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85)
- 2023(1703)
- 2022(1356)
- 2021(1222)
- 2020(960)
- 2019(2370)
- 2018(2271)
- 2017(4567)
- 2016(2405)
- 2015(2343)
- 2014(2399)
- 2013(2364)
- 2012(2070)
- 2011(1800)
- 2010(1773)
- 2009(1590)
- 2008(1432)
- 2007(1147)
- 2006(1012)
- 2005(876)
- 学科
- 济(11991)
- 经济(11988)
- 管理(6912)
- 业(6374)
- 方法(6065)
- 数学(5771)
- 数学方法(5703)
- 企(5356)
- 企业(5356)
- 财(3543)
- 结构(3324)
- 产业(3101)
- 中国(2770)
- 地方(2466)
- 农(2291)
- 制(2276)
- 业经(2215)
- 务(2159)
- 财务(2150)
- 财务管理(2147)
- 产业结构(2073)
- 企业财务(2070)
- 体(1873)
- 贸(1784)
- 贸易(1783)
- 易(1742)
- 体制(1654)
- 地方经济(1564)
- 融(1489)
- 金融(1489)
- 机构
- 学院(32552)
- 大学(32248)
- 济(15425)
- 经济(15194)
- 管理(13353)
- 理学(11933)
- 理学院(11825)
- 管理学(11612)
- 管理学院(11553)
- 研究(9744)
- 中国(7028)
- 财(6858)
- 京(6047)
- 财经(5691)
- 科学(5607)
- 经济学(5324)
- 经(5209)
- 经济学院(4852)
- 中心(4518)
- 业大(4431)
- 财经大学(4301)
- 所(4281)
- 江(4067)
- 农(4055)
- 研究所(3960)
- 商学(3858)
- 商学院(3822)
- 范(3707)
- 经济管理(3681)
- 师范(3673)
共检索到4251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张龙 刘金全
利用2007—2018年的宏观数据,基于总量和结构视角,运用MS-VAR模型和SV-TVP-FAVAR模型分析我国财政政策对经济增长的动态影响。实证结果表明:(1)在经济适速增长阶段,总量上看,财政支出和税收都对经济增长具有负向冲击效应;结构上看,教科研支出和投资性支出对经济增长具有正向冲击效应,一般公共服务支出、增值税、消费税和所得税对经济增长具有负向冲击效应。(2)在经济高速增长阶段,总量上看,财政支出和税收都对经济增长具有正向冲击效应;结构上看,教科研支出、投资性支出、增值税和所得税对经济增长具有正向冲击效应,一般公共服务支出和消费税对经济增长具有负向冲击效应。为此,国家既要对特定产业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又要对具体行业实行结构性优化。
关键词:
财政政策 总量调控 结构优化 时变效应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胡毅 周彬
把宏观经济系统看成是一个动态的、随机性系统的观点是十分有益的,它是现在和过去各种冲击的反应。实践表明,用VAR模型分析宏观经济政策冲击是一个相当有效的方法,而向量误差修正模型(VEC)可以进一步分析宏观经济系统中各变量的长期均衡关系。
[期刊]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刘金全 王俏茹 刘达禹
中等收入陷阱的本质可理解为一国在中等收入水平处收敛而达到的一种相对稳定的状态。那么,新常态时期潜在增长率下降是否意味着我国在向中等收入水平收敛?这一命题能够从"中等收入陷阱"的视角重新审视新常态时期的种种变化,进而为引领新常态提供新的理论思路。文章首先通过经济增长收敛理论对我国经济增长的收敛路径进行识别,发现我国目前的经济增长正处于中等收入的收敛曲线上,继续沿现有曲线收敛将难以顺利向高收入阶段跃升。那么,新常态时期我国是否具备向高收入阶段跃升的动力条件?文章研究表明,技术进步与金融效率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
中等收入陷阱 经济增长收敛 “双轮驱动”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刘金全 张龙
基于总量和结构视角运用TVTP-MS-FAVAR模型研究我国财政政策对经济增长的动态影响,结果表明:在经济适速增长阶段,积极的财政政策能带动经济增长,以提高教科研支出和增值税、降低投资性支出和营业税为主,以降低一般公共服务支出、消费税和所得税为辅的财政政策有利于经济高质量发展。在经济高速增长阶段,增加财政支出和税收能带动经济增长,以降低教科研支出和营业税、提高投资性支出和增值税为主,以提高一般公共服务支出、消费税和所得税为辅的财政政策有利于经济高速增长。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周佰成 王晗 王姝
货币政策可以引导生产要素在不同产业间进行优化配置,调整产业结构,进而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但无论采用数量型还是价格型货币政策进行宏观调控,我国货币政策在不同区制都具有明显的非对称性;而且我国并不符合"最优货币区"定义,数量型及价格型货币政策作用于我国不同经济区均体现出显著的结构性差异。造成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在于我国各个经济区现实条件的不均衡性。因此,我国应该进一步完善利率改革进程,丰富货币工具箱,持续引导我国货币政策宏观调控由数量型转换为价格型。同时,要配合各经济区自身定位实施差异性货币政策,注重宏观审慎双支柱调控作用,进一步优化地区产业结构,促进经济长期健康稳定增长。
关键词:
货币政策 产业优化 结构效应 最优货币区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仇伟 潘新华
财政政策是调控宏观经济重要手段之一,明确它与经济增长之间内在联系,有利于在制定财政政策时有的放矢。本文基于1990-2009年经济数据,运用单位根检验、格兰杰检验及脉冲响应函数,分析我国财政政策与经济增长的相关性。实证结果显示,财政政策各变量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单向因果联系和长期均衡关系。但从长远来看,财政政策有效性不够持久,且缺乏长期稳定的内在调节机制。
[期刊] 世界经济文汇
[作者]
严成樑
