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3820)
- 2023(19419)
- 2022(16671)
- 2021(15382)
- 2020(13047)
- 2019(29639)
- 2018(29425)
- 2017(57848)
- 2016(31426)
- 2015(35090)
- 2014(35024)
- 2013(34933)
- 2012(32358)
- 2011(29256)
- 2010(29586)
- 2009(27835)
- 2008(27934)
- 2007(25129)
- 2006(22540)
- 2005(20491)
- 学科
- 济(133919)
- 经济(133737)
- 业(110052)
- 管理(105423)
- 企(95882)
- 企业(95882)
- 方法(60046)
- 数学(49544)
- 数学方法(49017)
- 财(41944)
- 农(39538)
- 业经(36950)
- 中国(34799)
- 制(31127)
- 务(27678)
- 财务(27602)
- 财务管理(27553)
- 农业(26823)
- 企业财务(26182)
- 贸(25135)
- 贸易(25124)
- 地方(24871)
- 易(24433)
- 学(24032)
- 技术(23435)
- 理论(22929)
- 银(22825)
- 银行(22783)
- 和(22081)
- 行(21748)
- 机构
- 学院(459892)
- 大学(458544)
- 济(193422)
- 经济(189416)
- 管理(183681)
- 理学(157640)
- 理学院(156012)
- 管理学(153707)
- 管理学院(152849)
- 研究(151020)
- 中国(117551)
- 京(97127)
- 财(95787)
- 科学(88701)
- 所(75493)
- 财经(75340)
- 农(72850)
- 江(69545)
- 中心(68374)
- 经(68368)
- 研究所(67577)
- 业大(64761)
- 北京(61641)
- 经济学(59004)
- 范(56885)
- 农业(56852)
- 师范(56402)
- 财经大学(55783)
- 州(55440)
- 院(54477)
- 基金
- 项目(298374)
- 科学(236448)
- 研究(221539)
- 基金(218338)
- 家(188079)
- 国家(186460)
- 科学基金(161638)
- 社会(141840)
- 社会科(134604)
- 社会科学(134574)
- 省(115582)
- 基金项目(114660)
- 自然(103507)
- 教育(101131)
- 自然科(101065)
- 自然科学(101042)
- 自然科学基金(99280)
- 划(96238)
- 资助(90777)
- 编号(89824)
- 成果(73859)
- 部(67109)
- 重点(65919)
- 发(63307)
- 创(63167)
- 课题(61732)
- 创新(58479)
- 国家社会(58406)
- 教育部(58144)
- 制(57963)
- 期刊
- 济(218395)
- 经济(218395)
- 研究(141980)
- 中国(86801)
- 财(76018)
- 管理(72266)
- 农(67510)
- 学报(66222)
- 科学(62482)
- 大学(51476)
- 融(48899)
- 金融(48899)
- 学学(48708)
- 教育(46241)
- 农业(45965)
- 技术(39573)
- 财经(38357)
- 业经(36752)
- 经济研究(34606)
- 经(32930)
- 问题(28750)
- 业(25191)
- 技术经济(24075)
- 贸(23522)
- 理论(22204)
- 现代(22107)
- 商业(21571)
- 统计(20557)
- 科技(20546)
- 版(20077)
共检索到69226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闫红波 王国林
货币政策影响实体经济的主要传导途径有三个:利率途径、汇率途径和信贷途径。制造业中,不同的行业对这三种传导途径的反应速度和深度均不同,所以统一的货币政策对不同产业往往带来不同的影响,这种影响既包括产量也包括价格,被称为货币政策产业效应的非对称性。本文利用向量自回归和脉冲响应函数证实了我国货币政策对制造业中各产业存在的这种非对称性,提出并检验了造成这种产业效应非对称性的原因。
关键词:
货币政策的非对称性 向量自回归 行业效应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龙薇 颜铭佳
经济新常态下,服务业已成为国民经济的第一大产业,也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关键。本文从理论上分析了货币政策行业非对称效应的形成机理,并基于13个服务行业2005-2016年间的季度数据,建立VAR实证模型检验理论结果。研究表明我国货币政策对服务业的影响存在显著非对称性,这对于新常态下货币政策的正确实施和服务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陈德伟 徐琼 孙崎岖
本文运用预测方差分解法对我国1993年~2001年货币政策作用的非对称性问题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在我国货币冲击的紧缩效应大于扩张效应,紧缩性货币政策能够有效地抑制经济的过热增长,而扩张性货币政策却无法显著摆脱经济的恶性衰退。因此从对称性角度看,在扩张时期和紧缩时期,货币冲击效果在我国具有微弱的非对称性。
关键词:
货币政策效果 非对称性 预测方差分解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张强 赵继鸿
金融危机前后我国央行先后采取了紧缩、适度扩张以及稳健的反周期操作,为检验我国货币政策的非对称效应提供了良好的契机。文章选取金融危机前、危机中及危机后三组样本区间,运用协整检验和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实证分析我国货币政策效应的非对称性。结果显示,我国货币政策在短期和中长期均存在非对称效应,即存在紧缩性货币政策效应明显优于扩张性货币政策、稳健性货币政策效应居中的现象。
关键词:
货币政策 非对称效应 金融危机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曹永琴 李泽祥
