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068)
- 2023(14685)
- 2022(12732)
- 2021(11877)
- 2020(9900)
- 2019(22608)
- 2018(22692)
- 2017(44481)
- 2016(24020)
- 2015(26973)
- 2014(27253)
- 2013(27395)
- 2012(25371)
- 2011(23397)
- 2010(23446)
- 2009(21817)
- 2008(21195)
- 2007(18702)
- 2006(16629)
- 2005(15027)
- 学科
- 济(115520)
- 经济(115410)
- 管理(69923)
- 业(64459)
- 企(52938)
- 企业(52938)
- 方法(47597)
- 数学(41870)
- 数学方法(41483)
- 中国(28355)
- 农(25567)
- 地方(25244)
- 学(24159)
- 财(23819)
- 业经(22520)
- 制(19712)
- 贸(18633)
- 贸易(18622)
- 易(18045)
- 银(17216)
- 银行(17165)
- 农业(16912)
- 融(16670)
- 金融(16668)
- 行(16504)
- 环境(16268)
- 和(16152)
- 理论(16022)
- 地方经济(15622)
- 务(14324)
- 机构
- 大学(358398)
- 学院(356206)
- 济(151263)
- 经济(148107)
- 管理(138196)
- 研究(124103)
- 理学(119212)
- 理学院(117865)
- 管理学(115938)
- 管理学院(115293)
- 中国(93040)
- 京(76182)
- 科学(75906)
- 财(68896)
- 所(63507)
- 研究所(57782)
- 财经(55529)
- 农(55073)
- 中心(54331)
- 业大(51350)
- 江(50908)
- 经(50341)
- 北京(48621)
- 经济学(46800)
- 范(46027)
- 师范(45613)
- 院(44499)
- 农业(43331)
- 经济学院(41931)
- 州(41751)
- 基金
- 项目(236410)
- 科学(185180)
- 基金(171713)
- 研究(171157)
- 家(150022)
- 国家(148854)
- 科学基金(126706)
- 社会(108535)
- 社会科(102915)
- 社会科学(102887)
- 省(91124)
- 基金项目(90854)
- 自然(82318)
- 自然科(80322)
- 自然科学(80303)
- 自然科学基金(78867)
- 教育(77626)
- 划(77177)
- 资助(71830)
- 编号(68875)
- 成果(56234)
- 重点(52835)
- 部(52415)
- 发(51078)
- 创(48217)
- 课题(47616)
- 科研(45136)
- 创新(45133)
- 教育部(44727)
- 国家社会(44585)
- 期刊
- 济(170256)
- 经济(170256)
- 研究(110658)
- 中国(62298)
- 学报(56319)
- 科学(51889)
- 管理(51761)
- 财(49698)
- 农(49513)
- 大学(41934)
- 学学(39807)
- 融(35433)
- 金融(35433)
- 农业(34262)
- 教育(34161)
- 技术(30289)
- 经济研究(28725)
- 财经(28033)
- 业经(25905)
- 经(23989)
- 问题(22241)
- 技术经济(18608)
- 理论(18184)
- 贸(17409)
- 业(16760)
- 商业(16619)
- 图书(16345)
- 实践(16301)
- 践(16301)
- 现代(16235)
共检索到52657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李向阳 王森
自改革开放以来,在我国经济飞速发展的同时,地区间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日益严峻,金融资源配置失衡等现象也随之呈现。但我国仍然实行统一的货币政策,忽略了货币政策效果的区域差异。因此,如何对货币政策进行改革创新,充分发挥货币政策的区域经济差异调节作用,谋求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已然成为了我国货币政策改革的重点任务。论文通过对货币政策相关理论的分析,找出我国货币政策存在问题的原因,采用1990—2019年的数据,通过Johansen协整检验建立向量误差修正模型,进行脉冲响应分析我国货币供应量对区域经济有效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我国货币政策效果存在区域差异,导致区域经济发展失衡;受货币供应量影响的东部地区的区域实际产出效应最大;利率对各个区域实际产出的脉冲响应结果均为负;在区域价格效应方面,货币供应量对各区域产生的影响差异较小。
关键词:
货币供应量 货币政策 区域经济 区域差异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何运信
本文实证研究表明我国货币供应量的变动对物价和产出有明显影响,特别是对物价的影响更为显著;近年来货币供应量虽然在一定的程度偏离目标增长率,但其相对偏差还是比较小的,低于被公认为最为成功地以货币供应量作为中介目标的德国和瑞士。考虑到一些意外冲击,这种程度的偏离也是应该允许的。
关键词:
货币供应量 物价 可控性 相对偏差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肖卫国 靳静
本文运用向量误差修正模型、协整检验对我国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进行了实证分析,货币供应量作为我国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有效性正在降低,必须加快利率的市场化,为利率成为中介目标创造好的外部环境。
关键词:
中介目标 货币供应量 利率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杜丽群 黎文忠
运用1995—2013年的宏观数据,研究货币供应量对我国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影响及2008年金融危机前后的作用变化,结果表明:货币是非中性的,对经济产出和物价变动均存在影响。在金融危机以前,货币对经济产出和物价变动存在稳定的影响,信贷渠道是经济产出的主要传导渠道,货币渠道是物价变动的主要传导渠道。在金融危机以后,货币对经济产出和物价变动的影响存在明显的不可控性,信贷渠道与货币渠道共同成为经济产出的主要传导渠道,同时取代货币渠道成为物价变动的主要传导渠道。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戴晓兵
