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045)
- 2023(4595)
- 2022(4066)
- 2021(3943)
- 2020(3282)
- 2019(7596)
- 2018(7740)
- 2017(16523)
- 2016(8949)
- 2015(10221)
- 2014(10373)
- 2013(10406)
- 2012(10096)
- 2011(9403)
- 2010(9679)
- 2009(9497)
- 2008(9313)
- 2007(8531)
- 2006(7882)
- 2005(7361)
- 学科
- 济(36070)
- 经济(36031)
- 管理(25718)
- 业(24111)
- 企(18083)
- 企业(18083)
- 方法(15629)
- 数学(14508)
- 数学方法(14355)
- 中国(12840)
- 农(11828)
- 财(10707)
- 贸(10326)
- 贸易(10319)
- 易(10164)
- 制(10131)
- 银(8977)
- 银行(8973)
- 行(8689)
- 策(8648)
- 融(7295)
- 金融(7295)
- 税(7271)
- 业经(6988)
- 税收(6982)
- 收(6938)
- 农业(6922)
- 及其(6779)
- 政策(6298)
- 地方(6037)
- 机构
- 学院(133641)
- 大学(132602)
- 济(61277)
- 经济(59913)
- 管理(50576)
- 研究(45530)
- 理学(42102)
- 理学院(41679)
- 管理学(41178)
- 管理学院(40918)
- 中国(38945)
- 财(32926)
- 京(27969)
- 财经(24851)
- 科学(23820)
- 所(22974)
- 经(22392)
- 中心(20927)
- 江(20605)
- 研究所(20043)
- 经济学(19063)
- 北京(18613)
- 财经大学(18256)
- 农(17757)
- 经济学院(17290)
- 范(16749)
- 州(16682)
- 师范(16636)
- 院(16013)
- 业大(15173)
- 基金
- 项目(74360)
- 研究(58907)
- 科学(58592)
- 基金(53576)
- 家(44606)
- 国家(44219)
- 科学基金(37449)
- 社会(36843)
- 社会科(34998)
- 社会科学(34992)
- 省(27729)
- 教育(27295)
- 基金项目(26980)
- 编号(25456)
- 划(23914)
- 资助(23726)
- 成果(22571)
- 自然(22312)
- 自然科(21705)
- 自然科学(21699)
- 自然科学基金(21314)
- 课题(17860)
- 部(17846)
- 发(16514)
- 重点(16439)
- 性(16091)
- 教育部(15613)
- 项目编号(15379)
- 人文(15205)
- 创(14878)
共检索到21592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郑伟东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经济货币化程度显著提高,金融运行对经济运行的影响作用明显加强,货币政策在我国宏观政策中的地位急剧上升。在这一过程中,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下的货币政策方式正在逐步向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货币政策方式转化,而新的货币政策措施作用的发挥还受到一系列因素的制约。于是,货币政策常常不能达到预定的政策目标,形成货币政策的调控信号失真,直接影响货币政策的调控效果。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宋连方 李生海
传统货币政策预期管理重在通过操作政策工具实现政策目标,现代预期管理重在通过信息传递,塑造和引导公众预期。央行沟通和货币政策规则是货币当局释放政策信号进行预期管理的重要方式。分析了货币政策预期管理对微观企业投资产生影响的理论机制,构建了我国的央行沟通信号和政策规则信号指数,并以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检验货币政策信号对企业投资的影响效果。结果表明:沟通信号和规则信号能够显著影响微观企业投资,信号宽松程度与企业投资呈倒U型关系。企业金融投资对实业投资存在挤出效应,预期管理抑制了这种挤出效应。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杨思群
货币政策是调节国民经济运行的重要手段,国民经济能否持续、稳定、高效地发展,很大程度上决定于能否运用好宏观货币政策.要使宏观货币政策在调节国民经济运行中起到积极的作用,首先要确立正确的货币政策目标,货币政策目标作为货币政策的指导思想是货币政策本身运行的出发点,它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货币政策的中介指标和货币政策手段的运用,因此它是运用货币政策调节宏观经济所要首先解决的问题. 货币政策目标实际上是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在理论界历来有以下三种观点.第一:“单一目标论”.即货币政策目标仅是稳定通货.这种观点认为只有稳定通货才是中央银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王东
货币政策是一国最重要的宏观调控手段之一。为了应对国际金融危机,近两年来我国采取了一揽子经济刺激计划,实施了积极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但随着大量信贷资金投入到经济建设中,通胀预期日趋明显。适时调整货币政策,保持国民经济平稳运行,是我国当前实施合理货币政策调控经济运行的明智手段。
