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789)
- 2023(14267)
- 2022(12538)
- 2021(11799)
- 2020(9935)
- 2019(22964)
- 2018(22868)
- 2017(45690)
- 2016(24695)
- 2015(27622)
- 2014(27825)
- 2013(27556)
- 2012(25675)
- 2011(23378)
- 2010(23425)
- 2009(21643)
- 2008(21294)
- 2007(18744)
- 2006(16597)
- 2005(14810)
- 学科
- 济(99035)
- 经济(98918)
- 管理(72501)
- 业(69887)
- 企(56812)
- 企业(56812)
- 方法(48384)
- 数学(42893)
- 数学方法(42431)
- 财(27446)
- 中国(27357)
- 农(27212)
- 业经(20889)
- 贸(20430)
- 贸易(20422)
- 学(20275)
- 制(20208)
- 易(19878)
- 地方(18730)
- 农业(17791)
- 银(17476)
- 银行(17438)
- 务(17046)
- 财务(16980)
- 财务管理(16945)
- 行(16636)
- 融(16258)
- 金融(16257)
- 企业财务(16133)
- 理论(15676)
- 机构
- 大学(357889)
- 学院(356085)
- 济(146361)
- 经济(143188)
- 管理(142208)
- 理学(123137)
- 理学院(121824)
- 管理学(119907)
- 管理学院(119243)
- 研究(117957)
- 中国(89528)
- 京(75417)
- 科学(70982)
- 财(70647)
- 所(58976)
- 财经(56617)
- 农(55112)
- 研究所(53366)
- 中心(53312)
- 经(51525)
- 业大(51278)
- 江(51254)
- 北京(48003)
- 范(45815)
- 师范(45416)
- 经济学(44506)
- 农业(43286)
- 院(42725)
- 财经大学(42236)
- 州(41791)
- 基金
- 项目(238041)
- 科学(187167)
- 研究(175273)
- 基金(173442)
- 家(150128)
- 国家(148895)
- 科学基金(127858)
- 社会(110268)
- 社会科(104595)
- 社会科学(104571)
- 基金项目(91547)
- 省(91472)
- 自然(83114)
- 自然科(81141)
- 自然科学(81120)
- 教育(80748)
- 自然科学基金(79687)
- 划(77432)
- 资助(73173)
- 编号(71720)
- 成果(59160)
- 部(53825)
- 重点(52639)
- 发(50145)
- 课题(49067)
- 创(48979)
- 教育部(46354)
- 创新(45657)
- 科研(45637)
- 人文(45293)
- 期刊
- 济(157014)
- 经济(157014)
- 研究(109053)
- 中国(62166)
- 学报(53979)
- 财(51519)
- 管理(51397)
- 科学(49412)
- 农(49358)
- 大学(41155)
- 学学(38786)
- 教育(37777)
- 融(37403)
- 金融(37403)
- 农业(34079)
- 技术(29279)
- 财经(27815)
- 经济研究(25910)
- 业经(25811)
- 经(23611)
- 问题(20963)
- 理论(18516)
- 贸(17930)
- 图书(17287)
- 技术经济(17219)
- 实践(16857)
- 践(16857)
- 业(16557)
- 商业(16286)
- 现代(16066)
共检索到51929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陈德伟 徐琼 孙崎岖
本文运用预测方差分解法对我国1993年~2001年货币政策作用的非对称性问题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在我国货币冲击的紧缩效应大于扩张效应,紧缩性货币政策能够有效地抑制经济的过热增长,而扩张性货币政策却无法显著摆脱经济的恶性衰退。因此从对称性角度看,在扩张时期和紧缩时期,货币冲击效果在我国具有微弱的非对称性。
关键词:
货币政策效果 非对称性 预测方差分解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张强 赵继鸿
金融危机前后我国央行先后采取了紧缩、适度扩张以及稳健的反周期操作,为检验我国货币政策的非对称效应提供了良好的契机。文章选取金融危机前、危机中及危机后三组样本区间,运用协整检验和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实证分析我国货币政策效应的非对称性。结果显示,我国货币政策在短期和中长期均存在非对称效应,即存在紧缩性货币政策效应明显优于扩张性货币政策、稳健性货币政策效应居中的现象。
关键词:
货币政策 非对称效应 金融危机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曹永琴 李泽祥
已有研究表明,紧缩性与扩张性货币政策对真实产出的影响存在非对称效应。但与现有研究不同的是,本文实证结果表明:(1)扩张性货币政策更为有效;(2)不同经济周期阶段货币政策的政策效应具有非对称性,较之于经济扩张时期,经济紧缩时期的货币政策更为有效;(3)"大"的货币政策与"小"的货币政策的政策效应有差别,"小"的货币政策相对有效。
[期刊] 金融评论
[作者]
杨恩
本文基于VAR模型对我国货币政策产出效应和价格效应的非对称性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我国货币政策效果的确存在非对称性。在短期内,紧缩性货币政策效果要优于扩张性货币政策;在中长期内,扩张性货币政策效果更持久;而在长期内,无论是扩张性货币政策还是紧缩性货币政策对产出和物价都没有影响。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马轶群 李晓春
