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259)
- 2023(7781)
- 2022(6009)
- 2021(5544)
- 2020(4496)
- 2019(10182)
- 2018(10437)
- 2017(21573)
- 2016(11795)
- 2015(13466)
- 2014(13825)
- 2013(13490)
- 2012(12572)
- 2011(11608)
- 2010(11777)
- 2009(11374)
- 2008(11311)
- 2007(10339)
- 2006(9671)
- 2005(9063)
- 学科
- 济(49624)
- 经济(49573)
- 管理(33345)
- 业(32438)
- 企(24066)
- 企业(24066)
- 方法(18852)
- 中国(18403)
- 农(17297)
- 数学(17037)
- 数学方法(16860)
- 财(13204)
- 制(12726)
- 贸(11980)
- 贸易(11972)
- 业经(11776)
- 易(11759)
- 银(10998)
- 银行(10990)
- 农业(10671)
- 行(10614)
- 策(10457)
- 地方(9438)
- 融(9208)
- 金融(9208)
- 体(8065)
- 及其(8002)
- 税(7951)
- 发(7878)
- 税收(7627)
- 机构
- 学院(174391)
- 大学(173005)
- 济(78410)
- 经济(76715)
- 管理(64938)
- 研究(60463)
- 理学(54345)
- 理学院(53812)
- 管理学(53047)
- 管理学院(52714)
- 中国(49748)
- 财(40213)
- 京(36576)
- 科学(32585)
- 财经(30649)
- 所(30434)
- 经(27685)
- 中心(27553)
- 江(27399)
- 研究所(26826)
- 农(25469)
- 经济学(24648)
- 北京(23912)
- 范(22603)
- 财经大学(22443)
- 师范(22427)
- 经济学院(22299)
- 州(21905)
- 院(21403)
- 业大(21098)
- 基金
- 项目(101955)
- 科学(80115)
- 研究(79566)
- 基金(73088)
- 家(61770)
- 国家(61238)
- 科学基金(51942)
- 社会(50789)
- 社会科(48169)
- 社会科学(48160)
- 省(38779)
- 基金项目(37075)
- 教育(36574)
- 编号(34046)
- 划(32722)
- 资助(30998)
- 自然(30625)
- 自然科(29851)
- 自然科学(29841)
- 成果(29670)
- 自然科学基金(29322)
- 课题(23930)
- 部(23566)
- 发(23061)
- 重点(22832)
- 性(21309)
- 国家社会(20730)
- 教育部(20456)
- 创(20425)
- 项目编号(20422)
共检索到27890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方丹洲
货币政策效果弱化的原因分析(一)由于产业结构、消费结构不合理导致货币政策传导不畅,效果欠佳。我国的货币政策未能有效启动国内需求, 其根本原因在于我国市场经济机制的不完善, 对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即投资机制、消费支出机制产生干扰,降低了货币政策的有效性。1.由于产业结构不合理,导致投资机制不畅,货币政策传导受阻。从目前情况看,我国产业结构不合理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产业结构偏差,即第二产业尤其是工业的比重过高,第三产业比重偏低。二是产业结构升级缓慢。传统农业比重较大,优质高效农业得不到较快发展,不能满足农产品消费结构升级的需要;在第二产业中, 工业技术更新改造和技术进步没有取得大的进展,资源...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王颖星 崔新凯
本文通过考察我国货币政策的实施情况及执行现状,从货币政策工具、实施过程、实施效果等方面总结我国当前货币政策的特点;在此基础上从货币数量调控的弊端,货币政策传导渠道不畅,利率、汇率形成机制缺陷三方面分析我国货币政策有效性弱化的原因;并从兼顾货币价格调控,加速利率市场化改革,加速体制改革并构建完善金融市场体系三方面提出后金融危机下提高货币政策实施效果的策略。
关键词:
货币政策 政策有效性 弱化对策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苏治 刘程程 位雪丽
本文从理论上厘清了经济不确定性对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具体影响机制,将中国股市波动率和经济政策不确定性指数(EPU)作为不确定性的度量,构造经济产出和价格水平因子作为货币政策调控效果的衡量指标,系统考察了高低两种经济不确定性情形下的货币政策有效性,并将金融危机前后的差异进行对比。结果显示,不确定性仅会在量上影响货币政策调控效果,并不会改变其作用方向,不确定性会削弱货币政策有效性,这种弱化程度在金融危机后表现得更加明显。本研究对于央行准确把握货币政策调控的方向与力度,避免经济大起大落有重要意义。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彭安兴 胡春田 陈晓东
中国数字经济发展走在世界前列,货币政策能否继续发挥预期效果值得深思。本文将数字经济比重引入NK-DSGE模型,从价格粘性视角,研究数字经济对货币政策效果的影响。研究结论为:数字经济相比于传统经济,商品价格粘性不显著,动摇了货币政策非中性的微观基础;数字经济弱化了货币政策效果,既降低了增长效应的社会福利,又加剧了通胀效应的社会成本;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中国稳健的货币政策相对于美国极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更加符合数字经济深度发展的现实。数字经济环境下,相比于促进增长的目标,货币政策应该更多关注币值稳定,此外,宽松的货币政策应配合财政政策引流并加强托宾Q的传导效应。
