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1484)
2023(16681)
2022(14547)
2021(13767)
2020(11637)
2019(26913)
2018(26601)
2017(53167)
2016(28333)
2015(31974)
2014(32084)
2013(31459)
2012(29081)
2011(26288)
2010(26216)
2009(24389)
2008(23913)
2007(21051)
2006(18625)
2005(16554)
作者
(80142)
(66281)
(65909)
(62965)
(42494)
(31632)
(30376)
(25939)
(25274)
(23881)
(22636)
(22266)
(20908)
(20853)
(20718)
(20556)
(19858)
(19642)
(19185)
(19101)
(16427)
(16320)
(16134)
(15173)
(14936)
(14920)
(14673)
(14646)
(13318)
(12957)
学科
(111853)
经济(111726)
管理(83070)
(81333)
(65554)
企业(65554)
方法(56012)
数学(49858)
数学方法(49265)
中国(32061)
(31537)
(30685)
(26994)
(26669)
银行(26522)
(25005)
业经(23940)
(22989)
贸易(22974)
(22384)
(21560)
金融(21558)
地方(20913)
(20620)
农业(20142)
(19945)
财务(19870)
财务管理(19822)
企业财务(18803)
理论(18313)
机构
大学(402228)
学院(400704)
(165565)
管理(162956)
经济(162002)
理学(140219)
理学院(138808)
管理学(136480)
管理学院(135745)
研究(127906)
中国(105754)
(84303)
(81255)
科学(75028)
财经(64939)
(62144)
中心(60556)
(59624)
(59124)
(58250)
研究所(56052)
业大(55912)
北京(53464)
经济学(50666)
(50216)
师范(49800)
财经大学(48599)
(47798)
农业(46676)
(46528)
基金
项目(268251)
科学(211710)
研究(198436)
基金(196171)
(168457)
国家(167069)
科学基金(145160)
社会(125615)
社会科(119166)
社会科学(119138)
基金项目(103346)
(102861)
自然(94054)
教育(91922)
自然科(91851)
自然科学(91829)
自然科学基金(90189)
(86658)
资助(82836)
编号(81691)
成果(66173)
(60531)
重点(58971)
(55911)
课题(55288)
(55237)
教育部(52647)
人文(51525)
创新(51469)
国家社会(51397)
期刊
(175447)
经济(175447)
研究(124333)
中国(71370)
(60467)
管理(58514)
学报(56900)
(53321)
金融(53321)
(53090)
科学(53057)
大学(44513)
学学(41891)
教育(40478)
农业(35347)
技术(34652)
财经(31633)
业经(28925)
经济研究(28584)
(26847)
问题(23080)
理论(21530)
(19707)
实践(19685)
(19685)
统计(19446)
技术经济(19268)
图书(19140)
商业(18400)
现代(17814)
共检索到59306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李菁  黄隽  
基于我国72家商业银行2006-2013年面板数据,构建商业银行在资产和负债选择上的风险承担代理变量,运用GMM方法,检验我国货币政策的银行风险承担渠道的完整性。实证结果表明,我国货币政策的银行风险承担渠道整体上看是存在的,且受宏观经济和微观银行特征影响:一方面,扩张性的货币政策对银行风险承担的激励表现在资产选择行为上,而非负债选择行为;另一方面,银行资产风险承担上升会引起信贷投放增加,而负债风险承担增加会鼓励信贷投放减少。这意味着从金融稳定角度看,货币政策非中性。因此,我国在进行宏观审慎管理制度框架下的货币政策设计时,应当兼顾金融稳定目标。
[期刊] 会计与经济研究  [作者] 王路加  郭亚妮  
