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124)
- 2023(10399)
- 2022(8703)
- 2021(8496)
- 2020(7068)
- 2019(15886)
- 2018(15441)
- 2017(31190)
- 2016(16914)
- 2015(19190)
- 2014(19233)
- 2013(19248)
- 2012(18150)
- 2011(16196)
- 2010(16945)
- 2009(16518)
- 2008(16089)
- 2007(14813)
- 2006(13709)
- 2005(12709)
- 学科
- 济(67306)
- 经济(67228)
- 业(59142)
- 管理(49081)
- 农(47067)
- 企(36719)
- 企业(36719)
- 财(32539)
- 农业(31080)
- 中国(29331)
- 银(27585)
- 银行(27579)
- 融(27544)
- 金融(27543)
- 行(26620)
- 制(23383)
- 方法(23070)
- 数学(20979)
- 数学方法(20695)
- 业经(19284)
- 地方(17008)
- 务(16507)
- 财务(16472)
- 财务管理(16421)
- 企业财务(15646)
- 体(14995)
- 贸(14473)
- 贸易(14458)
- 易(14218)
- 财政(14163)
- 机构
- 学院(239876)
- 大学(233136)
- 济(107491)
- 经济(105108)
- 管理(90519)
- 研究(81617)
- 理学(75868)
- 理学院(75190)
- 中国(74698)
- 管理学(74193)
- 管理学院(73757)
- 财(61041)
- 农(53011)
- 京(48597)
- 科学(43954)
- 财经(43228)
- 所(41961)
- 中心(40597)
- 农业(39992)
- 江(38948)
- 经(38896)
- 研究所(36424)
- 业大(35467)
- 经济学(32230)
- 北京(31457)
- 州(31117)
- 财经大学(31098)
- 银(29557)
- 经济学院(29189)
- 范(29143)
- 基金
- 项目(139892)
- 研究(111755)
- 科学(109096)
- 基金(99086)
- 家(83105)
- 国家(82204)
- 社会(70602)
- 科学基金(69918)
- 社会科(66623)
- 社会科学(66606)
- 省(55868)
- 基金项目(51158)
- 教育(49608)
- 编号(48833)
- 划(45134)
- 成果(41829)
- 资助(41636)
- 自然(40429)
- 自然科(39405)
- 自然科学(39398)
- 自然科学基金(38685)
- 课题(33139)
- 部(32332)
- 发(32279)
- 性(31365)
- 重点(30826)
- 农(30347)
- 创(28968)
- 制(28897)
- 国家社会(28474)
- 期刊
- 济(130789)
- 经济(130789)
- 研究(81355)
- 农(56761)
- 中国(54664)
- 财(49587)
- 融(47413)
- 金融(47413)
- 农业(37547)
- 学报(30178)
- 管理(29958)
- 科学(28725)
- 业经(25652)
- 大学(24718)
- 教育(23881)
- 学学(23422)
- 财经(21754)
- 经济研究(19174)
- 技术(19069)
- 问题(18719)
- 经(18516)
- 业(17017)
- 农村(15693)
- 村(15693)
- 农业经济(14698)
- 贸(14101)
- 世界(13364)
- 理论(13293)
- 经济问题(12728)
- 国际(12326)
共检索到39895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石丹 魏华
本文在对财政金融支农的现状和问题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指出应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将协同理论科学地应用于财政与金融支农的具体实践之中,提出了财政与金融协同支农的若干政策建议。
关键词:
财政支农 金融支农 协同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广西财政厅课题组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它通过货币供给、信用创造等资金运动实现对社会资源的优化配置。要实现农业增效、农村发展、农民增收,必须有强大的农村金融作后盾。广西是农业大省,但是农村金融体系不健全,农村金融供给不足,农村金融市场处于失灵状态。按照公共财政理论,当市场这只"无形的手"暂时失灵、无法为农村金融有效配置资源时,政府作为"有形的手"在农村金融发展中理应承担更加积极的角色。因此,在当前广西统筹城乡协调发展、奋力实现富民强桂新跨越的大背景下,财政如何发挥作用,进一步推进农村金融改革,以支持"三农"发展,成为我们亟待破解的现实问题。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仝爱华 姜丽丽
农业科技对促进农业发展及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论文围绕江苏省财政金融支持农业科技发展情况及其存在的主要问题展开分析,提出一些对策和建议,加大财政对农业科技的支持力度,提高农业科技R&D投入强度,积极发挥银行业的推动作用,优化政策性农业科技贷款,积极发挥保险业的推动作用,大力发展政策性农业保险和农业科技保险,积极发挥证券业的推动作用,进一步优化直接融资体系,充分发挥农业科技金融信息共享平台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
农业科技 财政 金融 政策性科技金融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张彪
现如今,我国财政金融支农规模日益庞大,然而在发展道路上却显现出很多问题,例如金融支农过于形式化、过于功利化,新型主体获得支持成本过高,支持结构不够集中以及财政支农与金融支农配合度低等。这些问题的存现阻碍了我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成长发展,所以只有彻底消除上述问题,通过增加财政支农的支持标准、遏止所有行政报酬事件、制定专属支持项目、完善金融支农帮扶制度与担保系统以及加深金融财政支农合作互联等方式,开发出凸显创新特色的财政金融服务帮助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获得更进一步的发展。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高远东 温涛 王小华
