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733)
2023(8539)
2022(7476)
2021(6945)
2020(6186)
2019(14734)
2018(14914)
2017(30523)
2016(16653)
2015(18742)
2014(19142)
2013(19378)
2012(18629)
2011(17258)
2010(17461)
2009(16916)
2008(17132)
2007(15613)
2006(13817)
2005(12755)
作者
(51714)
(43078)
(42817)
(41209)
(27391)
(20690)
(19862)
(16872)
(16265)
(15437)
(14657)
(14398)
(13792)
(13769)
(13738)
(13699)
(13277)
(12712)
(12703)
(12635)
(10927)
(10830)
(10810)
(9993)
(9913)
(9661)
(9643)
(9614)
(8928)
(8630)
学科
(72846)
经济(72769)
管理(43432)
(42056)
方法(36903)
(33202)
企业(33202)
数学(32491)
数学方法(32229)
中国(20020)
(19348)
(18632)
(16967)
(15543)
贸易(15536)
(15470)
(15131)
业经(13757)
(13276)
银行(13236)
(12660)
(12209)
金融(12207)
农业(12195)
理论(11624)
地方(11411)
(10949)
(10640)
财务(10624)
财务管理(10588)
机构
大学(257088)
学院(252526)
(107651)
经济(105377)
管理(92058)
研究(88731)
理学(78321)
理学院(77421)
管理学(76061)
管理学院(75609)
中国(69805)
(55112)
科学(54657)
(52383)
(47378)
(47086)
研究所(42796)
财经(41440)
中心(40320)
业大(38857)
(38207)
农业(37821)
(37429)
北京(35377)
经济学(34705)
(32147)
师范(31735)
经济学院(31532)
(30854)
财经大学(30771)
基金
项目(156637)
科学(120557)
基金(112850)
研究(110889)
(99546)
国家(98734)
科学基金(81714)
社会(69183)
社会科(65491)
社会科学(65470)
(60118)
基金项目(58833)
自然(53033)
(51948)
自然科(51717)
自然科学(51694)
教育(51683)
自然科学基金(50791)
资助(48879)
编号(45269)
成果(38518)
重点(35954)
(35910)
(33582)
(31545)
课题(31501)
科研(30766)
教育部(30253)
计划(29606)
创新(29595)
期刊
(118023)
经济(118023)
研究(77500)
中国(46380)
学报(44126)
(41961)
(39915)
科学(37847)
管理(32576)
大学(32380)
学学(30464)
(28296)
金融(28296)
农业(27936)
教育(23845)
财经(21359)
经济研究(20190)
技术(20137)
(18396)
业经(18301)
问题(16760)
(14925)
(14530)
理论(13918)
统计(13428)
技术经济(12905)
国际(12575)
商业(12469)
实践(12442)
(12442)
共检索到38119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陈敏  
我国中央银行体制建立后,货币供给的调控经历了不同的发展阶段:1984-1996年,对货币供给的控制通过规定贷款限额进行;1996年后,以M1作为货币政策中介目标,以M0、M2作为观测目标,并运用存款准备金率、再贴现和公开市场业务对货币供应量进行间接调控,特别是1998年取消贷款限额控制,使货币政策逐步转向通过调节基础货币和货币乘数来控制货币供给。但近年来随着金融衍生品种的开发,居民可以持有多样化的金融资产,企业可以创造非银行形式的支付,货币供给呈现很强内生性,央行对非银行金融机构的信用规模控制能力减弱。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梁晓辉  黄玖立  
我国货币政策失效的根本原因在于货币供给是内生的,而不是中央银行可以控制的外生变量。本文在回顾内生货币理论发展历程的基础上,从基础货币与货币乘数两个方面论述了我国货币供给内生性的历史演变和作用机理,并用向量自回归模型对货币供应量与国内生产总值的格兰杰因果关系进行了实证检验。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陈宇峰  
中国货币政策失效的根本原因在于货币供给是内生的,而不是中央银行可以控制的外生变量。本文采用中国1997年1月至2005年3月的月度数据,运用协整理论、脉冲响应函数、方差分解方法实证检验了中国货币供给的内生性。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王兰芳  
货币外生性一直是主流经济学的一个重要假设前提,长期以来成为经济学理论的一个教条,然而现实经济的发展不断地冲击着这一命题,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对货币的外生性提出质疑,并产生了内生性的货币理论,但大多数都不承认货币供给具有完全的内生性,通常认为货币供给的产生还是由中央银行外生决定的,只是在其进入流通领域后会不同程度受到经济内生因素的决定和影响。本文拟在一个完全没有中央银行存在的货币金融体系中讨论货币供给的产生过程及影响因素,阐明在市场经济中货币供给具有完全的内生性,同时结合中国市场经济体制改革以来的实证数据给以经验检验。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陈军,李慧敏,陈金贤  