已有研究表明,紧缩性与扩张性货币政策对真实产出的影响存在非对称效应。但与现有研究不同的是,本文实证结果表明:(1)扩张性货币政策更为有效;(2)不同经济周期阶段货币政策的政策效应具有非对称性,较之于经济扩张时期,经济紧缩时期的货币政策更为有效;(3)"大"的货币政策与"小"的货币政策的政策效应有差别,"小"的货币政策相对有效。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曹永琴
统一货币政策对三次产业的影响具有显著的差异性。本文运用ARMA模型和VAR模型分析了1978~2005年间中国三大产业对货币政策冲击的不同反应。研究发现,中国货币政策效应存在显著的产业非对称性,高有形资产产业对货币政策的敏感程度小于低有形资产产业,即第一产业对货币供给冲击的反应最为强烈,第三产业次之,第二产业最小。由于各产业的市场结构差异、产业内企业的规模和性质不同使得各产业所面临的金融摩擦存在较大差异,进而使得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出现非对称性,在金融加速器机制的作用下货币政策效应在产业层面上表现出了非对称性。
关键词:
货币政策 产业效应 市场结构 传导机制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吴伟军
笔者采用协整检验、格兰杰因果检验和OLS回归法对我国货币政策在开放条件下的非对称性进行了实证检验。结论表明,我国货币供给的正负向冲击对产出具有显著非对称性,但在经济开放条件下这种非对称性会减缓。针对研究结论,笔者提出减缓货币政策非对称性的建议,这对完善我国宏观经济调控机制和提高货币政策的有效性,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关键词:
开放条件 货币政策 非对称性效应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杨真 崔雁冰
本文基于上市公司面板数据和系统GMM等方法,研究了货币政策对制造业27个行业是否存在非对称性影响。结果表明:货币政策的影响是非对称的,这与行业特征有关;资本密集型行业和耐用品行业受货币政策影响较大,技术密集型行业和非耐用品行业受货币政策影响较小;此外,行业长期借款率、企业规模、产权属性、资产负债率也影响其对货币政策的敏感程度;资源密集性和产品耐用性能够解释货币政策变异的52%,是引起货币政策行业非对称效应的主要原因。本文建议探索使用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以避免统一货币政策带来的结构性失衡,同时引导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由于行业资源密集性和产品耐用性不仅具有较强的解释力而且相对稳定,能够为结构性货币政策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关键词:
货币政策 产业结构 非对称效应
[期刊] 金融评论
[作者]
杨恩
本文基于VAR模型对我国货币政策产出效应和价格效应的非对称性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我国货币政策效果的确存在非对称性。在短期内,紧缩性货币政策效果要优于扩张性货币政策;在中长期内,扩张性货币政策效果更持久;而在长期内,无论是扩张性货币政策还是紧缩性货币政策对产出和物价都没有影响。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齐杨 柳欣
根据传统的凯恩斯主义观点,未预期的利率紧缩冲击在短期内将引起投资水平下降,产出减少并且价格下降。但是实际中,利率冲击在短期内往往引起价格上升。成本传导渠道从新的角度重新诠释了利率冲击的传导机制,较好地解释了这一现象。根据这一理论,我们验证了我国成本渠道的存在性并检验其效应,发现虽然成本渠道效应小于需求渠道效应,但是利率冲击通过成本渠道对价格的影响仍较为显著。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罗蓉 周湘 湛泳
制造业企业的成长是我国经济转向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我国宏观政策目标的重要内容。然而,对于货币政策与企业成长性关系的研究目前仍然比较缺乏。基于货币政策的投资驱动效应,分析了政策工具对企业成长性的影响机制。选取我国制造业上市公司的相关面板数据,首先通过固定效应模型对比分析五种政策工具对劳动密集型、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企业成长性的影响差异,并利用PVAR模型进行稳健性检验;其次通过面板数据模型验证了货币政策的投资驱动效应对企业成长性的显著作用。结果表明:(1)不同政策工具对劳动密集型、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企业成长性的影响显著且存有差异。(2)在政策工具影响企业成长性的机制过程中企业投资率具有显著作用。科学搭配使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增强货币政策操作的针对性和灵活性能有效提高我国制造业成长性。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肖强
文章将动态因子模型所构建的物价预警综合指数作为价格预期指标的代理变量,利用因扩展的VAR(FAVAR)模型弥补VAR模型的不足之处。然后,测度了我国货币政策在不同价格预期状态下,产出和价格效应的的非对称性。实证结果表明:在一种价格预期体制下,同样大小的正负冲击产生的产出和价格效应不具有对称性。在不同通胀预期状态下,同一货币政策冲击对价格和产出也具有非对称效应。
关键词:
货币政策 非对称性 FALSTVAR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杨定华
通过对中国1984~2005年货币政策效果的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在中国货币冲击的紧缩效应大于扩张效应。因此,中国货币政策选择中,适时、谨慎地采取相机抉择规则的货币政策并采取渐进微调的方式进行操作是中国中央银行的现实选择。
关键词:
货币政策效果 非对称性 方差分解法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胡臻
本文根据中国2000年第1季度至2012年第1季度数据,分别从货币渠道和信贷渠道,构建货币政策冲击变量和产出模型来检验我国货币政策对产出是否有非对称性影响。实证表明,中国货币政策有非对称性,并且紧缩性货币政策对产出的影响更为显著。其中,信贷配给是造成我国货币政策非对称的主要原因。
关键词:
货币政策 非对称性 信贷配给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