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283)
2023(14754)
2022(12513)
2021(11626)
2020(9825)
2019(22292)
2018(21850)
2017(43954)
2016(23282)
2015(25878)
2014(25667)
2013(25193)
2012(23181)
2011(20813)
2010(20712)
2009(18937)
2008(18279)
2007(15990)
2006(13854)
2005(12086)
作者
(64859)
(54146)
(53742)
(51362)
(34272)
(25822)
(24686)
(20907)
(20448)
(19276)
(18134)
(18118)
(17032)
(16720)
(16714)
(16569)
(16168)
(16058)
(15568)
(15451)
(13256)
(13123)
(13078)
(12289)
(12277)
(12057)
(11848)
(11562)
(10804)
(10614)
学科
(96922)
经济(96821)
管理(67123)
(66016)
(52701)
企业(52701)
方法(46342)
数学(41717)
数学方法(41207)
(27695)
中国(25915)
(25594)
业经(21458)
(20051)
贸易(20042)
(19599)
(19118)
地方(17994)
农业(17886)
(16375)
(16305)
银行(16277)
(15604)
(15567)
财务(15521)
财务管理(15490)
技术(15352)
(14892)
金融(14891)
企业财务(14739)
机构
学院(331040)
大学(328849)
(143669)
经济(141013)
管理(132046)
理学(115067)
理学院(113929)
管理学(112137)
管理学院(111514)
研究(106010)
中国(80798)
(67158)
(66363)
科学(61892)
财经(54191)
(51387)
(51110)
中心(49820)
(49448)
(47311)
业大(47221)
研究所(46647)
经济学(45192)
经济学院(41200)
(40936)
北京(40876)
财经大学(40680)
师范(40526)
农业(40259)
(38191)
基金
项目(225373)
科学(180158)
基金(166730)
研究(165294)
(144400)
国家(143240)
科学基金(124665)
社会(108137)
社会科(102959)
社会科学(102936)
基金项目(87940)
(87328)
自然(79876)
自然科(78108)
自然科学(78088)
自然科学基金(76737)
教育(76579)
(73521)
资助(68302)
编号(65654)
成果(52525)
(51300)
重点(50347)
(48992)
(47612)
国家社会(45542)
课题(44842)
教育部(44716)
创新(44458)
人文(43833)
期刊
(148550)
经济(148550)
研究(95824)
中国(55545)
(49996)
管理(47884)
学报(47149)
(45590)
科学(44705)
大学(36976)
学学(35227)
(34124)
金融(34124)
农业(31196)
教育(30302)
技术(28517)
财经(26660)
业经(25701)
经济研究(25297)
(23041)
问题(20563)
(17633)
统计(16540)
技术经济(16297)
商业(16006)
理论(15879)
(15458)
(15415)
现代(14711)
国际(14528)
共检索到47137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师磊  赵志君  
该文从产业要素替代弹性异质性的视角出发,通过构建一个两部门模型研究了货币政策传导的结构性差异。在此基础之上,利用中国三次产业1990-2016年的年度数据,建立了产业产出与货币政策之间非线性关系的面板门限模型,验证了货币政策的产业效应。结果显示产业要素替代弹性异质性会导致货币政策表现出显著的产业非对称效应,要素替代弹性较大的第二、第三产业对货币政策较为敏感,且与利率呈反向变动;第一产业要素替代弹性较小,其对货币政策的敏感度较低,且与利率呈同向变动。这种结构性差异丰富了货币政策的结构性功能,可以配合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缓解结构性问题。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张强  赵继鸿  
金融危机前后我国央行先后采取了紧缩、适度扩张以及稳健的反周期操作,为检验我国货币政策的非对称效应提供了良好的契机。文章选取金融危机前、危机中及危机后三组样本区间,运用协整检验和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实证分析我国货币政策效应的非对称性。结果显示,我国货币政策在短期和中长期均存在非对称效应,即存在紧缩性货币政策效应明显优于扩张性货币政策、稳健性货币政策效应居中的现象。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肖强  
文章将动态因子模型所构建的物价预警综合指数作为价格预期指标的代理变量,利用因扩展的VAR(FAVAR)模型弥补VAR模型的不足之处。然后,测度了我国货币政策在不同价格预期状态下,产出和价格效应的的非对称性。实证结果表明:在一种价格预期体制下,同样大小的正负冲击产生的产出和价格效应不具有对称性。在不同通胀预期状态下,同一货币政策冲击对价格和产出也具有非对称效应。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何国华  袁仕陈  
货币替代和反替代会通过多种渠道影响一国货币政策的独立性。我国当前同时存在着货币替代和货币反替代,其中货币替代的程度在不断下降,而货币反替代的程度则不断增强。通过构建包含货币替代和货币反替代的粘性价格货币模型,本文运用回归方法检验了货币替代和货币反替代对我国货币政策独立性的影响程度。结论是,货币替代和货币反替代都会影响到我国的货币供给,进而会降低我国货币政策的独立性,但货币替代的影响更加强烈。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杨军  
本文目的是利用Johansen(1 988,1 989)的协整方法来验证中国管理浮动汇率期间是否存在货币替代现象。根据Miles(1 978)的理论模型及误差修正模型估计的实证结果显示 ,中国全体货币机构人民币与外币存款的长期替代弹性较低 ,在短期缺乏弹性。相关政策建议是将外币存款纳入M2 体系 ,综合考虑国内本外币存款利率 ,微调外币存款准备金政策。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肖强  
