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307)
- 2023(9136)
- 2022(7871)
- 2021(7380)
- 2020(6274)
- 2019(14535)
- 2018(14208)
- 2017(29953)
- 2016(15959)
- 2015(18306)
- 2014(18101)
- 2013(18100)
- 2012(17056)
- 2011(15414)
- 2010(15644)
- 2009(14854)
- 2008(15009)
- 2007(13579)
- 2006(12188)
- 2005(11059)
- 学科
- 济(71754)
- 经济(71676)
- 管理(54517)
- 业(54331)
- 企(44494)
- 企业(44494)
- 方法(37331)
- 数学(34516)
- 数学方法(34271)
- 财(26214)
- 中国(20431)
- 农(19333)
- 务(17110)
- 制(17097)
- 财务(17097)
- 财务管理(17060)
- 企业财务(16072)
- 贸(16047)
- 贸易(16031)
- 易(15683)
- 银(13931)
- 银行(13925)
- 业经(13855)
- 行(13264)
- 融(12736)
- 金融(12736)
- 农业(12343)
- 策(12105)
- 地方(11485)
- 体(10899)
- 机构
- 大学(233402)
- 学院(232561)
- 济(110011)
- 经济(107980)
- 管理(94887)
- 理学(81535)
- 理学院(80858)
- 管理学(79986)
- 管理学院(79541)
- 研究(72889)
- 中国(61898)
- 财(57400)
- 京(47092)
- 财经(44879)
- 经(40952)
- 科学(36458)
- 经济学(35547)
- 所(34859)
- 中心(34611)
- 江(34108)
- 财经大学(33617)
- 经济学院(32482)
- 研究所(30479)
- 北京(30294)
- 农(28712)
- 商学(27472)
- 商学院(27242)
- 州(27071)
- 业大(26821)
- 范(26510)
- 基金
- 项目(142939)
- 科学(115089)
- 研究(109252)
- 基金(107843)
- 家(90423)
- 国家(89704)
- 科学基金(78882)
- 社会(73060)
- 社会科(69688)
- 社会科学(69677)
- 基金项目(55760)
- 省(52531)
- 教育(51068)
- 自然(48342)
- 自然科(47245)
- 自然科学(47235)
- 资助(46498)
- 自然科学基金(46475)
- 划(44489)
- 编号(43953)
- 成果(36992)
- 部(35109)
- 教育部(31547)
- 重点(31202)
- 人文(30754)
- 国家社会(30662)
- 发(29950)
- 创(29544)
- 课题(29451)
- 性(28817)
- 期刊
- 济(117514)
- 经济(117514)
- 研究(75905)
- 财(45744)
- 中国(40267)
- 管理(35795)
- 融(33550)
- 金融(33550)
- 学报(25968)
- 科学(25544)
- 农(25349)
- 财经(23370)
- 大学(21840)
- 经济研究(20655)
- 学学(20509)
- 经(19976)
- 教育(19881)
- 技术(18658)
- 业经(18419)
- 农业(16778)
- 贸(16287)
- 问题(16133)
- 国际(14093)
- 理论(12862)
- 技术经济(12102)
- 统计(12016)
- 商业(11859)
- 实践(11309)
- 践(11309)
- 世界(11097)
共检索到35582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彭方平 连玉君
