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016)
- 2023(6134)
- 2022(5522)
- 2021(5500)
- 2020(4519)
- 2019(10733)
- 2018(10562)
- 2017(20544)
- 2016(11503)
- 2015(13312)
- 2014(13587)
- 2013(13544)
- 2012(13292)
- 2011(12419)
- 2010(12799)
- 2009(12469)
- 2008(12528)
- 2007(11087)
- 2006(10407)
- 2005(9979)
- 学科
- 济(45918)
- 经济(45867)
- 管理(31963)
- 业(29541)
- 企(22431)
- 企业(22431)
- 方法(18112)
- 中国(17626)
- 数学(16447)
- 数学方法(16230)
- 农(15144)
- 财(13775)
- 制(13457)
- 贸(12359)
- 贸易(12347)
- 易(12129)
- 银(11435)
- 银行(11431)
- 行(11055)
- 策(10109)
- 融(9517)
- 金融(9516)
- 业经(9178)
- 农业(8971)
- 地方(8759)
- 税(8723)
- 税收(8353)
- 收(8286)
- 及其(8130)
- 学(8096)
- 机构
- 大学(165577)
- 学院(164617)
- 济(74410)
- 经济(72692)
- 研究(61010)
- 管理(60468)
- 中国(52644)
- 理学(49346)
- 理学院(48804)
- 管理学(48156)
- 管理学院(47811)
- 财(40519)
- 京(36302)
- 科学(32162)
- 所(31119)
- 财经(29758)
- 中心(28665)
- 江(27647)
- 研究所(27101)
- 经(26824)
- 北京(24576)
- 农(22971)
- 经济学(22732)
- 范(22332)
- 师范(22217)
- 州(22109)
- 院(21939)
- 财经大学(21763)
- 经济学院(20385)
- 银(19184)
- 基金
- 项目(90934)
- 研究(72020)
- 科学(70995)
- 基金(64930)
- 家(54800)
- 国家(54296)
- 科学基金(45207)
- 社会(44601)
- 社会科(42237)
- 社会科学(42231)
- 教育(33738)
- 省(33491)
- 基金项目(32453)
- 编号(30872)
- 划(29289)
- 资助(28572)
- 成果(28355)
- 自然(26735)
- 自然科(26008)
- 自然科学(26001)
- 自然科学基金(25546)
- 课题(22374)
- 部(21566)
- 重点(20541)
- 发(20000)
- 性(19803)
- 教育部(18860)
- 项目编号(18613)
- 年(18458)
- 人文(18071)
共检索到28912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袁钢明
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恶化,中国宏观经济发生剧烈变动,从物价高涨变成增长下滑。宏观政策特别是货币政策从年初起10个多月严厉紧缩,年底变为大幅度宽松,我国经济社会发展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彭兴韵
2008年上半年的货币政策操作主要着眼于国内的通胀压力和所谓的流动性过剩,到9月份之后,货币政策不仅有保国内经济增长、促进就业的需要,同时也是维护金融体系稳定,参与全球主要中央银行危机管制的协调政策行动的一部分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孙森 张京
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后,中国人民银行采取了包括降低利率和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在内的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适度宽松货币政策的实施给我国宏观经济运行带来了重要影响,它既为市场提供了充足的流动性,促进了经济的回暖;同时,随着通货膨胀预期加强和资产价格泡沫滋生,又为今后经济的发展埋下了隐患。这些也引起了政策制定部门的警惕,并在2010年底将今后的货币政策基调定为稳定的货币政策,这样有利于在国际大环境仍然复杂的情况下,引导货币条件从应对危机状态稳步向常态回归,在支持经济增长的同时,管理通胀预期、抑制资产价格泡沫,维护经济和社会稳定,使金融业及整个国民经济得以持续快速健康地发展。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陈燕
本轮全球性大危机的一个重要特征是美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长期持续。美国持续的量化宽松政策对作为生产型经济体的中国将产生长期不利影响。本文分析了美国持续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对中国的对外贸易和资本流动两个层面的不利冲击,得出了人民币对外升值与对内贬值的压力将长期伴随中国经济的观点,在此基础上指出中国中央银行应谨慎论证和抉择货币政策"币值稳定"目标值:在生产要素价格低估下人民币不宜过快升值,传统的通胀预警指标需要修正和提高;提出了未来货币政策总趋势应该是中性的、应注重总量调控与结构调整并重等政策建议。
关键词:
量化宽松货币政策 人民币升值 通货膨胀
[期刊] 审计与经济研究
[作者]
李宗卉
通货紧缩是近几年影响我国经济的主要问题 ,我国采用稳健的货币政策对付通货紧缩。但是由于我国选择货币供应量为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 ,在通过货币供应量影响投资和消费的过程中 ,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不畅通 ,影响了货币政策效用的发挥。因此 ,必须寻求有效的途径 ,加快利率市场化进程 ,改革货币政策中介目标 ,完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 ,以防范和治理通货紧缩。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2008年,我国货币政策短时间内经历了三次大的调整,从年初从紧的货币政策到7月份实行审慎灵活的货币政策,再到11月份明确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这在我国中央银行货币政策发展史上是绝无仅有的,体现了货币当局适应并前瞻性地引导宏观经济运行的的调控艺术。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姚建明 孟艳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唐菁菁 范利民
