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647)
- 2023(8371)
- 2022(6518)
- 2021(5989)
- 2020(4924)
- 2019(11122)
- 2018(11373)
- 2017(23246)
- 2016(12713)
- 2015(14598)
- 2014(14784)
- 2013(14520)
- 2012(13618)
- 2011(12567)
- 2010(12858)
- 2009(12354)
- 2008(12320)
- 2007(11344)
- 2006(10571)
- 2005(9932)
- 学科
- 济(54493)
- 经济(54437)
- 业(37553)
- 管理(37115)
- 企(29276)
- 企业(29276)
- 方法(20008)
- 中国(19590)
- 农(18379)
- 数学(17571)
- 数学方法(17391)
- 财(14310)
- 制(13714)
- 业经(13363)
- 贸(12865)
- 贸易(12856)
- 易(12624)
- 策(12439)
- 银(11732)
- 银行(11724)
- 农业(11479)
- 行(11317)
- 地方(11072)
- 融(9794)
- 金融(9794)
- 体(8676)
- 发(8662)
- 及其(8408)
- 税(8203)
- 学(7906)
- 机构
- 学院(188837)
- 大学(187218)
- 济(84682)
- 经济(82837)
- 管理(71061)
- 研究(66146)
- 理学(59454)
- 理学院(58852)
- 管理学(58069)
- 管理学院(57685)
- 中国(53988)
- 财(42977)
- 京(39884)
- 科学(35368)
- 所(33176)
- 财经(32834)
- 中心(29776)
- 江(29765)
- 经(29613)
- 研究所(29231)
- 农(26942)
- 经济学(26099)
- 北京(26043)
- 范(24518)
- 师范(24338)
- 财经大学(24000)
- 州(23826)
- 经济学院(23572)
- 院(23563)
- 业大(22390)
- 基金
- 项目(109859)
- 科学(86377)
- 研究(85821)
- 基金(78784)
- 家(66623)
- 国家(66044)
- 科学基金(56028)
- 社会(54784)
- 社会科(51961)
- 社会科学(51951)
- 省(41746)
- 基金项目(40005)
- 教育(39277)
- 编号(36582)
- 划(35211)
- 资助(33206)
- 自然(33065)
- 自然科(32232)
- 自然科学(32222)
- 成果(31974)
- 自然科学基金(31678)
- 课题(25844)
- 部(25299)
- 发(25036)
- 重点(24667)
- 性(23118)
- 国家社会(22329)
- 创(22212)
- 项目编号(22060)
- 教育部(21999)
共检索到30362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王颖星 崔新凯
本文通过考察我国货币政策的实施情况及执行现状,从货币政策工具、实施过程、实施效果等方面总结我国当前货币政策的特点;在此基础上从货币数量调控的弊端,货币政策传导渠道不畅,利率、汇率形成机制缺陷三方面分析我国货币政策有效性弱化的原因;并从兼顾货币价格调控,加速利率市场化改革,加速体制改革并构建完善金融市场体系三方面提出后金融危机下提高货币政策实施效果的策略。
关键词:
货币政策 政策有效性 弱化对策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方丹洲
货币政策效果弱化的原因分析(一)由于产业结构、消费结构不合理导致货币政策传导不畅,效果欠佳。我国的货币政策未能有效启动国内需求, 其根本原因在于我国市场经济机制的不完善, 对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即投资机制、消费支出机制产生干扰,降低了货币政策的有效性。1.由于产业结构不合理,导致投资机制不畅,货币政策传导受阻。从目前情况看,我国产业结构不合理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产业结构偏差,即第二产业尤其是工业的比重过高,第三产业比重偏低。二是产业结构升级缓慢。传统农业比重较大,优质高效农业得不到较快发展,不能满足农产品消费结构升级的需要;在第二产业中, 工业技术更新改造和技术进步没有取得大的进展,资源...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谭雅玲
本文作者最近关于人民币一次性贬值的建议引起国内外金融市场的调整,可见我国人民币升值预期的基础脆弱,短期炒作氛围大于实际基础和信心支持,具有很强的投机性和炒作性。尤其是在当前海外NDF人民币市场直接影响国内人民币中间价格的波动中,我国人民币汇率短期升值与中长期贬值的风险是非常值得认真防范和仔细论证乃至高度关注的。本文在对人民币单边升值的现象进行实证分析的基础上,提出需要综合、全面、长远、防范以及预见性的规划、设计我们自己的货币战略与对策。
关键词:
美元贬值 人民币升值 应对策略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卢超 聂丽
新常态下,货币政策实施条件发生显著变化:经济增长率下降的同时,就业压力趋缓;国际收支顺差收窄,外汇占款下降;货币供给同通货膨胀和经济增长的联系显著弱化。传统货币政策在稳增长、调结构过程中表现捉襟见肘,而持续的工具创新为新常态下非常规货币政策实施创造了有利条件。应进一步疏通利率传导渠道,强化政策利率变动对融资成本的影响;拓宽基础货币投放渠道,以货币精准投放替代全面宽松;善用"窗口指导",完善公开市场操作常态化机制,提升货币政策实施透明度。
关键词:
新常态 货币政策 政策工具创新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卢超 聂丽
新常态下,货币政策实施条件发生显著变化:经济增长率下降的同时,就业压力趋缓;国际收支顺差收窄,外汇占款下降;货币供给同通货膨胀和经济增长的联系显著弱化。传统货币政策在稳增长、调结构过程中表现捉襟见肘,而持续的工具创新为新常态下非常规货币政策实施创造了有利条件。应进一步疏通利率传导渠道,强化政策利率变动对融资成本的影响;拓宽基础货币投放渠道,以货币精准投放替代全面宽松;善用"窗口指导",完善公开市场操作常态化机制,提升货币政策实施透明度。