从1996年我国使用货币供应量这一中介目标到现在已逾16年,经济的飞速发展直观上印证了货币供应量作为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显著成效。但随着我国经济与金融市场的发达程度不断提高,货币供应量目标的有效性也受到理论界的质疑,甚至出现了放弃货币供应量的观点。本文运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通过对货币供应量可控性、可测性与相关性3个方面的考量,利用VAR模型对货币供应量是否可以继续作为货币政策中介目标进行较为深入的探析。
[期刊] 中国内部审计
[作者]
何志雄
本文以我国1990年至2011年货币供应量为基础数据,利用误差修正模型、格兰杰因果检验和脉冲响应函数等手段,实证分析了货币供应量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并对我国货币政策的有效执行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货币供应量 经济增长 关系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何志雄
经济运行离不开货币,货币是经济活动中重要的交换媒介,货币政策也一直作为宏观调控的一项重要手段。本文以我国1990-2013年货币供应量为基础数据,通过建立误差修正模型、格兰杰因果检验和脉冲响应函数等方法,实证分析了货币供应量与经济增长之间的相互关系,并据此对我国的货币政策提出相关建议。
关键词:
货币 货币供应量 经济增长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封思贤
通过运用向量自回归(VAR)模型、脉冲响应函数(IRF)、方差分解分析等经济计量方法,本文对我国现行货币政策中介目标进行了实证分析并得出结论:货币供应量作为中介目标的有效性正不断降低,实际利率作为中介目标的实施效果好于货币供应量。本文认为,基础货币难以控制、货币乘数不稳定、货币流通速度不断下降和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不完善等因素是产生上述实证结论的重要原因。最后,本文提出了相关建议。
关键词:
货币政策 货币供应量 利率 实证分析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曾令华 李红光
本文把理论分析与实证分析相结合,运用协整检验、VEC模型和方差分解方法分析了1996年以来我国货币供应量、物价和产出的季度时间序列,论证了货币供应量与物价、产出间具有较强的相关性。从货币供应量的构成分析,基础货币具有较强的可控性;货币乘数可控性较差,但对货币乘数可以利用ARMA模型进行较为准确的预测。由此,本文得出的结论是货币供应量具有较强的可控性,从而有理由认为,货币供应量作为我国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在现阶段仍然是有效的。
[期刊] 世界经济文汇
[作者]
常玉春
本文利用我国 90年代以来的季度经济数据 ,通过对AD AS方程的拟合 ,检验了货币供应量作为我国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有效性。结果表明 ,现阶段以货币供应量作为中介目标已存在较大缺陷。主要原因在于 ,公众预期的变化和利率管制政策在一定程度上阻碍和扭曲了货币政策传导 ,而证券市场的反常波动又经常造成货币的大量“漏损”。因此本文认为 ,目前央行可尝试采用基于货币供应量和名义利率指标的混合货币政策规则 ,作为对现行货币供应量规则的改进。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邹朋飞
货币政策对实体经济和物价变动的影响,主要通过平稳性检验、协整检验和因果关系检验来考察。本文对中国1996年到2003年的经济状况进行实证,发现金融变量与经济增长、物价稳定之间存在着长期稳定的因果关系,中央银行可以通过控制货币供应量来影响宏观经济活动,达到间接调控的目的。
关键词:
货币政策 有效性 金融调控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游建国
目前,货币供应量作为我国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已经成为判断央行货币政策松紧取向的重要指标。1997年之前,通过控制货币供应量的规模,央行的货币政策较好地控制住了高通货膨胀,实现了经济的软着陆。但是,在亚洲金融危机之后,我国的宏观经济形势发生了重大变化,以货币供应量为中介目标是否仍然有效?货币供应量是否仍然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高丽
本文基于现代货币数量理论,运用计量经济学的方法,对我国货币供应量M0、M1和M2与物价及产出水平的关系进行了检验。结论表明,作为货币政策中介目标,M1优于M2及M0,但总体而言货币供应量作为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有效性不强,其原因是M1、M2的可控性、可测性及与货币政策最终目标的相关性在不断下降。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范从来 张宏亮
本文利用2000-2019年宏观金融数据,计算中国货币的流通速度和货币乘数,对比2002年以前的数据,分析货币供应量作为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有效性,甄别三个不同货币供应层的作用差异,剖析其背后的经济学原理。研究发现,作为货币中介目标,货币供应量对经济增长和物价水平依然有效,其中狭义货币M1的稳定增长对GDP增速的提高具有显著长期倾向,M0和央行的资金投放对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有着直接影响,广义货币M2对资产价格的影响并没有能够反映到通货膨胀度量体系中。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王宏伟
货币供应量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一直是学术界争论的焦点之一,但是,在这个问题上,各国政府却毫无异议地认为货币供应量与经济增长之间有明显的关系,调节经济增长也就成为各国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目标之一。本文利用回归分析,就我国货币供应量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阐明自己的观点。
关键词:
货币供应量 经济增长 相关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