针对既有农村减贫效应的研究,理论模型中变量空间效应考虑的缺失。本文从财政金融支农投入这一影响农村减贫主要动力源的角度构建了减贫效应的空间计量模型,并运用中国30个省份面板数据进行估计,定量测度了财政金融支农政策对农村减贫的直接效应,以及在省份间表现出的空间外溢效应。研究表明,财政支农政策对本省份农村减贫的直接效应不显著,且对邻接省份减贫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金融支农政策对本省农村减贫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但是其空间外溢效应不显著;农村贫困程度在省份间存在正的相互依赖性,即贫困地区往往集中连片存在;以及农村劳动力通过促进农村经济发展间接促进农村减贫等一系列重要结论。
关键词:
财政金融支农政策 减贫效应 面板空间计量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胡宗义 苏静 唐李伟
文章基于1990~2010年省级面板数据,采用面板平滑转换模型(PSTR)研究财政金融支农模式与农村经济增长的非线性效应。研究结果表明,财政支农规模、财政金融支农结构与农村经济增长的非线性效应是存在的。财政支农规模的最优比重为41.7%,金融支农与财政支农的最优结构比重为3.502,且绝大部分省份大多数年份财政支农规模与财政金融支农资金配置结构均没有达到上述最优比重。在此基础上,文章就财政支农与金融支农有效互动提出了对策建议。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李鸿渐
文章针对财政金融支农减贫效益进行了空间固定效应以及时序效应的筛选,并结合Hausman、Wald检验实施空间杜宾模型(spatial durbinmodel)的修正,以W空间权重矩阵标准化验证我国区域间时序基础上的财政金融支农减贫效应的空间关联。结果表明,金融支持以信贷的主要方式促进农村经济与农民增收来实现农村减贫,具有直接效应;金融支农减贫与经济效益存在正向弹性,区域的财政支农减贫效应扩散至邻近区域的可能性要高于劳动力增加带来的相应效益在邻近区域的扩散。
关键词:
财政金融支农 减贫 空间外溢 直接效应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闫锐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郭妙卿
当前,山西省已经进入了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因此,必须抓住机遇,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作为政府履行职能的重要物质基础、体制保障和政策手段,财政在新农村建设中应当发挥更加积极的职能作用。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朴志英
为了更好地贯彻落实中央"三农"政策,破解"三农"难题,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进步,本文试图通过总结"十一五"时期辽宁省财政支农工作取得的明显实效和存在的问题,积极谋划"十二五"时期财政支农政策,为政府研究建立财政支农惠农政策的长效机制,不断提高财政支农惠农政策针对性,实效性,不断提高财政支农资金的使用效益,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
关键词:
财政支农 农村信贷 农业补贴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江维国 李立清
当前我国财政金融支农服务存在注重功利性、附有行政回报条件、支出结构分散、形重于实、强调有偿性、具有求稳偏好以及两者间缺乏有效互动等不足之处。这些不足从不同侧面影响了财政金融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预期效果,为此需要加大财政支农支出倾斜力度、杜绝各类行政报酬、整合财政支农资金、开展金融专项服务、健全金融支农补贴机制、完善担保体系并建立财政金融支农联动机制,以创新财政金融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服务。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赵丹玉 崔建军
基于农业创新和农村基本公共服务视角,采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分析2006—2020年省域财政金融支农对农民收入的作用机制,并构建空间杜宾模型考察财政金融支农、农业创新和农村基本公共服务对农民收入的空间效应。分析发现:财政金融支农对农民增收具有正向作用,但存在随区域和时间变化的异质性;农业创新和农村基本公共服务在财政金融支农与农民增收间存在中介效应;财政支农对农民增收发挥显著正向直接效应和总体效应,间接效应不显著,金融支农则具有显著正向直接效应、间接效应和总体效应;农业创新和农村基本公共服务在财政金融支农对农民增收作用中均存在显著正向直接效应和空间溢出效应。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李晶
党和国家历来高度重视"三农"工作,近年来更是全面加强了财政支农力度,有效地发挥了财政对"三农"事业发展的根本保障性功能。作为政府主导下的重要制度安排,财政支农在确保整个农业稳定高效发展和实现农民持续增收过程中始终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从当前实际来看,尽管我国财政支农政策日益健全完善、发挥的重要作用日益突出、与金融对接也日益紧密,但是依然存在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和挑战。文章正是以此为背景,从全面提升公共财政支出使用效益和存在问题的角度,对新常态下财政支农政策及金融对接的实现路径进行深入研究。
关键词:
经济新常态 财政支农政策 金融对接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李晶
党和国家历来高度重视"三农"工作,近年来更是全面加强了财政支农力度,有效地发挥了财政对"三农"事业发展的根本保障性功能。作为政府主导下的重要制度安排,财政支农在确保整个农业稳定高效发展和实现农民持续增收过程中始终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从当前实际来看,尽管我国财政支农政策日益健全完善、发挥的重要作用日益突出、与金融对接也日益紧密,但是依然存在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和挑战。文章正是以此为背景,从全面提升公共财政支出使用效益和存在问题的角度,对新常态下财政支农政策及金融对接的实现路径进行深入研究。
关键词:
经济新常态 财政支农政策 金融对接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温涛 董文杰
2004年以来,我国连续多年加大了财政金融支农的政策扶持力度,"三农"发展也取得了长足进步。为了科学把握相关政策实施的具体效果与存在问题,并有针对性地进行调整,有必要对这一阶段政策的实施效应进行深入总结和分析。基于此,本文运用全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显示,财政金融支农政策实施对农村经济发展均具有显著的正向效应,但是财政支农政策的正向促进作用更强,而且2004年以后这一效应明显加强;相反,金融支农政策的促进效应则有所下降;在自然地理和社会经济条件具有明显差异的现实背景下,我国财政金融支农政策实施效应存在明显的区域性差异。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