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309)
- 2023(4996)
- 2022(4324)
- 2021(4251)
- 2020(3497)
- 2019(8173)
- 2018(8294)
- 2017(17623)
- 2016(9597)
- 2015(11104)
- 2014(11266)
- 2013(11418)
- 2012(10821)
- 2011(10045)
- 2010(10275)
- 2009(10087)
- 2008(9956)
- 2007(9058)
- 2006(8391)
- 2005(7718)
- 学科
- 济(38736)
- 经济(38698)
- 管理(31247)
- 业(29921)
- 企(23553)
- 企业(23553)
- 方法(17866)
- 数学(16595)
- 数学方法(16413)
- 中国(13311)
- 农(12511)
- 财(11446)
- 贸(10999)
- 贸易(10992)
- 易(10838)
- 制(10393)
- 银(9351)
- 银行(9335)
- 行(9029)
- 策(8809)
- 销(7685)
- 供销(7676)
- 融(7599)
- 金融(7599)
- 业经(7490)
- 税(7367)
- 农业(7078)
- 税收(7067)
- 收(7022)
- 及其(6855)
- 机构
- 学院(143657)
- 大学(141657)
- 济(65043)
- 经济(63640)
- 管理(55250)
- 研究(48187)
- 理学(46180)
- 理学院(45777)
- 管理学(45189)
- 管理学院(44915)
- 中国(41267)
- 财(34233)
- 京(29708)
- 财经(25962)
- 科学(25675)
- 所(24574)
- 经(23383)
- 中心(22390)
- 江(21965)
- 研究所(21533)
- 农(19995)
- 经济学(19985)
- 北京(19713)
- 财经大学(19033)
- 经济学院(18076)
- 州(17961)
- 业大(17239)
- 范(17034)
- 院(17024)
- 师范(16917)
- 基金
- 项目(81474)
- 科学(63559)
- 研究(62559)
- 基金(58499)
- 家(49205)
- 国家(48801)
- 科学基金(41261)
- 社会(39053)
- 社会科(37133)
- 社会科学(37128)
- 省(30771)
- 基金项目(29292)
- 教育(29050)
- 资助(26604)
- 编号(26521)
- 划(26334)
- 自然(25376)
- 自然科(24715)
- 自然科学(24708)
- 自然科学基金(24281)
- 成果(23125)
- 部(19255)
- 课题(18770)
- 重点(17844)
- 发(17773)
- 性(16780)
- 教育部(16664)
- 人文(16256)
- 创(16193)
- 项目编号(16129)
共检索到22953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李南成
按照经济学的描述 ,货币供应可以有几种理解 :一是决定货币供应量大小的因素是什么 :二是决定货币供应变动的原因是什么 ?三是通过什么方式形成货币的供给 ,进而通过货币供应量的变动又是怎样反映货币政策意图和货币供应量的变动与经济运行的关系 ?本文首先对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货币政策状况进行了基本描述 ;其次运用时间数列分析方法对我国货币供应变动的数量规律进行了实证分析 ;最后讨论了货币供应量与实质经济在变动过程中的影响关系 ,并以此得到相应的结论。
关键词:
货币供应 实质经济 数字特征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蒋万进 李文君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何问陶 刘朝阳
一些学者认为货币供应量作为我国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已经过时,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不应再以货币供应量为中介目标。本文选取1998年至2005年GDP与货币供应量的季度数据,运用计量等方法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货币供应量仍然是我国货币政策一个比较好的中介目标,人民银行完全可以通过该中介目标达到宏观调控的目标。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曾令华 李红光
本文把理论分析与实证分析相结合,运用协整检验、VEC模型和方差分解方法分析了1996年以来我国货币供应量、物价和产出的季度时间序列,论证了货币供应量与物价、产出间具有较强的相关性。从货币供应量的构成分析,基础货币具有较强的可控性;货币乘数可控性较差,但对货币乘数可以利用ARMA模型进行较为准确的预测。由此,本文得出的结论是货币供应量具有较强的可控性,从而有理由认为,货币供应量作为我国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在现阶段仍然是有效的。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封思贤
通过运用向量自回归(VAR)模型、脉冲响应函数(IRF)、方差分解分析等经济计量方法,本文对我国现行货币政策中介目标进行了实证分析并得出结论:货币供应量作为中介目标的有效性正不断降低,实际利率作为中介目标的实施效果好于货币供应量。本文认为,基础货币难以控制、货币乘数不稳定、货币流通速度不断下降和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不完善等因素是产生上述实证结论的重要原因。最后,本文提出了相关建议。
关键词:
货币政策 货币供应量 利率 实证分析
[期刊] 世界经济文汇
[作者]
常玉春
