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466)
- 2023(13614)
- 2022(11668)
- 2021(11174)
- 2020(9471)
- 2019(21465)
- 2018(21170)
- 2017(41878)
- 2016(22335)
- 2015(25230)
- 2014(25161)
- 2013(24557)
- 2012(22500)
- 2011(19992)
- 2010(20151)
- 2009(18933)
- 2008(18655)
- 2007(16279)
- 2006(14354)
- 2005(12886)
- 学科
- 济(86834)
- 经济(86704)
- 管理(75168)
- 业(68718)
- 企(57400)
- 企业(57400)
- 方法(41209)
- 财(37872)
- 数学(36753)
- 数学方法(36216)
- 中国(25882)
- 农(24854)
- 制(24149)
- 务(20569)
- 财务(20511)
- 财务管理(20452)
- 企业财务(19435)
- 业经(19044)
- 贸(17206)
- 贸易(17196)
- 银(16950)
- 银行(16937)
- 易(16862)
- 行(16048)
- 体(15893)
- 农业(15473)
- 地方(15277)
- 财政(14952)
- 融(14557)
- 金融(14554)
- 机构
- 学院(312944)
- 大学(311882)
- 济(134313)
- 经济(131591)
- 管理(125424)
- 理学(107801)
- 理学院(106762)
- 管理学(105067)
- 管理学院(104465)
- 研究(98289)
- 中国(78689)
- 财(74274)
- 京(63921)
- 财经(55120)
- 科学(54938)
- 经(49914)
- 江(47001)
- 所(46983)
- 中心(46660)
- 农(42469)
- 经济学(41876)
- 研究所(41541)
- 业大(40875)
- 财经大学(40737)
- 北京(40082)
- 经济学院(37869)
- 范(37567)
- 师范(37245)
- 州(36410)
- 院(36246)
- 基金
- 项目(203763)
- 科学(162606)
- 研究(153840)
- 基金(150121)
- 家(128151)
- 国家(127103)
- 科学基金(111176)
- 社会(99374)
- 社会科(94423)
- 社会科学(94402)
- 基金项目(78515)
- 省(77957)
- 教育(71550)
- 自然(70152)
- 自然科(68545)
- 自然科学(68528)
- 自然科学基金(67281)
- 划(65621)
- 编号(62974)
- 资助(61912)
- 成果(51779)
- 部(46996)
- 重点(45202)
- 制(43145)
- 发(42896)
- 课题(42855)
- 创(42836)
- 国家社会(41395)
- 教育部(41281)
- 人文(40512)
- 期刊
- 济(146745)
- 经济(146745)
- 研究(96963)
- 财(61908)
- 中国(59895)
- 管理(47574)
- 学报(39658)
- 科学(38765)
- 农(37653)
- 融(33287)
- 金融(33287)
- 大学(32509)
- 学学(30750)
- 教育(30626)
- 技术(28491)
- 财经(27779)
- 农业(25181)
- 经济研究(24013)
- 业经(23810)
- 经(23765)
- 问题(19648)
- 贸(16692)
- 理论(16054)
- 统计(15877)
- 财会(15570)
- 技术经济(15548)
- 会计(14809)
- 实践(14429)
- 践(14429)
- 策(14298)
共检索到47086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尹雷 赵亮
财政政策的制度属性直接关系到政策目标的指派和财政货币政策搭配效果,在非李嘉图制度下,旨在控制通胀的主动货币政策反而可能引致通胀水平的爆炸性解。我国财政政策是否具有非李嘉图制度属性现在仍存争议。本文利用四变量TVP-VAR-SV模型和两变量SVAR模型,在局部制度模拟视角下对我国财政政策的制度属性进行识别,结果表明我国财政政策在1980-2015年间始终为李嘉图制度,FTPL在我国不适用。这一结论意味着,我国财政当局拥有较广的政策空间,在宏观调控时不必受通胀问题掣肘,维持物价稳定的政策目标应指派给央行。主动型货币政策、李嘉图制度属性财政政策的搭配组合在我国具有适用性。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许梦博 寇依
更加充分、更高质量的就业是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应有之义。文章采用中国2000—2021年的季度时间序列数据,基于时变参数向量自回归(TVP-SV-VAR)模型,实证检验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对就业质量的时变及动态影响。研究发现:落实减税降费政策、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在短期和中长期均有效地促进了高质量就业。面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时,财政政策在短期内实现了对就业质量的保障,而在长期内政策效果受到削弱,这说明高质量就业的实现并非“斯须之作”。数量型货币政策对就业质量的调节作用较为平稳,其影响具有滞后性,而价格型工具更能有效熨平外部冲击对就业质量的影响。相较货币政策,财政政策对就业质量的调控具有更强的拉动作用与抗冲击能力。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汪洋 苑珺 刘腾华
