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518)
- 2023(11563)
- 2022(10250)
- 2021(10088)
- 2020(8642)
- 2019(20395)
- 2018(20233)
- 2017(39218)
- 2016(21845)
- 2015(24991)
- 2014(25563)
- 2013(25221)
- 2012(24067)
- 2011(21683)
- 2010(22286)
- 2009(21228)
- 2008(22055)
- 2007(19558)
- 2006(17432)
- 2005(16179)
- 学科
- 济(87486)
- 经济(87388)
- 管理(65259)
- 业(61530)
- 企(50471)
- 企业(50471)
- 方法(39184)
- 财(37213)
- 数学(34935)
- 数学方法(34537)
- 中国(27358)
- 农(25136)
- 制(24210)
- 务(19714)
- 财务(19683)
- 财务管理(19623)
- 贸(19404)
- 贸易(19394)
- 易(18930)
- 企业财务(18606)
- 银(18436)
- 银行(18408)
- 行(17502)
- 业经(17407)
- 学(17277)
- 地方(17101)
- 融(16522)
- 金融(16520)
- 体(15701)
- 农业(15408)
- 机构
- 大学(311254)
- 学院(309102)
- 济(133484)
- 经济(130595)
- 管理(114838)
- 研究(109828)
- 理学(96478)
- 理学院(95398)
- 管理学(93821)
- 管理学院(93217)
- 中国(88632)
- 财(74380)
- 京(66907)
- 科学(62922)
- 所(57232)
- 财经(53812)
- 研究所(50591)
- 中心(50135)
- 农(49742)
- 江(48913)
- 经(48535)
- 北京(43779)
- 业大(41265)
- 经济学(41181)
- 范(40897)
- 师范(40523)
- 财经大学(39387)
- 农业(38903)
- 州(38532)
- 院(38507)
- 基金
- 项目(185065)
- 科学(144068)
- 研究(139555)
- 基金(132489)
- 家(113834)
- 国家(112818)
- 科学基金(95102)
- 社会(86339)
- 社会科(81667)
- 社会科学(81643)
- 省(70943)
- 基金项目(68462)
- 教育(65741)
- 划(60473)
- 自然(59690)
- 编号(58613)
- 自然科(58202)
- 自然科学(58185)
- 自然科学基金(57138)
- 资助(56995)
- 成果(51226)
- 部(42986)
- 重点(42165)
- 课题(41115)
- 发(39661)
- 性(37445)
- 创(37444)
- 教育部(37059)
- 大学(35780)
- 科研(35610)
- 期刊
- 济(154671)
- 经济(154671)
- 研究(105417)
- 中国(67611)
- 财(62638)
- 农(44552)
- 学报(44071)
- 管理(42708)
- 科学(39838)
- 融(39538)
- 金融(39538)
- 教育(37802)
- 大学(33771)
- 学学(31194)
- 农业(29302)
- 财经(27567)
- 经济研究(26113)
- 技术(25986)
- 经(23634)
- 业经(23499)
- 问题(20661)
- 贸(20031)
- 国际(17889)
- 理论(16573)
- 业(15714)
- 统计(15572)
- 会计(15512)
- 技术经济(15120)
- 财会(14987)
- 实践(14752)
共检索到50174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沈巍 孙跃实 闫爱玲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是调节总需求的两大宏观经济政策。20世纪80年代以前,我国实行计划经济,没有真正意义上的财政与货币政策。改革开放以后,我国开始利用在西方广泛流行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来调控宏观经济。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调控特点不断发生变化。本文从政策的调控手段、调控力度、调控方向、搭配形式等方面将改革开放30年来的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特点加以分析和比较,力图找出产生变化的原因,并对其中的经验与教训加以剖析,希望能够对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调控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关键词:
财政政策 货币政策 宏观调控 调控特点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李永友 丛树海
The paper researches the issue of time lag of public financial policy.Even though it draws a common conclusion that public financial policy is more important than monetary policy,but the analysis is more deeply and detailed by comparing with normal analyses.
