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629)
- 2023(9876)
- 2022(8609)
- 2021(8038)
- 2020(6904)
- 2019(16191)
- 2018(16057)
- 2017(33120)
- 2016(18129)
- 2015(20488)
- 2014(20745)
- 2013(20678)
- 2012(19735)
- 2011(18146)
- 2010(18346)
- 2009(17520)
- 2008(17602)
- 2007(16170)
- 2006(14223)
- 2005(13117)
- 学科
- 济(78641)
- 经济(78565)
- 管理(50909)
- 业(50461)
- 企(38928)
- 企业(38928)
- 方法(37317)
- 数学(33894)
- 数学方法(33582)
- 中国(23308)
- 农(23281)
- 财(22120)
- 贸(17910)
- 贸易(17902)
- 制(17611)
- 易(17476)
- 业经(15302)
- 农业(14738)
- 地方(14712)
- 银(14690)
- 银行(14662)
- 学(14485)
- 行(14048)
- 融(13255)
- 金融(13253)
- 务(12806)
- 财务(12780)
- 财务管理(12748)
- 企业财务(12065)
- 策(11995)
- 机构
- 学院(269487)
- 大学(269277)
- 济(119890)
- 经济(117476)
- 管理(102751)
- 研究(91426)
- 理学(87737)
- 理学院(86805)
- 管理学(85489)
- 管理学院(84973)
- 中国(72043)
- 财(58316)
- 京(56054)
- 科学(53219)
- 所(47193)
- 财经(45834)
- 农(44160)
- 研究所(42347)
- 中心(42174)
- 经(41521)
- 江(41021)
- 经济学(38215)
- 业大(37440)
- 北京(35865)
- 农业(34890)
- 经济学院(34845)
- 范(34162)
- 财经大学(33879)
- 师范(33848)
- 州(32475)
- 基金
- 项目(167921)
- 科学(132065)
- 研究(124417)
- 基金(122138)
- 家(105028)
- 国家(104168)
- 科学基金(88587)
- 社会(79300)
- 社会科(75331)
- 社会科学(75309)
- 省(64806)
- 基金项目(63716)
- 教育(57782)
- 自然(55697)
- 划(54973)
- 自然科(54343)
- 自然科学(54326)
- 自然科学基金(53391)
- 资助(51918)
- 编号(51240)
- 成果(42953)
- 部(38935)
- 重点(37886)
- 发(36790)
- 课题(35427)
- 创(34311)
- 教育部(33511)
- 国家社会(32474)
- 人文(32465)
- 科研(32277)
- 期刊
- 济(131397)
- 经济(131397)
- 研究(84043)
- 中国(48413)
- 财(43930)
- 农(39565)
- 学报(38202)
- 管理(36124)
- 科学(35640)
- 融(32206)
- 金融(32206)
- 大学(28935)
- 学学(27305)
- 农业(26196)
- 教育(25585)
- 财经(23134)
- 经济研究(22392)
- 技术(22347)
- 业经(21677)
- 经(19925)
- 问题(18473)
- 贸(16759)
- 理论(14336)
- 技术经济(14190)
- 国际(14037)
- 统计(13993)
- 商业(13713)
- 业(13283)
- 实践(12748)
- 践(12748)
共检索到40506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赵朝霞 许小苍
合理化就业结构是加快产业升级和经济结构转型的最高保障,也是解决我国失业问题、提高我国就业总量的一个必经之路。文章认为,货币政策存在就业结构效应。无论是产出渠道还是技术进步渠道,货币政策就业结构效应最终都是通过投资渠道进行传导的。通过分析贷款基准利率R与固定资产投资额以及贷款基准利率R、货币供给增长率RM2与各产业就业量之间的实证关系对货币政策影响就业结构进行研究,发现我国存在货币政策就业结构效应。扩张性货币政策有利于减少第一产业就业量,不利于第三产业就业量的增加。因此,提出实行差别化的货币政策来实现合理的
关键词:
货币政策 就业结构效应 投资 差别化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赵玉 胡亮
本文以泛长三角地区为例,结合该地区的具体产业结构特征,研究我国货币政策变动对泛长三角各地区产出和各产业部门产出的具体影响。本文运用VAR模型和多因素方差分析实证检验得出:我国货币政策的区域效应表现明显并且与各地区的产业结构有关。而且,在货币政策的变动的过程中,产业部门的影响效果要突出于地区影响效果。最后本文提出政策建议,以期为提高货币政策的合意性提供参考。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于则
要实现各地区协调发展需要政策制定者在制定政策的时候了解各项政策给不同地区所带来的不同影响。本文利用向量自回归模型和聚类分析讨论了货币政策的区域效应,即不同地区对于货币政策的不同反应。分析结果表明,东北地区和中部地区对于货币政策的反应与全国水平的平均反应接近,东部地区反应十分强烈,京津冀地区对于货币政策反应轻微,西部地区对于货币政策反应持续时间较短。
关键词:
货币政策 区域效应 向量自回归 聚类分析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徐涛
货币政策对不同行业的影响是否存在差异,即货币政策是否存在行业效应,是关系到中央银行能否运用货币政策有效调节经济的问题。本文利用理论和经验方法,研究了中国货币政策的行业效应。结果表明,中国货币政策存在明显的行业效应,行业效应与各行业的产品特征和财务状况等因素有关。