作为拥有国际货币加持的全球第一大经济体和中国重要的贸易伙伴国,美国宏观经济政策的调整对中国经济具有显著影响。文章基于TVP-SV-VAR模型,对美国财政政策、货币政策、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协同对中国经济的动态溢出效应进行了探讨,对利率、汇率及资产价格等三个传导渠道进行了深入分析。研究发现,美国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具有协同效应。在不同时间跨度下及不同时期内,美国宏观经济政策通过不同渠道对中国经济产出及价格水平产生的影响存在异质性。未来中国应持续推进汇率制度改革,强化自身宏观经济政策的协调配合,创设应对美国宏观经济政策溢出效应的政策工具箱。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胥爱欢
中美两国作为全球最大的两个经济体,美联储货币政策对中国经济增长的溢出效应超越双边,对全球经济发展具有广泛而深远的影响。文章运用带有随机波动率的可变参数向量自回归模型,实证研究美联储货币政策溢出对中国经济增长的省际效应,并采用R软件生成美联储货币政策溢出对中国内地31个省(直辖市、自治区)经济增长的冲击方向和程度的地域分布图。从总体来看,美联储货币政策溢出效应对中国内地各个省份经济增长的冲击存在着较大的异质性,东部沿海和沿边省份经济增长受到美联储货币政策溢出效应的冲击性影响程度要小于内陆省份。为此,中国既要综合运用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工具,有效应对外部短期冲击,又要充分利用美联储加息政策溢出效应带来的有利因素,扎实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加快经济增长动力结构转换,积极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同时,在制定应对政策时,要准确区分中国内地不同省份经济增长受美联储货币政策溢出效应冲击的特殊性和异质性,因地制宜地采取有针对性的策略。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梁洪 李树 王雨
在数字金融快速发展背景下,研究数字金融发展影响货币政策与系统性金融风险的作用机制,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本文运用TVP-VAR-SV模型检验数字金融、货币政策与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动态关系,分析在数字金融监管强度差异下该动态关系的非对称性,并进一步检验数字金融对经济增长的驱动作用,以及数字金融对宏观风险收益率的冲击效应。研究发现,数字金融的发展加剧系统性金融风险,而紧缩型货币政策有助于抑制系统性金融风险;数字金融的发展显著影响货币政策调控效果,紧缩型货币政策促进数字金融发展;数字金融发展能够有效促进经济增长并提高经济体系单位风险效益。进一步,本文从规范数字金融市场发展,优化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和强化数字金融市场投资者教育等方面给出政策建议。
关键词:
数字金融 货币政策 系统性金融风险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中国人民银行广州分行课题组 王景武
本文在经验事实分析的基础上,运用理论研究和实证研究相结合的方法,探讨美国货币政策调整对中国产出的冲击路径、机理、方向和程度,并就未来一年美联储上调基准利率对中国产出的冲击进行情景分析。主要研究结论:第一,美国紧缩性货币政策对中国产出的短期冲击是不利的,但同时也有积极因素。第二,从中长期来看,美国货币政策调整对中国产出的冲击有增强的趋势。第三,美国货币政策调整通过贸易渠道对中国产出的冲击是最强的。第四,美国货币政策调整对中国产出的溢出效应在相当程度上是通过预期因素"自我实现"、"自我强化"的。第五,技术密集程度越低的行业、规模越小的企业以及对美国市场依赖程度越高的商品出口,受到美国货币政策的冲击...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顾淳 王霞
本文对货币政策溢出效应的传导机制进行了理论分析,应用时变参数模型分析了2007年1月—2016年3月间美国货币政策变化及其对中国货币政策的动态溢出效应,发现美国在退出量化宽松政策前后货币政策变量与其自身产出和物价的影响关系存在非对称性,即在退出前后其产出和物价对货币政策变量的影响有较大变化,而反过来的影响却没有显著的差异。美国退出量化宽松前后对中国货币政策变量产生了不同的影响:首先,美国在退出量化宽松前后对中国货币政策变量影响的方向和程度出现了大的变化;其次,从影响的期限来看,美国货币供应量变化的影响主要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顾淳 王霞
本文对货币政策溢出效应的传导机制进行了理论分析,应用时变参数模型分析了2007年1月—2016年3月间美国货币政策变化及其对中国货币政策的动态溢出效应,发现美国在退出量化宽松政策前后货币政策变量与其自身产出和物价的影响关系存在非对称性,即在退出前后其产出和物价对货币政策变量的影响有较大变化,而反过来的影响却没有显著的差异。美国退出量化宽松前后对中国货币政策变量产生了不同的影响:首先,美国在退出量化宽松前后对中国货币政策变量影响的方向和程度出现了大的变化;其次,从影响的期限来看,美国货币供应量变化的影响主要集中于短期,而利率变化的影响主要集中于中长期。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刘尧成
