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270)
- 2023(12330)
- 2022(10701)
- 2021(10218)
- 2020(8779)
- 2019(20461)
- 2018(20490)
- 2017(41035)
- 2016(22157)
- 2015(25179)
- 2014(25342)
- 2013(24924)
- 2012(23312)
- 2011(21140)
- 2010(21070)
- 2009(19827)
- 2008(19708)
- 2007(17656)
- 2006(15266)
- 2005(13678)
- 学科
- 济(91536)
- 经济(91442)
- 管理(65446)
- 业(63393)
- 企(51013)
- 企业(51013)
- 方法(45641)
- 数学(41218)
- 数学方法(40704)
- 农(26209)
- 财(25988)
- 中国(24466)
- 贸(19862)
- 贸易(19854)
- 易(19403)
- 制(18914)
- 业经(18450)
- 农业(16738)
- 地方(16484)
- 银(16098)
- 银行(16073)
- 务(16061)
- 财务(16007)
- 财务管理(15966)
- 学(15962)
- 行(15337)
- 企业财务(15104)
- 融(14485)
- 金融(14482)
- 策(13957)
- 机构
- 学院(320299)
- 大学(319087)
- 济(137191)
- 经济(134411)
- 管理(127332)
- 理学(109644)
- 理学院(108531)
- 管理学(106727)
- 管理学院(106120)
- 研究(102716)
- 中国(80802)
- 财(65918)
- 京(65505)
- 科学(60134)
- 财经(52308)
- 所(51128)
- 农(49666)
- 中心(49041)
- 江(47398)
- 经(47336)
- 研究所(46008)
- 业大(45070)
- 经济学(42186)
- 北京(41117)
- 范(39748)
- 师范(39381)
- 农业(39199)
- 财经大学(38741)
- 经济学院(38302)
- 州(37863)
- 基金
- 项目(207818)
- 科学(164089)
- 研究(153621)
- 基金(151424)
- 家(130239)
- 国家(129163)
- 科学基金(111474)
- 社会(97250)
- 社会科(92291)
- 社会科学(92266)
- 省(80870)
- 基金项目(79682)
- 教育(71988)
- 自然(71906)
- 自然科(70227)
- 自然科学(70206)
- 自然科学基金(68953)
- 划(68301)
- 资助(63718)
- 编号(63482)
- 成果(51893)
- 部(47572)
- 重点(46398)
- 发(44555)
- 课题(43161)
- 创(43080)
- 教育部(41197)
- 科研(40304)
- 创新(40252)
- 人文(40176)
共检索到46758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马洪娟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一些工业国家相继把通货膨胀目标作为货币政策中介目标,包括加拿大、英国、新西兰、瑞典、澳大利亚、芬兰、西班牙和以色列。在德国和瑞士长期受到很高评价的货币政策中,通货膨胀目标是重要要素之一。在美国,通货膨胀目标也受到一些具有影响的政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奚君羊 刘卫江
随着经济与金融的不断发展 ,货币供应量与通货膨胀率等最终目标的相关性以及货币供应量自身的可控性和可测性也受到越来越多的干扰。为此 ,自 1 990年代起 ,一些国家相继改弦更张 ,把货币政策目标由货币供应量转为通货膨胀率 ,由此形成所谓的通货膨胀目标制。本文运用模型分析 ,在封闭经济的假设基础上分别讨论了严格通货膨胀目标制和灵活通货膨胀目标制。针对我国目前的货币供应量目标缺乏有效性状况 ,本文认为可以借鉴通货膨胀目标制对我国货币政策中介目标进行重新界定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陈浪南 汤大杰
我国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理论分析与现实选择陈浪南,汤大杰在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中,中介目标是实现中央银行对宏观经济调控更具弹性的重要保证。因此,在新的经济形势下,如何选择货币政策中介目标,以达到最终目标的实现,是极具现实意义的课题。一、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石柱鲜 孙皓 邓创
利用新凯恩斯理论框架下的状态空间模型,基于时变隐性通货膨胀目标对Taylor规则在我国货币政策中的适用性进行实证检验后发现,在时变隐性通货膨胀目标的条件下,Taylor规则在样本时期内是我国的一种稳定的货币政策规则,名义利率的变动基本上能够与Taylor规则的利率调整要求相符合;同时,实际通货膨胀率围绕隐性通货膨胀率波动,通货膨胀率缺口具有"阶段性"的特点。
[期刊] 中国货币市场
[作者]
夏斌 高善文
该文运用国际粮农组织、国家统计局和路透等权威机构的数据,通过对粮食价格走向、贸易部门和非贸易部门价格指数变化的分析,对2004年中国通货膨胀的趋势进行了预测;探讨了国际上应对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的货币政策经验;列举了今年影响货币政策目标的中国经济的几个负面因素。
关键词:
通货膨胀 粮食价格 贸易部门 货币政策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孙韦 郑中华
