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528)
- 2023(5365)
- 2022(4717)
- 2021(4548)
- 2020(3749)
- 2019(8872)
- 2018(8913)
- 2017(18814)
- 2016(10083)
- 2015(11433)
- 2014(11570)
- 2013(11600)
- 2012(11177)
- 2011(10397)
- 2010(10585)
- 2009(10134)
- 2008(10017)
- 2007(9110)
- 2006(8435)
- 2005(7908)
- 学科
- 济(42011)
- 经济(41973)
- 管理(28629)
- 业(27219)
- 企(20414)
- 企业(20414)
- 方法(19158)
- 数学(17906)
- 数学方法(17738)
- 贸(16559)
- 贸易(16552)
- 易(16369)
- 中国(14317)
- 财(13479)
- 农(13220)
- 出(12252)
- 制(10809)
- 银(9525)
- 银行(9522)
- 行(9238)
- 策(9001)
- 口(8564)
- 出口(8563)
- 出口贸易(8563)
- 融(7949)
- 金融(7949)
- 业经(7753)
- 农业(7699)
- 税(7689)
- 税收(7356)
- 机构
- 学院(148080)
- 大学(147539)
- 济(71427)
- 经济(69994)
- 管理(56884)
- 研究(49764)
- 理学(47657)
- 理学院(47235)
- 管理学(46666)
- 管理学院(46383)
- 中国(42618)
- 财(37559)
- 京(30617)
- 财经(28554)
- 经(25857)
- 科学(24961)
- 所(24604)
- 经济学(23130)
- 中心(22946)
- 江(22606)
- 研究所(21398)
- 经济学院(21119)
- 财经大学(21032)
- 北京(20169)
- 农(18794)
- 州(18070)
- 范(17842)
- 师范(17744)
- 院(17558)
- 融(16569)
- 基金
- 项目(84601)
- 科学(67085)
- 研究(66941)
- 基金(62066)
- 家(51490)
- 国家(51071)
- 科学基金(43693)
- 社会(43287)
- 社会科(41280)
- 社会科学(41274)
- 基金项目(31214)
- 省(31008)
- 教育(30962)
- 编号(28052)
- 资助(27660)
- 划(26406)
- 自然(25539)
- 自然科(24903)
- 自然科学(24896)
- 自然科学基金(24469)
- 成果(24457)
- 部(20822)
- 课题(19459)
- 发(18533)
- 教育部(18401)
- 重点(18376)
- 性(18106)
- 人文(17862)
- 国家社会(17731)
- 社科(17239)
共检索到23901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欧阳志刚 王世杰
本文基于我国货币政策在通胀水平和增长速度不同的情况下对通胀和产出具有非线性非对称反应的实际背景,分别以经济增长率和通胀率为阈值变量建立非线性货币政策反应函数,估计结果表明:(1)我国货币政策对通胀和产出的反应随着预期的通胀率和经济增长率的变化而有显著的非线性非对称性,非线性转换形式由逻辑函数刻画,转换速度较快且显著;(2)货币政策对通货膨胀率的调节区间为2.96%—3.23%,对经济增长率的调节区间为8.52%—8.83%;(3)当经济增长率或通胀率高于调节区间的上限,央行应以通货膨胀为主要调节目标,实施从紧的货币政策;当经济增长率或通胀率低于调节区间的下限时,央行应以经济增长为主要调节目标,...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李颖 林景润 高铁梅
