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572)
2023(8275)
2022(6865)
2021(6310)
2020(5275)
2019(12035)
2018(11674)
2017(23856)
2016(12383)
2015(14229)
2014(14350)
2013(14652)
2012(14125)
2011(12811)
2010(13192)
2009(12808)
2008(12768)
2007(11517)
2006(10818)
2005(10251)
作者
(35360)
(29556)
(29427)
(28494)
(18772)
(13815)
(13514)
(11147)
(11072)
(10722)
(10188)
(9718)
(9525)
(9451)
(9299)
(9102)
(8710)
(8609)
(8360)
(7963)
(7725)
(7129)
(6931)
(6882)
(6779)
(6717)
(6422)
(6207)
(5935)
(5748)
学科
(75955)
经济(75900)
管理(37583)
(32330)
(27190)
方法(26872)
(25274)
企业(25274)
数学(24724)
数学方法(24661)
(21221)
(21191)
银行(21046)
中国(20779)
(19702)
地方(18322)
(16543)
贸易(16532)
(16191)
(14864)
金融(14864)
(14333)
财政(13637)
(13315)
(13307)
制度(13304)
地方经济(12365)
业经(12203)
(12050)
(11778)
机构
大学(188034)
学院(186785)
(99928)
经济(98230)
管理(68857)
研究(65168)
中国(61372)
理学(57496)
理学院(56965)
管理学(56468)
管理学院(56125)
(56060)
财经(40589)
(38543)
(36690)
经济学(34934)
(32406)
科学(31943)
经济学院(31588)
中心(30287)
财经大学(29901)
(29200)
研究所(28179)
(28160)
银行(27069)
(25320)
北京(25021)
(24895)
(22904)
(22857)
基金
项目(105854)
科学(83632)
研究(80859)
基金(79273)
(66292)
国家(65797)
科学基金(56575)
社会(56425)
社会科(53887)
社会科学(53874)
基金项目(40862)
(38467)
教育(35833)
资助(33869)
自然(31762)
(31337)
编号(31130)
自然科(31009)
自然科学(31000)
自然科学基金(30426)
成果(26210)
(25581)
国家社会(24776)
(23767)
重点(23253)
教育部(23011)
人文(22461)
(22016)
社科(21880)
(21254)
期刊
(117289)
经济(117289)
研究(74047)
(46260)
(41035)
金融(41035)
中国(35721)
管理(26287)
财经(22473)
(21910)
经济研究(21873)
学报(20966)
科学(19875)
(19292)
大学(17258)
学学(16531)
问题(16190)
(15798)
业经(15314)
技术(14374)
国际(13922)
农业(12282)
技术经济(11524)
理论(11376)
统计(10536)
教育(10123)
世界(10091)
实践(9760)
(9760)
商业(9706)
共检索到31794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西部论坛  [作者] 王定祥  李思聪  李姗  
利用1985—2008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对财政支出、银行信贷与人均收入之间的关系进行检验,并加入了财政支出与银行信贷的交叉项,以考察政府主导的外生金融体系对经济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东、中部地区财政支出有效地促进了经济的增长,且东部财政支出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要高于中部地区,而西部地区的财政支出却抑制了经济的增长;东部地区银行信贷对经济增长产生了显著的正向作用,而中、西部地区的银行信贷资金对经济增长的作用不显著;政府主导的外生金融体系有效促进了我国经济增长,但在中、西部地区的作用不显著。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尚晓贺  陶江  
产业结构的转型需要政府科技投入和金融支持。以第三产业产值比重和高技术产业产值比重作为衡量产业结构转型的两个指标,利用1995-2013年我国30个省区的面板数据,实证分析了地方财政支出、地方财政科技支出和银行信贷对产业结构转型的影响。结果表明,地方财政支出总体上不利于第三产业和高技术产业的发展,地方财政科技支出和银行信贷发展都有利于第三产业和高技术产业的发展。分区域回归显示,由于东、中、西部地区处于不同的产业结构发展阶段,地方财政支出和地方财政科技支出对产业结构转型的影响存在区域差异。在当前我国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背景下,应通过财政支出结构的优化和银行信贷资金的引导,来促进产业结构转型。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崔小涛  
本文选取2000年~2009年的季度数据,以金融危机爆发为经验值临界点,运用协整理论对我国银行信贷对经济增长之间的影响效应进行实证测算研究。研究发现:第一,自2000年以来,中长期贷款相对其他类型的贷款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效应最显著,且金融危机爆发后较此前影响效应提高了0.24;第二,银行信贷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效应在很大程度上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金融危机后下降了0.18,特别值得关注的是,短期贷款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效应在金融危机前为正值,金融危机后为负值。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王定祥  刘杰  李伶俐  
文章以中国财政分权改革为背景,利用1985-2008年省级面板数据分析了财政分权、银行信贷与全要素生产率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始于1985年的财政分权改革有效推动了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且分权制度下政府主导的国有银行信贷总体上提升了全要素生产率;而1994年进一步分权分税改革后,政府对金融部门干预过度,使银行信贷对全要素生产率的促进作用有所减弱。进一步地,本文利用Malmquist指数法将全要素生产率分解为技术效率指数和技术进步指数,以考察银行信贷促进全要素生产率提升的内在路径。研究发现,财政分权制度背景下银行信贷主要通过技术进步路径促进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而技术效率路径并不显著。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严涣  肖卫国  
