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167)
- 2023(7821)
- 2022(6672)
- 2021(6323)
- 2020(5273)
- 2019(12097)
- 2018(12124)
- 2017(24715)
- 2016(13631)
- 2015(15229)
- 2014(15554)
- 2013(15582)
- 2012(14721)
- 2011(13322)
- 2010(13573)
- 2009(12881)
- 2008(13061)
- 2007(11792)
- 2006(10621)
- 2005(9745)
- 学科
- 济(51937)
- 经济(51880)
- 管理(45510)
- 业(44379)
- 企(36635)
- 企业(36635)
- 方法(24000)
- 数学(21779)
- 数学方法(21486)
- 财(19171)
- 中国(16315)
- 农(15371)
- 制(14500)
- 贸(12791)
- 贸易(12782)
- 易(12582)
- 务(12441)
- 财务(12403)
- 银(12387)
- 财务管理(12372)
- 银行(12364)
- 行(11827)
- 企业财务(11775)
- 策(10832)
- 业经(10624)
- 融(10336)
- 金融(10336)
- 学(9966)
- 农业(9034)
- 体(8656)
- 机构
- 学院(198802)
- 大学(197368)
- 济(84629)
- 经济(82736)
- 管理(74939)
- 研究(68042)
- 理学(63331)
- 理学院(62701)
- 管理学(61700)
- 管理学院(61329)
- 中国(55493)
- 财(45325)
- 京(41673)
- 科学(39185)
- 所(35365)
- 财经(34688)
- 农(31994)
- 研究所(31445)
- 经(31383)
- 中心(31021)
- 江(30205)
- 业大(27143)
- 北京(26936)
- 经济学(25994)
- 财经大学(25766)
- 农业(25305)
- 州(24640)
- 院(24227)
- 范(23693)
- 师范(23442)
- 基金
- 项目(120752)
- 科学(94594)
- 研究(88019)
- 基金(87988)
- 家(76573)
- 国家(75953)
- 科学基金(64176)
- 社会(55195)
- 社会科(52430)
- 社会科学(52417)
- 省(46183)
- 基金项目(44945)
- 自然(41894)
- 教育(40946)
- 自然科(40892)
- 自然科学(40881)
- 自然科学基金(40173)
- 划(39657)
- 资助(38672)
- 编号(35440)
- 成果(30595)
- 部(27889)
- 重点(27165)
- 发(25514)
- 课题(25270)
- 性(25076)
- 创(24449)
- 教育部(23796)
- 科研(23385)
- 创新(22982)
共检索到30895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向祥华 董红霞
1994年以来 ,我国货币供应的实际值一直达不到到货币供应的目标值 ,可供性不足。出现这种情况 ,既有货币供应目标本身的问题 ,也有外部环境问题。要提高我国货币供应量目标的可控性 ,中央银行必须扩大货币供应量目标的活动范围 ,进行相应政策的调整
关键词:
货币供应量 中介目标 可控性
[期刊] 财经论丛(浙江财经学院学报)
[作者]
何运信
本文认为把现金存款比率、超额准备率等影响货币乘数的因子分离开来进行分析的传统方法是不科学的,货币乘数受中央银行以外的因素影响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货币乘数本身是否可预测。本文评估了我国货币乘数的可预测性及1996年以来我国央行对货币供应量控制实现程度,并进行了国际比较,结果表明我国货币乘数的可预测性还是比较强的,近年来我国货币供应量偏离其目标并不完全是控制能力和技术方面的原因,这种程度的偏离是可接受的,也是必要的修正。
关键词:
货币乘数 基础货币 可预测性 可控性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刘鑫
中央银行以货币供应量作为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重要前提是货币供应量的可控性,也就是说货币供应量是外生的。二十世纪60年代以前的凯恩斯主义和货币主义都认为货币供应量是外生的,不受利率等机会成本变量的影响。但现实中货币供应量的决定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具有一定的内生性,使得中央银行对货币供应量的控制和调节变得比较困难。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黄安仲
本文把基础货币和货币乘数联系起来,研究基础货币可控性与货币供应量可控性之间的关系,并得出以下结论:在我国经济转型时期,中央银行不能控制的基础货币随机波动对货币供应量可控性的影响部分地被货币乘数的随机波动的影响抵消,因此基础货币不可控并不必然导致货币供应量不可控。
关键词:
基础货币 货币乘数 货币供应量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陈作章 贝政新 胡杰
20世纪 90年代以前日本的货币政策为传统的利率诱导型 ,90年代以后 ,为了克服经济萧条 ,日本银行采取了大幅度放松银根的政策。1 995年在再贴现率降低为 0 .5 %的历史最低记录后 ,日本将作为操作目标的短期利率 (无担保银行隔夜拆款利率 )依次下调 ,1 999年 2月至 2 0 0 0年 8月间采取了所谓的零利率政策。日本银行想通过降低中长期利率来拉动总需求的增加。但是其货币政策传导效果并不理想 ,其原因之一是货币乘数下降。本文以 90年代为中心 ,考察日本货币乘数为什么下降 ,并探讨如何使其货币乘数上升
关键词:
