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492)
- 2023(8319)
- 2022(7255)
- 2021(6966)
- 2020(5745)
- 2019(13429)
- 2018(13556)
- 2017(27426)
- 2016(14912)
- 2015(17190)
- 2014(17631)
- 2013(17380)
- 2012(16373)
- 2011(14912)
- 2010(15343)
- 2009(14628)
- 2008(14927)
- 2007(13741)
- 2006(12656)
- 2005(12157)
- 学科
- 济(55439)
- 经济(55364)
- 管理(44213)
- 业(40166)
- 企(32390)
- 企业(32390)
- 银(22620)
- 银行(22475)
- 制(22381)
- 方法(22154)
- 行(21087)
- 中国(19578)
- 数学(19511)
- 数学方法(19196)
- 财(18338)
- 农(17396)
- 融(15568)
- 金融(15567)
- 贸(14060)
- 贸易(14047)
- 易(13753)
- 度(13591)
- 制度(13588)
- 业经(12244)
- 策(11483)
- 地方(11406)
- 业务(11359)
- 体(11131)
- 税(10810)
- 农业(10555)
- 机构
- 学院(209800)
- 大学(207028)
- 济(89245)
- 经济(86951)
- 管理(78033)
- 研究(69198)
- 中国(65946)
- 理学(63431)
- 理学院(62802)
- 管理学(61884)
- 管理学院(61476)
- 财(50832)
- 京(44350)
- 财经(37615)
- 科学(36257)
- 江(35599)
- 所(35149)
- 中心(33900)
- 经(33791)
- 银(31247)
- 研究所(30098)
- 银行(30013)
- 北京(29613)
- 州(29452)
- 农(28236)
- 行(27974)
- 财经大学(27643)
- 经济学(27251)
- 范(26892)
- 师范(26708)
- 基金
- 项目(114954)
- 研究(92540)
- 科学(89343)
- 基金(80562)
- 家(66457)
- 国家(65830)
- 社会(56385)
- 科学基金(56298)
- 社会科(53385)
- 社会科学(53374)
- 省(44647)
- 教育(43877)
- 基金项目(40813)
- 编号(40724)
- 划(37323)
- 成果(36155)
- 资助(35581)
- 自然(33342)
- 自然科(32482)
- 自然科学(32476)
- 自然科学基金(31894)
- 课题(29174)
- 部(26498)
- 性(25599)
- 重点(25494)
- 发(24954)
- 项目编号(24880)
- 年(24488)
- 创(23381)
- 教育部(23323)
共检索到36068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张凯
我国银监会的成立以及将银行监管职能相应地从中国人民银行分离出来,客观上提出了货币政策与银行监管应该进行有效协调的问题。但是,从运行三年多的实践看,央行与银监会在其职责履行中其实绩却并不是十分理想,这主要表现为货币政策效率不高,银行监管还有待加强。无疑,为提高央行与银监会履行职责的绩效,必须从央行货币政策与银监会银行监管的异同关系中清晰地了解货币政策与银行监管之间的互动关系,有效解决货币政策与银行监管之间的协调问题。
关键词:
货币政策 银行监管 金融风险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卢荣青
货币政策和银行监管是我国中央银行的两项重要职能,货币政策与银行监管的关系既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但是在现实中主要表现出独立性而甚少表现出协调性,因此,中央银行有必要加强货币政策与银行监管的协调配合。
关键词:
货币政策 银行监管 金融系统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孟建华