加息会导致通货膨胀吗?不同经济状态下的货币政策成本效应是否具有一致性?本文应用非线性平滑转换面板模型,从微观层面对我国货币政策成本效应进行实证研究,以期对上述问题做出回答。研究结果表明:我国货币政策存在显著的成本效应,即在短期内加息可能引起通货膨胀;货币政策的成本效应具有显著的非对称性,相比经济过热时期,经济萧条时期的货币政策成本效应更显著。上述结论所蕴含的货币政策建议在于:在当前宏观经济复苏基础尚未稳固、通货膨胀较为敏感的背景下,对待加息要慎重,以免造成经济滞胀。
关键词:
成本渠道 平滑转换 货币政策 通货膨胀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张晓莉
基于相关学者对我国货币政策成本渠道的验证,本文采用线性面板模型对企业层面上的微观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再次证明了我国货币政策中存在成本渠道。文章得出如下结论:企业的运营成本和劳动力资本受货币政策的影响,使得货币政策与企业产品出厂价格之间存在显著的正向关系;由于成本渠道的存在,紧缩的货币政策无法在短时间内抑制通货膨胀,反而会促使通货膨胀更加严重。
关键词:
货币政策 成本渠道 通货膨胀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刘金全 隋艺
人口老龄化是发达国家的重要特征,但却成为当前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经济特征,尤其会弱化货币政策有效性。基于宏观层面和省级层面,本文运用交互向量自回归(I-VAR)模型和面板同质向量自回归(PCH-VAR)模型研究人口老龄化对货币政策有效性的时变影响特征及其内在传导机制,主要得到如下三点发现:第一,从宏观层面看,随着人口老龄化的不断加剧,我国数量型货币政策对产出、通货膨胀和信贷的边际调控效率趋于下降。第二,从省级层面看,国家层面广义货币供应量增长率与各省信贷增速的走势高度一致,信贷渠道成为货币政策影响区域经济的重要渠道,而人口老龄化的深化会对“货币政策→信贷渠道→产出和通货膨胀”这个传导链条产生负面影响。人口老龄化程度越高,货币政策对省级信贷变量、产出变量和通货膨胀变量的影响越弱。第三,分区域来看,东部和中部地区的平均人口老龄化程度较高,货币政策对东部和中部地区的产出调控效率有更强的负面影响,西部地区受到的影响不大。因此,鼓励社会生育以缓解人口老龄化是应对当前经济形势的重要努力方向。
关键词:
人口老龄化 货币政策有效性 信贷渠道
[期刊] 金融经济学研究
[作者]
张嘉明 王垚 李宝伟 张云
运用DAG-SVAR模型和面板数据FGLS估计研究了货币政策和利率市场化对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的影子银行的影响。研究发现,宏观层面上,货币政策和利率市场化是影子银行的同期影响因素,在短期内影子银行同时受到货币政策和利率市场化的影响,在中长期内货币政策和利率市场化对影子银行波动的解释比例上升,特别是利率市场化对影子银行的影响是长期持续的;微观层面上,货币政策和利率市场化均对影子银行具有显著的倒U型影响,而且货币政策和利率市场化对影子银行的影响存在交互性,即利率市场化程度越高,货币政策对影子银行的影响越大。基于以上结论,建议宏观层面上货币政策框架转型应避免影子银行规模的剧烈波动,同时关注利率市场化改革对影子银行的长期影响,货币政策调控和利率市场化改革都应该充分考虑对微观层面上影子银行规模的临界效应。
关键词:
影子银行 货币政策 利率市场化
[期刊] 金融经济学研究
[作者]
张嘉明 王垚 李宝伟 张云
运用DAG-SVAR模型和面板数据FGLS估计研究了货币政策和利率市场化对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的影子银行的影响。研究发现,宏观层面上,货币政策和利率市场化是影子银行的同期影响因素,在短期内影子银行同时受到货币政策和利率市场化的影响,在中长期内货币政策和利率市场化对影子银行波动的解释比例上升,特别是利率市场化对影子银行的影响是长期持续的;微观层面上,货币政策和利率市场化均对影子银行具有显著的倒U型影响,而且货币政策和利率市场化对影子银行的影响存在交互性,即利率市场化程度越高,货币政策对影子银行的影响越大。基于
关键词:
影子银行 货币政策 利率市场化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王宇伟 范从来