文章应用贝叶斯框架下的TVP-VAR-SV模型分析了金融危机以来美、日、欧等主要国际货币区的货币政策(文章简称为"国际货币政策")变化对中国经济溢出效应的传导机制。我们发现国际货币政策在方向和力度方面的调整和变化能够通过其与中国的利率之差表现出来,进而对人民币汇率以及中国贸易差额产生溢出效应。这种溢出效应具有显著的时变特征:首先,从影响的程度来看,国际货币政策在推出或退出等方向性变化时溢出效应尤其明显;其次,从时间上来看,国际货币政策的变化会对人民币汇率和中国贸易差额在不同时期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人民币汇率对中外利差的变化非常敏感,而人民币汇率和贸易差额的变化也会引起中外利差随时间不同程度的变...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潘方卉 王宁 邓昊楠
探求能繁母猪供给波动的原因对实现生猪稳定保供的政策目标具有重大意义。为此,本文构建能繁母猪供给反应模型,应用TVP-VAR-SV方法研究能繁母猪供给反应的时变特征。实证结果表明:短期生猪和猪仔价格(活鸡价格)冲击对能繁母猪存栏量具有显著的正向(负向)影响,且生猪价格冲击影响效应最大;玉米价格冲击是能繁母猪存栏量短期波动的原因,而生猪疫情和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冲击是能繁母猪存栏量中长期波动的主要原因,该结论与真实经济周期理论相符;生猪疫情(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冲击对能繁母猪存栏量的负向(正向)影响程度较大,且生猪疫情和经济政策不确定性水平较高时,会对能繁母猪存栏量产生更大的冲击。建议提升养殖户的生猪疫情防范和应对能力;降低经济政策不确定性水平,提升养殖户应对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冲击的能力;充分应用保险和期货等经济手段稳定玉米和生猪价格,采用多种方式降低玉米价格、生猪疫情、经济政策不确定性等冲击对能繁母猪存栏量的影响。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钟晨
在我国建立财政公共支出制度的过程中,有许多需要进一步完善的地方,对此,可以结合我国国情,理性地借鉴美国财政政策的相关经验,具体包括:合理界定财政支出领域;有效控制行政支出;重视国防支出对经济增长的拉动效应;通过政府采购制度增强政府支出透明度,提高公民纳税积极性;对财政支出进行有效监管,克服政府"失灵"。
关键词:
美国财政政策 财政公共支出 市场经济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叶振鹏 焦建国
在今后一段时期,扩张性财政政策还要继续实施下去。未来的政策操作要进一步强化与货币政策的配合;政策目标要从追求经济增长转到关注经济发展,核心是解决城乡二元结构问题、失业问题、经济增长质量问题;政策作用方向短期是需求管理,长期是供给管理;政策的着力点是通过改变收入分配格局消除广大低收入阶层消费不足对经济增长的约束。目前,财政风险不是来自于扩张性财政政策,而是来自于财政政策的制度方面,因此,推进预算制度改革是我们的紧迫任务。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丁建臣 周芮帆 庞念伟
随着后疫情时期各项刺激政策有序退出,稳杠杆的紧迫性和优先性开始提升。本文通过构建一个TVP-SV-VAR模型,研究经济增长和货币政策冲击对宏观杠杆率的时变影响。结果表明:影子银行发展导致的企业融资渠道多元化以及宏观杠杆率统计口径的不健全,使得2008年之后正向GDP冲击引起的去杠杆效应表面上有所增强。资金使用效率的下降造成2009年以来货币供应量增加对经济增长的驱动力下降,对宏观杠杆率的驱动力上升。利率上升在短期和长期能够抑制宏观杠杆率增长,但中期会加剧企业债务负担,利率市场化改革及传导渠道的畅通提升了利率对宏观杠杆率的调控效率。本文认为,当前应进一步完善宏观杠杆率的监测和统计口径,保持货币供应量稳定增长,发挥利率在稳杠杆中的作用。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周永新
低碳经济在我国正在如火如荼地发展。但由于技术水平、研发水平和创新能力有限,在发展低碳经济的过程中遇到不少困难。低碳经济的发展离不开制度的规范,制度创新也对低碳经济发展的速度与质量有着重大影响。财政政策作为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可以协调地区之间、行业之间、部门之间、阶层之间的利益关系。文章指出,利用财政政策纠偏我国当前制度对低碳经济发展的不利影响,有利于调整能源结构、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促进低碳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对实现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和"资源节约型社会"的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低碳经济 制度扰动 财政政策 产业结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