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011)
- 2023(6187)
- 2022(5353)
- 2021(5285)
- 2020(4313)
- 2019(10013)
- 2018(9780)
- 2017(20056)
- 2016(10951)
- 2015(12489)
- 2014(12625)
- 2013(12682)
- 2012(12072)
- 2011(10836)
- 2010(11172)
- 2009(10772)
- 2008(11007)
- 2007(9852)
- 2006(8990)
- 2005(8343)
- 学科
- 济(41283)
- 经济(41231)
- 管理(36371)
- 业(33594)
- 财(26426)
- 企(25858)
- 企业(25858)
- 方法(17712)
- 数学(16335)
- 数学方法(16169)
- 中国(15992)
- 农(15130)
- 制(13785)
- 财政(13158)
- 务(11808)
- 财务(11795)
- 财务管理(11752)
- 贸(11326)
- 贸易(11319)
- 易(11166)
- 企业财务(11134)
- 政(10694)
- 银(10536)
- 银行(10534)
- 行(10014)
- 策(9433)
- 农业(9113)
- 制度(8889)
- 度(8889)
- 体(8410)
- 机构
- 学院(155843)
- 大学(153704)
- 济(70604)
- 经济(69068)
- 管理(58828)
- 研究(51534)
- 理学(48987)
- 理学院(48543)
- 管理学(47997)
- 管理学院(47692)
- 财(45700)
- 中国(44829)
- 京(31640)
- 财经(31353)
- 经(28174)
- 科学(26062)
- 所(25747)
- 江(24482)
- 中心(24030)
- 财经大学(22725)
- 经济学(22137)
- 研究所(22015)
- 北京(21013)
- 经济学院(20101)
- 州(19589)
- 范(19183)
- 师范(19091)
- 农(19081)
- 院(18021)
- 融(16928)
- 基金
- 项目(86537)
- 研究(70358)
- 科学(67683)
- 基金(61775)
- 家(50710)
- 国家(50219)
- 社会(44299)
- 科学基金(42823)
- 社会科(42037)
- 社会科学(42030)
- 教育(32878)
- 省(32621)
- 基金项目(31136)
- 编号(30638)
- 成果(27469)
- 划(27365)
- 资助(27101)
- 自然(24283)
- 自然科(23631)
- 自然科学(23625)
- 自然科学基金(23206)
- 课题(21330)
- 部(20770)
- 性(20084)
- 重点(18937)
- 项目编号(18899)
- 发(18639)
- 教育部(18442)
- 制(18041)
- 年(18003)
共检索到25755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章晟
1 998年以来 ,为启动内需 ,我国实施了积极的财政政策与稳健的货币政策 ,且取得了一定的绩效。但随着时间的推移 ,二大政策的运行困境逐渐显露出来 ,并愈为人们所关注。对此 ,本文在分析其形成原因的基础上 ,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积极财政政策 稳健货币政策 适度财政政策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潘锡泉
本文围绕美国新政府"政策取向"的不确定性以及国内宏观经济基本面存在的问题,分析了我国当前出现的货币政策困境,并指出下一阶段化解困境的可能取向:央行应该遵循"宏观政策要稳、微观政策要活"的总体思路,更加注重改革创新活力的激发与深化,对外要密切关注复杂国际形势的变化,对内要以金融供给侧改革为着力点,依托货币政策改革为实体经济创造良好的货币环境,以实现资源的有效再配置和供给效率的再提升;择时进行汇率制度改革,防范汇率大幅度波动以确保汇率稳定的基本基调;在把握好金融领域"降杠杆"主基调的基础上,运用松紧有序、灵活
关键词:
美国经济 中国经济 货币政策 供给侧改革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潘锡泉
本文围绕美国新政府"政策取向"的不确定性以及国内宏观经济基本面存在的问题,分析了我国当前出现的货币政策困境,并指出下一阶段化解困境的可能取向:央行应该遵循"宏观政策要稳、微观政策要活"的总体思路,更加注重改革创新活力的激发与深化,对外要密切关注复杂国际形势的变化,对内要以金融供给侧改革为着力点,依托货币政策改革为实体经济创造良好的货币环境,以实现资源的有效再配置和供给效率的再提升;择时进行汇率制度改革,防范汇率大幅度波动以确保汇率稳定的基本基调;在把握好金融领域"降杠杆"主基调的基础上,运用松紧有序、灵活可变的动态货币政策调整手段,坚定地实施市场化改革和全方位的开放,抵御外部事件和金融风险的冲击。
关键词:
美国经济 中国经济 货币政策 供给侧改革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陆晓明
本文分析了美国财政和货币政策的局限和困境,并探讨了其政策出路。本文突破了财政政策对私有部门挤出效应的传统分析方法,采用宽松货币和财政政策的交互作用,从更广泛视角分析政府政策的挤出效应;以个人和企业资产负债表在不同时期的状态及调整为框架,并突破货币政策分析将利息作为负债成本的传统方法,将利息也作为资产收益评估政策效果;运用这一框架,并采用"核心GDP"作为经济增长质量和可持续性的指标,分析美国最近财政和货币政策的局限和出路。
关键词:
政府支出 财政政策 货币政策 挤出效应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孙明春