本文利用滚动构建VAR模型的方法进行样本外动态预测,估计得出粘性信息假设下的通货膨胀预期■,并在此基础上建立非线性的LSTR模型,刻画出通货膨胀率的非对称调整路径。模型估计结果表明,当通货膨胀预期超过某一特定门限值后,对未来通货膨胀的作用反而减小。另外,通过比较利率和M1这两种货币政策工具对物价的作用,本文发现当通货膨胀预期低于2.8%时,减少M1具有显著的抑制通货膨胀作用;当通货膨胀预期在2.8%~3.9%时,两种货币政策工具对通货膨胀均具有显著的调控作用;而当通货膨胀预期高于3.9%时,利率是抑制未来通货膨胀的有效手段。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邓创 夏冰
本文运用时变参数向量自回归模型,考察我国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和广义货币供给增长率对通货膨胀、产出缺口冲击的响应动态,发现我国货币政策具有明显的相机抉择特征,而且数量型和价格型货币政策对宏观经济冲击的时变反应规律存在显著差异;数量型货币政策对宏观经济冲击的反应能力较差,价格型货币政策对通货膨胀和产出缺口冲击的反应时滞表现出逐渐缩短的趋势,但在反应强度上有所减弱。所以,现阶段不同政策工具的协同运用可以有效弥补其指标可控性与最终目标的关联性等方面的差异和不足。
[期刊] 西部论坛
[作者]
黄荣哲 农丽娜 朱燕宇 刘婵婵
基于HP滤波法对中国1997—2011年各季度统计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产出与通货膨胀实时缺口的估算偏差能够对货币政策产生系统性影响,并引发货币政策的过度反应;而且在国际金融危机前后,这种系统性影响更加显著。因此,中央银行需要适当降低货币政策规则当中产出与通货膨胀缺口的实时反应系数,即现实的货币政策的实时反应系数应该比计量模型估算的(理论上的)反应系数更小一些。在制定货币政策时需要更加审慎,一方面进一步加强宏观经济活动的日常监测工作,另一方面要充分利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进行"微调",同时还需要努力构筑防范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杨碧云 易行健
本文首先在理论上分析了通货膨胀在货币政策制定与实施中的地位,然后深入探讨通货膨胀的决定因素与通货膨胀惯性之间的关系,最后在简要总结我国2009年上半年的宏观经济金融形势的基础上对未来一段时期我国的通货膨胀态势与货币政策走向进行预测。
关键词:
货币政策 通货膨胀 通货膨胀预期
[期刊]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张小宇 刘金全
本文在对名义利率与通货膨胀的协整检验的基础上,构建门限向量误差修正模型(TVECM),识别名义利率与通货膨胀之间的非线性及非对称调整机制。结果发现,名义利率与通货膨胀的误差修正模型存在门限效应;并且我国名义利率存在非对称调整偏好;在名义利率与通货膨胀的二元系统中,通货膨胀表现出一定程度的"弱外生性"。进而表明现阶段利率政策对于抑制目前的高通胀存在一定的难度,还应该辅以其他的货币政策,必要时可采取行政手段进行价格干预。
关键词:
名义利率 通货膨胀 门限效应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孙韦 郑中华
近期我国货币供应量以及贷款规模的快速增长引发各界对我国通胀的担忧。对我国历年货币政策制定和执行的实际情况进行实证分析,发现当期的价格水平和前一期GDP的增长率是正相关,货币供应量的增加会引起下一年度物价水平的上升,检验结果都显著。货币当局在维持宽松的货币政策,保持经济增长的同时,应该增加货币供应量调节手段,防止流动性泛滥;进行窗口指导,调整产业结构;加强国际资金流动监管,防止输入型通货膨胀;维持汇率稳定,增强产品出口竞争力。
关键词:
通货膨胀 货币政策 货币供应量 窗口指导
[期刊] 投资研究
[作者]
杨铖 郭树华
随着国际经济全球化进一步提高,再加上我国正处于转型的关键时期,宏观经济调控变得异常复杂,汇率政策与货币政策既要调控货币数量维护币值稳定又要调节总需求促进经济发展,同时还要负责内外经济均衡的调节,所以二者之间的配合与协调显得异常的重要。然而很多时候,汇率政策与货币政策会出现相互制约的冲突效应,以至于偏离政策预期甚至阻碍经济发展,所以冲突效应的研究对建立完善的政策协调机制意义重大。另外从更为细致的角度来看,这种冲突效应在不同的政策姿态或者经济环境下是否存在差异,即是否存在非对称性,这种非对称性的存在将影响政策协调机制建立的精准度。所以本文在进行理论和现实表现定性分析的基础上,在不同通货膨胀环境下运用STVAR模型研究同一个政策变量在不同方向上相同强度的冲击对另一个政策变量影响的差别,以探索中美汇率政策与货币政策冲突效应的非对称性,以期为建立完善、精准的政策协调机制提供参考。
