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280)
- 2023(7992)
- 2022(6962)
- 2021(6907)
- 2020(5624)
- 2019(13201)
- 2018(13046)
- 2017(25536)
- 2016(13893)
- 2015(15694)
- 2014(15746)
- 2013(15616)
- 2012(15250)
- 2011(14235)
- 2010(14565)
- 2009(14100)
- 2008(14168)
- 2007(12726)
- 2006(11550)
- 2005(10832)
- 学科
- 济(56619)
- 经济(56558)
- 管理(39492)
- 业(36773)
- 企(28568)
- 企业(28568)
- 方法(24335)
- 数学(21840)
- 数学方法(21532)
- 中国(19694)
- 农(17211)
- 财(16492)
- 制(14633)
- 贸(14596)
- 贸易(14586)
- 易(14287)
- 银(12527)
- 银行(12513)
- 行(12074)
- 融(11204)
- 金融(11204)
- 策(11130)
- 业经(11084)
- 学(10468)
- 农业(10277)
- 地方(9440)
- 税(9284)
- 体(9040)
- 税收(8829)
- 收(8769)
- 机构
- 大学(202657)
- 学院(201918)
- 济(90208)
- 经济(88289)
- 管理(74856)
- 研究(72131)
- 理学(62926)
- 理学院(62220)
- 管理学(61180)
- 管理学院(60780)
- 中国(59767)
- 财(46776)
- 京(43131)
- 科学(40010)
- 所(36935)
- 财经(35523)
- 中心(33069)
- 研究所(32607)
- 经(32211)
- 江(31096)
- 农(30277)
- 经济学(28300)
- 北京(28253)
- 范(26463)
- 师范(26259)
- 财经大学(26207)
- 经济学院(25533)
- 院(25374)
- 业大(25120)
- 州(25026)
- 基金
- 项目(118866)
- 科学(93680)
- 研究(89823)
- 基金(86763)
- 家(74282)
- 国家(73633)
- 科学基金(62446)
- 社会(57268)
- 社会科(54384)
- 社会科学(54374)
- 省(44117)
- 基金项目(44066)
- 教育(41798)
- 自然(38477)
- 划(38274)
- 资助(37729)
- 自然科(37561)
- 自然科学(37550)
- 编号(37059)
- 自然科学基金(36889)
- 成果(32483)
- 部(27974)
- 重点(26616)
- 课题(26042)
- 发(25518)
- 教育部(24346)
- 性(23843)
- 创(23833)
- 国家社会(23617)
- 人文(23152)
共检索到33164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熊鹏
本文讨论了近年来我国“积极的”货币政策效果不佳的主要原因 ,认为“积极的”货币政策在向实体经济传导过程中出现了货币“渗漏” ,大量货币不是有效地作用于生产、流通和消费等实体经济环节 ,而是“渗漏”到资本市场“漏斗”和银行体系“黑洞” ,产生了削弱我国货币政策有效性的“漏斗”效应和“黑洞”效应。它们构成了实现货币政策目标的反制力量 ,使持续 5年多的“积极的”货币政策未能有效地推动经济增长。为改善我国货币政策的有效性 ,就必须针对货币政策传导的“漏斗”效应与“黑洞”效应采取有效措施 ,从而逐步抑制货币供给“渗漏”。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裴平 熊鹏
通过对 5年多来我国“积极”货币政策效果不尽如人意原因的研究 ,本文认为 :货币政策传导过程中有大量货币不是被传导并作用于生产、流通和消费等实体经济环节 ,而是“渗漏”到股票市场“漏斗”和银行体系“黑洞” ,其效应构成了实现货币政策目标的反制力量。公众心理预期变化、收入分配差距拉大和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是“渗漏”效应产生的最直接、甚至是最重要的原因 ,它们交织在一起 ,共同驱动货币在货币政策传导过程中大量“渗漏” ,导致严重的“渗漏”效应。为提高我国货币政策的有效性 ,必须有效抑制“渗漏”效应。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王新
我国历年在对基础货币进行管理的同时,对银行体系外的现金存量也实施着计划性控制。论文认为,当前我国的公众消费仍以现金交易为主要手段,现金和基础货币管理的双轨制度虽然能够抑制价格上涨,但也极易引起消费需求与信贷投资之间的非均衡增长,形成消费需求缺口。并以我国近些年几种现金需求量的变化趋势进行了实证。
关键词:
现金管理 消费需求 基础货币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王新
一、对现金管理效应的描述(一)现金管理与经济均衡的关系。现金管理政策的主要依据是:由于现金M_o在我国过去乃至当前的一般商品和劳务交易中具有无可替代的流动性,而其他层次货币的流动性却比较差,对现金投放数量和从银行非储蓄账户提取现金进行控制,就能够有效地抑制价格上涨和侵吞公款行为。因此我国的M_o比其他层次的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王晨铖 李文军
本文基于VECM模型对我国货币政策效应做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我国货币政策效应主要体现为促进经济增长,经济系统对货币需求和物价水平缺乏显著的抑制作用。我国中央银行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而实施的一系列宽松的货币政策,一方面有效地推动了GDP的止跌回升,另一方面也产生了通货膨胀的预期,助长了股票市场和房地产市场价格的高涨。因此在后金融危机时期要逐步调整货币政策,注意通货膨胀的风险,防范股票市场和房地产市场的泡沫。
