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398)
2023(10872)
2022(9455)
2021(8804)
2020(7570)
2019(17462)
2018(17375)
2017(35241)
2016(19243)
2015(21678)
2014(21950)
2013(21906)
2012(20858)
2011(19107)
2010(19405)
2009(18371)
2008(18568)
2007(16972)
2006(14872)
2005(13689)
作者
(57149)
(47659)
(47583)
(45737)
(30557)
(22807)
(21892)
(18440)
(17811)
(17290)
(16046)
(15802)
(15254)
(15234)
(15054)
(14863)
(14661)
(14004)
(13995)
(13743)
(11953)
(11853)
(11675)
(10947)
(10817)
(10768)
(10702)
(10628)
(9675)
(9564)
学科
(80874)
经济(80788)
管理(55175)
(54577)
(42737)
企业(42737)
方法(39199)
数学(35376)
数学方法(35015)
(23509)
(23473)
中国(22610)
(18769)
贸易(18761)
(18308)
(18292)
(16290)
银行(16264)
业经(15908)
(15838)
(15571)
农业(14890)
地方(14561)
(14494)
金融(14492)
(14069)
财务(14039)
财务管理(14004)
企业财务(13296)
(12595)
机构
学院(285747)
大学(285733)
(124126)
经济(121517)
管理(108735)
研究(97043)
理学(92975)
理学院(91966)
管理学(90514)
管理学院(89961)
中国(77004)
(61048)
(59481)
科学(57456)
(50332)
(48844)
财经(48028)
中心(45386)
研究所(45269)
(43497)
(43329)
业大(40968)
经济学(39122)
农业(38464)
北京(37821)
(35955)
经济学院(35636)
师范(35623)
财经大学(35593)
(34729)
基金
项目(180449)
科学(141822)
基金(131753)
研究(131707)
(114347)
国家(113421)
科学基金(96271)
社会(83896)
社会科(79690)
社会科学(79668)
(69421)
基金项目(68778)
自然(61648)
教育(61023)
自然科(60189)
自然科学(60168)
(59162)
自然科学基金(59148)
资助(55741)
编号(53523)
成果(44758)
(41574)
重点(40663)
(38827)
课题(37031)
(36945)
教育部(35597)
(35257)
科研(34935)
创新(34687)
期刊
(134433)
经济(134433)
研究(87749)
中国(51185)
(46489)
(43795)
学报(43021)
科学(39262)
管理(38262)
(35884)
金融(35884)
大学(32296)
学学(30567)
农业(28976)
教育(26705)
财经(24213)
技术(22996)
经济研究(22877)
业经(21999)
(20727)
问题(18629)
(17434)
理论(15185)
(14924)
技术经济(14587)
统计(14560)
国际(14500)
商业(14082)
实践(13618)
(13618)
共检索到42839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王国松  
本文运用信用可得性理论对我国近两年来的货币政策有效性进行了初步分析。研究表明 ,近期的货币政策提高了金融机构的流动性和信用供给量 ,使企业与居民的信用可得性和流动性水平得以提高 ,从而增加了其投资与消费支出 ,拉动了经济增长 ,实现了货币政策的预期目标。故近期的货币政策是有效的。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肖强  
文章将动态因子模型所构建的物价预警综合指数作为价格预期指标的代理变量,利用因扩展的VAR(FAVAR)模型弥补VAR模型的不足之处。然后,测度了我国货币政策在不同价格预期状态下,产出和价格效应的的非对称性。实证结果表明:在一种价格预期体制下,同样大小的正负冲击产生的产出和价格效应不具有对称性。在不同通胀预期状态下,同一货币政策冲击对价格和产出也具有非对称效应。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文也  
近年来我国货币政策弱效应已是不争的事实,但其原因是复杂的,必须辩证地加以分析。首先必须排除完全照搬西方发达国家对货币政策有效性的评价标准去衡量我国货币政策效应的错误做法;其次必须用合理的物价稳定监控指标去衡量我国的货币政策效应;再者必须理性地分析制约我国货币政策弱效应的内外部因素。只有在此分析的基础上,才能提出相应的对策,以提高我国货币政策的有效性。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赵昕东  陈飞  高铁梅  
本文利用国内生产总值、消费品价格指数及相关的货币政策工具变量,通过向量自回归模型的脉冲响应函数建立了货币政策冲击反应模型,在实证分析的基础上分析货币政策工具变量的冲击导致的实际国内生产总值及消费品价格指数的变动特点。从而为及时准确地调整我国的货币政策,实现我国货币政策目标提出参考性的政策建议。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董志勇  黄迈  周铭山  