货币政策是我国重要的宏观调控工具,对我国城镇就业具有非对称性效果。本文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使用向量自回归(VAR)模型实证检验货币政策在城镇就业上的非对称性效果。研究发现,一是货币政策对产出的非对称性效果在时间跨度和作用强度上均有表现;二是货币政策对城镇就业具有非对称性效果,且在城镇不同规模企业的就业中非对称性效果存在差异;三是扩张性货币政策对产出上升的贡献越来越有限,而紧缩性货币政策对产出下降的作用将会越来越大。货币政策对城镇大型企业就业变动的影响有限且后期不断削弱,对城镇中小企业就业变化而言,扩张性货币政策的贡献弱于紧缩性货币政策。
关键词:
货币政策 城镇就业 非对称性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赵进文 闵捷
货币政策操作效果的对称与非对称性研究,近年来在国外金融界十分关注。研究表明:紧缩性货币政策与扩张性货币政策在抑制经济过热和治理经济衰退的效果上存在极大的差异,并且,不同国家和地区的货币政策运用效果及特点也有明显差别。KimD .H .( 2 0 0 2 )使用Hanmilton( 2 0 0 1 )提出的浮动法,分析了美国的货币政策。他得出的结论认为,1 979年前美国货币政策具有显著的非线性特征,即效果不对称,而在其后这一特征则不够明显。Bruinshoofd和Candelon( 2 0 0 4)使用STR模型和LM统计量检验了欧洲几个国家的货币政策效力,却得出与美国几乎相反的结论。那么,我...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闫红波 王国林
货币政策影响实体经济的主要传导途径有三个:利率途径、汇率途径和信贷途径。制造业中,不同的行业对这三种传导途径的反应速度和深度均不同,所以统一的货币政策对不同产业往往带来不同的影响,这种影响既包括产量也包括价格,被称为货币政策产业效应的非对称性。本文利用向量自回归和脉冲响应函数证实了我国货币政策对制造业中各产业存在的这种非对称性,提出并检验了造成这种产业效应非对称性的原因。
关键词:
货币政策的非对称性 向量自回归 行业效应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龙薇 颜铭佳
经济新常态下,服务业已成为国民经济的第一大产业,也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关键。本文从理论上分析了货币政策行业非对称效应的形成机理,并基于13个服务行业2005-2016年间的季度数据,建立VAR实证模型检验理论结果。研究表明我国货币政策对服务业的影响存在显著非对称性,这对于新常态下货币政策的正确实施和服务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杨定华
通过对中国1984~2005年货币政策效果的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在中国货币冲击的紧缩效应大于扩张效应。因此,中国货币政策选择中,适时、谨慎地采取相机抉择规则的货币政策并采取渐进微调的方式进行操作是中国中央银行的现实选择。
关键词:
货币政策效果 非对称性 方差分解法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胡臻
本文根据中国2000年第1季度至2012年第1季度数据,分别从货币渠道和信贷渠道,构建货币政策冲击变量和产出模型来检验我国货币政策对产出是否有非对称性影响。实证表明,中国货币政策有非对称性,并且紧缩性货币政策对产出的影响更为显著。其中,信贷配给是造成我国货币政策非对称的主要原因。
关键词:
货币政策 非对称性 信贷配给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严太华 黄华良
根据货币传导及信贷传导理论的假设前提和我国转型经济的自有特征,将货币政策效应的释放领域划分为投资与消费两大部分。在阐述货币政策非对称性机理的同时,验证这两套理论在我国特定阶段的适用程度,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关键词:
货币政策 非对称性 货币传导 信贷传导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蒲勇健 龚文娟
房地产投资是投资的重要组成部分,房地产投资的增长拉动钢铁、水泥等建材行业的增长并进而拉动整个国民经济的增长,成为本轮经济增长的主导因素。而房地产价格也不断攀升给城镇居民的带来巨大的生存压力,为了应付节节攀升的房价而不得不压抑其他的消费。房地产市场已经成为宏观经济调控必须考虑的一个变量。鉴于房地产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李村璞 何静
突破原有的线性框架约束,使用非线性方法对我国的货币传导渠道进行了研究,发现我国的货币政策传导渠道存在三条,分别是信贷渠道、利率渠道和资产价格渠道,每一条渠道都有各自的门限值,各条渠道不同的门限值造成了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效果的非对称性特征,同时也形成了每一条传导渠道的非对称性。
关键词:
货币传导 非线性 非对称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吴伟军
笔者采用协整检验、格兰杰因果检验和OLS回归法对我国货币政策在开放条件下的非对称性进行了实证检验。结论表明,我国货币供给的正负向冲击对产出具有显著非对称性,但在经济开放条件下这种非对称性会减缓。针对研究结论,笔者提出减缓货币政策非对称性的建议,这对完善我国宏观经济调控机制和提高货币政策的有效性,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关键词:
开放条件 货币政策 非对称性效应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