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676)
- 2023(5517)
- 2022(4733)
- 2021(4558)
- 2020(3718)
- 2019(8604)
- 2018(8670)
- 2017(18527)
- 2016(9969)
- 2015(11415)
- 2014(11659)
- 2013(11675)
- 2012(11135)
- 2011(10394)
- 2010(10649)
- 2009(10369)
- 2008(10315)
- 2007(9439)
- 2006(8804)
- 2005(8163)
- 学科
- 济(41202)
- 经济(41162)
- 管理(30076)
- 业(28621)
- 企(22126)
- 企业(22126)
- 方法(17686)
- 数学(16117)
- 数学方法(15923)
- 中国(14187)
- 农(13429)
- 财(12423)
- 制(11455)
- 贸(11078)
- 贸易(11071)
- 易(10895)
- 银(9905)
- 银行(9903)
- 策(9592)
- 行(9582)
- 业经(8372)
- 融(8164)
- 金融(8164)
- 农业(7970)
- 税(7778)
- 税收(7455)
- 收(7402)
- 及其(7121)
- 地方(6750)
- 体(6682)
- 机构
- 学院(150024)
- 大学(149258)
- 济(69030)
- 经济(67527)
- 管理(57954)
- 研究(50773)
- 理学(48473)
- 理学院(48028)
- 管理学(47469)
- 管理学院(47171)
- 中国(42835)
- 财(37085)
- 京(31348)
- 财经(28208)
- 科学(25928)
- 经(25447)
- 所(25140)
- 中心(23361)
- 江(23025)
- 研究所(21908)
- 经济学(21498)
- 财经大学(20804)
- 北京(20725)
- 经济学院(19415)
- 农(18912)
- 范(18778)
- 师范(18680)
- 州(18671)
- 院(17985)
- 业大(16557)
- 基金
- 项目(84780)
- 研究(67871)
- 科学(66949)
- 基金(61130)
- 家(50901)
- 国家(50451)
- 科学基金(42874)
- 社会(42869)
- 社会科(40708)
- 社会科学(40701)
- 教育(31648)
- 省(31493)
- 基金项目(30725)
- 编号(29218)
- 划(27058)
- 资助(26977)
- 成果(26054)
- 自然(25132)
- 自然科(24450)
- 自然科学(24444)
- 自然科学基金(24022)
- 部(20549)
- 课题(20488)
- 重点(18734)
- 发(18639)
- 性(18571)
- 教育部(18106)
- 项目编号(17778)
- 人文(17550)
- 国家社会(17156)
共检索到24061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刘伟 李连发
本文通过尝试不同效用函数下的新凯恩斯一般均衡模型,发现开放条件下货币政策最终目标框架内一些重要经济变量之间的动态关系,得出对我国当前货币政策目标的政策建议。我们发现,在金融危机后内外部环境的制约下,我国货币政策最终目标短期内宜使产出缺口目标的权重大于通胀目标的权重。为缩小产出缺口,我国货币政策当前的现实选择应是在保持货币信贷稳步增长的情况下,加强对实体经济部门的支持力度,使实体经济部门对货币信贷的需求增加。
关键词:
货币政策 产出缺口 通货膨胀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周孟亮 李海艳 贺方
对于中国转轨时期货币政策最终目标应当如何选择。理论界一直存在着单目标、双目标、多目标的争论。在《中国人民银行法》通过以后,多数学者已经接受了将币值稳定固定为单一目标或双重目标、首要目标的观点,但关于货币政策最终目标的争论并没有就此结束。自20世纪90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曹家和
货币政策最终目标的争论由来已久,国内某些学者认为,美国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是一个多目标的互为矛盾的体系,使用它只能引起央行调控经济的效率下降。在对我国货币政策最终目标的演变过程进行了回顾之后,笔者提出应该准确地理解美国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并提出应该按照江泽民主席在十六大上提出的宏观经济调控目标来确定我国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并对此进行了分析与论证。
关键词:
中央银行 货币政策 最终目标 演变 定位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郭田勇
