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877)
- 2023(14275)
- 2022(12350)
- 2021(11605)
- 2020(9460)
- 2019(21839)
- 2018(21708)
- 2017(42715)
- 2016(23086)
- 2015(25968)
- 2014(26297)
- 2013(26006)
- 2012(24101)
- 2011(22124)
- 2010(22169)
- 2009(20509)
- 2008(19972)
- 2007(17608)
- 2006(15747)
- 2005(14020)
- 学科
- 济(97608)
- 经济(97505)
- 管理(66990)
- 业(63257)
- 企(50637)
- 企业(50637)
- 方法(43226)
- 数学(38173)
- 数学方法(37758)
- 农(29424)
- 中国(27383)
- 财(24657)
- 地方(22216)
- 业经(22108)
- 农业(19466)
- 贸(18984)
- 贸易(18975)
- 学(18822)
- 制(18521)
- 易(18457)
- 银(16122)
- 银行(16089)
- 行(15432)
- 环境(15171)
- 融(14881)
- 金融(14879)
- 理论(14618)
- 和(14533)
- 策(14505)
- 技术(14029)
- 机构
- 学院(336785)
- 大学(336737)
- 济(138359)
- 经济(135268)
- 管理(134997)
- 理学(116760)
- 理学院(115490)
- 管理学(113706)
- 管理学院(113079)
- 研究(112164)
- 中国(85187)
- 京(71141)
- 科学(67613)
- 财(65340)
- 所(55743)
- 财经(52062)
- 研究所(50493)
- 中心(50478)
- 农(50126)
- 江(48583)
- 经(47227)
- 业大(47059)
- 北京(45297)
- 范(45015)
- 师范(44704)
- 经济学(41568)
- 院(40792)
- 州(39853)
- 农业(38889)
- 财经大学(38657)
- 基金
- 项目(225630)
- 科学(178002)
- 研究(168646)
- 基金(163574)
- 家(140858)
- 国家(139663)
- 科学基金(120201)
- 社会(106396)
- 社会科(100842)
- 社会科学(100820)
- 省(87116)
- 基金项目(86716)
- 教育(76843)
- 自然(76727)
- 自然科(74868)
- 自然科学(74852)
- 自然科学基金(73481)
- 划(73393)
- 编号(70029)
- 资助(67589)
- 成果(57342)
- 部(50345)
- 重点(50014)
- 发(48759)
- 课题(47919)
- 创(46296)
- 教育部(43264)
- 国家社会(43246)
- 创新(43079)
- 项目编号(42757)
- 期刊
- 济(152780)
- 经济(152780)
- 研究(104009)
- 中国(59163)
- 学报(48424)
- 管理(48384)
- 农(46713)
- 财(46209)
- 科学(46141)
- 大学(37056)
- 教育(36575)
- 学学(34839)
- 融(34389)
- 金融(34389)
- 农业(32586)
- 技术(28152)
- 业经(26261)
- 财经(24818)
- 经济研究(24598)
- 经(21125)
- 问题(20415)
- 理论(17623)
- 图书(17012)
- 贸(16555)
- 技术经济(16375)
- 实践(16141)
- 践(16141)
- 商业(15879)
- 现代(15617)
- 科技(15469)
共检索到49312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张伟进 胡春田
VAR模型实证显示货币政策对城乡居民消费存在显著不对称效应,乡村居民消费对货币政策冲击的反应程度较城镇居民更大且调整时间更长。为深入剖析货币政策城乡不对称效应的产生机制,文章从城乡区域的金融发展不平衡视角,提供了一个城乡居民具有资产配置选择差异的动态随机一般均衡(DSGE)理论模型。结果显示:DSGE模型可以很好地模拟出VAR模型中城乡居民消费对货币政策冲击具有不对称调整的脉冲响应路径;而城乡居民资产配置选择差异正是造成货币政策城乡不对称效应的重要解释因素。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蒲艳萍 邓佑甜
文章以货币供应量作为货币政策的指示变量,利用基于可变参数的状态空间模型和卡尔曼波分析就货币政策对我国东、中、西部经济的区域影响效应进行初评研究的结果显示:我国货币政策效应存在显著的区域不对称性差异,货币政策对东部经济增长的效应最大,中部次之,西部最弱;货币供给对东、中、西部经就是增长的贡献率呈先增加后下降的变动趋势;货币供应量对西部经济增长的边际贡献率最大,中部次之,东部最小。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何晓夏
货币政策区域不对称效应在中国近年来的货币政策实践中表现突出,解决这一矛盾的关键是找到矛盾的成因,在形成这一效应的多个因素中,金融结构的区域差异原因尤为突出。借助国内新近的乘数货币政策效应不对称模型研究成果,详尽分析了其中的金融结构因素,从而论证金融结构的区域差异是形成货币政策区域不对称效应的重要原因。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杨荣 郭威
本文采用最优货币区的判别标准为理论依据,分析两省经济金融发展的差异,证明了货币政策区域不对称效应的存在性,并运用VAR模型和脉冲响应分析的方法研究1984~2012年间我国货币政策在江西、浙江两省产生的不对称影响。实证分析表明,由于我国地域发展差异巨大,经济金融发展水平和产业结构在东中部地区差距明显,同一货币政策会在不同区域产生差异效果,央行应根据不同地区经济发展情况,在坚持货币政策统一性的前提下,制定差异化货币调控政策和金融监管政策,提升欠发达地区的经济发展活力。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丘斌 邓佑甜