本文利用我国 90年代以来的季度经济数据 ,通过对AD AS方程的拟合 ,检验了货币供应量作为我国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有效性。结果表明 ,现阶段以货币供应量作为中介目标已存在较大缺陷。主要原因在于 ,公众预期的变化和利率管制政策在一定程度上阻碍和扭曲了货币政策传导 ,而证券市场的反常波动又经常造成货币的大量“漏损”。因此本文认为 ,目前央行可尝试采用基于货币供应量和名义利率指标的混合货币政策规则 ,作为对现行货币供应量规则的改进。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肖卫国 靳静
本文运用向量误差修正模型、协整检验对我国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进行了实证分析,货币供应量作为我国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有效性正在降低,必须加快利率的市场化,为利率成为中介目标创造好的外部环境。
关键词:
中介目标 货币供应量 利率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杜丽群 黎文忠
运用1995—2013年的宏观数据,研究货币供应量对我国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影响及2008年金融危机前后的作用变化,结果表明:货币是非中性的,对经济产出和物价变动均存在影响。在金融危机以前,货币对经济产出和物价变动存在稳定的影响,信贷渠道是经济产出的主要传导渠道,货币渠道是物价变动的主要传导渠道。在金融危机以后,货币对经济产出和物价变动的影响存在明显的不可控性,信贷渠道与货币渠道共同成为经济产出的主要传导渠道,同时取代货币渠道成为物价变动的主要传导渠道。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吴晶妹
经过几年的改革 ,货币供应量已经不能全面反映货币运行的规模与结构。本文以基本的统计方法与回归分析对此进行了实证研究 ,结果表明 ,货币供应量作为中介目标 ,到了该改革的时候了。
关键词:
货币供应量 货币政策 中介目标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吴晶妹
新旧世纪之交 ,我国经济形势已有所好转。这与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的推动作用密不可分。近几年来 ,中央银行为扩大内需、增加投资、增加货币投放 ,而实施的货币政策 ,一直都比较重视货币供应量 ,关注其增长速度与结构变化 ,主要表现就是 ,把货币供应量与经济增长联系在一起 ,为促进经济增长 ,而扩大货币供应量。事实上 ,货币供应量虽然与经济增长有一定的相关性 ,但其作为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可控程度与可测性都日渐下降 ,而且 ,经过几年的改革 ,该指标本身已经不能全面反映货币运行规模与结构问题。本文以基本的统计方法与回归分析对此进行了实证 ,结果表明 ,货币供应量作为中介目标 ,到了该改革的时...
关键词:
货币供应量 货币政策 中介目标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熊鹭 郝联峰
货币供应量是否合适,可以从实际货币供应量与中性货币供应量差异的角度来进行分析。中性货币供应量是指与一国经济自然增长率和正常货币深化系数相适应的货币供应量。本文通过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经验数据计算出中国经济的自然增长率和货币深化系数,从而得出相应的中性货币供应量。在此基础上,本文给出了一个评价中国货币政策的分析框架,并据此对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货币政策进行评价和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王伟
本文基于"贷款创造存款"理论分析货币供应量的决定、数量型货币政策工具的影响和货币供应量的可控性。主要结论如下:首先,银行贷款的需求和供给决定货币创造流量,进而决定货币供应量。其次,本文提出以自由货币创造上限衡量中央银行的流动性约束松紧程度。为了满足流动性约束,自由货币创造上限产生的准备金需求等于超额准备金,是超额准备金所能支持的最大货币创造流量。自由货币创造上限越大,流动性约束越宽松。再次,自由货币创造上限可以衡量数量型货币政策工具的影响,扩张性货币政策会扩张自由货币创造上限。最后,中央银行不能完全控制自由货币创造上限,自由货币创造上限不能有效约束货币创造流量,货币供应量的可控性不理想。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范从来 张宏亮
本文利用2000-2019年宏观金融数据,计算中国货币的流通速度和货币乘数,对比2002年以前的数据,分析货币供应量作为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有效性,甄别三个不同货币供应层的作用差异,剖析其背后的经济学原理。研究发现,作为货币中介目标,货币供应量对经济增长和物价水平依然有效,其中狭义货币M1的稳定增长对GDP增速的提高具有显著长期倾向,M0和央行的资金投放对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有着直接影响,广义货币M2对资产价格的影响并没有能够反映到通货膨胀度量体系中。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吴培新
货币政策一般认为,作为金融数量指标的货币供应量在宏观经济和政策分析中占据着核心地位,而排斥另一重要金融数量指标——信贷规模的作用。本研究试图利用我国自1998年以来的经济金融数据,通过计量方法,比较货币供应量、信贷规模作为核心金融指标的适用性,发现:(1)信贷规模和货币供应量各自在不同意义上都是最稳定的,并且,各自与经济活动之间的关系一样规则而稳定,没有证据表明何者更具优势;(2)在同时引入货币供应量和信贷规模时,大大提高了对实体经济的解释能力;(3)货币供应量的变化依存于信贷规模的变化,表明信贷规模在我国经济金融中占据地位。这些结论对于理解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是有意义的,表明至少在做货币政策...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