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788)
- 2023(11396)
- 2022(10206)
- 2021(9648)
- 2020(8197)
- 2019(19200)
- 2018(19274)
- 2017(38920)
- 2016(20985)
- 2015(23960)
- 2014(24032)
- 2013(24127)
- 2012(22377)
- 2011(20355)
- 2010(20364)
- 2009(18866)
- 2008(18614)
- 2007(16320)
- 2006(14549)
- 2005(13059)
- 学科
- 济(87448)
- 经济(87340)
- 管理(61709)
- 业(59001)
- 企(48125)
- 企业(48125)
- 方法(44079)
- 数学(39114)
- 数学方法(38730)
- 中国(24025)
- 农(23257)
- 财(23250)
- 业经(18136)
- 贸(17825)
- 贸易(17817)
- 制(17533)
- 易(17319)
- 学(16755)
- 地方(16174)
- 农业(15148)
- 银(15068)
- 银行(15034)
- 务(14563)
- 财务(14498)
- 财务管理(14462)
- 行(14297)
- 融(13902)
- 金融(13901)
- 理论(13779)
- 企业财务(13720)
- 机构
- 大学(308947)
- 学院(305689)
- 济(126057)
- 管理(123823)
- 经济(123322)
- 理学(106923)
- 理学院(105826)
- 管理学(104204)
- 管理学院(103658)
- 研究(98474)
- 中国(76669)
- 京(65603)
- 财(60910)
- 科学(58485)
- 所(49121)
- 财经(49060)
- 中心(44906)
- 经(44517)
- 农(44077)
- 研究所(44055)
- 江(43445)
- 业大(42808)
- 北京(42235)
- 范(39274)
- 师范(38982)
- 经济学(38394)
- 财经大学(36660)
- 州(36032)
- 院(35289)
- 经济学院(34936)
- 基金
- 项目(201450)
- 科学(158197)
- 研究(149994)
- 基金(146699)
- 家(125786)
- 国家(124749)
- 科学基金(107472)
- 社会(94124)
- 社会科(89245)
- 社会科学(89222)
- 基金项目(78125)
- 省(77024)
- 自然(69320)
- 教育(68956)
- 自然科(67651)
- 自然科学(67637)
- 自然科学基金(66433)
- 划(64935)
- 资助(62186)
- 编号(62076)
- 成果(51249)
- 部(45711)
- 重点(44173)
- 发(41948)
- 课题(41947)
- 创(41256)
- 教育部(39701)
- 人文(38968)
- 项目编号(38554)
- 科研(38456)
- 期刊
- 济(136525)
- 经济(136525)
- 研究(95788)
- 中国(51943)
- 管理(44852)
- 财(44323)
- 学报(44130)
- 科学(40612)
- 农(39572)
- 大学(33800)
- 融(33059)
- 金融(33059)
- 教育(32038)
- 学学(31632)
- 农业(27286)
- 技术(25306)
- 财经(24265)
- 业经(22255)
- 经济研究(21967)
- 经(20529)
- 问题(18872)
- 理论(17404)
- 图书(16265)
- 实践(15845)
- 践(15845)
- 贸(15613)
- 技术经济(15126)
- 商业(14214)
- 现代(13929)
- 科技(13420)
共检索到44846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李晓华 侯传波 陈学彬
在回顾已有理论的基础上,本文采用协整、格兰杰因果和脉冲反应分析方法,对我国货币供应量的内生性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显示,货币供给量对于总需求各因素的影响程度并不相同,其中物价和投资是货币供应量的格兰杰原因,且随着时间延续两者冲击对货币供应量的影响逐渐增大;财政支出受货币供给变动的影响较小;出口受货币供给变动的影响最大。由此,我国的货币政策操作应该增强主动性和前瞻性,并更加重视利率、道义劝告等货币量之外的调控手段。
关键词:
货币供给内生 协整 格兰杰因果 脉冲反应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王静 魏先华
货币供给是否具有内生性以及内生性程度如何,关系到中央银行以货币供给量为中介目标的货币政策的有效性。通过实证分析,从2001年第2季度至2011年第2季度的数据上看,我国货币供给表现出越来越强的内生性。主要表现在:(1)货币乘数在短期内波动较大,极不稳定;(2)货币供应量和基础货币之间不存在稳定的关系,即货币乘数在长期内也不具有可测性;(3)基础货币量的变动在很大程度上受外汇储备和央行对存款银行债券变动的影响;(4)基础货币量和货币乘数之间存在相反的变化趋势。因此,必须改革我国现存的强制结售汇制度;完善国有企业、银行的预算约束机制,提高再贷款的门槛;加强对商业银行经营行为的监管;积极推进利率市场...