本文对中央银行与银行监管机构职能的划分、货币监管与银行机构及行为监管、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与银行监管的关系,货币政策与银行监管对于经济周期的不同特性、协调环境的建设、科学性的增强做了分析。在分析当前货币政策与银行监管协调几个现实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双方协调的思路。
关键词:
货币政策 银行监管 协调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魏巍 黄宇元 马超
2008年爆发的国际金融危机将金融监管理论与实践推向新的变革轨道,克服货币政策目标多样性和银行审慎监管局限性的矛盾、强化货币政策与银行监管政策协调成为金融监管体制变革的新趋势。从我国实践来看,中央银行与银行监管部门之间信息不对称、对宏观和微观审慎管理工具的选择运用存在差异,两者之间的交叉影响和冲突日渐增多,客观上要求货币政策与银行监管政策加强协调。为此,在我国金融监管体制改革进程中,应赋予金融监管体制更多的功能指向性与制度灵活性,将金融稳定目标纳入中央银行政策反应函数,促进中央银行与银行监管部门的充分沟通,建立有效的联合监管协调机制。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宋家生
银监分设后,银行监管与货币政策目标差异所形成的监管当局与央行之间信息沟通不畅或行为冲突的现象进入公众的视线,并引起了广泛关注。从我国来看,货币政策与银行监管在根本目标上是一致的,在动态上则一致与冲突并存,关键在于加强二者的协调。本文在深入分析冲突产生的深层原因的基础上,结合现实政策和西方国家的操作实践,提出了两项职能之间有效协调与配合、相互补充、相互促进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银行监管 货币政策 冲突 协调
[期刊] 产经评论
[作者]
蒋海 魏巍
传统监管经济学关于"监管分权"和"机构分立"的理论已不能满足新时期监管变革的要求。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暴露出来的问题首先是缺乏协调的"职能分立"造成不同监管部门的信息不对称。危机发生后的一系列金融改革与调整,显示出银行业宏观审慎监管与货币政策关系变化新趋势:两类政策间关系将更加互补,更加高效和更加协调完整。与传统改革主要探讨监管机构的职能应分权还是应集中不同,新一轮监管理论变革与监管制度改革转向不同监管机构之间如何有效协调的制度探讨。围绕银行业宏观审慎监管与货币政策协调的三个理论支柱梳理文献,以"支柱形式"将银行业宏观审慎监管政策与货币政策协调这一实践问题内化为监管部门平衡政策效果,强化沟通搭配的制度问题。
[期刊] 产经评论
[作者]
蒋海 魏巍
传统监管经济学关于"监管分权"和"机构分立"的理论已不能满足新时期监管变革的要求。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暴露出来的问题首先是缺乏协调的"职能分立"造成不同监管部门的信息不对称。危机发生后的一系列金融改革与调整,显示出银行业宏观审慎监管与货币政策关系变化新趋势:两类政策间关系将更加互补,更加高效和更加协调完整。与传统改革主要探讨监管机构的职能应分权还是应集中不同,新一轮监管理论变革与监管制度改革转向不同监管机构之间如何有效协调的制度探讨。围绕银行业宏观审慎监管与货币政策协调的三个理论支柱梳理文献,以"支柱形
[期刊] 产经评论
[作者]
蒋海 魏巍
传统监管经济学关于"监管分权"和"机构分立"的理论已不能满足新时期监管变革的要求。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暴露出来的问题首先是缺乏协调的"职能分立"造成不同监管部门的信息不对称。危机发生后的一系列金融改革与调整,显示出银行业宏观审慎监管与货币政策关系变化新趋势:两类政策间关系将更加互补,更加高效和更加协调完整。与传统改革主要探讨监管机构的职能应分权还是应集中不同,新一轮监管理论变革与监管制度改革转向不同监管机构之间如何有效协调的制度探讨。围绕银行业宏观审慎监管与货币政策协调的三个理论支柱梳理文献,以"支柱形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徐海霞 吕守军