本文将中国的总量货币从经济部门角度进行了分解,先用宏观层面的分解数据研究了企业部门货币需求,再利用中国上市公司2007—2014年的数据对企业的货币需求函数进行了实证检验,为宏观现象提供了微观层面的解释。实证结果显示,样本期内企业的货币需求呈现规模经济特征。20世纪90年代以来,行业结构和所有制结构的调整、金融市场的发展、货币政策等因素共同影响了中国企业部门的货币需求,并使该部门M2/GDP逐渐由上升转变为下降趋势。企业部门的货币持有能解释2009年以前总量M2/GDP的变动,但对2009年后该指标的再度上升没有明显贡献。据此推论,在货币增速持续下滑的背景下,不能将近年来中国货币化率的攀升仅仅...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夏仕龙 付英俊
货币政策与金融稳定的关系在后金融危机时代受到广泛关注,催生货币政策风险承担渠道成为研究热点。学术界对货币政策风险承担效应缺乏理论模型研究,而实证研究集中在银行、贷款等微观层面,极个别考虑了银行业宏观层面,但缺乏中观层面的结构视角分析。本文构建的资产组合理论框架表明,宽松的货币政策会通过加大商业银行的风险偏好和风险资产的风险溢价两种途径加大商业银行的风险承担。基于我国商业银行体系分产业、分行业、分省、分机构的逐步回归和可变系数回归等实证分析,验证了货币政策银行风险承担效应的存在,并测出了分产业、分行业、分省
关键词:
货币政策 风险承担 结构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夏仕龙 付英俊
货币政策与金融稳定的关系在后金融危机时代受到广泛关注,催生货币政策风险承担渠道成为研究热点。学术界对货币政策风险承担效应缺乏理论模型研究,而实证研究集中在银行、贷款等微观层面,极个别考虑了银行业宏观层面,但缺乏中观层面的结构视角分析。本文构建的资产组合理论框架表明,宽松的货币政策会通过加大商业银行的风险偏好和风险资产的风险溢价两种途径加大商业银行的风险承担。基于我国商业银行体系分产业、分行业、分省、分机构的逐步回归和可变系数回归等实证分析,验证了货币政策银行风险承担效应的存在,并测出了分产业、分行业、分省、分机构的结构性差异。
关键词:
货币政策 风险承担 结构
[期刊] 金融评论
[作者]
杨恩
本文基于VAR模型对我国货币政策产出效应和价格效应的非对称性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我国货币政策效果的确存在非对称性。在短期内,紧缩性货币政策效果要优于扩张性货币政策;在中长期内,扩张性货币政策效果更持久;而在长期内,无论是扩张性货币政策还是紧缩性货币政策对产出和物价都没有影响。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蒋德权
以2003~2011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探析了费用粘性对公司投资效率的影响以及宏观货币政策对这种影响的中介作用。研究发现,上市公司的费用粘性特质越明显,越易导致公司投资不足,即费用粘性程度与投资不足呈正相关关系。在货币政策较为宽松的情形下,费用粘性与投资的正向关联有所减弱,这说明货币政策减轻了费用粘性对投资不足的影响。进一步研究发现,货币政策的影响仅存在于民营企业样本中。
关键词:
投资效率 费用粘性 货币政策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李四海 邹萍 宋献中
本文采用上市公司的银行信贷和商业信用数据,考察了不同货币政策下,不同产权性质企业在银行信贷和商业信用方面的差异性特征。研究结果发现,在紧缩的货币政策下,由于信贷配给的存在,国有产权企业在获取银行贷款方面比私有产权企业更具优越性,私有产权企业为缓解融资窘境选择了更多的商业信用替代融资,这种不同产权性质企业间信贷资源配置的差异可能导致金融漏损的发生,而进一步的研究发现紧缩的货币政策下,国有产权企业有更多的应收票据,而私有产权企业有更多的应付票据,这一方面从侧面进一步证实了金融漏损的存在,同时也反映了宏观经济政策对企业商业信用模式的影响,趋紧的宏观经济环境加剧了供应链关系的紧张,企业间采用了交易成本...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袁胜超 庞瑞芝 吕翠翠
