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985)
- 2023(7476)
- 2022(6469)
- 2021(6175)
- 2020(5146)
- 2019(11825)
- 2018(11873)
- 2017(24241)
- 2016(13346)
- 2015(14911)
- 2014(15134)
- 2013(15056)
- 2012(14474)
- 2011(13390)
- 2010(13774)
- 2009(12972)
- 2008(13186)
- 2007(11882)
- 2006(10843)
- 2005(10032)
- 学科
- 济(52384)
- 经济(52320)
- 管理(37276)
- 业(36575)
- 企(28244)
- 企业(28244)
- 方法(23634)
- 数学(21233)
- 数学方法(20942)
- 中国(16499)
- 农(15984)
- 财(15497)
- 制(13461)
- 贸(13034)
- 贸易(13027)
- 易(12780)
- 银(11915)
- 银行(11895)
- 学(11547)
- 行(11475)
- 策(10530)
- 业经(10454)
- 融(10382)
- 金融(10381)
- 农业(9790)
- 务(8764)
- 财务(8745)
- 财务管理(8724)
- 地方(8450)
- 企业财务(8311)
- 机构
- 大学(200294)
- 学院(199604)
- 济(85202)
- 经济(83319)
- 管理(73125)
- 研究(71434)
- 理学(62047)
- 理学院(61310)
- 管理学(60242)
- 管理学院(59854)
- 中国(56365)
- 财(44283)
- 京(42376)
- 科学(42083)
- 所(37505)
- 财经(34298)
- 研究所(33708)
- 农(33218)
- 中心(31666)
- 经(31095)
- 江(30653)
- 北京(27313)
- 业大(27236)
- 经济学(26761)
- 范(26365)
- 农业(26256)
- 师范(26121)
- 财经大学(25503)
- 院(25225)
- 州(24604)
- 基金
- 项目(122102)
- 科学(95980)
- 研究(89488)
- 基金(89348)
- 家(77960)
- 国家(77328)
- 科学基金(64721)
- 社会(56380)
- 社会科(53474)
- 社会科学(53459)
- 省(45958)
- 基金项目(45878)
- 教育(41675)
- 自然(41594)
- 自然科(40612)
- 自然科学(40594)
- 划(40161)
- 自然科学基金(39899)
- 资助(38558)
- 编号(36027)
- 成果(31702)
- 部(28503)
- 重点(27774)
- 发(26255)
- 课题(25884)
- 性(25235)
- 创(24797)
- 教育部(24261)
- 科研(23429)
- 创新(23316)
共检索到30819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宋效中
本文首先探讨了货币政策传导的一般途径及其标志性效果,其次揭示了我国货币政策低效性的种种表现,再次着重分析了我国货币政策低效性的原因,为如何提高货币政策有效性指出了方向。
关键词:
货币政策 传导途径 低效性 原因分析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方丹洲
货币政策效果弱化的原因分析(一)由于产业结构、消费结构不合理导致货币政策传导不畅,效果欠佳。我国的货币政策未能有效启动国内需求, 其根本原因在于我国市场经济机制的不完善, 对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即投资机制、消费支出机制产生干扰,降低了货币政策的有效性。1.由于产业结构不合理,导致投资机制不畅,货币政策传导受阻。从目前情况看,我国产业结构不合理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产业结构偏差,即第二产业尤其是工业的比重过高,第三产业比重偏低。二是产业结构升级缓慢。传统农业比重较大,优质高效农业得不到较快发展,不能满足农产品消费结构升级的需要;在第二产业中, 工业技术更新改造和技术进步没有取得大的进展,资源...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梁立俊 樊文静
货币政策的传导途径问题是货币理论的核心问题。本文从市场环境因素出发,通过分析货币供应量在银行信贷体系和资本市场中的传导阻滞,解释了我国货币政策效率低的市场原因,并对此进行了实证检验,最后提出了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渠道的政策建议。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路妍
本文从货币渠道和信贷渠道入手,分析了我国货币政策的传导渠道,认为信贷渠道是我国货币政策传导的主要渠道,但由于存在存贷款利率管制和商业银行信贷行为扭曲,使我国信贷渠道不畅。同时由于股票市场不完善,从而影响我国消费与投资的增长,削弱货币政策传导的有效性。因此,应通过商业银行产权制度改革、利率市场化改革、建立健全金融市场及加速中央银行体制改革等措施,来完善我国货币政策的传导渠道,提高货币政策的有效性。
关键词:
货币渠道 信贷渠道 货币政策有效性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陈利平
本文在一个引入时滞和货币政策传导扰动的货币政策模型中,分析了货币存量中介目标制下的货币政策效率问题。我们发现,由于货币政策对通货膨胀、产出和货币存量的影响存在着时滞,而这些宏观经济变量并不是同一时间被观察到的,因此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引入可以提供当前冲击的一个信号,带来了额外的信息,使得中央银行和公众可以对自己的预期做出调整,提高了货币政策效率;但同时我们发现,如果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不畅通,则货币存量中介目标制无法对经济中的扰动做出意愿的响应,因此无法避免货币政策的低效率问题,反而会损害中央银行承诺的可信度。我们的研究可以解释我国货币政策的长期低效率现象;我们的研究还表明,我国当前将中介目标定为一...
