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763)
- 2023(11314)
- 2022(10061)
- 2021(9367)
- 2020(8002)
- 2019(18625)
- 2018(18641)
- 2017(37735)
- 2016(20078)
- 2015(22902)
- 2014(22883)
- 2013(22941)
- 2012(21289)
- 2011(19354)
- 2010(19175)
- 2009(17717)
- 2008(17359)
- 2007(15046)
- 2006(13301)
- 2005(11682)
- 学科
- 济(84318)
- 经济(84221)
- 管理(58746)
- 业(56320)
- 企(45998)
- 企业(45998)
- 方法(43955)
- 数学(39329)
- 数学方法(38961)
- 中国(22752)
- 财(21828)
- 农(21404)
- 业经(17151)
- 贸(17016)
- 贸易(17008)
- 易(16542)
- 制(15797)
- 学(15786)
- 地方(15230)
- 银(14241)
- 银行(14209)
- 农业(13980)
- 务(13815)
- 财务(13757)
- 财务管理(13728)
- 行(13552)
- 融(13483)
- 金融(13482)
- 理论(13054)
- 企业财务(13051)
- 机构
- 大学(296014)
- 学院(292550)
- 济(121704)
- 管理(120011)
- 经济(119151)
- 理学(104528)
- 理学院(103472)
- 管理学(101885)
- 管理学院(101358)
- 研究(93368)
- 中国(71870)
- 京(62221)
- 财(57822)
- 科学(55401)
- 财经(47175)
- 所(45732)
- 经(42950)
- 中心(42315)
- 农(41441)
- 研究所(41384)
- 业大(41382)
- 江(39950)
- 北京(39751)
- 经济学(37333)
- 范(36816)
- 师范(36524)
- 财经大学(35419)
- 经济学院(34096)
- 院(33640)
- 州(33303)
- 基金
- 项目(197438)
- 科学(155484)
- 研究(146033)
- 基金(144769)
- 家(124373)
- 国家(123389)
- 科学基金(106709)
- 社会(92292)
- 社会科(87617)
- 社会科学(87596)
- 基金项目(77126)
- 省(75191)
- 自然(69123)
- 自然科(67484)
- 自然科学(67469)
- 教育(66919)
- 自然科学基金(66273)
- 划(63448)
- 资助(61145)
- 编号(59936)
- 成果(48607)
- 部(44817)
- 重点(43212)
- 发(40936)
- 创(40610)
- 课题(40136)
- 教育部(38954)
- 人文(38245)
- 科研(37864)
- 创新(37822)
- 期刊
- 济(126993)
- 经济(126993)
- 研究(89611)
- 中国(47518)
- 管理(43057)
- 学报(42502)
- 财(40996)
- 科学(39129)
- 农(36452)
- 大学(32585)
- 学学(30658)
- 融(30457)
- 金融(30457)
- 教育(28778)
- 农业(25480)
- 技术(24165)
- 财经(23060)
- 经济研究(21240)
- 业经(20502)
- 经(19463)
- 问题(17291)
- 理论(16756)
- 实践(15369)
- 践(15369)
- 图书(14953)
- 技术经济(14572)
- 贸(14348)
- 商业(13835)
- 现代(13274)
- 科技(13113)
共检索到41834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刘朝阳
货币乘数稳定性是中央银行必须时刻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在货币乘数理论的框架下,可以有两种方式理解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变化对货币存量的影响:一种是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的变化会引起货币乘数的上升或下降,从而导致货币存量的变化;另一种是把变动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的效果理解为基础货币变动,而不影响货币乘数。本文通过调整基础货币,剔除央行主动调整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对货币乘数的影响后,对我国货币乘数的稳定性进行了实证研究。
关键词:
基础货币 货币乘数 协整检验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黄燕芬
本文首次用国际通行的方法对我国的基础货币数据进行调整,并在此基础上用现代计量经济学的协整方法对我国货币乘数的稳定性进行实证检验。本文采用的Johansen协整检验以及Engle-Granger两步法的分析结果均显示,基础货币与货币供应量之间不存在协整关系,即我国的货币乘数不稳定。因此,我国央行目前采用的以货币供应量和基础货币作为货币政策的中介指标和操作指标这一框架,缺乏计量经济学的实证支持。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王海民
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对世界经济造成了重大影响,我国也不例外地遭受冲击。本文旨在探讨金融危机发生后我国货币乘数的变化趋势及稳定性,并且进一步分析造成这种变动的原因。由于2007年下半年以来,我国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的调整频繁,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我们的判断,因此,本文采用的是剔除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变动影响之后的货币乘数。通过基本统计分析与单位根检验,得到了货币乘数不稳定这一结论。通过对影响货币乘数的各比例进行分析,发现造成货币乘数不稳定的主要原因在于定期与储蓄存款—活期存款比率及超额准备金率的变动。