笔者针对我国更广泛的金融变量,利用动态因子模型构建了我国金融状况指数(FCI)。并以FCI为金融市场的代理变量作为转移变量,构建了logIstIC向量自回归(lstVAR)模型,分析以货币供给量为工具的货币政策对产出和价格冲击的非对称性效应。实证结果表明,金融状况良好情形下,扩张货币政策对增加产出短期有效而长期无效。而金融状况恶化情形下,扩张的货币政策不引起价格的显著上涨。因此,我国需要构建能反映国情的FCI,并且根据不同的金融状况采取相应的政策反应,从而避免或降低金融市场波动给宏观经济造成不利影响的可能性,进而维护金融秩序和稳定物价。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岳意定  张琦  
通过建立适合我国实际经济情况的货币替代理论模型 ,采用Johansen(1 988,1 989)的协整方法检验变量之间的协整关系 ,建立我国货币替代的误差修正模型研究进行的实证研究显示 :开放经济条件下 ,我国全体货币机构人民币与外币存款的长期替代弹性、短期替代弹性均较低 ,全体人民币与国内非货币资产的长期与短期均缺乏弹性。因此 ,在维持一个较高的人民币实际收益水平、保持宏观经济政策与经济制度的稳定性、连续性 ,以及完善国内金融市场的同时 ,加强对资本流动的监督可以降低我国货币替代程度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刘传哲  谢方铭  王宁  
本文从时变角度重新审视了货币政策产业效应的非对称性,使用货币供应量及三次产业增加值的季度数据构建时变参数向量自回归模型(TVP-VAR),并通过蒙特卡洛抽样的方法得到以下两条结论:首先,货币政策实施后不同时间段内其对三次产业产出水平的影响存在非对称性,即货币政策实施后短期内其对第一、二产业产出水平影响程度大于第三产业,而随着时间推移,货币政策对第三产业产出水平影响程度超过第一、第二产业;其次,在不同经济状态下,同一货币政策对同一产业产出水平的影响表现非对称性,即随着货币供应量增加,表现出"冲击相同,波动增大"的现象。
[期刊] 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厉骞  李文兴  
以总量调节为手段的货币政策是否会对不同产业产生非对称的影响,是一个关系到货币政策能否有效调节经济的问题。本文首先通过理论模型,说明了不同资本存量的产业会对货币政策反应存在差异。接着利用非线性的面板门槛模型实际验证了我国货币政策的产业效应,结果显示,我国货币政策产业效应具有显著的非对称性,货币政策产业效应的产生与行业资本存量、行业财务负担以及行业要素密集度有关。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曹永琴  
统一货币政策对三次产业的影响具有显著的差异性。本文运用ARMA模型和VAR模型分析了1978~2005年间中国三大产业对货币政策冲击的不同反应。研究发现,中国货币政策效应存在显著的产业非对称性,高有形资产产业对货币政策的敏感程度小于低有形资产产业,即第一产业对货币供给冲击的反应最为强烈,第三产业次之,第二产业最小。由于各产业的市场结构差异、产业内企业的规模和性质不同使得各产业所面临的金融摩擦存在较大差异,进而使得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出现非对称性,在金融加速器机制的作用下货币政策效应在产业层面上表现出了非对称性。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石建勋  金政  
近年来,中国经济增长持续疲软并伴随着美国经济复苏及美联储退出宽松货币政策,导致人民币对美元汇率面临巨大的贬值压力。未来随着人民币可自由兑换度的提升,当人民币面临持续贬值预期压力时,容易导致人民币大规模被美元替代并引发货币危机。本文基于货币服务理论,通过构建货币需求函数估计了2000—2015年人民币和美元的MorishiMa替代弹性,对人民币货币替代趋势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2008年之后,境内人民币与美元存在MorishiMa互相替代关系,而且美元名义利率和人民币汇率等因素对于货币替代的变动起主要作用。此外,2000—2015年人民币货币替代存在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特别是2013年下半年...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李村璞  何静  
突破原有的线性框架约束,使用非线性方法对我国的货币传导渠道进行了研究,发现我国的货币政策传导渠道存在三条,分别是信贷渠道、利率渠道和资产价格渠道,每一条渠道都有各自的门限值,各条渠道不同的门限值造成了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效果的非对称性特征,同时也形成了每一条传导渠道的非对称性。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陈德伟  徐琼  孙崎岖  
本文运用预测方差分解法对我国1993年~2001年货币政策作用的非对称性问题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在我国货币冲击的紧缩效应大于扩张效应,紧缩性货币政策能够有效地抑制经济的过热增长,而扩张性货币政策却无法显著摆脱经济的恶性衰退。因此从对称性角度看,在扩张时期和紧缩时期,货币冲击效果在我国具有微弱的非对称性。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闫红波  王国林  
货币政策影响实体经济的主要传导途径有三个:利率途径、汇率途径和信贷途径。制造业中,不同的行业对这三种传导途径的反应速度和深度均不同,所以统一的货币政策对不同产业往往带来不同的影响,这种影响既包括产量也包括价格,被称为货币政策产业效应的非对称性。本文利用向量自回归和脉冲响应函数证实了我国货币政策对制造业中各产业存在的这种非对称性,提出并检验了造成这种产业效应非对称性的原因。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王国松  孙自胜  
本文运用面板数据模型,基于1995-2014年的年度数据的实证研究发现,我国货币政策存在显著的非对称区域效应,货币政策产出的反应由强至弱次序为东部、西部、中部和东北部。经对区域异质性信贷传导渠道的检验发现,各区域信贷对货币政策响应存在同样的强弱次序,即货币政策区域非对称性效应是由于区域异质性信贷渠道所致。但对各区域的信贷产出效应检验发现,由强至弱次序分为西部、中部、东部和东北部,主要是由于各区域对信贷依赖度不同所致。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