文章使用16家上市银行的年度数据进行实证分析,运用动态面板模型检验银行如何对货币政策立场的转变做出反馈并调整其承担风险的程度。研究表明,基于我国银行体系银行风险主动化和个体风险系统化的发展趋势,货币政策工具能够对我国商业银行风险承担产生显著影响,且商业银行风险承担的变化对信贷投放总量以及社会总产出也会造成影响。同时,风险定价效应、追逐利益效应、习惯效应、杠杆效应作为我国货币政策银行风险承担渠道的重要作用机制,在货币政策传导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陈肖肖  
本文收集了2004—2013年我国45家商业银行的微观数据和相关宏观数据,并运用差分GMM回归方法对我国货币政策风险承担渠道的存在性做了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我国的货币政策风险承担渠道确实存在,且宽松的货币政策会刺激银行承担更多的风险;价格型货币政策工具对银行风险承担的影响大于数量型货币政策工具;银行的规模大小、盈利水平和资本充足性与银行风险承担呈反比;人均GDP增长率、银行业竞争性与银行风险承担呈正比。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李裕坤  
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机引发学术界对货币政策的银行风险承担传导渠道的探讨。文章在梳理国内外相关文献的基础上,通过对我国28家商业银行2005~2013年的面板数据进行系统广义矩估计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不论采用价格型还是数量型的货币政策代理变量,都显示出我国存在货币政策的银行风险承担渠道,宽松的货币政策鼓励银行的风险承担;同时银行的风险承担具有顺周期性,且会受到银行核心资本充足率、成本收入比等异质性特征的影响。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刘晓欣  王飞  
本文对我国1997-2011年121家银行实证检验我国银行业货币政策风险承担渠道以及银行特征的异质性对货币政策的风险承担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我国银行的货币政策风险承担渠道是存在的;(2)银行资本充足性以及流动性在不同货币政策下对货币政策风险承担具有不同作用,这说明微观特征对银行货币政策风险承担具有差异化的影响,规模越大,银行结构集中越有利于降低银行风险。研究结果显示,政策当局应协调好货币政策与宏观审慎政策,注重银行微观特征,实行差异化的监管措施。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霍强  
文章系统分析了国际资本流动背景下货币政策的商业银行风险承担渠道,运用2008—2015年商业银行微观面板数据,并采用系统GMM估计方法进行验证。结果表明:数量型和价格型货币政策调控对风险承担意愿和行为都具有显著影响,外汇储备变化对银行风险承担存在显著的正向影响,国际资本流入会提高银行承担风险水平,反之亦然。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霍强  
文章系统分析了国际资本流动背景下货币政策的商业银行风险承担渠道,运用2008—2015年商业银行微观面板数据,并采用系统GMM估计方法进行验证。结果表明:数量型和价格型货币政策调控对风险承担意愿和行为都具有显著影响,外汇储备变化对银行风险承担存在显著的正向影响,国际资本流入会提高银行承担风险水平,反之亦然。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李菁  梁俊  
本文首次运用TVP-SV-VAR模型,分别构建资产和负债风险承担代理变量,以2006年至2014年银行业月度数据为样本,检验我国货币政策银行业风险承担渠道时变特征。研究表明,我国货币政策银行业风险承担渠道存在且非对称,并体现出明显时变性特征和结构性突变:一方面,扩张性货币政策对银行业风险承担的激励表现在资产选择上而非负债选择上;另一方面,银行业风险承担存在显著时变性特征,并随宏观经济周期呈现结构性突变。这意味着最优货币政策框架的构建应当兼顾金融稳定目标,考虑银行业风险承担渠道非对称特点和时变性特征。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项后军  郜栋玺  陈昕朋  
银行风险承担渠道作为货币政策的传导渠道之一,与其他传导渠道紧密相连,若没有事先对这一渠道进行识别,将会对该渠道的研究带来一些问题。基于此,本文尝试解决了这一渠道识别问题,并在此基础上力图较为全面地对我国银行风险承担渠道的多个影响机制进行实证研究。结果发现:(1)考虑渠道识别后,实际上应该用来衡量银行贷款渠道的实际利率IR系数符号为正,这与国内部分文献同样使用实际利率IR但却作为利率追逐机制代理变量(且未经渠道识别)的结果符号相反。(2)实际利率越低于政策利率,银行利率追逐的激励就越大,银行风险承担越高。但是,引入渠道识别后经对比分析,发现利率追逐机制代理变量(TGAP)系数的绝对值有明显的提高,这表明若未经渠道识别,我们对于利率追逐机制(尤其是考虑数量型货币政策后)的作用效果会有所低估。(3)总的来看利率追逐机制在我国占主导地位,但其重要性的绝对程度小于国外;此外类金融加速器作用机制越明显,银行风险承担越大。