关键词:
中国 货币政策 调整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王晨铖 李文军
本文基于VECM模型对我国货币政策效应做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我国货币政策效应主要体现为促进经济增长,经济系统对货币需求和物价水平缺乏显著的抑制作用。我国中央银行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而实施的一系列宽松的货币政策,一方面有效地推动了GDP的止跌回升,另一方面也产生了通货膨胀的预期,助长了股票市场和房地产市场价格的高涨。因此在后金融危机时期要逐步调整货币政策,注意通货膨胀的风险,防范股票市场和房地产市场的泡沫。
关键词:
金融危机 货币政策 经济增长 物价水平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崔百胜
西方经济学界对货币政策规则的研究经历了从零散到系统,从静态到动态,从简单到复杂这样一个变化过程。19世纪初银行学派的追随者与通货学派之间关于银行法之争,掀开了"规则与相机选择之争"的序幕,也开始了对货币政策规则的研究,到20世纪初,维克塞尔、费雪、西蒙分别提出了货币当局应按照规则行事的货币政策。作为货币主义的主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贾卓鹏 宋文平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李南成
按照经济学的描述 ,货币供应可以有几种理解 :一是决定货币供应量大小的因素是什么 :二是决定货币供应变动的原因是什么 ?三是通过什么方式形成货币的供给 ,进而通过货币供应量的变动又是怎样反映货币政策意图和货币供应量的变动与经济运行的关系 ?本文首先对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货币政策状况进行了基本描述 ;其次运用时间数列分析方法对我国货币供应变动的数量规律进行了实证分析 ;最后讨论了货币供应量与实质经济在变动过程中的影响关系 ,并以此得到相应的结论。
关键词:
货币供应 实质经济 数字特征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贺庆春
货币错配是发展中国家普遍仔在的现象,它对一国的经济金融有着较大的影响。本文首先详细论述了货币错配与货币政策之间的关系,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我国货币错配的特点及其对我国货币政策的影响;最后,本文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货币错配 货币政策 汇率制度
[期刊] 改革
[作者]
朱广平 石凤琴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李晓岩
本文认为我国货币政策效力下降的原因在于 :货币供给扩张受到限制和货币流通速度降低。商业银行和企业行为的变化增强了货币供给的内生性 ,降低了中央银行对货币供给的影响力 ;由于“流动性陷阱”导致了货币流通速度降低 ,使货币供给增加不能相应提高总需求。通过建立一个现代的凯恩斯货币需求的模型 ,重新分析了“流动性陷阱”。
关键词:
货币供求 货币政策 流动性陷阱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路妍
本文从货币渠道和信贷渠道入手,分析了我国货币政策的传导渠道,认为信贷渠道是我国货币政策传导的主要渠道,但由于存在存贷款利率管制和商业银行信贷行为扭曲,使我国信贷渠道不畅。同时由于股票市场不完善,从而影响我国消费与投资的增长,削弱货币政策传导的有效性。因此,应通过商业银行产权制度改革、利率市场化改革、建立健全金融市场及加速中央银行体制改革等措施,来完善我国货币政策的传导渠道,提高货币政策的有效性。
关键词:
货币渠道 信贷渠道 货币政策有效性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罗海钢
货币政策是中央银行运用各种工具通过货币存量调整总需求进而对宏观经济进行调节的一种手段,一般由政策工具、中介指标和政策目标三部分内容构成。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中央银行制度的建立,我国货币政策的作用日益突出。经过数年来的实践摸索,我国中央银行已积累了一定的宏观调
[期刊] 经济学(季刊)
[作者]
陈贞竹 李力 余昌华
本文首先基于我国利率互换市场的高频交易数据识别了货币政策的外生冲击,分别从宏观和微观层面探讨了不同类型货币政策工具对经济活动的传导效率,并检验了货币政策传导中的“信号渠道”。研究结果发现:(1)在宏观层面上,准备金率和银行间市场回购利率(R007)都可以通过银行信贷渠道影响实体经济和金融市场,但准备金率的影响更大,持续时间更长;在微观层面上,信用利差的上升会放大准备金率和R007对企业融资的影响,且对于R007的放大作用更强。(2)我国货币政策的传导中存在“信号渠道”。央行发布的货币政策包含了对未来经济的展望,一定程度上可以引导公众预期。(3)对于不同产权性质、资产负债结构、成立时间的微观企业,我国货币政策和信号效应的传导表现出明显的异质性。
关键词:
货币政策传导效率 信号渠道 企业融资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胡立法
货币政策是一国宏观调控的重要政策。在我国,当前由于经济运行状态和机制中存在的某些问题,使得人民银行低利率的货币政策效果不显著。应积极推进经济体制改革、调整经济结构、调节收入分配、发展资本和货币市场,为提高我国货币政策的有效性提供条件。
关键词:
货币政策 利率 质疑 储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