本文在Jones(1995)的R&D驱动的经济中内生化人力资本积累,进而考察了政府财政政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发现:政府财政政策是实现经济增长转型的重要条件。政府财政选择不同,经济增长模式不同,经济所处的发展阶段也存在较大差异。本文认为:一些国家经济发展水平较低,主要是因为这些国家的财政支持不到位,没有实现经济增长转型,如果这些国家政府对教育和研发给予较高的财政补贴,则可能实现更快的经济增长。
关键词:
财政政策 经济转型 经济增长 R&D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钟永红
本文通过一个广义货币供应量、财政支出和国内生产总值三变量向量误差修正模型(VECM)考察中国1978—2005年间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对经济增长影响的差异性特征。在应用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解方法研究它们之间的动态特性后发现:积极货币政策的经济增长效果无论在短期还是长期内均要强于财政政策,长期内,积极货币政策对经济增长一直有递减的正效应,但是积极财政政策由于挤出效应的影响,长期内对经济增长呈负效应。
关键词:
经济增长 货币政策 财政政策 脉冲响应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李成 丁顺文 李一帆
本文廓清了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搭配动态调控宏观经济的机理,揭示了两者协调影响经济的"黑箱"机制及其在经济不同阶段的搭配方式;运用中国2004—2019年的经济季度数据,构建TVP-SV-VAR模型探究两类政策对宏观经济的调控效应。研究发现: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共同把控流动性"闸门"实现互动协调;财政政策搭配货币政策具有时变性,在整体上"同向发力"推动经济发展;两类政策对产出的影响并非始终如理论一致,在结构层面仍有优化靶向性操作的余地。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姚星垣
我国参与中东欧"16+1合作"是新时代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推动高质量增长的需要。本文以1991~2015年"16+1合作"国家和地区的面板数据作为样本,研究表明:经济结构优化和金融发展是驱动经济增长的"双轮",但目前两者之间的正向相互作用仍然较弱。异质性检验和分组检验表明,我国和中东欧国家经济增长的驱动模式侧重点有所不同,经济结构转型对我国经济增长的相对贡献更大,这为我国发挥经济结构优势和金融发展优势,深度参与"16+1合作"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贺俊 刘亮亮 张玉娟
文章扩展了Espinosa-Vega和Yip(1999)的模型,讨论了财政政策、货币政策与经济增长的动态关系,通过Hamilton函数法得到经济增长率与各参数的显式关系,并通过数值模拟得到了较好的结果。利用中国1991—2013年的宏观数据进行实证研究,发现实证结果佐证了理论结论的正确性。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晁江锋 赵向琴 武晓利 陈国进
构建包含灾难性预期和政府支出因素的DSGE模型,分析罕见灾难在中国宏观经济中的财政政策效应问题。研究发现,政府支出能够明显削弱罕见灾难对中国经济的影响程度,提升宏观经济对罕见灾难的抵御能力;政府财政补贴在两部门和三部门灾难经济体中表现出不同的特征,较高的财政补贴幅度(占比6%以上)能够有效抵御罕见灾难对两部门经济体的冲击,但并不能够有效缩短该经济体复苏的时间;而财政补贴在三部门灾难经济体中的作用须区别对待,较低比例的财政补贴(占比3%以下)由于对财政支出的挤出效应而加剧了该经济体的不稳定性,而较高比例的财政补贴能够抵消财政支出减少所带来的负面影响,使得该经济体保持较高的风险抵御能力。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童大龙 何塞 储德银
全面分析与科学把握我国税收政策方向与节奏不仅事关政府宏观调控与驾驭经济能力的提升,更是实现有质量、有效益、可持续经济增长的关键。文章首先基于创新驱动经济增长的内生增长模型构建税收对经济增长影响的理论分析框架,然后采用MS-VAR模型与利用中国季度数据,从总量与结构双重视角实证考察我国税收政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结果发现:一是当处于区制1时,无论是税收的总量抑或结构效应,均表现出非凯恩斯主义特征,但并不显著;二是当位于区制2时,税收对经济增长的总量影响表现为凯恩斯效应,而商品税与所得税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存在显著差异。其中商品税与经济增长正相关,所得税与经济增长负相关。另外无论是税收的总量效应抑或结构...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董直庆 滕建洲
不同经济体的财政与经济增长作用关系存在差异性,研究文献对二者理论关系的认识也并不统一。本文采用小样本可靠的Bootstrap仿真方法,利用1952~2003年为样本期的时序数据,对我国政府支出与经济增长进行了Granger因果关系的实证检验。比较研究显示,基于渐近理论的传统检验结果认为,二者不存在统计上的协整关系。利用Bootstrap仿真方法却得到不同的结论,即政府支出与经济增长具有双向的Granger因果关系,意味着我国财政和经济增长存在相互促进作用。本文结论与大多数研究文献观点存在显著区别。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罗来军 赵鹏飞 徐震
运用地方及以上城市的面板数据,对中西部财政政策的经济效应问题及有关因素进行实证检验,得出了新的有意义的实证结论:中西部地区的财政政策对吸引外商投资具有显著的效果,但是对内资企业的发展带来了负面影响;内资企业与外资企业都倾向于在劳动者质量较高的地方进行投资,并不显著地追求低劳动力成本;内外资企业都不适宜发展以出口为导向的外向型产业,而适宜发展满足当地国内市场需求的"内向型"产业。根据本文的结论,在中西部地区的出口导向的财政政策是不适宜的,在中西部地区发展出口加工活动和产业无疑会增加经济运行成本,并且比东部要受到更多的限制。在中西部地区的内外资企业应该以满足当地市场需求为目标,发展"内向型"产业,...
关键词:
中西部地区 财政政策 经济效应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