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124)
2023(7410)
2022(6295)
2021(5773)
2020(4673)
2019(10605)
2018(10310)
2017(21672)
2016(11527)
2015(12913)
2014(13098)
2013(13109)
2012(12525)
2011(11859)
2010(12029)
2009(11176)
2008(10976)
2007(10013)
2006(9247)
2005(8661)
作者
(33057)
(27377)
(27346)
(26295)
(17442)
(12803)
(12538)
(10450)
(10235)
(9847)
(9195)
(8904)
(8804)
(8707)
(8553)
(8549)
(8171)
(8098)
(7940)
(7914)
(7002)
(6616)
(6583)
(6360)
(6236)
(6150)
(6059)
(5950)
(5424)
(5318)
学科
(54359)
经济(54310)
管理(33547)
(30369)
(22495)
企业(22495)
方法(22401)
数学(20815)
数学方法(20623)
中国(16733)
(15151)
地方(13392)
(13324)
(12663)
贸易(12656)
(12375)
(11684)
(10710)
银行(10706)
(10385)
业经(10128)
(9723)
金融(9722)
农业(9466)
(9303)
环境(8680)
地方经济(8315)
(7958)
税收(7641)
(7640)
机构
学院(174089)
大学(172172)
(81312)
经济(79678)
管理(66895)
研究(59356)
理学(56959)
理学院(56357)
管理学(55614)
管理学院(55270)
中国(48611)
(40545)
(35401)
科学(32160)
财经(31518)
(29494)
(28560)
中心(27156)
研究所(26190)
经济学(26156)
(26002)
经济学院(23848)
财经大学(23335)
北京(22887)
(22522)
师范(22405)
(22369)
(21361)
(21051)
业大(19895)
基金
项目(107077)
科学(85951)
研究(82423)
基金(78762)
(66653)
国家(66126)
科学基金(57038)
社会(54376)
社会科(51850)
社会科学(51844)
基金项目(40582)
(40554)
教育(37578)
(34580)
自然(34068)
编号(33950)
自然科(33234)
资助(33224)
自然科学(33222)
自然科学基金(32622)
成果(28274)
(25149)
(24539)
重点(24036)
课题(23665)
国家社会(22714)
教育部(21918)
(21865)
人文(21641)
(21211)
期刊
(90756)
经济(90756)
研究(59062)
中国(30316)
(27850)
(25360)
金融(25360)
管理(24616)
(20067)
科学(19953)
学报(19215)
教育(16836)
经济研究(16069)
财经(15612)
大学(15259)
业经(15116)
学学(14349)
技术(14281)
农业(13650)
(13464)
问题(12610)
(12513)
国际(10930)
理论(9878)
商业(9488)
统计(9162)
技术经济(8903)
实践(8801)
(8801)
(8327)
共检索到26837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张辉  王征  
本文基于向量自回归(VAR)模型的脉冲响应函数、方差分解和格兰杰因果检验,在缩短时间跨度和提高数据频率基础上,从利率、信贷等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角度综合分析了2005-2010年我国货币政策的区域效应。研究发现,对于东北和南部沿海地区,利率对投资的影响比较明显;对于黄河中游、长江中游、大西南和大西北四个内陆地区,信贷规模对投资的影响比较明显;对于东北、北部沿海和南部沿海地区,利率对物价的影响比较明显;对于北部沿海和南部沿海地区,信贷规模对物价的影响比较明显。本文研究认为企业结构差异、政府行为差异和金融结构差异是影响货币政策区域不对称性的三个重要因素。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何凌云  刘传哲  
货币政策的经济变量传导涉及到有效经济变量的选择问题。由于金融发展的状况和体制要求的差异,1993—1998和19982003两阶段,我国货币政策中介目标变量和操作工具变量的选择呈现出各自的特点,这对今后我国货币政策的运作具有一定的启示作用。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董志勇  黄迈  周铭山  
本文利用时变参数状态空间模型估计了1985—2007年我国(及主要区域)的动态货币政策乘数,从新的视角论证了货币政策区域效应的显著存在性。此外,还从供给视角对货币政策区域效应的成因做了新的解释。研究表明,经济开放度、劳动生产率对货币政策区域效应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而地方政府行为对货币政策区域效应有显著的负向影响,这说明地方政府干预经济过多反而会削弱货币政策效力。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戴逸飞  
本文采用1990-2006年的样本数据,通过对我国东、中、西部地区对货币政策响应的实证研究,表明我国货币政策存在明显的区域效应。因此,中国人民银行在实施货币政策时应考虑这一因素,在统一的货币政策目标前提下,采取可行措施缩小货币政策区域效应的差异,从而使各区域间的经济均衡协调发展。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于则  
