异,即是否存在非对称性,这种非对称性的存在将影响政策协调机制建立的精准度。所以本文在进行理论和现实表现定性分析的基础上,在不同通货膨胀环境下运用STVAR模型研究同一个政策变量在不同方向上相同强度的冲击对另一个政策变量影响的差别,以探索中美汇率政策与货币政策冲突效应的非对称性,以期为建立完善、精准的政策协调机制提供参考。
关键词:
汇率政策 货币政策 冲突效应 非对称性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李村璞 何静
突破原有的线性框架约束,使用非线性方法对我国的货币传导渠道进行了研究,发现我国的货币政策传导渠道存在三条,分别是信贷渠道、利率渠道和资产价格渠道,每一条渠道都有各自的门限值,各条渠道不同的门限值造成了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效果的非对称性特征,同时也形成了每一条传导渠道的非对称性。
关键词:
货币传导 非线性 非对称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何丽娜
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是我国统一的货币政策必须面对的问题,货币政策区域效应非对称性的存在会影响货币政策的整体效应。本文以安徽省和江苏省为例,分析了两省经济金融发展的差异,运用VAR模型和脉冲响应函数实证检验了两个省份对统一货币政策存在的不同反映。建议在统一货币政策前提下,结合不同区域经济金融发展的差异制定适度差别的货币政策,以提高货币政策的有效性,缩小区域经济发展的差距。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石柱鲜 邓创
本文通过对我国自然利率的定量估计,为货币政策紧缩与扩张状态的度量和描述提供了一个"基准":当实际利率高于自然利率时,对应的货币政策是紧缩性的,反之则为扩张性的。为检验我国货币政策效应的非对称性,我们采用脉冲-响应函数模拟了GDP偏移率与通货膨胀对紧缩与扩张性货币政策冲击的动态反应,发现与扩张性货币政策相比,我国紧缩性货币政策具有较强的产出效应和较弱的价格效应。对这一检验结果的分析表明,实际利率与自然利率之间的缺口不仅可以合理地度量货币政策的松紧程度,而且可以作为货币政策制定和评价的一个重要参考依据。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刘传哲 谢方铭 王宁
本文从时变角度重新审视了货币政策产业效应的非对称性,使用货币供应量及三次产业增加值的季度数据构建时变参数向量自回归模型(TVP-VAR),并通过蒙特卡洛抽样的方法得到以下两条结论:首先,货币政策实施后不同时间段内其对三次产业产出水平的影响存在非对称性,即货币政策实施后短期内其对第一、二产业产出水平影响程度大于第三产业,而随着时间推移,货币政策对第三产业产出水平影响程度超过第一、第二产业;其次,在不同经济状态下,同一货币政策对同一产业产出水平的影响表现非对称性,即随着货币供应量增加,表现出"冲击相同,波动增大"的现象。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