本文利用时变参数状态空间模型估计了1985—2007年我国(及主要区域)的动态货币政策乘数,从新的视角论证了货币政策区域效应的显著存在性。此外,还从供给视角对货币政策区域效应的成因做了新的解释。研究表明,经济开放度、劳动生产率对货币政策区域效应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而地方政府行为对货币政策区域效应有显著的负向影响,这说明地方政府干预经济过多反而会削弱货币政策效力。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陈飞  赵昕东  高铁梅  
本文利用国内生产总值GDP及相关的货币政策工具变量通过向量自回归模型(VAR模型 )的脉冲响应函数建立了货币政策冲击反应模型 ,在实证分析的基础上分析货币政策工具变量的冲击导致的实际国内生产总值GDP的上下波动。同时利用方差分解技术 ,考察不同货币政策工具变量冲击对国内生产总值GDP的影响及其贡献率的大小。从而为及时准确地调整我国的货币政策 ,实现我国货币政策目标提出参考性的政策建议。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于则  
要实现各地区协调发展需要政策制定者在制定政策的时候了解各项政策给不同地区所带来的不同影响。本文利用向量自回归模型和聚类分析讨论了货币政策的区域效应,即不同地区对于货币政策的不同反应。分析结果表明,东北地区和中部地区对于货币政策的反应与全国水平的平均反应接近,东部地区反应十分强烈,京津冀地区对于货币政策反应轻微,西部地区对于货币政策反应持续时间较短。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赵朝霞  许小苍  
合理化就业结构是加快产业升级和经济结构转型的最高保障,也是解决我国失业问题、提高我国就业总量的一个必经之路。文章认为,货币政策存在就业结构效应。无论是产出渠道还是技术进步渠道,货币政策就业结构效应最终都是通过投资渠道进行传导的。通过分析贷款基准利率R与固定资产投资额以及贷款基准利率R、货币供给增长率RM2与各产业就业量之间的实证关系对货币政策影响就业结构进行研究,发现我国存在货币政策就业结构效应。扩张性货币政策有利于减少第一产业就业量,不利于第三产业就业量的增加。因此,提出实行差别化的货币政策来实现合理的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许涤龙  王平  辛玲  
针对经济运行中出现的通货紧缩现象 ,中央银行实行适当的货币政策 ,采取了积极措施。但运行一年多来 ,经济运行速度增幅趋缓、物价持续低迷的态势没有得到根本扭转。这源于货币政策效应受到遏制。
[期刊] 消费经济  [作者] 楚尔鸣  
我国传统的货币政策传导渠道系统中消费传导渠道并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货币政 策传导的弱有效性。分析证明,我国货币政策消费传导的第一阶段的有效性是微弱的,“财富效应”和“流动性效应”几乎不发 挥作用,在经过第二阶段弱有效的乘数效应后,将使全过程的传导呈现出弱弱有效的特征。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杨维新  梁珂  
1999年 6月重新修订的《中国人民银行法》以法律的形式将我国现阶段的货币政策目标规定为“保持货币币值的稳定 ,并以此促进经济增长”。 1998年以后 ,随着GDP下降趋势日益明显 ,货币政策有效性的问题显得尤为突出。本文主要按狭义货币政策有效性的概念 ,讨论我国货币政策的无效性及其原因 ,并对提高货币政策有效性应采取的措施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宋旺  钟正生  
早在蒙代尔提出最优货币区理论之时,他就指出了最优货币区的范围可以大于国界,也可以在一国国界之内。本文把常用于国际经济领域的最优货币区理论运用于我国这样一个大国内部,指出我国并不满足最优货币区标准;利用VAR模型和IRF检验也证实我国货币政策存在显著的区域效应。进一步,本文从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角度分析得出信贷渠道和利率渠道是导致我国货币政策区域效应的主要原因。最后本文提出推进生产要素自由流动,缩小东中西区域经济差异,顺畅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建议。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邹小梵  汪传敬  
本文详细分析了我国当前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及操作空间,得出有效性不足和操作空间有限的结论。其原因在于缺乏弹性的汇率制度制约了货币政策作用,人民币升值预期加剧了这种状况。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杨中东  
从我国货币政策的数量与质量效果和货币政策的时滞三个方面,对我国货币政策有效性从理论和实证方面进行了分析,不难看出,货币政策已成为我国调控经济政策的重要手段。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应该密切关注货币数量特别是M2的变动、货币政策中间目标的选择和货币政策时滞等影响货币政策效果的三个主要因素,以利于充分发挥货币政策的作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