2007年以来,中国人民银行一直在采取紧缩性的货币政策,至今已加息5次,提高银行存款准备金9次,并通过发行央行票据收回了6000亿元的流动性。但是,这一系列紧缩政策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何孝星 赵颖楠
2010年下半年至今,中国人民银行多次上调存贷款基准利率和存款准备金率并紧缩货币信贷,以应对此次通货膨胀。笔者以为,流动性过剩是引发我国本轮全面通货膨胀的首要原因,但当前我国的货币政策已经陷入两难的多重困境之中,继续采取"堵"的货币政策,恐将引发政策超调的风险。因此,我国需要转换政策调控思路,采取有序疏导的方式化解当前的通胀压力。
关键词:
货币紧缩 通货膨胀 政策困境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冉渝 李秉成
本文以我国上市公司2002年-2013年数据为样本,从过度投资与企业财务困境之间的作用机理和货币政策传导效应两个方面论述过度投资与企业财务困境的关系。研究发现,过度投资产生的不能由未来正常盈利能力补偿的成本费用水平是导致财务困境发生的"幕后推手"。在紧缩的货币政策环境下,过度投资加速了企业财务困境发生的机率,并且在国有企业的影响显著低于非国有企业。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冉渝 李秉成
本文以我国上市公司2002年-2013年数据为样本,从过度投资与企业财务困境之间的作用机理和货币政策传导效应两个方面论述过度投资与企业财务困境的关系。研究发现,过度投资产生的不能由未来正常盈利能力补偿的成本费用水平是导致财务困境发生的"幕后推手"。在紧缩的货币政策环境下,过度投资加速了企业财务困境发生的机率,并且在国有企业的影响显著低于非国有企业。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李秉成 祝正芳
本文利用2007~2012年我国全部A股上市公司数据及宏观季度数据,对上市公司整体财务困境风险和货币供应量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探讨货币政策对企业财务困境风险的影响及其传导机制,研究发现:中央银行货币政策通过存款准备金率、再贴现利率和公开市场业务等工具影响整个社会的货币供应量,引起商业银行对企业信贷数额的变化,从而传导到各企业,导致企业财务困境风险变动;企业财务困境风险与货币供应量负相关。因此,应将货币政策与企业微观行为有机结合起来,确保货币政策对企业运营产生良性影响,同时加强监管,保障我国商业金融体系规范运营,充分发挥商业银行的传导作用。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苗晖
关于我国应实行什么样的货币和财政政策 ,社会上观点很多。本文从封闭经济和开放经济两个角度对此进行了分析 ,并结合我国经济的实际情况提出了实施积极的财政和适当放松的货币政策的建议。
关键词:
财政政策 货币政策 封闭经济 开放经济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赵平
本文旨在研究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配合的理论依据和效果分析的基础上,针对新形势、新问题,寻找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宏观调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合理模式。
关键词:
财政政策 货币政策 协调配合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夏杰长 李 朱
中国经济2001年依然保持较劲的增长态势,主要得益于消费和投资需求的拉动。在国际经济形势不确定性增强的情况下,2002年宏观经济政策的着力点要放在扩大内需上。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放松的货币政策是扩大内需的必然选择。但在新的形势下,需要对积极的财政政策内容做出必要的调整,比如从过去的扩大支出为主转变到结构性减税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为主。货币政策的重点是适度增加货币供应量,降低人民币利率并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
关键词:
宏观经济运行 积极财政政策 货币政策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夏杰长 李朱
中国经济2001年依然保持较强劲的增长态势,主要得益于消费和投资需求的拉动。在国际经济形势不确定性增强的情况下,2002年宏观经济政策的着力点要放在扩大内需上。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放松的货币政策是扩大内需的必然选择。但在新的形势下,需要对积极的财政政策内容做出必要的调整,比如从过去的扩大支出为主转变到启动民间投资、实施结构性减税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为主,进而放大财政政策的乘数效应,以提升积极财政政策的效力。货币政策的重点是适度增加货币供应量,建立现代银行制度,完善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并逐步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杨心葵 李明
财政货币政策协调配合是以马克思社会再生产理论为基础的,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更好地兼顾效率与公平的基本保障,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调控社会供需总量和结构不可或缺的工具。当前我国在财政货币政策的协调配合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也存在一系列弊病。为此提出加强财政货币政策协调配合的六项战略构想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