关键词:
数字经济 货币政策 价格粘性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滕珊
从商业银行自身出发,基于其成本收益角度建立模型,得出其利润最大化下的均衡条件,在考虑风险中性和风险厌恶两种情况下,商业银行在前述条件下应对央行存、贷款利率变化而采取相应信贷行为的调整,一定程度上解释了货币政策被弱化甚至扭曲的原因,最后提出一些改善货币传导机制的建议。
关键词:
商业银行 成本收益 货币政策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汪小勤 雷辉
目前我国的总需求仍不够旺盛,物价指数变化率仍在低水平徘徊,经济回升的基础仍欠稳固。因此,究竟如何评价我国当前的货币政策效应?笔者认为我国近几年稳健的货币政策虽然对经济发展起了一定的促进作用,但并没有达到应该产生的效果。本文试图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对我国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影响因素加以分析,从而提出提高货币政策有效性的若干思考,以期在相关争论中得出较中肯的结论。
关键词:
货币政策 有效性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文也
近年来我国货币政策弱效应已是不争的事实,但其原因是复杂的,必须辩证地加以分析。首先必须排除完全照搬西方发达国家对货币政策有效性的评价标准去衡量我国货币政策效应的错误做法;其次必须用合理的物价稳定监控指标去衡量我国的货币政策效应;再者必须理性地分析制约我国货币政策弱效应的内外部因素。只有在此分析的基础上,才能提出相应的对策,以提高我国货币政策的有效性。
关键词:
货币政策 弱效应 制约因素 对策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周军民 杨义群 赵旭
货币政策能否发挥预期的效应受制于许多因素。货币政策本身、预期收入效益、货币市场结构与功能、资本市场财富效应、经济与金融结构二元性等都构成对货币政策效力的影响。本文重点对弱化货币政策效力的有关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
关键词:
货币政策 效力 弱化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刘克 王曦
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近年伴随着中国经贸地位的不断提高及政府的大力推动,人民币国际化进程正在不断加快,其对中国货币政策实施效果存在正反两方面影响:一方面可减少汇价风险,促进贸易和投资发展,带来国际铸币税收入;另一方面则可能削弱我国实施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大大增加货币政策的实施难度,并对我国金融环境的稳定、国民经济的宏观调控产生一系列负面影响。政府应通过加强资本跨境流动信息统计监测、开拓新的金融工具、深化国内金融市场改革等途径减轻人民币国际化对我国货币政策带来的负面影响。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梁立俊 樊文静
货币政策的传导途径问题是货币理论的核心问题。本文从市场环境因素出发,通过分析货币供应量在银行信贷体系和资本市场中的传导阻滞,解释了我国货币政策效率低的市场原因,并对此进行了实证检验,最后提出了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渠道的政策建议。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宋效中
本文首先探讨了货币政策传导的一般途径及其标志性效果,其次揭示了我国货币政策低效性的种种表现,再次着重分析了我国货币政策低效性的原因,为如何提高货币政策有效性指出了方向。
关键词:
货币政策 传导途径 低效性 原因分析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王培辉
以我国产出、价格和货币组成的一个系统作为研究对象,运用平滑转移向量误差修正模型对我国货币政策的非对称效果进行了分析,并通过一般化脉冲响应函数探讨了三种非对称形式。结果表明,产出在高增长状态时对货币冲击的反应明显大于低增长状态,冲击方向和冲击规模不同会带来明显的非对称效果,依具体经济状态表现不同。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高鸿
在数量型与价格型货币政策工具的作用机理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当前我国金融宏观面临的特殊情况、调控效果的差异性等方面进行对比研究,从累计变化看,我国数量型货币政策工具的影响远大于价格型工具,数量型货币政策工具不存在滞后期,价格型货币政策工具存在一定时滞期。基于此,对优化货币政策工具调控效果提出了改进的方向:主要是推进利率、汇率市场化,进一步提高完善中央银行宏观审慎调控机制。
关键词:
货币政策工具 调控 改进方向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胡振华 王振 文兴易
通过扩展IS-LM模型理论分析,文章采用多项经济指标建立并识别结构向量自回归模型(SVAR)研究影子银行对我国货币政策调控效果的影响。基于我国2003年至2013年6月的月度数据,通过各变量的平稳性检验、协整检验、模型的稳定性检验等相关检验,指出各经济指标与影子银行之间存在着长期均衡的关系。对模型各参数进行估计,并就影子银行与各经济指标之间做脉冲响应,进一步对主要变量进行方差分解,指出影子银行的发展对经济的影响具有两面性,对货币政策的调控效果会有影响,中央银行应执行更为谨慎的货币政策。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