信贷市场摩擦与BaselⅡ的银行资本监管会加剧金融体系和实体经济的波动性,这促进了"宏观审慎监管"理念的引入。本文运用一个带有抵押品约束的DSGE模型分析货币政策与宏观审慎监管对经济周期、福利改善和金融稳定的影响,基于中国经济的模拟检验得到如下结论:(1)宏观审慎监管中的LTV规则可以降低福利损失,此工具在维持金融稳定方面是有效的;(2)两种政策如何协调应根据具体经济情况而定,研究表明,经济体在面临需求冲击时两种政策可以相互促进,而面临供给冲击时可能会产生冲突;(3)最优政策组合的福利分析表明,LTV规则对房价应做出更强的反应,而修正泰勒模型中加入宏观审慎监管后的政策效率比标准泰勒模型更好,说明两种政策的互动能显著地增强经济体系的稳定性。鉴于此,我国政策当局在宏观经济调控中应当有效发挥货币政策与宏观审慎监管的协调效应,共同实现经济与金融稳定。
[期刊] 金融经济学研究
[作者]
姚舜达 朱元倩
通过引入两阶段、超效率SBM模型分析框架,分别测度了银行传统经营模式和创新型经营模式下的经营超效率并进行比较,同时基于Tobit多元回归模型分析不同经营模式下银行效率的影响因素,重点是货币政策与金融监管的双重约束对其经营效率的影响机制。研究发现,实行宽松的货币政策和严格的金融监管对银行提升传统经营模式下的效率具有积极影响;但在创新型经营模式下,该积极影响及其敏感性有所减弱。因此,面对新型商业银行经营模式,有必要改进监管指标,配合货币政策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
[期刊] 金融经济学研究
[作者]
姚舜达 朱元倩
通过引入两阶段、超效率SBM模型分析框架,分别测度了银行传统经营模式和创新型经营模式下的经营超效率并进行比较,同时基于Tobit多元回归模型分析不同经营模式下银行效率的影响因素,重点是货币政策与金融监管的双重约束对其经营效率的影响机制。研究发现,实行宽松的货币政策和严格的金融监管对银行提升传统经营模式下的效率具有积极影响;但在创新型经营模式下,该积极影响及其敏感性有所减弱。因此,面对新型商业银行经营模式,有必要改进监管指标,配合货币政策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周波 张蔚 郑伟
由于货币政策的软约束、金融监管硬约束,国有商业银行缺乏追求利润最大化动机,造成商业银行对贷款责任追究反映过度,信贷过分集中,不利于货币政策目标的有效实现。因此,应建立货币政策与金融监管的良性互动机制。重点加大对商业银行利润考核,把金融安全区建设与改善金融服务结合起来,多方协调,建立二者的有效协调机制。
关键词:
货币政策 金融监管 协调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陈全功 程蹊
开放条件下,一国货币政策进行国际协调是十分重要的。本文对货币政策国际协调的理论研究作了简要回顾,并结合我国1994年以来货币政策的实践进行分析。文章发现,我国货币政策进行国际协调的实践并不多,与汇率政策之间多次存在冲突,与美国货币政策有过简单协调。当前人民币升值压力实际上来自我国货币政策如何与美国等发达国家的经济政策进行协调。从过去实践来看,我国货币政策国际协调的问题主要是如何在现存汇率体制下实现货币供给的独立性。文章认为,在进行汇率调整基础上,我国货币政策进行国际协调的难度将降低。
关键词:
开放条件 货币政策 冲突 国际协调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徐海霞
近年来宏观审慎监管引入后如何实现货币政策与宏观审慎监管的相互协调,已经成为许多国家的中央银行与监管当局面临的新课题,国内外文献对此展开了深入而系统的探讨并得到了诸多颇有成效的结论。从制度安排来看,两种政策的目标应符合丁伯根原则,其相互协调应根据具体宏观经济状况而定;从政策评估来看,大多数学者采用DSGE模型来评估两种政策的协调关系,也有一些学者使用其他方法如代理模型来研究;从预期管理的角度,已有研究从公司融资约束、银行风险承担、银行信贷增加等影响微观主体的因素出发来分析两种政策的协调效应。基于此,未来的研究还存在一定的拓展空间,如从福利改善与金融稳定的角度进一步探讨两种政策的协调效应、模型中应逐步引入股票市场的作用、开放经济条件下的模型分析等问题。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