关键词:
汇率政策 货币政策 冲突效应 非对称性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肖强 赫永达
考虑到核心通货膨胀率是CPI中各商品包含的共同变动趋势,文章基于CPI的8大类指标利用动态因子模型生成了核心通货膨胀率。进而,将核心通货膨胀率作为LSTVAR模型中平滑转换函数的转换变量,利用LSTVAR模型分析了货币政策的非对称性。实证结果表明,在由核心通货膨胀率确定的不同通胀状态下,货币政策对产出和价格具有显著的非对称性。高通胀状态下扩张的货币政策无效,而低通胀状态下宽松的货币政策更有效。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刘金全 刘达禹 徐宁
本文对我国通货膨胀成本的非对称性以及货币政策的惰性特征进行了检验和识别,发现中央银行具有明显的规避通货紧缩偏好,但其货币政策调控不存在明显的惰性区域。本文采用理性预期框架下的TVP-S-VAR模型测度中央银行在不同宏观背景信息下的利率调控规则。结果发现,中央银行在通货紧缩时期的政策调控力度将显著增强,而就新常态时期内的货币政策调控而言,其更加注重货币政策的持续性,坚持"总量平衡、适度从紧、适时微调、定向着力"的货币政策调控方针,从而为经济增速托底,也给经济结构全面升级和改革留出必要的时间。
[期刊] 金融经济学研究
[作者]
丁剑平 蔚立柱 陆长荣
次贷危机以来,越来越多国家的央行用核心通货膨胀来取代通货膨胀作为货币政策目标。借助开放经济新凯恩斯模型,将国际收支余额纳入央行福利损失函数,通过一阶条件得到最优利率规则,考察核心通货膨胀在最优利率规则中的作用,并运用GMM法比较分析盯住核心通货膨胀与通货膨胀的货币政策反应,研究得出:与通货膨胀相比,盯住核心通货膨胀能避免利率过度调整,减少中国人民银行福利损失,能降低美联邦基准利率对中国人民银行基准利率的冲击;此外,外汇市场干预系数与实际汇率系数在核心通货膨胀目标与通货膨胀目标的政策反应中呈现不同的特征。因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项后军 于洋
通过纳入通货膨胀预期,本文研究了我国货币政策对资产价格(房价和股价)反应的方式、非对称性和急缓程度,结果表明:①货币政策在对房价和股价的反应中,通货膨胀预期起到明显不同的作用;②货币政策"关注"房价而"盯住"股价,即货币政策"间接地"根据通货膨胀预期调整对房价的反应,但通常并未考虑通货膨胀预期就"直接"调整对股价的反应;③货币政策在整个样本期内均对房价作出正向反应,且随通货膨胀预期的不断攀升反应逐渐增强,但对股价却采取所谓"调牛不调熊"的非对称反应,且随股价涨幅的增加反应逐渐增强;④这两种非对称反应均是逐渐(平滑)调整的。最后,本文还从政策层面上讨论了货币政策对资产价格反应的持续性问题。
关键词:
通货膨胀预期 关注 盯住 非对称性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何孝星 赵颖楠
2010年下半年至今,中国人民银行多次上调存贷款基准利率和存款准备金率并紧缩货币信贷,以应对此次通货膨胀。笔者以为,流动性过剩是引发我国本轮全面通货膨胀的首要原因,但当前我国的货币政策已经陷入两难的多重困境之中,继续采取"堵"的货币政策,恐将引发政策超调的风险。因此,我国需要转换政策调控思路,采取有序疏导的方式化解当前的通胀压力。
关键词:
货币紧缩 通货膨胀 政策困境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卢宝梅
通货膨胀目标制是追逐长期价格稳定的一种货币政策策略,实践证明通货膨胀目标制已经成功地取得了长期的价格稳定。货币政策应当密切关注信贷的过度增长、快速的资产价格上涨和投资的快速增长的同时出现,实现价格稳定和金融稳定。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贾凯威 马树才
文章利用VAR模型、方差分析研究了主要宏观经济变量之间的定量关系,并通过脉冲响应分析及方差分析进一步分析了各变量波动的程度及其时滞性。
关键词:
产出 通货膨胀 汇率 方差分析 脉冲响应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