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266)
2023(13388)
2022(11718)
2021(11111)
2020(9129)
2019(21104)
2018(21065)
2017(42019)
2016(22702)
2015(25551)
2014(25828)
2013(25544)
2012(23651)
2011(21665)
2010(21691)
2009(20048)
2008(19577)
2007(17273)
2006(15378)
2005(13739)
作者
(65766)
(54403)
(54021)
(51588)
(34600)
(25847)
(24699)
(21268)
(20559)
(19493)
(18418)
(18156)
(17230)
(17135)
(16808)
(16675)
(16238)
(16146)
(15630)
(15623)
(13549)
(13385)
(13066)
(12327)
(12271)
(12115)
(12040)
(11981)
(10882)
(10643)
学科
(93993)
经济(93893)
管理(66206)
(61723)
(49848)
企业(49848)
方法(42591)
数学(37593)
数学方法(37182)
中国(26072)
(25548)
(23461)
地方(20925)
业经(19866)
(18823)
贸易(18815)
(18431)
(18308)
(18035)
农业(16725)
(15773)
银行(15740)
(15083)
环境(14976)
(14494)
金融(14492)
理论(14448)
(14428)
(14026)
技术(13934)
机构
大学(329065)
学院(328664)
(135110)
管理(132213)
经济(132117)
理学(114327)
理学院(113089)
管理学(111356)
管理学院(110750)
研究(109315)
中国(83157)
(69671)
科学(66038)
(63870)
(54530)
财经(51019)
研究所(49408)
中心(49154)
(47962)
(47226)
(46291)
业大(45825)
北京(44525)
(43618)
师范(43311)
经济学(40466)
(39795)
(38855)
财经大学(37915)
农业(37478)
基金
项目(219952)
科学(173459)
研究(164185)
基金(159370)
(137270)
国家(136125)
科学基金(117134)
社会(103028)
社会科(97704)
社会科学(97682)
(84957)
基金项目(84597)
自然(75303)
教育(75112)
自然科(73469)
自然科学(73453)
自然科学基金(72111)
(71725)
编号(68245)
资助(66230)
成果(55867)
(49235)
重点(48797)
(47363)
课题(46654)
(45182)
教育部(42294)
创新(42091)
项目编号(41926)
人文(41717)
期刊
(147739)
经济(147739)
研究(101816)
中国(56921)
管理(47684)
学报(46762)
(45115)
科学(44438)
(43103)
教育(36031)
大学(35559)
(33764)
金融(33764)
学学(33359)
农业(30172)
技术(27701)
业经(24833)
财经(24263)
经济研究(24035)
(20628)
问题(19735)
理论(17461)
图书(16802)
(16401)
技术经济(16055)
实践(16012)
(16012)
商业(15503)
现代(15248)
科技(15145)
共检索到48068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戴逸飞  
本文采用1990-2006年的样本数据,通过对我国东、中、西部地区对货币政策响应的实证研究,表明我国货币政策存在明显的区域效应。因此,中国人民银行在实施货币政策时应考虑这一因素,在统一的货币政策目标前提下,采取可行措施缩小货币政策区域效应的差异,从而使各区域间的经济均衡协调发展。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黄国妍  
近年来中国的货币政策实践表明我国货币政策效果上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别。本文从统一货币政策的理论基础-最优货币区理论出发,运用最优货币区标准对中国进行检验分析,找出产生货币政策区域差别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以减少统一货币政策的区域差别,增进货币政策的有效性。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董志勇  黄迈  周铭山  
本文利用时变参数状态空间模型估计了1985—2007年我国(及主要区域)的动态货币政策乘数,从新的视角论证了货币政策区域效应的显著存在性。此外,还从供给视角对货币政策区域效应的成因做了新的解释。研究表明,经济开放度、劳动生产率对货币政策区域效应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而地方政府行为对货币政策区域效应有显著的负向影响,这说明地方政府干预经济过多反而会削弱货币政策效力。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于则  
要实现各地区协调发展需要政策制定者在制定政策的时候了解各项政策给不同地区所带来的不同影响。本文利用向量自回归模型和聚类分析讨论了货币政策的区域效应,即不同地区对于货币政策的不同反应。分析结果表明,东北地区和中部地区对于货币政策的反应与全国水平的平均反应接近,东部地区反应十分强烈,京津冀地区对于货币政策反应轻微,西部地区对于货币政策反应持续时间较短。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张辉  王征  
