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583)
- 2023(5479)
- 2022(4772)
- 2021(4737)
- 2020(3879)
- 2019(9244)
- 2018(9614)
- 2017(19604)
- 2016(10651)
- 2015(11942)
- 2014(12249)
- 2013(12015)
- 2012(11353)
- 2011(10571)
- 2010(10937)
- 2009(10719)
- 2008(10711)
- 2007(9556)
- 2006(9020)
- 2005(8502)
- 学科
- 济(41672)
- 经济(41618)
- 管理(29430)
- 业(27071)
- 企(21453)
- 企业(21453)
- 方法(16550)
- 数学(15134)
- 中国(15124)
- 数学方法(14958)
- 制(14750)
- 农(13350)
- 财(13168)
- 银(11042)
- 银行(11040)
- 贸(10786)
- 贸易(10779)
- 行(10667)
- 易(10606)
- 策(9556)
- 体(9420)
- 融(9229)
- 金融(9229)
- 业经(9092)
- 税(9062)
- 税收(8739)
- 收(8673)
- 体制(8026)
- 农业(7618)
- 制度(7535)
- 机构
- 学院(151706)
- 大学(150973)
- 济(70441)
- 经济(68890)
- 管理(56905)
- 研究(53937)
- 理学(46920)
- 理学院(46472)
- 中国(45940)
- 管理学(45930)
- 管理学院(45618)
- 财(39220)
- 京(32096)
- 财经(28740)
- 科学(27162)
- 所(27125)
- 经(25959)
- 中心(24183)
- 江(24132)
- 研究所(23534)
- 经济学(21943)
- 北京(21717)
- 财经大学(21119)
- 范(19921)
- 师范(19818)
- 经济学院(19726)
- 州(19295)
- 农(19225)
- 院(19003)
- 银(16933)
- 基金
- 项目(82806)
- 研究(67596)
- 科学(65020)
- 基金(58913)
- 家(48723)
- 国家(48268)
- 社会(42310)
- 科学基金(40895)
- 社会科(40157)
- 社会科学(40149)
- 教育(31910)
- 省(30718)
- 基金项目(29401)
- 编号(29288)
- 成果(26593)
- 划(26321)
- 资助(25934)
- 自然(23280)
- 自然科(22630)
- 自然科学(22623)
- 自然科学基金(22219)
- 课题(20918)
- 部(20085)
- 性(18765)
- 发(18358)
- 重点(18331)
- 教育部(17776)
- 项目编号(17696)
- 年(17350)
- 制(17249)
共检索到25541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谭小劲
选择什么样的货币政策工具组合来确保货币政策目标的实现,必须与一国的货币政策调控方式相适应。本文通过回顾我国货币政策工具的演进过程,对比分析与西方发达国家的差异和不足,进而提出下一步货币政策工具的改革思路。
关键词:
中央银行 货币政策 货币政策工具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高鸿
在数量型与价格型货币政策工具的作用机理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当前我国金融宏观面临的特殊情况、调控效果的差异性等方面进行对比研究,从累计变化看,我国数量型货币政策工具的影响远大于价格型工具,数量型货币政策工具不存在滞后期,价格型货币政策工具存在一定时滞期。基于此,对优化货币政策工具调控效果提出了改进的方向:主要是推进利率、汇率市场化,进一步提高完善中央银行宏观审慎调控机制。
关键词:
货币政策工具 调控 改进方向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曾辉 刘洋
如何制约中央银行的通货膨胀倾向,提高货币政策的可信性,是现在货币政策研究的重要问题,本文提供的一个备选答案是引入由中央银行发行的价格指数类期货合约作为货币政策的一种新工具。本文在说明价格指数类期货合约的定价原理和均衡价格形成的基础上,分析了其对基础货币进而对价格水平的影响机制。文章认为价格指数类期货合约具有易操作性、独立性和内在稳定性,可以设计成为一种供中央银行选择的货币政策新型工具。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罗海钢
货币政策是中央银行运用各种工具通过货币存量调整总需求进而对宏观经济进行调节的一种手段,一般由政策工具、中介指标和政策目标三部分内容构成。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中央银行制度的建立,我国货币政策的作用日益突出。经过数年来的实践摸索,我国中央银行已积累了一定的宏观调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龚秀国