关键词:
货币政策 行业效应 信息不对称 融资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曹永琴
经典的货币政策非对称效应意味着相同程度紧缩性货币政策效果显著强于扩张性货币政策,本文通过构建四类货币供给方程全面测度中国货币政策冲击,藉此验证货币政策非对称效应的存在性及表现形式。研究表明中国货币政策存在显著的非对称效应,当期正向货币冲击对产出的影响力度大于负向货币冲击对产出的影响力度;但滞后两期和四期负向货币冲击对产出的影响力度则分别大于相应滞后期的正向货币冲击的影响力度;考虑货币政策发挥作用的整个时段,紧缩性货币政策比扩张性货币政策更为有效。
关键词:
货币政策 非对称效应 货币冲击 测度指标
[期刊] 中国经济问题
[作者]
卢盛荣
货币需求是学术界和实业界共同关心的热点问题。许多学者对我国货币需求的研究主要从整体上把握,很少注意区域差异。因此,本文对货币需求区域差异进行实证研究。结果发现,货币需求的收入弹性,从东部、中部、西部呈梯度递增;而货币需求的利率弹性,从东部、中部、西部呈梯度递减,且中西部地区货币需求的结构都不稳定。因此,央行在制定货币政策时,应考虑各地区货币需求的差异,降低中西部货币需求收入弹性,并改革利率的形成机制,使利率逐步市场化,同时稳定公众对经济政策的心理预期,从而提高货币政策的有效性。
关键词:
地区货币需求 规模变量 机会成本变量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刁节文 王铖
本文通过建立基于市场预期下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与债券市场交易利率的时间序列的动态指标体系,对货币政策效应进行了更为深入的量化分析,这种量化是基于市场的真实行为所进行的,并利用其对我国的货币政策效应进行研究,以得出在我国的经济现实下市场预期与政策有效性之间的关系。
关键词:
市场预期 时间序列 货币政策效应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吴兴敏 胡林春
文章以我国货币政策对股票价格的影响关系为研究对象,检验了我国货币市场与股票市场的联结程度,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究了货币供应量、存贷款利率、同业拆借利率等货币政策对股票价格的影响机制。
[期刊]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戴金平 金永军 陈柳钦
本文从基于要素密集度不同的两部门例子出发,说明了由于行业自身的异质性,每个行业对同一货币政策冲击的反应各异。接着利用E-G两步法、ADL模型和基于VAR模型的脉冲响应函数分析1995年后中国六个行业对货币政策冲击的反应。结果显示第一、二产业、房地产业对利率政策冲击反应明显,第三产业、餐饮业和批发贸易零售业反应较小。在此基础上简单分析了造成行业反应不同的原因并给出相关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货币政策 行业效应 利率 脉冲响应函数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赵昕东 陈飞 高铁梅
本文利用国内生产总值、消费品价格指数及相关的货币政策工具变量,通过向量自回归模型的脉冲响应函数建立了货币政策冲击反应模型,在实证分析的基础上分析货币政策工具变量的冲击导致的实际国内生产总值及消费品价格指数的变动特点。从而为及时准确地调整我国的货币政策,实现我国货币政策目标提出参考性的政策建议。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董志勇 黄迈 周铭山
本文利用时变参数状态空间模型估计了1985—2007年我国(及主要区域)的动态货币政策乘数,从新的视角论证了货币政策区域效应的显著存在性。此外,还从供给视角对货币政策区域效应的成因做了新的解释。研究表明,经济开放度、劳动生产率对货币政策区域效应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而地方政府行为对货币政策区域效应有显著的负向影响,这说明地方政府干预经济过多反而会削弱货币政策效力。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文也
近年来我国货币政策弱效应已是不争的事实,但其原因是复杂的,必须辩证地加以分析。首先必须排除完全照搬西方发达国家对货币政策有效性的评价标准去衡量我国货币政策效应的错误做法;其次必须用合理的物价稳定监控指标去衡量我国的货币政策效应;再者必须理性地分析制约我国货币政策弱效应的内外部因素。只有在此分析的基础上,才能提出相应的对策,以提高我国货币政策的有效性。
关键词:
货币政策 弱效应 制约因素 对策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王国松
本文运用信用可得性理论对我国近两年来的货币政策有效性进行了初步分析。研究表明 ,近期的货币政策提高了金融机构的流动性和信用供给量 ,使企业与居民的信用可得性和流动性水平得以提高 ,从而增加了其投资与消费支出 ,拉动了经济增长 ,实现了货币政策的预期目标。故近期的货币政策是有效的。
关键词:
信用可得性 流动性 货币政策有效性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陈飞 赵昕东 高铁梅
本文利用国内生产总值GDP及相关的货币政策工具变量通过向量自回归模型(VAR模型 )的脉冲响应函数建立了货币政策冲击反应模型 ,在实证分析的基础上分析货币政策工具变量的冲击导致的实际国内生产总值GDP的上下波动。同时利用方差分解技术 ,考察不同货币政策工具变量冲击对国内生产总值GDP的影响及其贡献率的大小。从而为及时准确地调整我国的货币政策 ,实现我国货币政策目标提出参考性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货币政策工具变量 脉冲响应函数 方差分解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陈学彬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