关于货币政策最终目标的研究一直是我国金融理论工作者和实际工作者极为关注的重要课题。本文通过实证分析指出 :科学合理地界定“币值稳定”的内涵 ,不仅是完善货币政策最终目标体系的需要 ,而且直关货币政策操作的效果。应建立一套指标体系来衡量和评价“币值稳定” ,(1 )合理的“量度” ,该“量度”应是一个目标区 ,高于该值的通货膨胀和低于该值的通货紧缩都是币值不稳定的表现 ;(2 )可行的指标体系 ,包括检讨指标和预警指标 ,中央银行在制定货币政策时应重点关注和参考预警指标 ,以克服货币政策时滞的影响。
关键词:
币值稳定 内涵 研究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汪洋
根据九七年以来我国经济运行的现实,社会各界要求中央银行“采取更加积极的货币政策”,因此有专家认为我国的货币政策面临着多目标约束。而根据中国人民银行法的规定,我国中央银行的最终目标是“保持人民币币值的稳定,并以此促进经济增长。汪洋博士(在读)为本刊撰文着重分析了我国货币政策目标的具体内涵以及稳定币值、稳定物价与稳定货币的重大差异,指出我国扩张型的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在外部均衡的目标约束下,实际演变成人民币汇率稳定优先于国内物价稳定的政策选择。文章分析了保持人民币汇率稳定与人民币物价稳定的冲突并探讨了中国经济在目前外需不足的情况下的政策取向。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陈浪南 汤大杰
我国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理论分析与现实选择陈浪南,汤大杰在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中,中介目标是实现中央银行对宏观经济调控更具弹性的重要保证。因此,在新的经济形势下,如何选择货币政策中介目标,以达到最终目标的实现,是极具现实意义的课题。一、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孙力军 黄波
基于VAR模型的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解等计量方法,对我国货币政策中介目标和最终目标的动态相关性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显示,货币供应量引起了实际产出、通货膨胀率和外汇储备的同向变动,而名义利率则引起了反向变动;货币供应量的影响贡献度小于名义利率;中央银行对通货膨胀的政策反应是迅速的。并且建议,中央银行应当继续以控制通货膨胀为首要目标,逐步改革汇率制度,发挥汇率机制调节国际收支不平衡的功能。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胡杰
近年来,我国实行的是"保持货币币值的稳定,并以此促进经济增长"的单货币政策目标,货币供应量是作为货币政策的中间目标。但货币政策效率低下,一直困扰着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执行。该文通过探讨通货膨胀定标的货币政策框架,分析其在我国实行的必要性与可行性,以提高我国货币政策的有效性。
关键词:
货币政策 通货膨胀定标 有效性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朱正元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杨思群
货币政策是调节国民经济运行的重要手段,国民经济能否持续、稳定、高效地发展,很大程度上决定于能否运用好宏观货币政策.要使宏观货币政策在调节国民经济运行中起到积极的作用,首先要确立正确的货币政策目标,货币政策目标作为货币政策的指导思想是货币政策本身运行的出发点,它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货币政策的中介指标和货币政策手段的运用,因此它是运用货币政策调节宏观经济所要首先解决的问题. 货币政策目标实际上是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在理论界历来有以下三种观点.第一:“单一目标论”.即货币政策目标仅是稳定通货.这种观点认为只有稳定通货才是中央银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中国人民银行驻马店市中心支行课题组
危机以来,全球主要发达国家与经济体非常规手段货币政策的操作使用高度频繁。货币政策与金融监管作为中国货币政策框架转型的思路比M2作为货币政策中介目标更加突出;货币政策利率传导渠道较信贷传导渠道更为畅通。根据我国货币政策框架发展困境及实证研究结果表明,需要进一步调整货币政策框架发展思路,构建多目标广义货币政策框架,完善货币政策传导的微观基础,营造良好货币政策传导的外部环境。
关键词:
货币政策框架 金融市场 通货膨胀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中国人民银行驻马店市中心支行课题组
危机以来,全球主要发达国家与经济体非常规手段货币政策的操作使用高度频繁。货币政策与金融监管作为中国货币政策框架转型的思路比M2作为货币政策中介目标更加突出;货币政策利率传导渠道较信贷传导渠道更为畅通。根据我国货币政策框架发展困境及实证研究结果表明,需要进一步调整货币政策框架发展思路,构建多目标广义货币政策框架,完善货币政策传导的微观基础,营造良好货币政策传导的外部环境。
关键词:
货币政策框架 金融市场 通货膨胀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