关键词:
新常态 货币政策 政策工具创新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刘雪梅
近两年来,“热钱”通过贸易、QFII制度、香港市场和地下钱庄、走私等渠道大量进入我国,对我国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和实施效果构成了很大冲击,亦对我国当前正在运行的稳健的货币政策有很大冲击。我国应采取何种应对策略,是当前理论界和实务界普遍关注的问题。
关键词:
热钱 货币政策 冲击 应对策略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苏治 刘程程 位雪丽
本文从理论上厘清了经济不确定性对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具体影响机制,将中国股市波动率和经济政策不确定性指数(EPU)作为不确定性的度量,构造经济产出和价格水平因子作为货币政策调控效果的衡量指标,系统考察了高低两种经济不确定性情形下的货币政策有效性,并将金融危机前后的差异进行对比。结果显示,不确定性仅会在量上影响货币政策调控效果,并不会改变其作用方向,不确定性会削弱货币政策有效性,这种弱化程度在金融危机后表现得更加明显。本研究对于央行准确把握货币政策调控的方向与力度,避免经济大起大落有重要意义。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彭安兴 胡春田 陈晓东
中国数字经济发展走在世界前列,货币政策能否继续发挥预期效果值得深思。本文将数字经济比重引入NK-DSGE模型,从价格粘性视角,研究数字经济对货币政策效果的影响。研究结论为:数字经济相比于传统经济,商品价格粘性不显著,动摇了货币政策非中性的微观基础;数字经济弱化了货币政策效果,既降低了增长效应的社会福利,又加剧了通胀效应的社会成本;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中国稳健的货币政策相对于美国极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更加符合数字经济深度发展的现实。数字经济环境下,相比于促进增长的目标,货币政策应该更多关注币值稳定,此外,宽松的货币政策应配合财政政策引流并加强托宾Q的传导效应。
关键词:
数字经济 货币政策 价格粘性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李欢丽 李石凯
国际金融危机以来,美国的货币政策可明确区分为超宽松与常态化两个阶段,虽然常态化的目标远未实现,但受到来自政府、市场以及经济的压力,美联储准备停止加息和缩表,结束货币政策常态化进程。显然,美国货币政策的常态化是支撑新一轮强势美元周期的货币性原因,以停止加息和缩表为特征的美国货币政策转向意味着强势美元周期无法得到政策支撑,加上"美国优先"政策导致美元成为低信用、高风险资产,全球去美元化浪潮不断升级,会进一步打压美元汇率,未来美元有可能长期弱势。建议采取相关措施弱化弱势美元对中国经济的不利影响,而强化其带来的发展契机,维持中国经济的平稳健康发展。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滕珊
从商业银行自身出发,基于其成本收益角度建立模型,得出其利润最大化下的均衡条件,在考虑风险中性和风险厌恶两种情况下,商业银行在前述条件下应对央行存、贷款利率变化而采取相应信贷行为的调整,一定程度上解释了货币政策被弱化甚至扭曲的原因,最后提出一些改善货币传导机制的建议。
关键词:
商业银行 成本收益 货币政策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汪小勤 雷辉
目前我国的总需求仍不够旺盛,物价指数变化率仍在低水平徘徊,经济回升的基础仍欠稳固。因此,究竟如何评价我国当前的货币政策效应?笔者认为我国近几年稳健的货币政策虽然对经济发展起了一定的促进作用,但并没有达到应该产生的效果。本文试图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对我国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影响因素加以分析,从而提出提高货币政策有效性的若干思考,以期在相关争论中得出较中肯的结论。
关键词:
货币政策 有效性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文也
近年来我国货币政策弱效应已是不争的事实,但其原因是复杂的,必须辩证地加以分析。首先必须排除完全照搬西方发达国家对货币政策有效性的评价标准去衡量我国货币政策效应的错误做法;其次必须用合理的物价稳定监控指标去衡量我国的货币政策效应;再者必须理性地分析制约我国货币政策弱效应的内外部因素。只有在此分析的基础上,才能提出相应的对策,以提高我国货币政策的有效性。
关键词:
货币政策 弱效应 制约因素 对策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周军民 杨义群 赵旭
货币政策能否发挥预期的效应受制于许多因素。货币政策本身、预期收入效益、货币市场结构与功能、资本市场财富效应、经济与金融结构二元性等都构成对货币政策效力的影响。本文重点对弱化货币政策效力的有关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
关键词:
货币政策 效力 弱化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刘克 王曦
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近年伴随着中国经贸地位的不断提高及政府的大力推动,人民币国际化进程正在不断加快,其对中国货币政策实施效果存在正反两方面影响:一方面可减少汇价风险,促进贸易和投资发展,带来国际铸币税收入;另一方面则可能削弱我国实施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大大增加货币政策的实施难度,并对我国金融环境的稳定、国民经济的宏观调控产生一系列负面影响。政府应通过加强资本跨境流动信息统计监测、开拓新的金融工具、深化国内金融市场改革等途径减轻人民币国际化对我国货币政策带来的负面影响。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