关键词:
金融危机 货币乘数 稳定性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罗贵发
传统货币乘数理论由于简化了银行的行为,导致其对有关现象难以给出合理解释,本文通过借鉴Freixas和Rochet理论模型,构建了包括中央银行在内的五部门分析模型,并以中国2006-2011年的经济数据为基础,研究货币乘数与银行资产负债调整的关系。研究表明,面对外部冲击,银行主动调整资产、负债结构,我国货币乘数基本稳定。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邢哲
货币乘数的变化是央行在实施货币政策时考虑的重要因素,各个国家由于金融制度及金融深化水平不同,央行影响货币乘数的能力自然会有差异,本文从货币乘数的基本原理出发,对我国2001年至2007年期间货币乘数的变化及央行货币政策对货币乘数的影响进行了实证分析,本文试图通过对货币乘数变化的分析,印证央行货币政策的有效性问题。
关键词:
货币乘数 中国人民银行 法定存款准备金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王学伟 谭林
文章基于协整理论与误差修正模型对我国的货币需求函数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在长期,狭义货币M1和广义货币M2的需求与实际国内生产总值、名义利率以及预期通货膨胀率之间存在协整关系,但与股市市值之间不具有协整关系;在短期,货币需求存在向长期均衡水平调整的动态机制,但调整速度较慢;短期货币需求函数的稳定性不理想,这增加了以货币供应量为中介目标的货币政策的操作难度。
关键词:
货币需求 协整分析 误差修正模型 稳定性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魏晓琴 杨涛 古小华
本文利用我国1996—2011年的月度数据,分别使用Johansen协整检验与Engle—Granger两步法,对传统货币需求模型、开放条件下的货币需求模型以及引入制度因素的货币需求模型进行实证检验,研究货币需求的长期稳定性及各因素对货币需求的影响,建立货币需求模型,对于提高我国货币政策的调控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开放经济 货币需求 长期稳定性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王国松 杨扬
文章运用协整和误差修正模型对1982~2004年间我国长期静态和短期动态的货币需求函数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我国长期货币需求与其决定变量之间存在稳定的协整关系,短期动态货币需求函数稳定性较差,M2需求函数的稳定性不及M1需求函数;在长期货币需求函数中,外国利率与M2之间相关性较M1显著;而在短期货币需求函数中,本币利率与M2之间的相关性较M1显著。其政策含义是,短期操作应提高利率调控当前经济过热,长期选择则是货币供应量不再适宜作为我国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通胀目标制值得借鉴。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徐诺金
一、我国货币乘数模型的一般理论分析分析我国现代信用货币的创造机制,可以发现,中央银行投入一笔基础货币,社会货币供应量会产生数倍的扩张。基础货币与货币供应之间的这种关系,被称之为"乘数效应"。所谓"乘数"就是在这种效应中,货币供应量对基础货币的倍数关系。即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卢紫珺 孙森
近年来,我国外汇占款大幅波动,减弱了中央银行通过调节基础货币控制货币供给的能力,对此,中央银行可适度考虑将调控重心向货币乘数倾斜。本文通过实证分析表明,法定存款准备金政策、利率政策以及央行票据政策对我国货币乘数均有显著影响,中央银行应强化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调节货币乘数,以增强货币政策的实施效应。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叶光
本文在协整分析的框架内,首先使用年度数据检验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货币需求函数的稳定性,而后通过Andrews和Kim(2003)样本端点结构变化检验的自举分析,使用季度数据研究1993—1996年的高通胀和2007年新一轮通胀对货币需求的影响。结果表明,M1和M2的需求函数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都发生了结构变化。与90年代高通胀不同,新一轮价格上涨没有影响到中国货币需求函数的稳定性,以期为央行近期的货币政策实施提供理论支撑。
关键词:
货币需求 通货膨胀 协整结构变化 自举法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高云峰 董邦国
本文以经济改革和金融发展为背景,从经典货币需求理论分析出发,运用协整检验和误差校正模型对我国货币需求的稳定性问题展开研究。分析结果显示,货币需求、国民收入、利率和通货膨胀率之间存在协整关系;我国货币需求主要受收入因素影响而呈现出长期稳定性特征,长期稳定的货币需求对其即期增长的抑制作用不明显,货币需求函数表现出高收入弹性和低利率弹性,而利率的外生性削弱了货币需求对利率的调节作用;基于VEC模型的短期G ranger因果检验,支持货币量、利率和货币政策最终目标之间短期均衡关系的存在。
关键词:
货币需求 协整分析 ECM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万兆泉
文章采用允许存在结构性突变的单位根检验及基于ARDL模型的协整分析方法,对转型期中国的货币需求稳定性进行了深入研究。分析结果表明实际的货币需求量、实际国民收入、利率与通货膨胀率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实际货币需求依赖实际国民收入的变化,表明交易需求是实际货币需求的重要组成部分;利率对实际货币需求的长期影响比较显著,但影响幅度较小;通货膨胀率对货币需求显著影响。
关键词:
货币需求 结构性突变 ARDL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