[期刊] 投资研究  [作者] 康立  何秀  
基于2006-2014年期间我国47家商业银行数据,通过构建动态面板模型,运用系统GMM估计法,检验了不同货币政策工具下,我国银行风险承担渠道的存在性和作用路径机制。研究发现,我国货币政策银行风险承担渠道整体上存在,且主要通过估值效应、逐利动机效应和竞争效应影响银行风险承担,保险效应路径的作用效果并不显著。货币当局应激励银行业适度竞争并积极拓展社会融资渠道,商业银行需调节风险管理、严格信贷标准及创新业务,以降低商业银行对货币政策的风险承担。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张强  乔煜峰  张宝  
本文通过对我国14家商业银行2002~2012年的面板数据进行实证分析,以检验我国货币政策的银行风险承担渠道是否存在。研究结果发现,扩张性的货币政策会显著引起我国银行风险承担的上升,而银行风险承担上升也显著引起银行信贷投放的增加。考虑到银行风险承担的度量对实证结果影响较大,本文以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作为因变量对估计方程再检验,结果显示模型的稳健性较好。由此说明我国货币政策的银行风险承担渠道是存在的,这意味着从金融稳定的角度而言,中央银行货币政策并不是风险中性的,央行在制定货币政策时,应以宏观审慎管理者的身份,更加关注银行等金融机构的风险承担问题。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郭田勇  贺雅兰  
基于动态非平衡面板系统GMM模型,对我国已上市的26家商业银行2004—2016年的财务数据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在货币政策的传导过程中存在银行风险承担渠道,两者之间的互动呈现出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同时受制于经济发展、行业结构以及银行个体特征,如资产收益水平、流动性比率、投入产出效率等,尤其是受到资本充足率的影响,资本充足率不同的商业银行对于货币政策变动的反应也不尽相同。应健全资本充足评估及风险预警机制,适时调整并不断完善宏观审慎政策,建立更加严格的宏观审慎评估体系,以有效促进货币政策传导,增进货币政策效果。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项后军  郜栋玺  陈昕朋  
作为研究的基本前提,货币政策银行风险承担渠道的"存在性"研究不仅颇具理论深度,而且在经验估计方面极富挑战性,但相对国外学者的研究,国内文献对此多有忽视。有鉴于此,本文从代理理论出发,首先分析了银行非风险中立这一风险承担渠道存在前提的原因,并采用20062014年我国155家银行的面板数据,将其分为高、低风险组的研究结果表明,高、低风险组对于货币政策的反应存在显著的差异,表明银行是非风险中立的,亦即我国确实存在银行风险承担渠道。在此基础上,本文还在国内首次尝试从贷款质量转移的角度,并采用我国16家上市银行2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项后军  郜栋玺  陈昕朋  
作为研究的基本前提,货币政策银行风险承担渠道的"存在性"研究不仅颇具理论深度,而且在经验估计方面极富挑战性,但相对国外学者的研究,国内文献对此多有忽视。有鉴于此,本文从代理理论出发,首先分析了银行非风险中立这一风险承担渠道存在前提的原因,并采用2006~2014年我国155家银行的面板数据,将其分为高、低风险组的研究结果表明,高、低风险组对于货币政策的反应存在显著的差异,表明银行是非风险中立的,亦即我国确实存在银行风险承担渠道。在此基础上,本文还在国内首次尝试从贷款质量转移的角度,并采用我国16家上市银行2007~2014年的贷款五级分类数据构建了贷款质量指数进行再估计,得出了大致一致的结论。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夏仕龙  付英俊  
货币政策与金融稳定的关系在后金融危机时代受到广泛关注,催生货币政策风险承担渠道成为研究热点。学术界对货币政策风险承担效应缺乏理论模型研究,而实证研究集中在银行、贷款等微观层面,极个别考虑了银行业宏观层面,但缺乏中观层面的结构视角分析。本文构建的资产组合理论框架表明,宽松的货币政策会通过加大商业银行的风险偏好和风险资产的风险溢价两种途径加大商业银行的风险承担。基于我国商业银行体系分产业、分行业、分省、分机构的逐步回归和可变系数回归等实证分析,验证了货币政策银行风险承担效应的存在,并测出了分产业、分行业、分省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