关键词:
财政政策 时滞 货币政策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陈银娥 李芳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方春树 聂建平 袁晋华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在宏观调控中的协调配合中国人民银行江西分行方春树,聂建平,袁晋华一、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配合的选择由于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对宏观经济的调节各有各的功能和特点,根据西方经济学中的IS-LM宏观平衡原理和"相机抉择"理论,应将财政政策与货币...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汪兴益
强化宏观调控应注意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协调配合财政部汪兴益要强化国家对经济的宏观调控,一个关键问题就是要十分重视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协调配合,把分力变合力,充分发挥其调控作用:(1)为了实现经济目标,应实行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合理搭配。货币政策的最终...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陈新平
今年一季度,我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上涨8%,比去年同期涨幅高出5.3个百分点。如果按照今年初确定的4.8%的目标,则意味着以后每个季度,价格指数平均需要下降1.3个百分点才能达到。显然,目前在利用货币政策实现宏观调控的预期目标问题上,还存在较大差距。因此,应进一步发挥财政政策作用,实现财政与货币政策的协调配合,找准解决问题的切入点。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刘伟
积极的财政政策与稳健的货币政策,是新阶段采取的"松紧搭配"反方向的组合,如何根据经济新常态下的失衡特点提高宏观政策松紧搭配组合方式的有效性?如何提高其可行性和针对性?如何控制其政策作用力度等等,是本文讨论的基本问题。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王景武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无论是在微观经济领域还是在宏观经济领域都相互影响、相互制约。作为现代宏观经济管理中的核心政策,实现两者的最佳配置并使其具有科学性、系统性和针对性,对于实现我国经济目标和促进经济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财政政策 货币政策 宏观调控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刘家义
加强宏观调控与完善财政货币政策的思考刘家义[国家审计署北京100039]我国进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新时期以来,经济发展出现了强劲增长势头,市场机制开始发挥出巨大的积极作用和无尽的生机与活力,市场在经济建设中的基础性作用日益显现。但市场固有的自...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邱兆祥 郭红玉
在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之间存在一些结合部,深入研究这些结合部对于充分发挥财政货币政策作用,减少政策摩擦,具有重要意义。本文认为,我国政府已经能够根据宏观经济形势的需要主动选择适当的政策组合,运用间接手段调节供求关系,并初步建立了适应市场运行机制的宏观调控体系。文章强调,财政货币政策的协调配合一直是宏观调控的核心问题之一,随着我国政府“财政货币双稳健”宏观调控思想的确立,两大政策的协调配合将从以总量调控为主转向以结构或制度配合为主。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曾康霖 王文宁
财政货币政策在宏观调控中的配合西南财经大学曾康霖王文宁财政银行是宏观经济调控的部门,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在调控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一般说来,财政政策包括着预算收支政策、税收政策和补贴政策,货币政策包括着信贷政策、利率政策和外汇政策。财政政策作用的途径主要...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吕江林
我国改革开放30年来的货币政策规范变迁过程,经历了财政出纳型货币政策规范、直接调控为主的相机抉择型货币政策规范、间接调控为主的相机抉择型货币政策规范以及隐性通胀目标制型货币政策规范四个阶段。通胀目标制型货币政策规范是当前我国货币政策规范的大势所趋。
关键词:
货币政策规范 规范 相机抉择 通胀目标制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龙小海 叶子荣 张吕
IS-LM模型是1937年由J.希克斯在《凯恩斯先生与“古典学派”》一文首先提出来的。后经过许多人的补充和完善,IS-LM模型逐渐成为宣传和解释凯恩斯理论的重要工具,同时也成为短期宏观经济学的核心(R.多恩布什,2000)。当然,不少经济学家也对它提出了不少的批评。它作为一种宏观经济的分析工具是十分有用的。这一模型分析的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杨华
一、从省际间人均财政收支变动系数看我国财政的一般性再分配功能众所周知,1980年代实施的财政包干责任制,在很大程度上激发了地方政府的积极性和自主性,增强了地方的经济活力,扩大了地方政府的财源,使地方财政所占比重得到了较大幅度的提高。但与此同时,中央财政所占比重明显下降,中央政府对地区间的调节和再分配功能迅速下降。由于地区间财政能力的分化,再加上还没有建立起规范的公共服务投入机制,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游宏炳
宏观调控实践与财政政策转变游宏炳一、宏观调控的实践经验保持社会总需求与总供给的基本平衡,抑制通货膨胀,防止经济发展出现大的波动,是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和保持社会稳定的重要条件。因此,促使经济增长的潜力尽最大可能得到利用,又不导致通货膨胀,...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