货币乘数 货币供应量 放松银根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何运信
本文实证研究表明我国货币供应量的变动对物价和产出有明显影响,特别是对物价的影响更为显著;近年来货币供应量虽然在一定的程度偏离目标增长率,但其相对偏差还是比较小的,低于被公认为最为成功地以货币供应量作为中介目标的德国和瑞士。考虑到一些意外冲击,这种程度的偏离也是应该允许的。
关键词:
货币供应量 物价 可控性 相对偏差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封思贤
通过运用向量自回归(VAR)模型、脉冲响应函数(IRF)、方差分解分析等经济计量方法,本文对我国现行货币政策中介目标进行了实证分析并得出结论:货币供应量作为中介目标的有效性正不断降低,实际利率作为中介目标的实施效果好于货币供应量。本文认为,基础货币难以控制、货币乘数不稳定、货币流通速度不断下降和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不完善等因素是产生上述实证结论的重要原因。最后,本文提出了相关建议。
关键词:
货币政策 货币供应量 利率 实证分析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曾令华 李红光
本文把理论分析与实证分析相结合,运用协整检验、VEC模型和方差分解方法分析了1996年以来我国货币供应量、物价和产出的季度时间序列,论证了货币供应量与物价、产出间具有较强的相关性。从货币供应量的构成分析,基础货币具有较强的可控性;货币乘数可控性较差,但对货币乘数可以利用ARMA模型进行较为准确的预测。由此,本文得出的结论是货币供应量具有较强的可控性,从而有理由认为,货币供应量作为我国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在现阶段仍然是有效的。
[期刊] 世界经济文汇
[作者]
常玉春
本文利用我国 90年代以来的季度经济数据 ,通过对AD AS方程的拟合 ,检验了货币供应量作为我国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有效性。结果表明 ,现阶段以货币供应量作为中介目标已存在较大缺陷。主要原因在于 ,公众预期的变化和利率管制政策在一定程度上阻碍和扭曲了货币政策传导 ,而证券市场的反常波动又经常造成货币的大量“漏损”。因此本文认为 ,目前央行可尝试采用基于货币供应量和名义利率指标的混合货币政策规则 ,作为对现行货币供应量规则的改进。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肖卫国 靳静
本文运用向量误差修正模型、协整检验对我国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进行了实证分析,货币供应量作为我国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有效性正在降低,必须加快利率的市场化,为利率成为中介目标创造好的外部环境。
关键词:
中介目标 货币供应量 利率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李南成
按照经济学的描述 ,货币供应可以有几种理解 :一是决定货币供应量大小的因素是什么 :二是决定货币供应变动的原因是什么 ?三是通过什么方式形成货币的供给 ,进而通过货币供应量的变动又是怎样反映货币政策意图和货币供应量的变动与经济运行的关系 ?本文首先对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货币政策状况进行了基本描述 ;其次运用时间数列分析方法对我国货币供应变动的数量规律进行了实证分析 ;最后讨论了货币供应量与实质经济在变动过程中的影响关系 ,并以此得到相应的结论。
关键词:
货币供应 实质经济 数字特征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戴晓兵
从1996年我国使用货币供应量这一中介目标到现在已逾16年,经济的飞速发展直观上印证了货币供应量作为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显著成效。但随着我国经济与金融市场的发达程度不断提高,货币供应量目标的有效性也受到理论界的质疑,甚至出现了放弃货币供应量的观点。本文运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通过对货币供应量可控性、可测性与相关性3个方面的考量,利用VAR模型对货币供应量是否可以继续作为货币政策中介目标进行较为深入的探析。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邵立
利用2000年1月~2010年3月间的月度数据,在向量误差纠正模型下运用格兰杰因果检验、脉冲响应函数和预测方差分解等方法,从中介目标的相关性和可控性的角度对中国货币政策影响实际产出的有效性进行了实证分析。实证结果表明,虽然信贷规模和货币供应量作为中介目标与实际产出都具有较强的相关性,但二者却容易受到非政策因素的影响,中央银行对其可控性较差,导致间接调控模式下的货币政策经常造成短期内产出的大幅波动。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黄武俊 燕安
在当前宏观经济背景下,信贷规模成为市场谈论和理论界研究的焦点问题。本文对我国货币政策信贷渠道及信贷规模的可控性问题进行理论梳理和实证分析,结果发现:信贷渠道在我国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中是有效的,信贷增长是我国物价增长和工业增加值增长的格兰杰因,信贷规模和货币供应量在某种程度上具有一致性,它们共同作为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但是,信贷规模的可控性较差,外汇占款导致的存差规模扩大削弱了央行控制信贷规模的能力。
关键词:
货币政策 信贷渠道 有效性 可控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