新医改后,"看病贵"问题并未得到实质性缓解,医疗费用增长过快偏离新医改初衷并削弱了政府不断增加投入的效果,为此,从人均医疗总费用及其构成角度表征看病贵,利用鲍莫尔的不平衡增长模型揭示了医疗费用增长的理论逻辑,并基于2003—2017年中国省级层面数据,实证考察了"成本病"对医疗费用增长的影响。研究发现:中国医疗费用持续快速增长有其必然性,这种必然性来自于"成本病","成本病"不仅与医疗服务特性有关,也与医疗行业组织低效率有关,这一效应长期存在;东部地区是"成本病"的重灾区,中西部地区的"成本病"效应并不显著,新医改后"成本病"效应明显弱化。启示在于,应正视"成本病"引致的医疗费用增长必然性,将重点转移到医疗行业组织治理上,加快提升医疗行业效率。
[期刊] 金融评论
[作者]
李四海 宋献中 罗俊伟
本文以2004~2011年沪深上市公司为样本,发现货币政策会显著影响企业的货币资金持有,尤其在货币政策紧缩时期,企业会更多地持有货币资金。同时货币政策对微观企业货币资金持有行为的影响会因企业关系资本而产生差异。国有产权企业相比于私有产权企业会更多地持有货币资金,并且在货币政策宽松时更为明显;相比于具有政治关系的私有产权企业,那些不具有政治关系的私有产权企业会更多地持有货币资金,并且在货币政策紧缩时更为显著。本文的研究结论支持了企业现金持有的预防性动机理论、代理理论以及自由现金流理论。
关键词:
货币政策 产权关系 政治关系 货币资金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彭方平 樊海潮 连玉君 展凯
我国通货膨胀是需求拉动型,还是工资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类型不同会导致治理通胀政策选择上的差异,所以上述问题的回答对我国通胀治理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超额工资理论,以超额工资衡量工资性成本,从企业的微观层面来甄别我国通货膨胀的类型。实证研究表明,我国通货膨胀除了受需求拉动影响外,工资成本的上升也是导致我国通货膨胀的重要原因。研究结果还显示,产品市场占有率越大的企业,产品价格对工资性成本冲击越敏感。而传统理论所认为的劳动密集型产品价格受工资成本影响更大的推断并未获得本文经验上的支持。
关键词:
通货膨胀 非线性 工资成本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刘洁 许泽想 董科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经济政策溢出效应成为影响经济周期的重要因素之一。然而,以往研究大都基于美联储货币政策对中国经济影响的角度,较少有探索中国央行货币政策对美国宏观经济的影响。基于此,本文检验了中国央行货币政策是否为美国宏观经济波动的原因,并构建了非线性计量经济模型,研究了中国央行货币政策对美国宏观经济的非线性溢出效应。研究发现:中国央行货币政策确实对美国宏观经济产生了非线性影响,第一,中国央行价格型货币政策对美国宏观经济影响幅度较大,而数量型货币政策对美国宏观经济影响幅度较小;第二,中国货币政策在经济高涨时期对美国宏观经济的影响幅度最大,在经济萧条时期的影响幅度次之,在经济平稳时期的影响幅度最小;第三,中国数量型货币政策对美国产出水平的影响程度最大,对通货膨胀水平的影响程度最小,对就业水平的影响程度适中;中国价格型货币政策对美国产出水平的影响程度最大,对就业水平的影响程度最小,对通货膨胀水平的影响程度适中。
关键词:
中国货币政策 美国经济 非线性效应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中国货币政策区域效应的影响分析——基于动态面板的经验与证据
中国到户扶贫资金政策效果——来自家庭层面的经验证据
资产价格稳定应纳入我国货币政策目标吗?——来自1999-2010年的经验证据
货币政策、内部控制与公司过度投资——来自中国A股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
货币政策、政治关联与债务结构——来自民营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
调控取向测度、外生成分识别与货币政策“稳预期”效应——来自数量型中介指标的经验证据
货币国际化水平的影响因素分析——来自国家层面多边数据的经验证据
货币政策变化对企业资本结构动态调整影响研究——来自中国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
货币政策、融资约束与投资效率——来自中国民营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