本文基于向量自回归(VAR)模型的脉冲响应函数、方差分解和格兰杰因果检验,在缩短时间跨度和提高数据频率基础上,从利率、信贷等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角度综合分析了2005-2010年我国货币政策的区域效应。研究发现,对于东北和南部沿海地区,利率对投资的影响比较明显;对于黄河中游、长江中游、大西南和大西北四个内陆地区,信贷规模对投资的影响比较明显;对于东北、北部沿海和南部沿海地区,利率对物价的影响比较明显;对于北部沿海和南部沿海地区,信贷规模对物价的影响比较明显。本文研究认为企业结构差异、政府行为差异和金融结构差异是影响货币政策区域不对称性的三个重要因素。
[期刊] 投资研究  [作者] 高云峰  阮莉莉  
本文以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理论为基础,通过构建面板模型,对货币政策的区域效应进行定量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中国货币政策存在明显的区域效应差异。从贷款投放对经济增长的刺激作用来看,中部、东北和东部地区省份的效果比较明显,而西部地区的效果较差。对于资本投入相对不足的西部地区,要加快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调整区域经济结构、推动产业转移;对于资本积累充足的东部地区,要提高资本的边际产出率,提高经济效率。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曹永琴  
货币政策效应的区域差异影响地区经济协调发展。本文运用固定效应变系数模型估计了各地区的货币政策敏感系数,并进一步用结构向量自回归(SVAR)模型和结构方差分解法分析了货币冲击对区域经济的影响。研究发现中国货币政策效应存在显著的区域差异,主要原因在于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差异。建立充分反映区域经济特点的货币政策体系以及发挥货币政策结构性功能,有利于提高货币政策作用和缩小区域间货币政策的不对称性。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史林东  
利用脉冲响应函数及面板模型等方法,实证分析我国不同区域对统一货币政策产生的差异性效果,研究发现,无论是在影响时间还是在影响程度上,货币冲击对经济的影响存在显著的区域差异。在对货币政策效应区域差异原因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通过合理调整产业结构、优化区域金融体系、缩小区域投资效率差异、发展外向型经济、建立结构调整型区域货币政策调控机制来缩小货币政策效应区域差异并维持货币政策的统一。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蒲艳萍  邓佑甜  
文章以货币供应量作为货币政策的指示变量,利用基于可变参数的状态空间模型和卡尔曼波分析就货币政策对我国东、中、西部经济的区域影响效应进行初评研究的结果显示:我国货币政策效应存在显著的区域不对称性差异,货币政策对东部经济增长的效应最大,中部次之,西部最弱;货币供给对东、中、西部经就是增长的贡献率呈先增加后下降的变动趋势;货币供应量对西部经济增长的边际贡献率最大,中部次之,东部最小。
[期刊] 贵州财经学院学报  [作者] 周孟亮  李明贤  
目前,对货币政策效应区域差异性研究引起了越来越多的重视,但现有的研究主要局限于一些观点的论述和总结,VAR模型对于货币政策效应区域差异性研究具有适用性,从我国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分别选取代表性省份对我国货币政策效应区域差异性进行实证研究,实证结果表明我国统一货币政策在不同区域产生了差异化效应。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张伟进  胡春田  
VAR模型实证显示货币政策对城乡居民消费存在显著不对称效应,乡村居民消费对货币政策冲击的反应程度较城镇居民更大且调整时间更长。为深入剖析货币政策城乡不对称效应的产生机制,文章从城乡区域的金融发展不平衡视角,提供了一个城乡居民具有资产配置选择差异的动态随机一般均衡(DSGE)理论模型。结果显示:DSGE模型可以很好地模拟出VAR模型中城乡居民消费对货币政策冲击具有不对称调整的脉冲响应路径;而城乡居民资产配置选择差异正是造成货币政策城乡不对称效应的重要解释因素。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彭惠  全智敏  
本文使用1984-2010年的年度数据,从省际视角分析了我国货币政策区域效应。通过VAR模型和脉冲响应函数的研究发现,我国存在明显的货币政策区域效应,货币政策对各省、直辖市及自治区GDP的影响存在明显差异,同时发现,产业结构差异不是导致当前我国货币政策效果出现区域差异的原因,而市场化程度差异、对外开放程度差异以及资本市场的相对发达程度才是导致当前我国货币政策形成区域差异效应的主要原因。最后,我们认为应该逐步实现利率市场化,扶持中西部地区金融市场和民营经济的发展,同时完善各地区产业结构,不断提高各地区的市场化程度和对外开放程度,以完善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王东明  
我国货币政策区域问题的存在会降低货币政策的有效性,也不利于区域间经济协调发展。因此,在保证统一货币政策的前提下,积极探索货币政策区域差异化操作成为我国政策当局的现实选择。文章将总结我国(金融)货币政策区域差异化操作的历史经验,分析当前我国货币政策区域差异化操作具备的现实基础,进而指出需准备的工作,以期提高差异化操作的效力。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吴伟军  
本文通过建立回归面板数据模型,证实了企业数量对经济增长有很大的促进作用,然后通过建立SVAR模型,检验了各种规模企业对货币政策的相应作用,结果显示我国中小型企业对货币政策比较敏感,特别是中型企业最为敏感。由于我国区域之间企业结构存在较大差异,这必然会产生货币政策区域效应。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廖洪强  吴伟军  
文章主要研究了货币政策透明度与我国货币政策区域效应之间的关系,研究目的是为了从货币政策透明性这个角度来分析货币政策区域效应存在的影响因素,从而提出相应的对策。文章从理论研究的角度出发,认为货币政策的透明度对货币区域效应有重要的影响作用,并且通过实证分析证明了理论推导的结论。基于以上的理论和实证分析,文章总结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