本文以货币供应量作为货币政策的指示变量,利用基于向量自回归模型(VAR)的协整检验、脉冲响应和预测方差分解等方法对我国货币政策区域效应进行实证分析,结果显示:我国货币政策效应存在显著的区域不对称性差异,货币政策对东部经济增长的效应最大,中部次之,西部最弱;东部经济增长对货币供应量的响应速度最快,敏感度最大,中部次之,西部地区的敏感度最低;货币供应量对西部经济增长的解释力远低于东、中部地区,且对西部经济的影响呈明显的滞后性。文章针对研究结论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货币政策 区域效应 不对称性 VAR模型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张晶
近年来,国内学者开始关注货币政策的区域效应问题,相关的实证研究都采用了非约束性VAR模型。在考虑到这种计量模型存在的局限性和我国货币政策效应检验的特殊性后,本文采用更具有优势的面板模型,对我国1978~2005年间的货币政策在东部、中部、西部三大区域上的效应进行了检验,结果证明在95%的置信度下,我国货币政策存在明显的区域不对称性。
关键词:
货币政策 区域效应 不对称 面板模型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耿识博 谢士强 董军
本文以凯恩斯宏观调控理论为基础,在乘数不对称和经济非均质性条件下,通过构建和比较货币政策区内不对称效应和区间不对称效应模型,揭示了货币政策对区域经济的不对称影响。
关键词:
货币政策 乘数 区域不对称效应
[期刊] 中国货币市场
[作者]
景乃权
探讨中国货币政策效果的区域差异对于研究完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具有较强的实践意义。文章通过数据的聚类分析和模型设计对中国货币政策效果的区域差异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显示东部地区的传导效果最为显著。对此文章阐述了地区差异的形成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治理方法。
关键词:
货币政策区域不对称 向量自回归 因素分析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王国松 孙自胜
本文运用面板数据模型,基于1995-2014年的年度数据的实证研究发现,我国货币政策存在显著的非对称区域效应,货币政策产出的反应由强至弱次序为东部、西部、中部和东北部。经对区域异质性信贷传导渠道的检验发现,各区域信贷对货币政策响应存在同样的强弱次序,即货币政策区域非对称性效应是由于区域异质性信贷渠道所致。但对各区域的信贷产出效应检验发现,由强至弱次序分为西部、中部、东部和东北部,主要是由于各区域对信贷依赖度不同所致。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王胜 彭鑫瑶
本文发展了开放经济中的货币政策模型,重点分析了基于不对称价格粘性下的最优货币政策问题。在假定本国实行LCP而外国实行PCP的情况下,我们发现国内外的生产力冲击对本国最优货币政策的影响更加复杂,其影响程度与货币需求弹性的大小密切相关。在纳什均衡时,外国货币当局拥有实施货币政策的占优策略,而本国最优货币政策则取决于外国货币当局的决策。此外,定价机制的不对称性导致了两国福利效应的差异,纳什均衡时本国居民遭受经济扭曲的福利损失要低于外国居民;而合作均衡则能有效地提高纳什均衡时两国总体的福利水平。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戴逸飞
本文采用1990-2006年的样本数据,通过对我国东、中、西部地区对货币政策响应的实证研究,表明我国货币政策存在明显的区域效应。因此,中国人民银行在实施货币政策时应考虑这一因素,在统一的货币政策目标前提下,采取可行措施缩小货币政策区域效应的差异,从而使各区域间的经济均衡协调发展。
关键词:
货币政策 货币政策区域效应 弹性分析
[期刊] 广东金融学院学报
[作者]
蔡彤娟 杨春艳
本文在对中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区域差异进行分析的基础上,运用向量自回归(VAR)模型和脉冲响应函数对中国东、中、西部三大区域的货币政策执行效果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证实了中国区域间存在显著的货币政策非对称效应。非对称效应影响了货币政策的有效性,放大了东部与中西部的区域经济差距。对影响渠道的检验表明信贷渠道和汇率渠道是导致中国货币政策区域效应的主要原因。长期来看,只有改善中西部产业结构,提高中西部金融发展水平和地区开放程度,才能推动中国区域经济的同质化。
关键词:
货币政策 非对称效应 传导机制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黄国妍
近年来中国的货币政策实践表明我国货币政策效果上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别。本文从统一货币政策的理论基础-最优货币区理论出发,运用最优货币区标准对中国进行检验分析,找出产生货币政策区域差别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以减少统一货币政策的区域差别,增进货币政策的有效性。
关键词:
最优货币区 货币政策 区域效应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张强 赵继鸿
金融危机前后我国央行先后采取了紧缩、适度扩张以及稳健的反周期操作,为检验我国货币政策的非对称效应提供了良好的契机。文章选取金融危机前、危机中及危机后三组样本区间,运用协整检验和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实证分析我国货币政策效应的非对称性。结果显示,我国货币政策在短期和中长期均存在非对称效应,即存在紧缩性货币政策效应明显优于扩张性货币政策、稳健性货币政策效应居中的现象。
关键词:
货币政策 非对称效应 金融危机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宋长青
随着中国经济发展战略的实施,中国城乡二元结构日益显著,但货币政策城乡效应却没有得到足够重视。通过估计货币供给方程将货币政策分解为正向冲击和负向冲击,运用VAR模型及脉冲响应函数对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货币政策城乡效应异质性规律进行考察,研究发现城镇地区人均收入对正向货币政策冲击反应强烈,但农村地区人均收入对负向货币政策冲击反应强烈;实施统一的货币政策会加剧中国城乡经济差异;城乡经济不均衡发展和制度安排不合理之间的"错位"现象是中国货币政策城乡效应差异的根本原因。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