本文从金融压制角度分析了我国货币低效率问题。认为在央行设定的自身与商业银行进行的博弈过程中 ,超额储备金是货币政策直接影响的一种特殊基础货币 ,它的增长既反映了我国央行负债的增长 ,更重要的是它同时反映了银行体系货币乘数的减少。作者认为 ,要提高我国货币政策的有效性 ,央行的当务之急是 :迅速赋予商业银行根据贷款风险大小确定贷款利率的更大自主权 ,实现贷款利率市场化 ;取消金融机构在人行户头上所有储备金存款利率 ;停止发行短期央行票据回笼银行资金。
关键词:
金融压制 货币政策 低效率 超额储备金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赵昕东 陈飞 高铁梅
本文利用国内生产总值、消费品价格指数及相关的货币政策工具变量,通过向量自回归模型的脉冲响应函数建立了货币政策冲击反应模型,在实证分析的基础上分析货币政策工具变量的冲击导致的实际国内生产总值及消费品价格指数的变动特点。从而为及时准确地调整我国的货币政策,实现我国货币政策目标提出参考性的政策建议。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高培亮
利率市场化对货币政策工具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具有强烈行政指导色彩的贷款规模控制和存贷款利率控制效用的缺失,对存款准备金率的操作次数也会随利率市场化的不断深入而减少。本文认为,利率市场化之后,在数量型工具方面,央行会越来越重视定向公开市场操作和再贷款工具的创新;在价格型工具方面,央行会越来越重视再贷款利率和央票发行利率等政策性利率的作用。本文通过对货币政策工具现状的梳理与其实施效果的实证分析,研究了在利率市场化完成后我国中央银行货币政策工具库的建立方案,并提出以价格型工具为主、数量型工具为辅的转型方向。
关键词:
利率市场化 货币政策工具 中央银行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陈飞 赵昕东 高铁梅
本文利用国内生产总值GDP及相关的货币政策工具变量通过向量自回归模型(VAR模型 )的脉冲响应函数建立了货币政策冲击反应模型 ,在实证分析的基础上分析货币政策工具变量的冲击导致的实际国内生产总值GDP的上下波动。同时利用方差分解技术 ,考察不同货币政策工具变量冲击对国内生产总值GDP的影响及其贡献率的大小。从而为及时准确地调整我国的货币政策 ,实现我国货币政策目标提出参考性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货币政策工具变量 脉冲响应函数 方差分解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毕燕君
文章在动态随机一般均衡(DSGE)模型框架下,构建基于广义货币供应量和基于广义流动性的两个模型,实证研究影子银行体系与商业银行独立且平行的信用创造能力和货币供给机制对我国货币政策数量型工具调控绩效的影响,力求为我国货币政策的制定和实施、经济金融的持续健康发展提供现实依据。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李海平
政策工具是货币政策体系的重要因素之一。西方发达国家的货币政策工具选用体现出显著的特点。研究这些特点对于解决当前我国货币政策工具选用问题是极其必要的 ,货币政策工具的选用不但受到经济体制、经济金融发展状况等因素的影响 ,而且与一国的经济传统是分不开的。当前经济金融运行的特点决定了我国货币政策工具选用的特殊性。
关键词:
货币政策 工具 选用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杨凌云
论我国货币政策工具的完善与创新杨凌云我国中央银行如何完善现有的货币政策工具,并根据经济体制的变革不断培育和创新新的货币政策工具,从而顺利地实现货币政策目标,这是一个十分重要而复杂的问题。笔者不揣冒昧,对此做一点粗浅的探讨。一、西方国家货币政策工具选择...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何凌云 刘传哲 史国庆
货币政策工具的作用效率是动态变化的。本文利用状态空间模型,以1999年12月至2008年8月的月度数据为样本,对我国货币政策工具的时变效率进行研究,得出结论:在样本区间内,我国货币政策工具的整体作用效率不高。其中,利率、外汇占款的作用相对较高,再贷款,准备金率的作用效率低,且变动不稳定。此外,货币政策工具的作用效率与货币政策状态间存有一定的关联,其抑制经济过热的效率优于启动经济的效率。
关键词:
货币政策工具 传导效率 状态空间模型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体制转换时期我国货币政策工具的选择与改造中国人民银行河南分行金融研究所课题组在我国体制转换这一特定时期,选择什么样的货币政策工具,才能既有利于货币政策目标的实现,又有利于中央银行宏观调控模式由直接调控到间接调控的转换,是个严肃又复杂的问题。通过对各类...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李琼
2010年我国调整了实施两年多的宽松货币政策,宣布2011年实行稳健的货币政策。使货币政策从宽松转向稳健的最直接原因是目前我国物价上涨加快,资产泡沫化加剧,通胀预期上升。但是,紧缩货币政策工具的力度除了考虑国内物价因素以外,还应考虑到国际因素。当前,外围主要经济体增长率下滑、失业率高企,因而当前甚至今后一段时间内,央行在使用紧缩货币政策工具收紧流动性、防止资产泡沫风险时,应把握好节奏和力度,以防经济硬着陆风险。
关键词:
货币政策 经济风险 存款准备金率 利率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