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034)
- 2023(10329)
- 2022(8706)
- 2021(7925)
- 2020(6543)
- 2019(14918)
- 2018(14525)
- 2017(29426)
- 2016(15555)
- 2015(17456)
- 2014(17710)
- 2013(17767)
- 2012(17002)
- 2011(15423)
- 2010(15959)
- 2009(15329)
- 2008(15197)
- 2007(13624)
- 2006(12614)
- 2005(11718)
- 学科
- 济(87696)
- 经济(87626)
- 管理(50573)
- 业(45133)
- 企(35224)
- 企业(35224)
- 方法(31464)
- 财(30690)
- 数学(28654)
- 数学方法(28410)
- 中国(23787)
- 地方(21153)
- 农(20038)
- 制(17795)
- 业经(15380)
- 贸(14370)
- 贸易(14360)
- 务(14292)
- 财务(14275)
- 财务管理(14228)
- 财政(14091)
- 银(13970)
- 银行(13958)
- 易(13948)
- 学(13741)
- 企业财务(13512)
- 地方经济(13502)
- 行(13338)
- 农业(13013)
- 融(12704)
- 机构
- 学院(234863)
- 大学(233144)
- 济(116683)
- 经济(114540)
- 管理(88252)
- 研究(81709)
- 理学(74779)
- 理学院(74042)
- 管理学(73068)
- 管理学院(72614)
- 中国(65134)
- 财(62989)
- 京(47612)
- 财经(45936)
- 科学(43531)
- 经(41496)
- 所(40990)
- 经济学(38391)
- 中心(36146)
- 江(36110)
- 研究所(35995)
- 经济学院(34480)
- 财经大学(33550)
- 农(30917)
- 北京(30773)
- 院(28825)
- 范(28030)
- 师范(27854)
- 州(27851)
- 业大(26933)
- 基金
- 项目(139439)
- 科学(110592)
- 研究(105785)
- 基金(102736)
- 家(87058)
- 国家(86355)
- 科学基金(74350)
- 社会(71171)
- 社会科(67761)
- 社会科学(67748)
- 省(52686)
- 基金项目(52480)
- 教育(47883)
- 资助(44069)
- 自然(44057)
- 划(43372)
- 自然科(43001)
- 自然科学(42992)
- 自然科学基金(42185)
- 编号(41925)
- 成果(35640)
- 部(32540)
- 发(31311)
- 重点(30874)
- 国家社会(30217)
- 课题(29399)
- 教育部(28723)
- 人文(28129)
- 性(28115)
- 创(27935)
- 期刊
- 济(138198)
- 经济(138198)
- 研究(83533)
- 财(51187)
- 中国(44196)
- 管理(34431)
- 融(28471)
- 金融(28471)
- 学报(28140)
- 农(27999)
- 科学(26992)
- 经济研究(25242)
- 财经(24341)
- 大学(22598)
- 学学(21452)
- 经(21057)
- 业经(19965)
- 技术(19613)
- 农业(18728)
- 教育(18248)
- 问题(18147)
- 贸(16195)
- 统计(14109)
- 技术经济(13946)
- 国际(13632)
- 策(12296)
- 商业(11948)
- 理论(11783)
- 世界(11716)
- 决策(11319)
共检索到37732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胡毅 周彬
把宏观经济系统看成是一个动态的、随机性系统的观点是十分有益的,它是现在和过去各种冲击的反应。实践表明,用VAR模型分析宏观经济政策冲击是一个相当有效的方法,而向量误差修正模型(VEC)可以进一步分析宏观经济系统中各变量的长期均衡关系。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张龙 刘金全
利用2007—2018年的宏观数据,基于总量和结构视角,运用MS-VAR模型和SV-TVP-FAVAR模型分析我国财政政策对经济增长的动态影响。实证结果表明:(1)在经济适速增长阶段,总量上看,财政支出和税收都对经济增长具有负向冲击效应;结构上看,教科研支出和投资性支出对经济增长具有正向冲击效应,一般公共服务支出、增值税、消费税和所得税对经济增长具有负向冲击效应。(2)在经济高速增长阶段,总量上看,财政支出和税收都对经济增长具有正向冲击效应;结构上看,教科研支出、投资性支出、增值税和所得税对经济增长具有正向冲击效应,一般公共服务支出和消费税对经济增长具有负向冲击效应。为此,国家既要对特定产业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又要对具体行业实行结构性优化。
关键词:
财政政策 总量调控 结构优化 时变效应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李海莲
中国国际收支"双顺差"的长期存在,表明中国经济存在一定程度的外部失衡。基于蒙代尔政策指派理论模型以及协整检验和误差修正模型的实证估计,可以发现中国财政政策对外部均衡的相对调控效力要优于货币政策,因此中国应运用出口退税等财政政策来促进外部均衡的实现,并考虑选择发行超长期债券方式为财政赤字融资,同时还应及时完善其他宏观经济政策,从而实现中国经济长期稳定的协调发展。
关键词:
财政政策 货币政策 外部均衡 相对效力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仇伟 潘新华
财政政策是调控宏观经济重要手段之一,明确它与经济增长之间内在联系,有利于在制定财政政策时有的放矢。本文基于1990-2009年经济数据,运用单位根检验、格兰杰检验及脉冲响应函数,分析我国财政政策与经济增长的相关性。实证结果显示,财政政策各变量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单向因果联系和长期均衡关系。但从长远来看,财政政策有效性不够持久,且缺乏长期稳定的内在调节机制。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刘金全 张龙