关键词:
货币供给 内生性 货币乘数 基础货币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杨旭 冯兆云
货币供给是内生的还是外生的?对此问题的回答直接影响到一国货币政策的制定思路与实施效果,因此需要我们给出清晰的回答。目前,对于我国货币供给内生与否的问题虽然已多有论述,但都存在明显的不足。"外生说"缺少实证检验,"内生说"虽有大量的实证检验,但所采用的格兰杰因果检验法存在严重的缺陷,这包括:(1)它偏离了经济学关于判断货币供给内生或外生的标准;(2)它在确定解释变量时具有太大的随意性。为此,本文首先明确了判断标准;其次使用TSLS方法对我国货币的供求函数同时进行了估计。按照明确后的标准,估计的结果显示我国货币供给在现阶段依然是外生的。最后澄清了关于货币外生供给的一些误解。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李思敏
1994年以来,基础货币投放中外汇占款所占比例越来越高,我国货币供给表现出很强的内生性。本文把货币内生性放在开放经济的框架下进行研究,在对货币内生性基本原理进行阐述的基础上,对强制结售汇与盯住汇率制度组合下我国货币供给的内生性问题进行探讨,分析了货币内生性对我国货币政策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就如何应对挑战、提高货币政策有效性提出了政策建议。
关键词:
开放经济 货币内生性 外汇政策 货币政策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史永东
我国货币供给内生性和外生性的实证研究史永东ABSTRACTThispaper,baseduponGrangerCausalitytest,empiricalyanalyzedthemoneysupplyofChina.Theconclusionwas...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梁晓辉 黄玖立
我国货币政策失效的根本原因在于货币供给是内生的,而不是中央银行可以控制的外生变量。本文在回顾内生货币理论发展历程的基础上,从基础货币与货币乘数两个方面论述了我国货币供给内生性的历史演变和作用机理,并用向量自回归模型对货币供应量与国内生产总值的格兰杰因果关系进行了实证检验。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杨小娟 张飒 姜文
运用合理预期下的货币中性假设模型对我国货币中性问题进行了实证分析,认为不论是预期的货币供给冲击,还是非预期的货币供给冲击,对产出的影响基本上都是显著的。因此,货币供给在推动我国的经济运行中起着关键性的作用,而且利用预期的货币政策调控经济运行得到了实证经验的支持。
关键词:
货币中性 货币供给冲击 实证分析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胡建渊 陈方正
现代西方经济学派凯恩斯主义和货币主义虽然对货币政策的主张不同,但都认为货币供给是经济系统的外生变量。从我国货币政策的实践来看,货币供给却具有明显的内生性,即货币供给的变量是由政府和市场共同决定的。因此,必须加强我国中央银行的货币宏观调控政策,培育良性的货币供给内生机制。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陈宇峰
中国货币政策失效的根本原因在于货币供给是内生的,而不是中央银行可以控制的外生变量。本文采用中国1997年1月至2005年3月的月度数据,运用协整理论、脉冲响应函数、方差分解方法实证检验了中国货币供给的内生性。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刘志雄 李剑
本文研究表明,在开放条件下,我国的货币供给具有内生性。我国货币供给的内生性归结为基础货币和货币乘数的内生性。此外,外资机构的准入、资本与金融账户的开放、资本流动以及汇率制度等因素也都影响货币供给。我国中央银行不能自主地决定货币供给量,不能过分夸大货币政策的作用。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战略重点应从货币供给管理转向货币需求管理,货币政策操作目标应从货币供应量转向其它目标,如利率或汇率。
关键词:
货币供给 内生性 金融开放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许健
转轨时期财政条件变化及其货币内生性问题许健(中国人民银行政策研究室)经济转轨时期财政与银行的基本关系决定了政府干预与货币供给的内在联系。政府干预的基本条件是财政实力,当财政不具备干预条件时,信贷分配则被作为干预基本手段。由此使得财政与银行关系发生根本...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严太华 黄华良
根据货币传导及信贷传导理论的假设前提和我国转型经济的自有特征,将货币政策效应的释放领域划分为投资与消费两大部分。在阐述货币政策非对称性机理的同时,验证这两套理论在我国特定阶段的适用程度,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关键词:
货币政策 非对称性 货币传导 信贷传导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陈军,李慧敏,陈金贤
本文从基础货币供给和货币乘数决定两个方面分析了我国货币供给机制,指出现阶段我国基础货币供给和货币乘数波动存在着内生性问题,进一步,运用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方法,验证了我国货币供给的内生性。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陈敏
我国中央银行体制建立后,货币供给的调控经历了不同的发展阶段:1984-1996年,对货币供给的控制通过规定贷款限额进行;1996年后,以M1作为货币政策中介目标,以M0、M2作为观测目标,并运用存款准备金率、再贴现和公开市场业务对货币供应量进行间接调控,特别是1998年取消贷款限额控制,使货币政策逐步转向通过调节基础货币和货币乘数来控制货币供给。但近年来随着金融衍生品种的开发,居民可以持有多样化的金融资产,企业可以创造非银行形式的支付,货币供给呈现很强内生性,央行对非银行金融机构的信用规模控制能力减弱。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