近期我国货币供应量以及贷款规模的快速增长引发各界对我国通胀的担忧。对我国历年货币政策制定和执行的实际情况进行实证分析,发现当期的价格水平和前一期GDP的增长率是正相关,货币供应量的增加会引起下一年度物价水平的上升,检验结果都显著。货币当局在维持宽松的货币政策,保持经济增长的同时,应该增加货币供应量调节手段,防止流动性泛滥;进行窗口指导,调整产业结构;加强国际资金流动监管,防止输入型通货膨胀;维持汇率稳定,增强产品出口竞争力。
关键词:
通货膨胀 货币政策 货币供应量 窗口指导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杨春蕾
金融危机后,我国通货膨胀压力一度加大,央行货币政策调控陷入多重的两难困境。管理通胀预期成为我国货币政策的重要目标。通货膨胀目标制具备稳定通货膨胀预期的优势,我国已基本具备了实施通货膨胀目标制的前提条件。"社会融资总规模"指标的提出,表现了当局货币调控的决心。有效调控通货膨胀需对我国货币政策运作框架作出适时调整。我国应考虑分阶段、有过渡地推行通货膨胀目标制,适时构建、测算并公布核心通货膨胀指标,以有效管理通胀预期。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赵淑红
我国自2011年金融宏观调控以社会融资总量指标和M2(广义货币)取代信贷规模指标,同时成为我国新的货币政策中介目标。探究社会融资总量指标是否可以替代M2成为我国货币政策中介目标对我国金融宏观调控理论研究和政策操作都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阐述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三条重要性质,即相关性、可控性和可测性以及社会融资总量和M2在这三方面比较分析得出,现阶段我国社会融资总量还不能完全取代M2成为货币政策中介目标,而未来我国社会融资总量极有可能取代M 2成为我国货币政策中介目标。
关键词:
货币政策中介目标 性质 对比与分析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李媛 徐晓明 尚征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潘艳艳 赵昕 高璐
本文利用普尔规划分析选取1996—2014年的相关季度数据,对我国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选取进行实证分析。普尔规划分析结果表明,货币市场的冲击方差远小于产品市场,即宏观经济冲击依旧主要来源于产品市场,这意味着目前我国的货币政策中介目标应确定为以货币供应量为代表的数量型指标。随后的协整检验亦证明了这一结论的合理性。
关键词:
货币政策 中介目标 普尔分析 协整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李光荣 谢赤 郭德
一、我国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历史回顾 改革开放以前,我国实行的是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政府对经济活动进行直接的行政干预,消费基金分配实行严格的指令性计划管理,财政收支具有典型的封闭性。与此相适应,虽然没有明确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内容,但实际上是把信贷规模作为中介目标。贷款规模充当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意图是通过控制银行系统的贷款总量达到控制全社会的货币和信用总量,其理论依据是传统体制下的“存款+现金=贷款”。这在一切信用归集于中国人民银行,贷款是投放货币和企业获得信用唯一渠道的前提下,贷款规模对控制全社会货币信用总量以及过度的固定资产投资有着显著效果。1990年以前货币供应量与贷款总量之比近...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宋琳
我国目前的货币政策中介目标是货币供应量。传统的货币经济理论大多是以货币供给外生性为前提的 ,本文通过严密的分析和论证 ,得出了我国货币供给的内生性不断趋强的结论。本文认为 ,银行和居民对经济作出的反应影响了我国货币供给的传导 ,此外 ,中国加入WTO后 ,将会削弱现有的货币供应量中介目标的有效性。因此 ,应逐步将我国货币政策中介目标转为利率指标。
关键词:
中介目标 货币供应量 利率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夏江山
针对货币政策最终目标是否应关注金融稳定问题,本文结合金融危机前后经济金融运行实际对货币政策最终目标框架进行了反思。研究发现,早期发达国家所实施的货币政策,简单来说,就是一个目标与一项工具,一个目标就是低而稳定的通货膨胀率,一项工具就是政策利率,合理设定政策利率就能达到稳定物价的目标,而随着经济全球化迅猛发展和金融市场化改革的不断深化,通货膨胀稳定性和产出缺口之间的联系日趋松散,追求低而稳定的通货膨胀率并不能保证实现宏观经济稳定,鉴于物价稳定与金融稳定之间的内生关联性,未来货币政策需加强同宏观审慎政策的协调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夏江山
针对货币政策最终目标是否应关注金融稳定问题,本文结合金融危机前后经济金融运行实际对货币政策最终目标框架进行了反思。研究发现,早期发达国家所实施的货币政策,简单来说,就是一个目标与一项工具,一个目标就是低而稳定的通货膨胀率,一项工具就是政策利率,合理设定政策利率就能达到稳定物价的目标,而随着经济全球化迅猛发展和金融市场化改革的不断深化,通货膨胀稳定性和产出缺口之间的联系日趋松散,追求低而稳定的通货膨胀率并不能保证实现宏观经济稳定,鉴于物价稳定与金融稳定之间的内生关联性,未来货币政策需加强同宏观审慎政策的协调配合,以同时实现物价稳定、产出稳定和金融稳定三个目标。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