本文首先基于混频动态因子模型测算我国的经济增长质量指数,进一步运用TVTP-MS-FAVAR模型分析了我国财政政策对经济增长质量的动态影响,结果表明:在经济质量快速增长阶段,积极的财政政策能提升经济增长质量,提高增值税、降低消费税为主,提高教科研支出、降低投资性支出为辅的财政政策利于维持经济质量快速增长;在经济质量适速增长阶段,增加财政支出和税收能提升经济增长质量,提高增值税和教科研支出为主,降低投资性支出和所得税为辅的财政政策利于提高经济增长质量。经济新常态下,政策当局应构建"总量调控+结构优化"双轮驱动的财政政策,助推经济迈向高质量发展。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钟永红
本文通过一个广义货币供应量、财政支出和国内生产总值三变量向量误差修正模型(VECM)考察中国1978—2005年间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对经济增长影响的差异性特征。在应用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解方法研究它们之间的动态特性后发现:积极货币政策的经济增长效果无论在短期还是长期内均要强于财政政策,长期内,积极货币政策对经济增长一直有递减的正效应,但是积极财政政策由于挤出效应的影响,长期内对经济增长呈负效应。
关键词:
经济增长 货币政策 财政政策 脉冲响应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凌江怀 李成 李熙
本文利用我国1991—2010年的经济区域时间序列数据,实证分析了经济增长和财政科技投入之间的关系。其结果表明,财政科技投入对经济增长的短期弹性为0.179,长期弹性为0.327;财政科技投入是经济增长的格兰杰原因;短期内,经济增长对财政科技投入冲击的响应处于较低的水平,但从长期看,这种冲击处于上升的趋势并最后趋于平稳。这一结论的政策含义在于,通过提高财政科技投入的效率,能够有效推动经济内生集约增长,实现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
关键词:
财政科技投入 经济增长 动态均衡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马拴友
由一个简单的IS -LM模型可以推导出财政政策乘数公式。对于我国的IS -LM曲线的估计 ,发现它们有正常的斜率。我国的财政政策乘数约等于 2 ,可测算出我国历年财政调控的效应 ,发现财政政策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份额占 1/ 5到1/ 3强 ,表明我国财政政策在需求管理中的有效性。根据以上所述 ,可以提出当前扩大总需求刺激经济增长的有关政策建议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董秀良 漆柱
财政政策是协调区域经济发展和缩小贫富差距的重要手段,对财政政策的区域非均衡效应的研究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本文通过建立了一个包括政府投资、宏观税收、私人投资和东中西部人均产出等变量的结构向量自回归(SVAR)模型分析表明,我国政府投资的财政政策存在明显的区域非均衡效应,而宏观税收政策区域差异效应不明显。其政策含义是:为了缩小东中西部三地区的经济差距,必须改变单一的财政政策,加大政府投资的投向的调整力度,根据各地区的不同特点,制定差异化的区域发展政策。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贺俊 刘亮亮 张玉娟
文章扩展了Espinosa-Vega和Yip(1999)的模型,讨论了财政政策、货币政策与经济增长的动态关系,通过Hamilton函数法得到经济增长率与各参数的显式关系,并通过数值模拟得到了较好的结果。利用中国1991—2013年的宏观数据进行实证研究,发现实证结果佐证了理论结论的正确性。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满向昱 宋彦蓉 郑志聪
我国经济"新常态"下财政政策作用的有效发挥取决于其对产出等宏观经济变量影响效果的精准测度。为此,本文利用经济增长及财政收支1992年至2013年的月频数据,运用STVAR模型及广义脉冲响应分析法从多个视角实证分析了我国财政政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效应。研究发现我国财政政策不论是在财政政策类型角度下还是不同经济增长状态角度下均对产出存在非对称影响,据此提出重视财政政策对经济增长的非对称效应、根据经济运行状态相机选择合适的财政政策、注意宏观调控的稳步推进及市场的基础性作用等建议。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祝树金 赖明勇 张新
内容提要在开放经济条件下,把政府财政政策引入到人力资本驱动的两部门内生增长模型中,证明由于扭曲性税收政策的存在,经济更容易产生增长的不确定性。对应较高的人力资本生产技术水平,经济系统存在多重均衡点,其中一个是不稳定均衡点,另一个是局部稳定的均衡点,具有均衡的不确定性。
关键词:
开放经济 税收政策 内生增长 不确定性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罗来军 赵鹏飞 徐震
运用地方及以上城市的面板数据,对中西部财政政策的经济效应问题及有关因素进行实证检验,得出了新的有意义的实证结论:中西部地区的财政政策对吸引外商投资具有显著的效果,但是对内资企业的发展带来了负面影响;内资企业与外资企业都倾向于在劳动者质量较高的地方进行投资,并不显著地追求低劳动力成本;内外资企业都不适宜发展以出口为导向的外向型产业,而适宜发展满足当地国内市场需求的"内向型"产业。根据本文的结论,在中西部地区的出口导向的财政政策是不适宜的,在中西部地区发展出口加工活动和产业无疑会增加经济运行成本,并且比东部要受到更多的限制。在中西部地区的内外资企业应该以满足当地市场需求为目标,发展"内向型"产业,...
关键词:
中西部地区 财政政策 经济效应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童泽恒 高勇 严福春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米增渝 刘霞辉 刘穷志
如何处理好经济增长与收入不平等的关系,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主要难题之一。本文构建了增长、不平等与财政政策之间的动态关联理论模型,结果显示:当税收多征于富人且穷人得到更多补贴的时候,收入不平等减少,增长上升;反之则相反。本文使用1998—2006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对理论模型结论进行了实证分析,并有了新的发现:中国税收多征于穷人,富人得到了更多的补贴,收入不平等加剧,资本雇佣劳动遭遇困难,经济增长放缓,并且增长与不平等负向相关。文章提出了优化个人所得税累进制、加大对穷人的转移支付和建设社会公平环境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经济增长 收入不平等 财政政策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