文章试图对2008年以来我国货币政策的执行效果情况进行分析。研究此问题对于完善我国货币政策的有效执行和促进货币政策目标的科学实现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文章分从紧的货币政策阶段、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阶段和稳健的货币政策阶段三个阶段对该问题进行分析,指出其存在的四个主要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王国松
The credit channel of our monetary transmission during deflation is empirically studied from the financial institutions' credit capital balance in this paper. It turns out that the monetary policy provides “active” monetary policy and “managed” floating foreign exchange rate policy with strong fund support,and implement macro regulation goals to pull economy growth and stabilize foreign exchange rate by credit channels of the financial institutions' “security & investment” and “money occupied by foreign exchange” etc.as the transitional “monetary channel” of our monetary policy is impeded.
关键词:
信贷渠道 财政政策 汇率政策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路妍 刘亚群
美日欧三大经济体为应对美国金融危机和欧债危机,分别实行了各具特色的量化宽松货币政策,这会对中国的货币政策产生影响,增加了中国货币政策制定和实施的难度。本文采用VAR模型对美日欧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对中国货币政策的影响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美日欧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对中国货币政策有显著影响,并通过M2、实际有效汇率和利率进行国际传导。鉴于美日欧量化宽松货币政策调整或退出会对中国货币政策带来一定的冲击,文中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以降低美日欧量化宽松货币政策调整或退出对中国货币政策制定和实施效果的冲击。
关键词:
量化宽松货币政策 VAR模型 政策建议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安尉
文章从更宏观的层面选取影响房地产价格的变量,以2008年1月~2014年6月的数据为样本,将样本划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2008年1月~2010年9月,代表宽松货币政策时期,第二阶段是2010年10月~2014年6月,代表紧缩货币政策时期,对这两个时期分别采用VAR模型、脉冲响应分析和方差分解,发现紧缩货币政策对房地产价格的上涨具有较小的抑制作用,而宽松货币政策对房地产价格的上涨具有较大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
货币政策 房地产价格 VAR模型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曹家和
我国经济建设的实践证明,货币供给量在通货膨胀时期能够灵敏地反映出社会总需求的宽松度,并且能够有效地防止通货膨胀的出现,但在紧缩时期则对社会总需求的宽松度缺乏灵敏性,因而并不适合继续作为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由于货币政策效应的非对称性,客观上要求央行在不同时期选择不同的领先指标作为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在对目前国内学者提出的中介目标的利弊进行分析之后,本文提出,在紧缩时期,央行可以使用产成品库存总额占消费总额的比率作为执行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并对此观点作了必要的分析。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王爱俭 武常命
面对美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带来的流动性冲击,中国应加强外汇流入流出的监测和管理,加强对流入中国热钱冲击目标、渠道和方式的分析及评估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冯香珍
为了应对金融危机,美国先后两次推出了量化宽松货币政策,通过创造定量的货币来实现较为宽松的货币流动性。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美国货币政策的一举一动都将对世界各国产生重大影响。我国作为快速发展的新兴经济实体,很容易受到国际资本的追捧,美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将对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产生多方面的影响。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姚斌
随着次贷危机的不断蔓延和影响的逐渐深化,美国等发达国家纷纷采取了量化宽松货币政策来稳定和刺激经济。此种极端货币政策将对全球经济金融产生深远影响并在各个层面引发共振。对此,本文在着重分析美、英、日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可能造成的影响的基础上,从我国立场出发提出了相应对策以供参考。
关键词:
次贷危机 量化宽松货币政策 对策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