关键词:
货币政策 中介目标 政策时滞 传导扰动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宋旺 钟正生
早在蒙代尔提出最优货币区理论之时,他就指出了最优货币区的范围可以大于国界,也可以在一国国界之内。本文把常用于国际经济领域的最优货币区理论运用于我国这样一个大国内部,指出我国并不满足最优货币区标准;利用VAR模型和IRF检验也证实我国货币政策存在显著的区域效应。进一步,本文从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角度分析得出信贷渠道和利率渠道是导致我国货币政策区域效应的主要原因。最后本文提出推进生产要素自由流动,缩小东中西区域经济差异,顺畅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建议。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胡立法
货币政策是一国宏观调控的重要政策。在我国,当前由于经济运行状态和机制中存在的某些问题,使得人民银行低利率的货币政策效果不显著。应积极推进经济体制改革、调整经济结构、调节收入分配、发展资本和货币市场,为提高我国货币政策的有效性提供条件。
关键词:
货币政策 利率 质疑 储蓄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郑挺国 王霞
本文重新考察我国货币政策反应函数以及泰勒规则在我国的适用性。采用多种退势方法的产出缺口序列,本文分别估计了基于实时数据和最终数据的后顾性、同期和前瞻性泰勒规则,探讨了不同退势方法对估计货币政策反应函数的影响,比较了基于实时数据和最终数据的泰勒规则的差异。研究结果表明前瞻性泰勒规则可以起到稳定经济的作用,能够作为我国货币政策的一个参照尺度,而后顾性和同期泰勒规则是不稳定的;更为重要的是,产出缺口度量方法的选择对实时分析有很大影响,其中采用Clack(1987)模型和二次趋势滤波时,实时数据与最终数据的结论较为一致,而常用的HP滤波估计结果差异很大。
关键词:
泰勒规则 货币政策 实时数据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杨思群
货币政策是调节国民经济运行的重要手段,国民经济能否持续、稳定、高效地发展,很大程度上决定于能否运用好宏观货币政策.要使宏观货币政策在调节国民经济运行中起到积极的作用,首先要确立正确的货币政策目标,货币政策目标作为货币政策的指导思想是货币政策本身运行的出发点,它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货币政策的中介指标和货币政策手段的运用,因此它是运用货币政策调节宏观经济所要首先解决的问题. 货币政策目标实际上是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在理论界历来有以下三种观点.第一:“单一目标论”.即货币政策目标仅是稳定通货.这种观点认为只有稳定通货才是中央银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郑伟东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经济货币化程度显著提高,金融运行对经济运行的影响作用明显加强,货币政策在我国宏观政策中的地位急剧上升。在这一过程中,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下的货币政策方式正在逐步向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货币政策方式转化,而新的货币政策措施作用的发挥还受到一系列因素的制约。于是,货币政策常常不能达到预定的政策目标,形成货币政策的调控信号失真,直接影响货币政策的调控效果。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王东
货币政策是一国最重要的宏观调控手段之一。为了应对国际金融危机,近两年来我国采取了一揽子经济刺激计划,实施了积极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但随着大量信贷资金投入到经济建设中,通胀预期日趋明显。适时调整货币政策,保持国民经济平稳运行,是我国当前实施合理货币政策调控经济运行的明智手段。
关键词:
中国 货币政策 调整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王晨铖 李文军
本文基于VECM模型对我国货币政策效应做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我国货币政策效应主要体现为促进经济增长,经济系统对货币需求和物价水平缺乏显著的抑制作用。我国中央银行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而实施的一系列宽松的货币政策,一方面有效地推动了GDP的止跌回升,另一方面也产生了通货膨胀的预期,助长了股票市场和房地产市场价格的高涨。因此在后金融危机时期要逐步调整货币政策,注意通货膨胀的风险,防范股票市场和房地产市场的泡沫。
关键词:
金融危机 货币政策 经济增长 物价水平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崔百胜
西方经济学界对货币政策规则的研究经历了从零散到系统,从静态到动态,从简单到复杂这样一个变化过程。19世纪初银行学派的追随者与通货学派之间关于银行法之争,掀开了"规则与相机选择之争"的序幕,也开始了对货币政策规则的研究,到20世纪初,维克塞尔、费雪、西蒙分别提出了货币当局应按照规则行事的货币政策。作为货币主义的主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王栋
自1994年我国实行双重汇率并轨开始,人民币汇率就一直保持稳定。汇率的稳定使我国货币政策效果不明显,其原因在于汇率政策工具没有得到有效的使用,汇率缺乏弹性。为此,应该有效地使用汇率政策工具。
关键词:
人民币汇率 政策搭配 汇率政策工具 失效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杨维新 梁珂
1999年 6月重新修订的《中国人民银行法》以法律的形式将我国现阶段的货币政策目标规定为“保持货币币值的稳定 ,并以此促进经济增长”。 1998年以后 ,随着GDP下降趋势日益明显 ,货币政策有效性的问题显得尤为突出。本文主要按狭义货币政策有效性的概念 ,讨论我国货币政策的无效性及其原因 ,并对提高货币政策有效性应采取的措施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关键词:
货币政策 无效性 货币供应量 机制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