本文从基础货币供给和货币乘数决定两个方面分析了我国货币供给机制,指出现阶段我国基础货币供给和货币乘数波动存在着内生性问题,进一步,运用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方法,验证了我国货币供给的内生性。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王静  魏先华  
货币供给是否具有内生性以及内生性程度如何,关系到中央银行以货币供给量为中介目标的货币政策的有效性。通过实证分析,从2001年第2季度至2011年第2季度的数据上看,我国货币供给表现出越来越强的内生性。主要表现在:(1)货币乘数在短期内波动较大,极不稳定;(2)货币供应量和基础货币之间不存在稳定的关系,即货币乘数在长期内也不具有可测性;(3)基础货币量的变动在很大程度上受外汇储备和央行对存款银行债券变动的影响;(4)基础货币量和货币乘数之间存在相反的变化趋势。因此,必须改革我国现存的强制结售汇制度;完善国有企业、银行的预算约束机制,提高再贷款的门槛;加强对商业银行经营行为的监管;积极推进利率市场...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史永东  
我国货币供给内生性和外生性的实证研究史永东ABSTRACTThispaper,baseduponGrangerCausalitytest,empiricalyanalyzedthemoneysupplyofChina.Theconclusionwas...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胡建渊  陈方正  
现代西方经济学派凯恩斯主义和货币主义虽然对货币政策的主张不同,但都认为货币供给是经济系统的外生变量。从我国货币政策的实践来看,货币供给却具有明显的内生性,即货币供给的变量是由政府和市场共同决定的。因此,必须加强我国中央银行的货币宏观调控政策,培育良性的货币供给内生机制。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徐鹭鹭  王丹  
本文从不同的方面,根据我国特有的国情,对我国货币供给量的内生性进行了分析。并指出在货币发行权的国家垄断这个前提不变的情况下,货币供给量必然会具有一定的内生性,虽然,随着利率、汇率的放开,货币供给量的内生性会得到缓解,但货币供给量作为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仍然会对我国货币政策造成困扰。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唐彬  
中国的实际货币供给量与目标供给量之间存在较大偏差,而且实际货币供给量与主要的经济变量间的相关性也较弱,因此中国货币供给的内生性是较强的。影响货币供给的内生性因素既有体制性的因素,也有经济环境的因素。最主要的体制因素就是财政部门对于货币供给的源头性冲击;而中国货币化进程加快和电子货币的发展等环境性因素也使货币供给的精确性进一步降低。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程贵  
在一个有效的货币政策规则中,货币政策目标规则的选择是最为关键的一个环节。文章首先系统考察我国现行货币政策目标规则的内在矛盾,指出"显性货币、隐性汇率"的双重货币政策目标规则是引起货币政策操作经常性失效、内外均衡难以实现的重要原因。然后,通过构建VAR模型实证分析了四类货币政策目标规则在预测我国物价和产出变动的功效,研究结果表明,通胀波动能够更好地解释未来物价、名义产出的变化与波动。由此,我们提出以通胀为目标变量(通胀目标制)是我国货币政策目标规则改革的方向。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毛定祥  陈湛匀  余宏  刘令  
货币是能被普遍接受的、充当交易媒介的一般等价物。货币在现代经济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研究货币需求与货币供给,对宏观金融调控,有着重要意义。本文应用计量经济学方法,在对我国宏观金融与经济运行进行实证分析的基础上,建立了我国货币需求与货币供给回归方程模型并作了分析探讨。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李威  朱太辉  
国际金融危机已经过去近十年了,但世界主要国家采取的非常规货币政策并没有如预期那样推动经济复苏。解释好这一问题,需要从根源上重新审视货币信贷创造和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是外生主导还是内生主导。本文将货币增长率引入传统的泰勒规则方程,构建了一个检验货币供给内生性的六部门DSGE模型,并通过贝叶斯技术估计货币增长率与利率之间的相关关系,对货币信贷创造和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内外生性进行了检验。估计结果表明,货币增长率与利率之间存在明显的正向关系,货币信贷创造和货币政策传导具有较强的内生性。正是由于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货币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刘志雄  李剑  
本文研究表明,在开放条件下,我国的货币供给具有内生性。我国货币供给的内生性归结为基础货币和货币乘数的内生性。此外,外资机构的准入、资本与金融账户的开放、资本流动以及汇率制度等因素也都影响货币供给。我国中央银行不能自主地决定货币供给量,不能过分夸大货币政策的作用。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战略重点应从货币供给管理转向货币需求管理,货币政策操作目标应从货币供应量转向其它目标,如利率或汇率。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