关键词:
金融危机 货币政策 经济增长 物价水平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王元龙
一、1998年我国货币政策的调整与操作1997年底我国在确定1998年货币政策的目标时,强调1998年将继续坚持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当时之所以认为要继续坚持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其主要原因在于:由于我国宏观经济运行中结构性矛盾突出,结构调整的成效甚微,...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沈菊琴 傅宇瑾 孙付华
本文将货币政策的资产价格传导机制划分为货币政策影响资产价格和资产价格作用于实体经济两个环节,利用结构向量自回归(SVAR)模型,应用Granger因果检验、IRF函数等方法,对我国股票价格和房地产价格的货币政策传导效应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我国货币政策的资产价格传导机制存在非对称性,房地产价格的货币政策传导效应相对显著。最后,本文在实证结果的基础上对科学引导我国货币政策资产价格传导效应方面提出政策建议。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张辉 王征
本文基于向量自回归(VAR)模型的脉冲响应函数、方差分解和格兰杰因果检验,在缩短时间跨度和提高数据频率基础上,从利率、信贷等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角度综合分析了2005-2010年我国货币政策的区域效应。研究发现,对于东北和南部沿海地区,利率对投资的影响比较明显;对于黄河中游、长江中游、大西南和大西北四个内陆地区,信贷规模对投资的影响比较明显;对于东北、北部沿海和南部沿海地区,利率对物价的影响比较明显;对于北部沿海和南部沿海地区,信贷规模对物价的影响比较明显。本文研究认为企业结构差异、政府行为差异和金融结构差异是影响货币政策区域不对称性的三个重要因素。
关键词:
货币政策 传导机制 区域结构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钟永红
采用1997年至2007年的季度数据,利用SVAR方法全面分析了利率变动对不同种类银行信贷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利率变动对不同种类的贷款存在效果和时滞的差异性,其中,短期工商业贷款和中长期企事业贷款对加息的反应不明显,消费贷款对利率的变动敏感。
关键词:
货币政策 利率传导效应 贷款结构
[期刊] 消费经济
[作者]
楚尔鸣
我国传统的货币政策传导渠道系统中消费传导渠道并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货币政 策传导的弱有效性。分析证明,我国货币政策消费传导的第一阶段的有效性是微弱的,“财富效应”和“流动性效应”几乎不发 挥作用,在经过第二阶段弱有效的乘数效应后,将使全过程的传导呈现出弱弱有效的特征。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许祥秦
本文从货币政策影响产出的可能途径出发 ,考察了我国货币政策传导的现状 ,从六个方面分析了其成因 ,并且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完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措施。
关键词:
货币政策 传导机制 产出效应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李媛 谢凤敏
影子银行是正规金融机构的有益补充,但因其具有脆弱性,不受监测和监管,会削弱货币政策效果。本文从理论上提出影子银行体系下货币政策传导"渗漏"与"扭曲"效应假设,并运用实证分析发现我国影子银行体系借助信用创造功能、加速社会资金运转,显著影响货币供给总量与货币流动速度,导致货币政策传导的"总量渗漏"和"结构扭曲",在货币政策宽松、社会总需求扩张时期,影子银行活动能够有效补充正规金融体系的货币信用供给不足,强化扩张性货币政策的传导效力;但在货币政策收缩阶段,影子银行的"总量渗漏"会显著弱化中央银行的货币供给调控能力,扭曲紧缩性货币政策传导效果。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曾宪久
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研究的是货币政策经由何种渠道影响真实经济社会的过程。它既是货币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也是各国货币当局无法回避的重大实践问题。本文在对被西方理论界誉为经典的凯恩斯货币政策传导理论进行考察的基础上 ,对我国货币政策传导的利率效应进行了实证分析 ,旨在为货币当局的货币政策取向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参考
关键词:
凯恩斯 货币政策传导理论 利率效应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周远 纪春明
2008年以来,我国经济在经历国际金融危机冲击并克服其不利影响之后,逐步迈入新常态阶段。在不同的经济背景下,中央银行货币政策实施路径和目标也在不断转变。本文结合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我国经济运行的实际状况,对我国货币政策的实施效力问题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货币供给变动影响物价水平和产出水平变动,货币政策的产出效应比价格效应显著,同时货币政策存在一定期限的时滞。最后,本文根据分析结论,结合当前我国经济运行的态势,提出了更好发挥货币政策效力的对策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