在货币政策信贷传导不畅的背景下,本文利用SVAR模型实证检验财政政策对银行信贷的传导渠道。结果显示:税收收入变动可以通过外部融资溢价渠道、抵押品渠道和银行流动性渠道引起银行信贷反向变动;财政支出变动可以通过外部融资溢价渠道和抵押品渠道引起银行信贷同向变动,而通过银行流动性渠道引起银行信贷反向变动。因此,政府应加大财政支出规模和减税降费力度,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缓解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同时,需注重财政支出和税收收入两大财政政策工具的协调搭配,促进财政政策与房地产市场的良性循环;还要注重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在银行层面的协调配合,共同把控市场流动性。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李世杰  校亚楠  
城市经济发展与建设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政府投资和银行信贷是其重要资金来源。然而,财政支出和银行信贷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机理尚不明晰。因此,本文基于中国247个城市2004—2013年的面板数据,探讨财政支出和银行信贷以及其交叉效应对城市经济增长的影响机制。实证结果表明,政府财政支出和银行信贷对经济增长均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但财政支持和银行信贷在样本区间内整体上是互补的,而在实施扩张性财政政策情况下存在替代效应。基于此,本文进一步分析财政投资影响银行信贷的路径,研究发现,财政投资的扩张在一定程度上阻碍私人投资和银行信贷的效率,并加剧地方政府债务危机。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夏祥谦  
文章利用我国1978年~2006年的财政支出数据,对我国财政支出结构的经济增长效应进行了实证分析,结论表明:经济建设费支出过高,不利于经济增长;社会文教费支出明显偏低,因而提高其比重有助于促进经济增长;我国社会保障费支出严重不足,但由于其使用效率低下,同样不利于经济增长。通过压缩政府物质资本投资的比重,相应提高政府人力资本投资和效用增强型服务的比重,能够既兼顾到社会的全面发展,同时又能实现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刘宛晨  夏喜军  刘雅利  
运用新古典经济学的收敛模型,通过检验1994~2008年财政支出对湖南经济发展的收敛模型发现,财政支出总额促进了经济的收敛,教育支出、支援农业生产支出、基本建设支出、行政管理费也不同程度地促进了经济的收敛。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蒋育燕  
为了厘清广东财政支出的经济增长效应,利用1990—2017年广东省人均财政支出量和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数据包的时间序列数据构建协整及误差修正模型,使用stata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分析。结果发现:广东财政支出对经济增长的放大效应非常明显,并且具有较强的时间特性和区域特性。最后,提出扩大广东财政支出对经济增长放大效应的措施:今后广东应该继续加大财政支出力度以确保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广东财政支出不能仅着眼当前,而更应该放眼未来;广东财政支出应统筹兼顾珠江三角洲、粤西和粤东并向山区适当倾斜,做到确保效率兼顾公平。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张义博  
作为宏观经济调控的重要手段,财政支出及其结构的经济效应历来备受瞩目。近年来,该领域的研究文献众多,主要集中在财政支出及其结构对经济增长、居民消费、私人投资和收入分配的影响。本文回顾了从理论分析到实证研究的最新文献,发现上述四个方面的研究结论分歧甚至冲突明显,理论基础、研究方法和数据来源等方面的差异是造成结论分歧的主要原因。今后的财政支出及其结构经济效应研究应该更加关注作用机制、经济环境差异、非线性效应、微观视角和政治因素。
[期刊]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王莉  
财政支出总量、范围和力度体现了政府活动范围和干预经济的能力。从内生经济增长理论出发,构建财政支出绩效的分析框架,论证了政府支出的积极效应。我国改革开放以来财政支出规模出现的波动和不均衡性发展特征,亟须合理配置资源,保持财政支出与经济发展之间的适应性增长。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王晓枫  熊海芳  
一、引言投资、消费和出口是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根据凯恩斯主义,在经济衰退时期,出口减少,政府应该增加投资、减少税收,通过乘数效应来带动社会总需求的增加。财政政策决定了政府支出,而政府支出的资金来源除税收和借债外,主要体现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金晚斌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付亚斌  黄顺绪  李成  
利用我国1981至2004年的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发现我国银行信贷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极低。我国银行信贷的使用效率极低,我国经济增长还处于一个低效率的粗放阶段,应该维持信贷规模稳步健康增长,防止信贷萎缩,促进经济稳步持续增长;调整信贷结构,优化资金配置,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深入金融市场化改革;推动微观经济主体对银行信贷利用方式的转变。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宋丽颖  张伟亮  
由于要素流动和贸易往来的作用,财政支出会存在空间溢出效应。本文通过构建空间计量模型,对财政支出总额和其构成对经济增长的空间溢出效应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各省财政支出总额对本地经济增长有着显著的促进作用,并且对其他地区有明显的负向溢出效应。对其构成而言,社会文教保障支出和消费支出都可以有效促进本地经济增长,并且对其他地区具有正向溢出效应;经济建设支出对本地经济增长反而有阻碍作用,并且对其他地区有负向溢出效应。要素流动和贸易往来是溢出效应的重要渠道。根据研究结论,本文提出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并充分考虑溢出效应、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