要实现各地区协调发展需要政策制定者在制定政策的时候了解各项政策给不同地区所带来的不同影响。本文利用向量自回归模型和聚类分析讨论了货币政策的区域效应,即不同地区对于货币政策的不同反应。分析结果表明,东北地区和中部地区对于货币政策的反应与全国水平的平均反应接近,东部地区反应十分强烈,京津冀地区对于货币政策反应轻微,西部地区对于货币政策反应持续时间较短。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周孟亮  李明贤  
在介绍货币政策内部传导机制的基础上,从两方面分析我国货币政策内部传导机制的区域差异,第一是当地金融体系所吸收基础货币多少,第二是当地金融体系的信用创造能力,得出我国货币政策实施应该注重区域结构性调节的结论。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周孟亮  李明贤  
货币政策外部传导机制是从中介目标至最终目标的调控阶段。区域差异使我国货币政策外部传导效应存在区域差异化,容易使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调控陷入两难境地。我们应该加强建立区域中央银行货币供给调控体系,同时改善我国货币政策的运行环境,提高货币政策调控效果。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黄国妍  
近年来中国的货币政策实践表明我国货币政策效果上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别。本文从统一货币政策的理论基础-最优货币区理论出发,运用最优货币区标准对中国进行检验分析,找出产生货币政策区域差别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以减少统一货币政策的区域差别,增进货币政策的有效性。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赵昕东  陈飞  高铁梅  
本文利用国内生产总值、消费品价格指数及相关的货币政策工具变量,通过向量自回归模型的脉冲响应函数建立了货币政策冲击反应模型,在实证分析的基础上分析货币政策工具变量的冲击导致的实际国内生产总值及消费品价格指数的变动特点。从而为及时准确地调整我国的货币政策,实现我国货币政策目标提出参考性的政策建议。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陈飞  赵昕东  高铁梅  
本文利用国内生产总值GDP及相关的货币政策工具变量通过向量自回归模型(VAR模型 )的脉冲响应函数建立了货币政策冲击反应模型 ,在实证分析的基础上分析货币政策工具变量的冲击导致的实际国内生产总值GDP的上下波动。同时利用方差分解技术 ,考察不同货币政策工具变量冲击对国内生产总值GDP的影响及其贡献率的大小。从而为及时准确地调整我国的货币政策 ,实现我国货币政策目标提出参考性的政策建议。
[期刊] 税务与经济  [作者] 董琦  
通过对我国各地区1985~2009年相关的年度数据建立VAR模型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货币政策传导途径在我国不同区域存在着显著性差异:东部地区货币渠道发挥作用更加显著;西部地区主要依赖信贷渠道;中部地区则主要依赖货币渠道,信贷渠道作用极其有限。产生这种差异的原因可能是由于区域产业结构、金融发展水平及金融生态环境等因素的不同以及总部经济效应的影响。因此设立区域化政策性金融机构及省域资金流动监管机构、协调区域经济与金融发展、对货币政策中间目标区域化择取,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轻货币政策传导途径的区域化差异。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常海滨  徐成贤  
本文在系统阐述西方区域金融理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实证研究表明,央行货币政策在我国黄河中游、西北、长江中游等三个区域共计13个省份不具有有效传导机制,利率政策的区域传导效应时滞为一年。本文认为,区域贸易和资金流动影响货币政策区域传导效应,区域金融资源外流和金融结构失衡相互影响,是造成货币政策传导区域失效的主要原因。本文建议建立综合政策调控机制和区域货币政策体系。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王新  
我国历年在对基础货币进行管理的同时,对银行体系外的现金存量也实施着计划性控制。论文认为,当前我国的公众消费仍以现金交易为主要手段,现金和基础货币管理的双轨制度虽然能够抑制价格上涨,但也极易引起消费需求与信贷投资之间的非均衡增长,形成消费需求缺口。并以我国近些年几种现金需求量的变化趋势进行了实证。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王新  
一、对现金管理效应的描述(一)现金管理与经济均衡的关系。现金管理政策的主要依据是:由于现金M_o在我国过去乃至当前的一般商品和劳务交易中具有无可替代的流动性,而其他层次货币的流动性却比较差,对现金投放数量和从银行非储蓄账户提取现金进行控制,就能够有效地抑制价格上涨和侵吞公款行为。因此我国的M_o比其他层次的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裴平  熊鹏  
通过对 5年多来我国“积极”货币政策效果不尽如人意原因的研究 ,本文认为 :货币政策传导过程中有大量货币不是被传导并作用于生产、流通和消费等实体经济环节 ,而是“渗漏”到股票市场“漏斗”和银行体系“黑洞” ,其效应构成了实现货币政策目标的反制力量。公众心理预期变化、收入分配差距拉大和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是“渗漏”效应产生的最直接、甚至是最重要的原因 ,它们交织在一起 ,共同驱动货币在货币政策传导过程中大量“渗漏” ,导致严重的“渗漏”效应。为提高我国货币政策的有效性 ,必须有效抑制“渗漏”效应。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